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西汉时期的白酒是什么酒,陕西有哪些名酒

本文目录一览

1,陕西有哪些名酒

老榆林酒、、白水杜康、大明宫酒、麟州坊、芦河酒、轩辕酒、安塞酒、三边酒、忠芝酒、醇古酒、醉乡酒、枣园红酒、西汉美酒、唐金凤酒、柳林酒。

陕西有哪些名酒

2,西汉美酒为什么是青绿色的

西汉美酒出土时为青绿色的液体,使我们不由会想到“灯红酒绿”这个成语。据了解,文献也记载说古代有绿颜色的酒,那么西汉美酒呈绿色是其本身的颜色吗?   李学勤认为,西汉美酒的绿色是铜离子的颜色,而不是酒本来的颜色。根据专家鉴定,西汉美酒中铜的含量达到1800毫克,这要比其他的微量元素含量大得多,因此呈绿色,而这些铜离子应该是来自原先盛酒的容器。
果酒

西汉美酒为什么是青绿色的

3,西汉古墓挖出千年白酒价值几何

首先那不是白酒,只能算是果酒类,据说有考古学家品尝过类似果汁。至于说价值,那当然是无价之宝。因为文物一般都是固体的,液体能保存三百年以上的十分稀少,能保存上千年恐怕连凤毛麟角都无法形容其真贵了。
不能喝的酒,在酒鬼眼里分文不值。
看来楼主和我的性格比较像啊
酒论坛看来要火啊,趁早发贴升级,期待管理员照顾
估计有七个数

西汉古墓挖出千年白酒价值几何

4,汉代人喝什么酒

葡萄酒有可能,张骞出使西域,的确带回了葡萄酒。 LZ所谓的黄酒可能是因为当时的酿造技术的不够纯熟所以含有的农作物杂质比较多 酒色偏黄。 不过的确是后来白酒的酿造工艺的前身。 我觉得最应该的还是粮食酿的酒,因为当时的农业有所发展会有剩余粮食给人酿酒
黄酒 米酒
米酒;基本分为两种大米酒和小米酒、小米酒又称黄酒,那时候没有酒精所以都是纯粮食酒没有酒精含量所以它的度数也比较低。
黄酒还有少量果酒.
黄酒,因为那时没有白酒
绝对不超过38度的米酒黄酒之类的

5,兰陵酒的历史

3000多年的历史
兰陵美酒是山东省地方历史传统名酒之一,因产于苍山县兰陵镇,故名。 兰陵名酒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鬯其酒”的字样,即用黑黍米酿酒,为兰陵美酒之源头。1995年在江苏省徐州市2100年前的狮子山汉墓中,发掘出2坛封装完好的兰陵美酒,说明西汉时期兰陵美酒就销往外地。唐代兰陵美酒生产已很发达,畅销西京(今西安)、江宁(今南京)、钱塘(今杭州)等京都名城。唐代诗人李白曾在兰陵赋诗赞道:“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酒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兰陵美酒以黍米为原料,以麦曲糖化发酵,加高梁白酒陈酿而成,生产工艺独特,风味别具一格,色、香、味俱佳。兰陵美酒含有人体必须的17种氨基酸、6种维生素、11种微量元素,是一种具有养血补肾、舒筋健脑、益寿强身功能的滋补酒。 主要产品兰陵系列美酒、特曲、郁金香、陈香、特液、大曲、二曲、喜临门;兰陵牌椰奶、矿泉水、金银花饮料;并经营音像器材、广告制作、策划和承拍影视、粮油、百货、散酒批发、饮食等。
兰陵美酒的酿造史同中国的青铜器一样古老,始酿于商代,古卜辞中“鬯其酒”的记载,便是兰陵美酒的最早见证,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1995年秋,江苏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发掘中出土了具有2148年历史的兰陵酒。出土的陶制球形坛内,泥封上印有“兰陵贡酒”、“兰陵丞印”、“兰陵之印”戳记,保存完整无缺,进一步印证了兰陵3000年的酿造历史。

6,介绍一下古代的一些名酒

早在西汉时期,射洪就开始有酿酒历史,以"稻、粱、黍等为原料,药曲发酵,小缸封酿",酿出色绿而  味寒的"射洪春酒"。据史载,武周光元年,唐朝一代文宗、诗歌改革旗手、射洪人陈子昂赴洛阳设"金樽  绮筵",以射洪春酒宴故老,因酒芳香浓郁、清冽甘爽而大受赞誉,射洪春酒遂名入京华。也正是这一扬  名,成就了射洪春酒由小量生产的"小缸封酿"到批量生产的窖池酿造。诗圣杜甫于公元762年来射洪凭吊  陈子昂读书台遗址时品尝射洪春酒,并挥毫写下了"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的赞美诗句,为射洪悠久的酿酒历史和高超的酿酒技艺提供了佐证,留下了千古佳话。  至宋代,"春酒"酿造已很盛行,酿酒作坊达200余家,射洪春酒成为县财源创增之大宗,县设酒丞司  酒政、征酒赋。至明代嘉靖年间,射洪人谢东山巡抚山东时,学得"易酒法",解官归田后用古涌泉郡涌泉  山(今射洪城南沱牌公司厂区附近)山下之水,将"易酒法"融于"春酒酿造技艺"之中,相得益彰,酿出的  美酒更是芳香四溢,古窖池酿酒再度兴盛一时,"谢酒"继承、融合射洪春酒之精华而名闻遐迩。  清代乾隆年间,射洪酿酒作坊达到100余家,"县粮大半耗于酿酒","家传秘法、正宗谢酒"的老酒坊  独占鳌头。至民国初年,酒商李明方继承老酒坊并更名为泰安作坊,后其子李吉安继承酿酒事业,邀前清  名士、举人马天衢畅饮美酒,马天衢为"泰安作坊"写下门联"沱泉酿美酒、牌名誉千秋",并分别取门联第一个字,将酒命名为"沱牌曲酒"。从此,"沱牌曲酒"酒名沿用至今  <>

7,武松那时代喝的酒是什么酒

黄酒
石库门上海老酒
古代酒的度数和味道 最早的还是两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就有写在黏土板上的啤酒制作配方---这块土板现在应该还在芝加哥大学的oriental institute,那里囤积了不少两河流域的文物。 而在中国,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中国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龙山时期的古人应该是用蘖酿的酒,蘖就是发芽的谷粒,酿出的是黄酒。后来古人们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秦汉时虽然仍然用蘖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开始用酒曲,前阵子还在《汉书·食货志》上读到: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兴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试一试:) 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时的酒都是黄酒。 南北朝时,制酒曲的工艺日益完善,当时的一部奇书《齐民要术》上记载了很多种制曲的方式,这些方式现在有不少还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时有了红曲,酿造出来了“红酒”,不知道古书里说的女儿红是不是就是这种就,不过绍兴的状元红应该不是,那酒俺喝过,其实不红,颜色是橙黄色的(也许俺喝的是假的?) 前面说到曲酿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经想用酒代水再酿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浓度,可是不成,因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谢的产物,对酵母菌的发酵有一定抑制作用,当酒精成分达到10%左右时,酵母菌就停止繁殖,发酵过程也就随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强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会超过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发酵,也得不到度数更高的酒了。 到了元朝,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把酒曲发酵酿造的酒再蒸馏一下,得到度数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这和现在的酒比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个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两“两毛烧”,体会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两毛烧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过现在可能不止“两毛”那么便宜了吧:)说烧酒是元朝时才有的,是依照李时珍的纪录,不过在白居易等人的诗里已经有了“烧酒”一词,并且对山西汾酒 历史的考证似乎说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时就有烧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过岗有可能是早期的烧酒吧,不然十几度的酒不会有那么大的力量。 总结一下,用蘖酿的酒度数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应星说“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传”;用曲酿造的酒度数大致在十几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艺不同而不同,因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药,不够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较类似现在的绍兴黄酒;蒸馏后的烧酒度数很高,大约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现在仍有烧酒,不妨一试。
我们老师讲过的是低度的米酒!!
《水浒》写的是宋代,宋代酒类品种按现代分类法,可分为黄酒、果酒、配制酒和白酒四大种类。前三种在宋代以前已有生产, 果酒,在宋代因生产数量小,技术水平也较低,没有取得大发展。配制酒多以京师贵家饮用。黄酒生产工艺复杂,不像是山村小店可以酿制出来的,但不排除。 《水浒》里说武松喝的是酒家自己酿的,有原文为证。 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唤作‘三碗不过冈’。若是过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便不再问。”武松笑道:“原来恁地;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作‘出门倒’:初入口时,醇浓好吃,少刻时便倒。”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而且武松是大碗豪饮连喝十八碗才醉熏熏的,肯定不是今天意义上的白酒或烧酒。景阳岗在山东,“八月黍成,可为酎酒”,估计是黍米酒。 小说里还有一些细节描写可以证明这一点,比如晁盖、吴用、阮氏兄弟等人在炎炎夏日里挑着酒担,坐在树荫下喝酒解渴,挑逗青面兽杨志及其手下,最终忍不住,上前买酒喝,结果中了圈套。如果那个酒是白酒或黄酒,怎么可能用来“解渴”?而且还是“炎炎夏日”?因此,比较合适的理解是,当时他们的酒,应该属于今天称为“酒酿”、“醪糟”之类的东西。充其量是一种简单过滤后的米酒。 北宋时期,人们喝的酒主要是米酒之类的低度浊酒,酒精度数应该在10度左右,甚至更低。武松喝的酒,酒精浓度也许在15度左右,最高不会超过20度。如果按每碗盛三两酒计算,武松的酒量大概是今天60度的白酒一斤多。而且米酒的后劲很大。
古代粮食匮乏,大多的酒都是掺水的,这是真的,据考证,古代民间饮用的多为现在的崇明米酒,上点档次的就是低度的白酒了 武松饮的就很难说,很可能是土烧的白酒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