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是存在有的人又有脾胃虚寒,又有口舌生疮的,所以这两种药一同使用,可能会造成药效降低。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酒剂、洗剂、浴剂、熏剂、滴耳剂、灌鼻剂、吹鼻剂、灌肠剂、阴道栓剂和肛门栓剂等多种。有的古籍已经有记载使用了相反药之后的中毒情况,并记载了解救方法。
枸杞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也不知道是谁打的广告,只要一提及枸杞,就有人有意无意的朝着某些敏感话题联想。实际上,枸杞为何偏偏要与补肾直接挂钩呢?枸杞就没有别的主要功效吗? 其实,在《食疗本草》中就有比较明确的记载,枸杞“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也就是说,枸杞的最大功效不在于补肾,而是养肝。也许有人会说,明明大家都知道枸杞的标签是补肾,要说枸杞的主要作用是养肝,可有证据?我们可以追溯到中医最古老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这书中就描述枸杞“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
学过中医的都知道,肝主筋,肾主骨,也就是说枸杞的第一标签应该是养肝,第二才是补肾。在大名鼎鼎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有一则枸杞的治疗案例,即“治目亦生器:枸杞子捣汁,日点三五次”。还有我们都熟悉的六味地黄丸,加上枸杞和菊花,就是杞菊地黄丸(出自《医级宝鉴》),主要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眼睛生花歧视,或干涩眼病。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所以很多眼病,多从肝论治。从食疗的角度来看,枸杞可以生食,可以煎汤,也可以熬膏,更可以浸酒。现代很多人都将枸杞像普通食品一样加入到茶水、粥饭、羹汤、菜肴里服用。枸杞只要运用得当,可谓是老少咸宜,四季可用。在春季,可以泡枸杞水喝,也可以加点黄芪一起泡水;夏季可与菊花、金银花、胖大海和冰糖一起泡水喝;秋季可与雪梨、百合、银耳、山楂等制成羹类;冬季可与桂圆、大枣、山药等搭配煮粥。
枸杞可以药食两用,在食疗中,也有多种食用方法,那么最好的吃法是什么呢?就是干嚼后咽下,一般不要高温煮,因为高温煎煮会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从营养学的角度来分析,枸杞子可谓是营养大户,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橙子要高,β- 胡萝卜素的含量又比胡萝卜高,铁元素的含量比牛排还高,补肝的作用比其他动物肝脏补肝的作用还要强。
综上以上观点,我们足可以证明,枸杞的第一标签是养肝,而非补肾。在平常使用时,大部分都是男人喜欢吃枸杞,殊不知,女人吃枸杞才是标配。因为女人以肝为先天,肝又为血之源,只有肝充才能血旺,也只有血液充盈,才会皮肤红润有光泽,女性常吃枸杞,对于美容养颜、延缓衰老可谓是头等功。我们先给大家介绍一款男女皆宜的枸杞食疗方。
先取枸杞子15 克,大红枣10 颗,鸡蛋2 个,将枸杞、红枣和鸡蛋用水清洗干净,然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点上火开始烹煮,待鸡蛋煮熟后,从锅中取出鸡蛋,去壳,再将剥好皮的熟鸡蛋放回锅中,略煮片刻后再起锅,稍冷片刻后即可食用。这样一款枸杞红枣煮鸡蛋,具有较好的养阴滋补的作用。枸杞子自古就是常用的营养滋补佳品,有延衰抗老的功效,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呢?也不是。
关于张仲景有哪些医学成就?
东汉末年,张仲景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读书人,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他笃实好学,博览群书。当他从史书上读到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他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从此,他特别酷爱医学。当时由于天下大乱,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加上疫病流行,很多人死于非命。
这使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161年,他10岁左右的时候时,就拜同郡一位极有名望的医生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张伯祖性格沉稳,生活简朴,对医学刻苦钻研。经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他很受百姓尊重。张仲景跟他学医非常用心,无论是外出诊病、抄方抓药,还是上山采药、回家炮制,从不怕苦不怕累。
张伯祖非常喜欢这个学生,把自己毕生行医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相传,张仲景的父亲对参加科举考试,谋得一官半职很是看重,因而他要张仲景也参加考试。尽管张仲景很不情愿,但也不愿违背父命,落下一个不孝之子的名声。因此,他在汉灵帝时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且中了“举”。在建安年间,张仲景被朝廷派到长沙做太守。
但他仍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在封建时代,做官的不能随便进入民宅,接近百姓。于是张仲景想了一个办法,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让有病的百姓进来,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个地仔细为群众诊治。张仲景的举动在当地产生了强烈的震动,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对张仲景更加拥戴。时间久了便形成了惯例。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门前便聚集了来自各方求医看病的群众,甚至有些人带着行李远道而来。
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用来纪念张仲景。虽然张仲景的医术非常高超,但有些病他也不能医治。据史书记载,东汉桓帝时大疫3次,灵帝时大疫5次,汉献帝刘协时期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万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其中尤以东汉灵帝时的5次疾病流行规模最大。南阳地区当时也接连发生瘟疫大流行,许多人因此丧生,就连张仲景原本200余人的大家族,从建安初年以后,不到10年,就有2/3的人因患疫症而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7/10。
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对此,他痛下决心,要控制瘟疫的流行,根治伤寒病。从此,他“勤求古训”,刻苦研读《素问》、《灵枢》、《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继承《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其中《素问》对他的影响最大。张仲景根据自己的实践对伤寒理论作了发展。他认为,一切因外感而引起的疾病都叫“伤寒”。
此外,张仲景还“博采众方”,行医游历各地,借鉴其他医家的治疗方法,结合个人临床诊断经验,研究治疗伤寒杂病的方法。他对民间喜用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坐药、洗浴、润导、浸足、灌耳、吹耳、舌下含药和人工呼吸等多种具体治法都一一加以了研究。205年,东汉王朝四分五裂,张仲景官不能做,家也难回。于是他就到岭南隐居,专心研究医学,撰写医书。
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终于在215年写成了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著《伤寒杂病论》,共16卷。经后人整理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杂病论》又称《仲景伤寒论》,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相同的症状,不同的治疗方法,不仅仅是表面的症状,还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多方面的诊断和医生的辨证分析得出证候特点,才能处方。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诊断方法,就是张仲景著名的“辨证施治”观点。同时,《伤寒杂病论》提出了治疗外感病时的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就是将病邪由浅入深地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些共同的症状特点并衍生出很多变化,这一时期的用方和选药就可以局限在某一范围,只要辨证准确,方子的运用就会有很好的疗效。
这种方法后人称为“六经辨证”。对于治则和方药,《伤寒杂病论》的贡献也十分突出。书中提出的治则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调整阴阳,扶正祛邪,还有汗、吐、下、和、温、清、消和补等疗法。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方剂。书中还精选了300多方,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主治明确。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和麻杏石甘汤等著名方剂,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检验,都证实有较高的疗效,并为中医方剂学提供了发展的依据。
后来不少药方都是从它发展变化而来。此外,张仲景在剂型上也勇于创新,其种类之多,已大大超过了汉代以前的各种方书。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酒剂、洗剂、浴剂、熏剂、滴耳剂、灌鼻剂、吹鼻剂、灌肠剂、阴道栓剂和肛门栓剂等多种。同时,他对各种剂型的制法记载甚详,对汤剂的煎法、服法也交代颇细。后来,历代有关注释、阐发此书的著作很多。
特别是注释和阐发《伤寒论》的著作,竟达三四百种之多。之后,该书流传海外,颇受国外医学界推崇,对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国的影响很大,在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张仲景在中医史上的重要地位,他也因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称为“经方大师”和“医圣”,而《伤寒杂病论》则被后世奉为“方书之祖”和“万世宝典”。
有哪些泡水喝可以的补肾中药吗?
欢迎阅读!请点击关住,分享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常识。一般来说,大部分中药都入水煎剂,丸,散,膏,丹以及酒剂,很少用来泡水饮用。但现在生活节奏快,追求的都是短平快,为了方便,快捷,忙中调理,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用中药饮片泡水饮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虽不科学,但也能起到治病强身的作用,对不能饮用酒剂的人群,也是一种无奈的好方法。
现略述有那些常用补肾药可泡水饮用,以及怎样制作和饮用方法,供大家参考。壮阳补肾类中药茶方,以及制作饮用方法。(一):苁蓉仙茅茶。肉苁蓉18Og,仙茅9Og,肉桂30g,枸杞子6Og。以上诸药研为粗未,每日12g,开水泡服。此方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主要治疗肾阳亏虚,命门火衰导致的腰背冷痛,阳痿,肢寒畏冷等阳虚证。
(二):锁阳金樱子茶。锁阳150g,金樱子肉(去毛核的净金樱子)15Og,覆盆子6Og。以上诸药研粗末,拌匀。每日12g,开水泡服。此方补肾固精,主用于肾虚阳痿,早泄,尿频。(三):苁蓉枸杞茶。肉苁蓉150g,炙淫羊藿15Og,枸杞子60g。以上诸药研为粗未,拌匀。每日12g,开水泡服。此方壮阳起痿,补益精血,主治阳痿不起,起而不坚,性欲冷淡,不孕不育。
以上茶方为一个月剂量,每种茶方剂量为36og,可分为3o等份,装入茶袋,每日一袋。肾阴虚类茶方,以及制作饮用方法。(一):山茱萸丹皮茶。山茱萸180g,牡丹皮9og,地骨皮9og。以上诸药研为粗未,每日12g,开水泡服。主治肾阴不足,盗汗遗精,五心潮热。(二):熟地知母茶。熟地2O0g,知母9Og,栀子9Og,熟地剪细丝,知母,栀子研粗未,拌匀,每日12g,开水泡服。
很多药物不能相互配伍,常见有哪些?
前面的黎医生说了化学药品(俗称的西药)之间不能配伍的情况,我说一下中药的吧。分为三大类:中药和中药之间的配伍、中成药和中成药之间的配伍,中药和西药之间配伍。一、中药与中药之间配伍中药之间不能相互配伍的药有两种:1、相恶(wù):相互作用引起疗效降低。包括有:人参和莱菔子(萝卜的种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生姜恶黄芩,黄芩能削弱生姜的温胃止呕的作用;吴茱萸有一定降压作用,甘草有一定升高血压的作用,二者配伍,吴茱萸降压作用消失。
2、相反:相互作用引起毒性增加。相反就是中医药中“十八反”和“十九畏”中的内容,包括:十八反:海藻、大戟、芫花、甘遂与甘草;半夏、瓜蒌、天花粉、浙贝、川贝、白蔹、白及和川乌、草乌、附子;人参、党参、南沙参、北沙参、丹参、玄参、细辛、白芍和藜芦。十九畏:硫磺和朴硝(芒硝);水银和砒霜;狼毒和密陀僧;巴豆和牵牛子;丁香和郁金;川乌、草乌和犀牛角;牙硝(芒硝)和三棱;官桂(肉桂)和赤石脂;人参和五灵脂。
但是相反的药到底是不是绝对不能同用,这个历代医家都有争论。有的古籍已经有记载使用了相反药之后的中毒情况,并记载了解救方法。现代临床、实验研究也有不少文献报道相反药引起中毒的例证。也有不少相反药同用的文献记载,认为反药可以起到相反相成、反抗夺积的效果。比如《金匮要略》中甘遂半夏汤,就是甘遂和甘草同用。由此可见,十八反和十九畏到底是不是绝对不能用,需要看具体的功用。
但如果是没有绝对把握的医生,就不建议使用。所以现代《中国药典》已经规定,相反的药不能同用。如果必须要同用,需要医生确认后,双签名(即医生要在处方下方,以及相反药品旁边重复签字)才能给药师调剂。中药调剂二、中成药和中成药之间配伍中成药之间不能配伍的情况有4种:1、 含十八反、十九畏药物中成药大部分由中药制成,所以,两种中成药中如果含有“十八反”和“十九畏”的药物,也需要避开。
2、 有毒中药重复使用几种中成药中成分重复,叠加剂量高于中毒剂量,这样的药要避开使用。如:朱砂安神丸和天王补心丸中的朱砂重复使用;大活络丸和天麻丸中附子重复使用,复方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中冰片重复使用,冰片一般剂量不会中毒,但剂量过大会伤脾胃,导致胃痛。3、 药品间功效相反比如有的药是温热药,有的药是寒凉药,如果联合使用,有可能造成功效抵消而两种药都达不到效果。
如:附子理中丸是温中散寒剂,用于脾胃虚寒导致的胃脘疼痛、呕吐、腹泻等;牛黄解毒片是清热解毒剂,用于热毒炽盛,上扰清窍导致的咽痛、牙痛、口舌生疮等。在临床上,是存在有的人又有脾胃虚寒,又有口舌生疮的,所以这两种药一同使用,可能会造成药效降低。4、 药物之间存在拮抗效果或者化学反应这是现代中药化学研究得出的结论,与西药之间会产生化学作用的效果一样。
比如含有麻黄的中成药,如麻杏止咳片、千柏鼻炎片、宣通理肺丸等,不能和降血压中成药,如复方罗布麻片、珍菊降压丸、牛黄降压丸,以及扩血管中成药,如速效救心丸、山海丹、活心丹、心宝丸等合用,主要原因就是麻黄有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作用,如果和心血管药物同用,则会降低它们的疗效。三、中药与西药之间配伍中药、中成药和西药之间也有相互作用,有的配伍可以增加疗效、降低毒性,同样地,有的配伍也会降低疗效、增加毒性。
降低疗效甘草、鹿茸有一定的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能促进血糖升高,所以,它们及以它们制成的中成药,如人参鹿茸丸、全鹿丸等,不能和磺酰脲类降糖药同用,如胰岛素、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等。麻黄及含有麻黄的中成药如止咳喘膏、通宣理肺丸、防风通圣丸、大活络丸、人参再造丸等,有拟肾上腺素作用,能收缩血管,所以,不能与降压药如复方降压片、帕吉林等降压药同用。
增加毒性含有蟾酥、罗布麻、夹竹桃类的中药都含有强心苷,如六神丸、救心丹等。强心苷类的中药过量易引起中毒,所以它们不能和洋地黄、地高辛、毒毛旋花苷K等强心苷类西药同用。中药中发汗解表药荆芥、麻黄、生姜及其制剂防风通圣丸等,与西药中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安乃近等合用,会导致发汗太过,产生虚脱。另外中药中的酒剂、酊剂中含有酒精,酒精与很多西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安乃近、二甲双胍、盐酸氯米帕明等同用,会造成药效降低或毒性增加;与一部分抗生素,如头孢类、硝咪唑类抗生素同用,会产生中毒,即“双硫仑反应”。
总结中药、中成药与西药之间,甚至药物与食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是很常见的现象。有几点要注意:1、 药物之间不能相互配伍的有很多,而且还在不断探索中,所以几行字肯定不能完全涵盖,但大体分类就是一类是降低疗效,一类是增加毒性。2、 药物之间不能相互配伍的现象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具体针对某一个人,到底会不会发生降低疗效或者增加毒性,也取决于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
为了身体健康和安全,尽量选择不同用有配伍禁忌的药物。3、 微信群里经常转的一些饮食配伍禁忌,没有药物禁忌那么严格,如虾和杨梅不能一起吃,豆腐和蜂蜜不能一起吃等,很多都有过辟谣,不必全信。但如果自己吃了两种东西之后产生了不适,那肯定要注意,下次不能再同食这两种食物、药物了。4、碰到拿捏不准的配伍禁忌药物,请咨询医生或者药师。
用什么泡酒对三高人群比较好?需要注意什么?
这个问题问的很有意思,我想提这个问题的这位朋友大概是这么想的吧:三高了,还是戒不了酒。喝酒的同时,又想能够调理身体,所以就想能不能用什么药材来泡酒,即过了酒瘾,又强健身体改善三高。但理想很好,现实很残酷,三高患者饮酒不利于三高的控制,即使是加了药材炮制的药酒也不行。药材泡酒对于某些药材来说,确实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高度的白酒,酒精含量较高,对于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会更好,也就更利于发挥药材的药效,但对于三高患者来说,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饮酒对于三高问题带来的危害性,其次才是调理身体的问题。
一般说来,在我国的传统医学里,是没有“三高”这样的概念的,高血压通常在中医领域被归结为眩晕症方面,糖尿病则往往是归类在“消渴症”领域,对于这些问题的控制和治疗,中医药领域也多是从控制症状来进行了,通过针对性的体质调理,确实有助于改善和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问题,但想要做好指标的控制,往往还是要靠服用有明确疗效的,能够有效控制三高的相关药物才可以。
因此,对于三高患者来说,想要通过中药来调理身体,辅助三高的控制当然也是可以的,如果能够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使三高都能够有所下降,甚至得到控制,当然也是很完美的,但到目前为止,想要通过某一味中药泡酒,或者某个中成药来彻底改善和控制三高,还是很难的。再来说一下饮酒对于三高患者的健康危害。不管是高血压、高血脂还是糖尿病患者,我们都强调要限制饮酒,如果能不喝,当然也是很好的,为什么要抑制强调少喝酒呢,就是因为饮酒,特别是大量饮酒,对三高的控制和调节百害无益——1. 饮酒不利于血脂代谢,人体的血脂主要在肝脏中合成,而酒精也是从肝脏中进行代谢,大量饮酒,特别是饮用烈性酒,会影响脂质的代谢,特别是甘油三酯水平的控制,而如果因为饮酒,导致了酒精性的脂肪肝等问题,则更容易出现脂质异常问题。
2. 糖尿病患者饮酒,酒精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胰岛素在体内浓度的紊乱,酒后低血糖风险大,如果是服用了一些降低餐后血糖的降糖药后饮酒,酒后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则更大。3. 高血压患者,大部分都需要服药控制血压,但如果服用降压药后饮酒,或饮酒后服药,酒精的肝脏代谢会影响药物在肝脏的代谢,导致药物代谢减慢,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出现低血压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一般建议服药不喝酒,酒后也不要服药。
4. 饮酒不利于心血管整体健康,酒精不但对肝脏健康有影响,酒精同样可以刺激血管炎性反应,导致血管硬化风险加大,长期大量饮酒也是导致心衰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对于有已经有三高的朋友,心血管疾病风险本来就已经很大,再加上饮酒的影响,就会进一步加大心血管风险。再来说说拿什么泡酒的问题,就算有某种中药材,正好适合您的体质服用,可以有助于您的三高调理,那么也建议您泡水、煎服或者选择成药服药都是可以的,也不建议您泡酒服用,泡酒来喝,一方面酒喝少了,可能摄入的药量不够,另一方面为了达到用药量,多喝酒又会危害身体健康,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