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成都惠通酒业有限公司,成都世界到宽窄巷子怎么走

1,成都世界到宽窄巷子怎么走

坐78路公交车到通惠门或者人民公园下,下车了问问就到了,很方便的

成都世界到宽窄巷子怎么走

2,成都住在哪里吃饭出行玩乐最方便

建议住你提出的(6)和(8)这里都在南门上,出行方便,附近比较繁华,酒吧,迪吧,吃的都很多,离市中心也近,美女也多!!

成都住在哪里吃饭出行玩乐最方便

3,成都一日游路线

你可以直接在火车站前面的车站乘坐28路公交车到人民南路一段下车会直接看到天府广场,然后在下车处对面的红照壁乘78路到通惠门站下向前约百米就到宽窄巷子,然后在同样的宽窄巷子站转乘58路到总府路下春熙路就看到了,逛完以后走到盐市口或大业路乘8路,334路均可到锦里。
上午:游览西蜀第一大道观—青羊宫、三国文化圣地—武侯祠、民俗一条街—锦里、午餐:旅游团餐或可选择享用美味的成都小吃下午:参观诗圣杜甫的故居—杜甫草堂、全国唯一地上皇陵—永陵、成都版“清明上河图”—宽窄巷子晚餐:品尝著名的成都火锅夜间:老茶馆品尝盖碗茶、欣赏神秘莫测的四川民间绝活—蜀风雅韵(神秘精湛的变脸、惊心动魄的吐火、幽默滑稽的滚灯、精美绝伦的手影……)

成都一日游路线

4,写陕西的古代诗词有哪些陕西的别称都有什么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 黄河淹华岳,白日照潼关。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 杜甫 威弧不能弦,自尔无宁岁。 川谷血横流,豺狼沸相噬。 天子从北来,长驱振凋敝。 顿兵岐梁下,却跨沙漠裔。 二京陷未收,四极我得制。 萧索汉水清,缅通淮湖税。 使者纷星散,王纲尚旒缀。 南伯从事贤,君行立谈际。 生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 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幕府辍谏官,朝廷无此例。 至尊方旰食,仗尔布嘉惠。 补阙暮征入,柱史晨征憩。 正当艰难时,实藉长久计。 回风吹独树,白日照执袂。 恸哭苍烟根,山门万重闭。 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递。 裴回悲生离,局促老一世。 陶唐歌遗民,后汉更列帝。 恨无匡复姿,聊欲从此逝。 《汉中行》宋 黄裳 汉中沃野如关中,四五百里烟蒙蒙。 黄云连天夏麦熟,水稻漠漠吹秋风。 七月八月
百度一搜比这迅速有用多了
陕西,简称陕或秦,也称三秦,是中国的西北地区的一个省,省会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属于黄河中游和长江上游,地处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因在陕州(现为河南省陕县)以西,故称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陕西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

5,代表爱情的诗句带有兔子的

《古诗十九首》 【汉】无名氏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古艳歌》(又名《古怨歌》) 【汉】无名氏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种瓜篇》 【魏晋】曹睿种瓜东井上。冉冉自逾垣。与君新为婚。瓜葛相结连。寄托不肖躯。有如倚太山。【兔】丝无根株。蔓延自登缘。萍藻托清流。常恐身不全。被蒙丘山惠。贱妾执拳拳。天日照知之。想君亦俱然。《内殿赋新诗》 【隋】江总【兔】影脉脉照金铺,虬水滴滴泻玉壸。绮翼雕甍迩清汉,虹梁紫柱丽黄图。风高暗绿凋残柳,雨驶芳红湿晚芙。三五二八佳年少,百万千金买歌笑。偏着故人织素诗,愿奏秦声采莲调。织女今夕渡银河,当见新秋停玉梭。《箫史曲》 【隋】江总弄玉秦家女,箫史仙处童,。来时【兔】月满,去后凤楼空。密笑开还敛,浮声咽更通。相期红粉色,飞向紫烟中。《白头吟》 【唐】李白题注:一作《相和歌辞 白头吟二首》 一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羞故林。【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古来得意不相负,祇今惟见青陵台。《新婚别》 【唐】杜甫【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艳情代郭氏荅卢照邻》 【唐】骆宾王迢迢芊路望芝田,眇眇函关恨蜀川。归云已落涪江外,还雁应过洛水瀍。洛水傍连帝城侧,帝宅层甍垂凤翼。铜驼路上柳千条,金谷园中花几色。柳叶园花处处新,洛阳桃李应芳春。妾向双流窥石镜,君住三川守玉人。此时离别那堪道,此日空床对芳沼。芳沼徒游比目鱼,幽径还生拔心草。流风回雪傥便娟,骥子鱼文实可怜。掷果河阳君有分,货酒成都妾亦然。莫言贫贱无人重,莫言富贵应须种。绿珠犹得石崇怜,飞燕曾经汉皇宠。良人何处醉纵横?直如循默守空名。倒提新缣成慊慊,翻将故剑作平平。离前吉梦成兰兆,别后啼痕上竹生。别日分明相约束,已取宜家成诫勖。当时拟弄掌中珠,岂谓先摧庭际玉。悲鸣五里无人问,肠断三声谁为续。思君欲上望夫台,端居懒听将雏曲。沈沈落日向山低,檐前归燕并头栖。抱膝当窗看夕【兔】,侧耳空房听晓鸡。舞蝶临阶只自舞,啼鸟逢人亦助啼。独坐伤孤枕,春来悲更甚。峨眉山上月如眉,濯锦江中霞似锦。锦字回文欲赠君,剑壁层峰自纠纷。平江渺渺分清浦,长路悠悠间白云。也知京洛多佳丽,也知山岫遥亏蔽。无那短封即疏索,不在长情守期契。传闻织女对牵牛,相望重河隔浅流。谁分迢迢经两岁,谁能脉脉待三秋。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琴曲歌辞 秋思二首 其一》 【唐】鲍溶胡风吹雁翼,远别无人乡。君近雁来处,几回断君肠。昔奉千日书,抚心怨星霜。无书又千日,世路重茫茫。燕国有佳丽,蛾眉富春光。自然君归晚,花落君空堂。君其若不然,岁晚双鸳鸯。顾【兔】蚀残月,幽光不如星。女儿晚事夫,颜色同秋萤。秋日边马思,武夫不遑宁。燕歌易水怨,剑舞蛟龙腥。风折连枝树,水翻无蒂萍。立身多户门,何必燕山铭。生世不如鸟,双双比翼翎。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原意是写音乐的,可以借指对爱情的执着。

6,诗名里带三峡字的诗词有哪些

1、 《赴成都泛舟自三泉至益昌谋以明年下三峡》宋·陆游 诗酒清狂二十年,又摩病眼看西川。心如老骥常千里,身似春蚕已再眠。...2、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唐·李白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3、 《游庐山山阳七咏 三峡石桥》宋·苏辙 三峡波涛饱溯沿,过桥雷电记当年。江声仿佛瞿唐口,石角参差滟滪前。...4、 《三峡流泉歌》宋·曹勋 草木摇落兮露为霜,三峡之水兮流汤汤。我欲绝之兮恨无梁,邈佳人兮天...5、 《陪赵工部三峡白鹿之游有感而赋》宋·陈宓 昔年相见尚儿童,今日同游鬓欲翁。佳处山川总如旧,见君如见紫阳公。...6、 《三峡桥》宋·孔武仲 庐山到此深,面面皆叠嶂。安知九江滨,自有三峡壮。层崖合飞流,深谷...7、 《三峡桥》宋·魏了翁 英云皓雨泻明蠲,题和人间第六泉。似把谷帘从黜降,却将此水为超迁。...8、 《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唐·李季兰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寥夐,直似当时梦中听。...9、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唐·岑参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此曲弹未半,高堂...10、 《续得观书,迎就当阳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峡》唐·杜甫 自汝到荆府,书来数唤吾。颂椒添讽咏,禁火卜欢娱。舟楫因人动,形骸...11、 《念奴娇·蜀川三峡》宋·曹冠 蜀川三峡,有高唐奇观,神仙幽处。巨石巉岩临积水,波浪轰天声怒。十...12、 《三峡闻猿》唐·贯休 历历数声猿,寥寥渡白烟。应栖多月树,况是下霜天。万里客危坐,千山...13、 《三峡闻猿》唐·慕幽 谁向兹来不恨生,声声都是断肠声。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独自行。...14、 《栖贤三峡桥》宋·苏轼 吾闻太山石,积日穿线溜。况此百雷霆,万世与石斗。深行九地底,险出...15、 《巴东三峡歌》宋·无名氏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16、 《游慧林寺以三峡炎蒸定有无为韵得定字是日欲》宋·陈与义 我如东郊马,欹侧甘瘦病。今晨举足轻,起行得幽胜。抚窗唤懒融,槁面...17、 《雨过三峡桥上作》清·屈大均 二十四潭争一桥,惊泉喷薄几时消。一山瀑布归三峡,小小天风作海潮。...18、 《谢易实甫再惠庐山三峡泉》清·张之洞 江城炎燥无风,忽有甘泉药病翁。篇酌一家俱满腹,劳人堪傲赞皇公。...19、 《栖贤寺三峡桥》宋·晁补之 绝壁秋标天外剑,深溪冬吼地中雷。上宫未信无人到,朱阁飞从顶上来。...20、 《三峡桥》宋·陈舜俞 银河源源天上流,新秋织女望牵牛。洪波欲渡渡不得,以鹊为桥诚拙谋。...21、 《庐山杂咏·栖紧三峡桥》宋·陈文蔚 我来未试烹茶水,且读石上涪翁诗。上卧百尽晴蝃蝀,下贮一匣青玻璃。...22、 《题王师尹所藏三峡图》宋·仇远 庐山石桥天下奇,奔湍赴壑潜冯夷。倚阑俯瞰毛发竦,品题曾读坡仙诗。...23、 《病倦不能过谷帘、三峡,寄题》宋·范成大 白龙青峡紫烟炉,山北山南只半涂。说与同来绿玉杖,他年终补卧游图。...24、 《策师南游过三峡见予求施以诗会余忧悲苦恼无》宋·冯时行 策骨寒瘦枯梅枝,梅花开时徵我诗。我诗悲瘁作无意,借梅代我陈其词。...25、 《三峡桥》宋·高翥 倦游华发冷萧骚,长夏来登三峡桥。山吐湿云何日尽,溪流冻雪几时消。...26、 《题三峡堂》宋·郭明复 三峡堂前五月风,吴樯蜀柁古来通。山如肺附重相掩,水似环连去不穷。...27、 《三峡桥》宋·洪咨夔 太行擘破黄河出,赑屃翻身沧海立。老龙抱宝正鼾睡,地底黑风吹霹雳。...28、 《三峡桥》宋·黄诰 桥压神龙三四秋,良材应是鬼神搜。猿猱争饮涧中水,草木不知天下秋。...29、 《三峡桥》宋·钱闻诗 生平有志在山水,得绂此邦非偶尔。行行白鹿书院来,小舆竹迳松阴里。...30、 《三峡堂》宋·宋肇 初寻磴道踏雪烟,渐引茅瞻屋数椽。江影动摇波面日,山光隐见峡中天。...31、 《三峡》宋·苏泂 三峡波涛壮,秋深鼓棹前。飞空多陨石,失木有惊猿。洒遍时时雨,晴开...32、 《游三峡一首》宋·王阮 玉渊真水府,三峡跨长虹。万斛鎔银泻,千檛战鼓雄。倚天危石立,透地...33、 《三峡桥》宋·王洋 万马占空山,声驰宇宙间。窥高增健大,照勇怯孱颜。洗石无千古,招僧...34、 《用东坡三峡桥韵赠源上人》宋·王之道 解衣振林霏,欹枕听檐溜。饥肠欲雷鸣,病耳忽牛斗。自嗟兵火余,十载...35、 《栖贤三峡桥次南康守晏德基韵》宋·王之望 古寺深藏紫翠间,清风夹道凛苍官。千寻秋色岩峦净,十里雷声涧谷寒。...36、 《题荣首座巴东三峡图》宋·王灼 白帝城高鼓角罢,巫娥庙冷云雨空。只知楚塞明双眼,不觉神游尺素中。...37、 《三峡吟》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38、 《题栖贤寺三峡桥》宋·杨万里 栖贤与楞伽,初本共一山。古潭宅神龙,睡醒厌久跧。是夕起雷雨,震得...39、 《和谪弟三一三峡晓征寄回韵》宋·张玉娘 鸟道萦纡入剑门,谪居惟汝独断恩。锁天烟黑疑无地,隔树人言知有村。...40、 《三峡寄伯姊张夫人》明·方孔炤妻 三峡孤帆忆楚兰,丹崖翠壁坠云端。欲将镜里琴中意,巧画裙拖寄姊看。...

7,为学重点词翻译

1.为学:做学问。   4.之:代词,它,指天下事。   5.亦:也。   6.矣:了。   7.则:就。   8.者:…的事情;…的人。   资:天资   9.庸:平庸。   去:到   10.逮:及。   11.旦旦:天天。   12.怠:懈怠。   13.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4.之:它,指代学问。   15.蜀:四川。   16.之:的。   17.鄙:读(bǐ)音,边远的地方。   18.语:读(yù)音,告诉,对…说。   19.于:对。   20.欲:想要,要。   21.之:到…去,往,到。   22.何如:如何,怎样,怎么样?   23.恃:凭借,倚仗。   24.何:怎么样?这是商量语气   25.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26.足:足够。   27.数年:几年。   28.下:顺流而下。   29.还:回来。   30.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31.越:到了。   32.明:第二。   34.自:从。   35.惭色:惭愧的神色。   36.顾:难道。   37.焉:加强语气的助词。   38.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39.恃:凭借,依靠,倚仗。   40.买舟:雇船。   41.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   42.犹:还,仍然。   43.顾:反而,还。   44.至:到达。   45.去:距离。   46.色:神色,脸色。   47.之:在句子中不用翻译。
常用文言虚词(25个) (一)之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 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 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二)其 1.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例:妻跪问其故。(《乐阳子妻》) 2. 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三)以 1. 用作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为学》) /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 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墨池记》)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 用作副词译为“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四)于 1. 表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2. 表示处所,译为“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 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4. 表示处所,译为“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五)而 1. 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有时可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十则) 2.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有时可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3.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4.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5.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而翁知我。(《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六)则1.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 例: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出师表》)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例: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2.表示判断 可译为“就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七)者 1.代词 (1)指人、事、物、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的原因”等。例:京中有善口技者。(的人)(《口技》) / 可爱者甚蕃。(的花)(《爱莲说》) (2)在数词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或几样东西。可译为“个”、“样”、“项”。例: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3)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可译为“……的时候”。例: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2.助词用在判断句或陈述句的主语后,表示停顿,不译。例:吴广者,阳夏人也。(“者”与“也”配合,表判断,不译)(《陈涉世家》)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用在陈述句的主语后,表停顿。)(《愚公移山》) (八)也1.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可不译。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2.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可不译。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3.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4.句末语气词,与“和”等词对应,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若为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5.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例: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九)焉1. 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十)因1. 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2.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由于”、“凭借”、“依靠”。例: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3. 介词,可译为“根据”、“依照”。例: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4. 副词,可译为“因此”。例: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而因以及乎其迹。(《墨池记》) (十一)且1. 副词(1)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将”,“将要”、“将近”。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表示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姑且”、“暂且”。例: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2.连词(1)表示递进,可译为“况且”。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还”。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3)表示并列或递进,可译为“和”、“而且”、“并且”。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十二)乃 1.副词 (1)可译为“竟然”。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可译为“于是”、“才”、“就”。例: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岳阳楼记》)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才)(《狼》)2.判断词,可译为“是”、“就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3.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十三)矣 1.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判断推测语气,相当于“了”、“啊”。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啊)(《岳阳楼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了)(《论语》十则)2.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了”。例:甚矣,汝之不惠!(了)(《愚公移山》)3.语气词,表命令或请求,相当于“了”、“啦”。例:登轼而望之,曰:“可矣。”(《曹刿论战》)(十四)乎 1.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 (2)表反问,可译为“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3)表推测,可译为“吧”。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4)表感叹,可译为“啊”。例: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介词,引出动作行为发出的处所,相当于“于”。例:醉翁至于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十五)所1. 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所闻”即“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记》)2. “所”和“以”连用。 (1)“所以”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2)“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可译为“用什么方法”、“用这些来”。例: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这些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结构,表被动。例: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可译为“被……吞掉”) (《童趣》)4. 用作名词,意思是“地方”、“处所”。例: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十六)哉 1.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2.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十七)夫1. 指示代词,译为“那”。例: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2. fú,句首发语词。例: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 丈夫。例:夫齁声起。(《口技》) 4. 成年男子的通称,可译为“人”。例: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十八)遂1. 副词,可译为“就”、“于是”。例:遂逐其师。(《曹刿论战》) 2.副词,表原因可译为“因而”。例:恐遂汩没。(《上枢密韩太尉书》)(十九)虽 连词,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 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2. 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二十)然 1. 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为“这样”、“如此”。例: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2. 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3. 助词,分两种情况: ①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样子”、“ ……地”。 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②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的格式,“……的样子”“像……似的”。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二十一)故1. 旧的,原来的。例: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2. 特意。例: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3. 原因,缘故。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4. 所以,因此。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十二)苟1.连词, 表假设,可译为“如果”。例:苟富贵勿相忘。(《陈涉世家》)/ 苟慕义强仁(《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2. 副词,可译为“苟且”。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3. 副词,表希望,可译为“且,或许”。例: 苟无饥渴。(《君子于役》)(二十三)会1. 副词(1)适逢,恰巧。 例:会宾客大宴。(《口技》) (2)一定。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 (3)定将。例:会挽雕弓如满月。(《密州出猎》)2. 动词(1)回合,聚会。 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2)体会,领会。 例: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送东阳马生序》) (二十四)或1. 无指不定代词,可译为“有的人”,“有人”。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2. 副词(1)有时。例:或王命急宣 。(《三峡》) (2) 或许。例: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二十五)诸1. 兼词,“之于”的合音合义。例: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 众。例: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3. 各位,众位。例: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