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白酒销售的折扣与折让如何核算,销售折扣会计分录11700的含税销售额要给对方打3的折扣用最

本文目录一览

1,销售折扣会计分录11700的含税销售额要给对方打3的折扣用最

借:应收账款 8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7000 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 1700 记录财务费用
折扣分为现金折扣和商业折扣,现金折扣是为了鼓励付款人及时付款,这个走财务费用。商业折扣是给对方的优惠,走销售折扣与折让(注:是在售价核算的基础上),如果你是进价核算,就不存在这个科目,卖多少钱记多少收入就可以了。你刚才已经说了,3%是商业折扣,如果你是售价核算,要走“销售折扣与折让”,且发票必须开在一张票上,才可以按折扣走,按折扣后的价格开票交税。如果你不是售价核算,卖多少开多少钱的票就完了。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要给对方开全额11700的票,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什么都走不了,只是将这3%想别的办法
借:应收账款 11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1700折扣部分借:财务费用 351 贷:应收账款-某某公司 351

销售折扣会计分录11700的含税销售额要给对方打3的折扣用最

2,销售折扣的会计处理

1、销售折扣有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 商业折扣没需要另作账务处理; 现金折扣在发生折扣时计入财务费用科目; 一般情况下若不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增值税不打折扣。只按售价折扣; 例如:某企业3月5日销售一批商品,价款10000元,增值税1700元,现金折扣的条件为2/10,1/20,n /30. (1)若3月15日前收到货款的话应收金额为:10000*(1-2%)=98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1500 财务费用 200 贷:应收账款 11700 (2)若3月16日到3月25日收到货款的话金额为:10000*(1-1%)=9900(元) 借:银行存款 11600 财务费用 100 贷:应收账款 11700 (3)若3月26日以后收到的话金额为:11700元 借:银行存款 11700 贷:应收账款 11700 2、销售折让要冲减销售收入 发生折让时: 借:应收账款 红字(折让的金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 红字(折让的金额) 若开具红字发票的话 一般不发生这种情况 借:应收账款 红字(折让的金额之和) 贷:主营业务收入 红字(折让的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红字(折让的金额)
入财务费用
抵减销售收入.

销售折扣的会计处理

3,销售折扣与折让应该如何做帐

你好,两者在财务上的区别在于:一、销售折扣是指销货方在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时,因购货方购货数量较大等原因,而给予购货方的价格优惠。其特点是折扣是在实现销售时同时发生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采用商业折扣方式销售货物的,应按最终成交价格进行商品收入的计量。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1993)154号文规定:“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会计分录:  借:应收帐款/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以折扣后的销售额计算)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销售折让是指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销售折让虽然也是在货物销售之后发生的,但其实质却是原销售额的减少。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销售折让应在实际发生时冲减当期的销售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规定:“小规模纳税人以外的纳税人(以下简称一般纳税人)因销货退回或折让而退还给购买方的增值税额,应从发生销货退回或折让的销项税额中扣减,因进货退出或折让而收回的增值税,应从发生进货退出或折让的进项税额中扣减。”因此,对销售折让可以折让后的货款为销售额,因折让而退还给购货方的增值税额,应从发生折让当期的销项税额中扣减。会计分录如下:1、确认收入:借:应收帐款/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发生折让,先红字冲减折让金额(分录同上,金额为折让负数金额)
折让直接冲减收入、销项税和应收账款。如果是现金折扣时,总额列收,现金折扣直接计入财务费用,同时冲减应收账款;如果是商业折扣时,是按照总额减去商业折扣后的净额列收,商业折扣不再单独作处理。  销售折扣,是指企业采用赊销方式时,鼓励消费者多买而采用的销货折扣。  折让就是冲减已有的金额,既增值税发票已开且不能作废,这样的话,由购货方出具证明,向税务机关申请开具红字增值税发票进行折让冲销。指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或订单的金额大,去掉零头(如:1000023.00RMB 买家要求23元去掉)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
总额列收,折让直接冲减收入、冲减销项税、冲减应收账款。折扣要看是现金折扣还是商业折扣,现金折扣时,总额列收,现金折扣直接计入财务费用,同时冲减应收账款;商业折扣时,是按照总额减去商业折扣后的净额列收,商业折扣不再单独作处理。
扣除折扣计入主营业务收入,折让是销售后因质量等问题发生的,冲减收入,但不冲成本

销售折扣与折让应该如何做帐

4,销售收入折扣与折让的处理

某饲料加工型企业“产品销售折扣与折让”账户反映,2006年度共支付现金折扣2900000元,实物折扣320000元,年末贷方余额486000元为尚未支付给销售商的现金折扣。经核实,该企业采取预提方式核算销售折扣与折让。销售饲料时,按销售收入的3%计提折扣。账务处理:借记“产品销售收入”,贷记“产品销售折扣与折让”(并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反映销售收入与折扣额);然后按年(季、月)考核各销售商业绩,支付现金折扣。账务处理为:借记“产品销售折扣与折让”,贷记“银行存款”或“现金”(所有现金折扣均凭收条支付)。  笔者认为,上述企业所进行的销售折扣与折让的税收筹划,已超出了国家相关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属于一种偷税或逃税行为。  首先,它不属于销售折扣或折让。根据相关财务制度规定,销售折扣也叫现金折扣,是指销货方在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后,为了鼓励购货方及早偿还货款而协议许诺给予购货方的一种折扣优待(如:10天内付款,货款折扣2%;20天内付款折扣1%;30天内全价付款)。它本身不属于销售行为,而是一种融资性质的理财活动。因此,其折扣额不得从销售收入中减除。销售折让是指货物销售后,由于其品种、质量等原因购货方未予退货,但销售方需给予购货方的一种价格折让,其实质是原销售额的减少。销售折扣与折让均是发生在销售货物同时的一种优惠措施。很显然,该企业此项所谓的销售折扣与折让不符合上述概念范畴。  其次,它不属于折扣销售。根据我国增值税有关法规对折扣销售的明确定义和特殊税务处理:“折扣销售”是指销售方在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时,因购货方购货数量较大等原因,而给予购货方的价格优惠(如购买10件优惠5%,购买20件以上优惠10%等)。折扣是在实现销售的同时发生。销售收入和折扣额如果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收入;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则无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扣减折扣。虽然该企业销售收入与折扣额分别在同一张销售发票上注明,但该企业提取的应是一种折扣准备金。从发生时间上讲,企业产生销售行为时,折扣行为并未实际发生。从性质上讲,它是企业考核各销售商的具体销售业绩后而给予的一种奖励,是一种销售返利或回扣。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销售折扣在计征所得税时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7〕472号)第二款规定,“纳税人销售货物给购货方的回扣,其支出不得在所得税前列支”,所以,其折扣额不得从销售收入中扣除。  另外,根据相关税法规定,折扣销售仅限于对货物的价格折扣。如果销货者将自产、委托加工和购买的货物用于实物折扣,则该实物款额不仅不能从货物销售额中扣除,而且应对用于折扣的实物按照视同销售货物中的“赠送他人”项目,计算征收增值税,不得冲减当期的销售收入,应并入企业当期利润,计征企业所得税。因此,该企业销售折扣与折让中列支的实物折扣(文化衫、雨伞、茶具等),应按上述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当前,有些纳税人为了达到减少税负的目的,采取了一些有悖税收政策的手段进行所谓的“税收筹划”,由于这些所谓的“筹划”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税收筹划,结果不仅节税不成,而且会使纳税人陷入偷逃税款的泥潭,最终受到税务部门的处罚。  因此,如此折扣有些不可取哦  个人拙见
不可以的

5,销售折扣与销售折让有什么区别怎么核算请举例子说明一下 搜

1、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商业折扣、销售折让的处理 企业销售商品有时也会遇到现金折扣、商业折扣、销售折让等问题,应当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1)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企业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 (2)商业折扣,是指企业为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价格扣除。企业销售商品涉及商业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3)销售折让,是指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对于销售折让,企业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①已确认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的,通常应当在发生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②已确认收入的销售折让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应当按照有关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例11—9】甲公司在20×7年7月1日向乙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款为2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3 400元。为及早收回货款,甲公司和乙公司约定的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假定计算现金折扣时不考虑增值税额。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7月1日销售实现时,按销售总价确认收入: 借:应收账款 23 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 400 (2)如果乙公司在7月9日付清货款,则按销售总价20 000元的2%享受现金折扣400(20 000×2%)元,实际付款23 000(23 400-400)元。 借:银行存款 23 000 财务费用 400 贷:应收账款 23 400 (3)如果乙公司在7月18日付清货款,则按销售总价20 000元的1%享受现金折扣200(20 000×1%)元,实际付款23 200(23 400-200)元: 借:银行存款 23 200 财务费用 200 贷:应收账款 23 400 (4)如果乙公司在7月底才付清货款,则按全额付款: 借:银行存款 23 400 贷:应收账款 23 400 【例11—10】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款为800 000元,增值税额为136 000元。乙公司在验收过程中发现商品质量不合格,要求在价格上给予5%的折让。假定甲公司已确认销售收入,款项尚未收到,发生的销售折让允许扣减当期增值税额。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销售实现时: 借:应收账款 936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6 000 (2)发生销售折让时: 借:主营业务收入 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 800 贷:应收账款 46 800 (3)实际收到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889 200 贷:应收账款 889 200
销售折扣一般分为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两种。所谓商业折扣,也叫“折扣销售”,是销售方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时,因购货数量较大而给予购买方的一种价格优惠;现金折扣是销售单位采用赊销的方式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后,为了及时收回货款而给予购货方的一种折扣的办法。你的补充问题给对方的信用期内的折扣就是属于现金折扣。销售折让是因为企业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而给购买方价款上的优惠,应该冲减销售收入,但是注意不能冲减销售成本。 以上面答案为例:销售额为1000元,假设单价100元是含税价,税率为17%,则需要换算为不含税价计入收入,如果为不含税价,则需加上增值税部分组成应收账款,以不含税价为例做分录: 借:应收账款 1170 贷:销售收入 1000 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 170

6,请问这道题如何算 月末分摊已销白酒的商品进销差价

所谓商品进销差价是指从事商品流通的小企业采用售价核算的情况下,其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即为商品进销差价。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末分摊前本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发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2000/(5000+0+0+5000)=20%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商品进销差价率=5000*20%=1000http://baike.baidu.com/view/1001606.htm
商品进销差价的核算 商品进销差价是商业企业核算存货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商品进销差价是指含税售价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由于此差价没有实际意义,为了与原售价核算法的内涵一致,进一步将差价分为进销差价和进项税额进行明细核算。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库存商品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商品类别或实物负责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商品进销差价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加工收回以及销售退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进价, 贷记“银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贷记本科目。 (二)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本科目, 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按以下方法计算: 商品进销差价率=月末分摊前本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月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月末余额+“发出商品”科目月末余额+本月“ 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贷方发生额)×100%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贷方余额×商品进销差价率 上述所称“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采用售价进行商品日常核算的销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委托加工商品可以采用上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月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企业无论采用当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还是上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商品进销差价,均应在年度终了,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四、本科目的期末 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商品的商品进销差价。 [编辑]商品进销差价的核算 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是指售价(或码价)与含税进价之间的差额,这样一来使该明细科目核算内容与增值税实行前的商品进销差价核算内容一致,但不符合增值税是价外税的本质要求。另外发行企业以售价或码价核算采购的商品,商品的进价不再进行核算, 商品进销差价(进项税额)的期末结转=(含税销售成本﹣含税进销差价)÷(1+17%)×17% 由于进销差价是根据综合进销差价率结转,而商品价格相差悬殊,各种商品的差价率各有高低,加上不同差价率的商品库存和销售比重不尽相同,必然导致商品进销差价(进项税额)期末分摊出现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出现,年终在调整进销差价的同时,调整商品进销差价(进项税额)。 为了克服上述核算存在的问题,建议: 将商品进销差价分为不含税进销差价和销项税额两个明细科目核算。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是不含税售价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是商品的销项税额。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和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的期末分摊: 本月进销差价率=月末进销差价科目余额÷[不含税销售收入+库存商品÷(1+17%)],本月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本月不含税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年终决算前应对各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行一次核实调整,根据商品盘存表上出版物的售价或码价,与库存商品科目余额进行比较,剔出盘盈盘亏因素后的差额为多转或少转的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 本月已销售商品应分摊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本月不含税销售收入×17%。 将商品进销差价分为上述两个明细科目核算的目的有3个: 1、既保证了售价核算方法的实施,又符合增值税价外税的本质要求。 2、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较进销差价中含销项税额的做法更能确切地反映商品进销差价的本意,体现经营毛利的概念,便于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 3、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直接根据售价(或码价)结转,易理解,易操作,减少了会计核算工作量,更有利于查账和用账。 下面举例说明: 1、进货核算:某书店从甲出版社购入图书1500册,进价1万元,进项税为1700元,码价为2万元。根据图书调拨单、发票等帐务处理如下: 借:库存商品——图书20000 贷:应付账款——甲出版社10000 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7094(为不含税的差价)。 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2906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 贷:应付账款——甲出版社1700 2、销售收入的核算: 本月进行打折销售,实现销售收入12000元,销售图书1000册,码价15000元。 借:银行存款12000 销售折扣与折让3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5000 计提销项税额,销项税额=(15000-3000)÷(1+17%)×17%=1743.60 借:主营业务收入1743.6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43.60 3、月末结转成本和商品进销差价 借:主营业务成本15000 贷:库存商品15000 本月已售商品进销差价中(销项税额)是按码价计算出的销项税额。本月已售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15000÷(1+17%)×17%=2180 借: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2180 贷:主营业务成本2180 假设图书类库存商品期初余额为35000元,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期初余额为12250元,本月进销差价率为: 差价率=(7094+12250)/[15000÷(1+17%)+(20000-15000+35000)÷(1+17%)]=0.411,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差价额=15000÷(1 +17%)×0.411=5269.23 借: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5269.23 贷:主营业务成本5269.23 注意:由于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和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是根据商品入库时的售价或码价计算的,所以分摊时采用的销售收入不是实际销售收入,而是已售商品入库时的售价或码价。因而为了核算方便,发行企业的销售核算是以售价或码价及折扣入账,期末一次计提销项税额。 4、假设年末进行盘点,根据图书结存数量扣除盘盈和盘亏因素后图书的码价为39948.70元,帐上结存的图书码价为40000元,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少分摊40000 -39948.70=51.30元,调整: 借: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51.30 贷:主营业务成本51.30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商品进销差价下设进销差价和销项税额两个明细科目,年终只需要根据盘点情况调整进销差价即可,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不再调整,减少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 [编辑]商业企业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结转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计算出来以后,要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调整,以正确核算财务成果。其结转方法有蓝字转销法和红字冲减法两种: 1. 蓝字转销法,即用蓝字转销“商品进销差价”和冲减“商品销售成本”账户。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商品销售成本 ××× 2. 红字冲减法,即用红字冲减“商品进销差价”和“商品销售成本”账户。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商品销售成本×××(红字) 贷:商品进销差价×××(红字) 不论采用何种方法计算和结转已销商品进销差价,都必须在月末财会部门计算毛利率时,将当期含税的商品进销差价调整为不含税的商品进销差价。其计算公式为: 含税的商品进销差价-当期应交的销项税额=当期不含税的商品进销差价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