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书《六韬》中就有“豹韬”八篇,因此后人称用兵之术为“豹韬”。唐代诗人王勃的《乾元殿颂》中有:“歌呈豹尾,舞进鸢肩。“大人”有含义的演变。你认同吗?无独有偶,此话与“君子豹变”相得益彰,什么是君子豹变,君子和豹又有什么关系呢?“君子豹变”是一个成语,出自大道之源、群经之首的《周易》中的《象辞》第49革卦: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汽车放豹子是什么意思?
金钱豹的文化意蕴 金钱豹,又名豹子、文豹、花豹、铜钱花、银豹子。全身棕黄、毛皮鲜艳,且遍布黑褐色金钱花斑,故名。还有一种个体黑豹,是金钱豹一种黑化型个体。通体呈暗黑褐色,细观仍见圆形斑,又被称为墨豹。金钱豹体态似虎,头圆、耳小,身长1.5米至2米(连尾巴),体重六七十千克。现代大型猫科动物有狮、虎、豹等,豹子虽然排老三,体积没有狮子、老虎大,但它的本领和凶猛程度却一点儿也不差。
狮子不善水更不会爬树;老虎也不会爬树,仅仅能游点泳;而豹子呢,既会游泳又善爬树,且身手敏捷、凶猛无比,被它盯上的猎物,很少有能逃脱掉的。豹子狩捕技术十分高超,古代军事家对此特别欣赏,并将其写入兵书。古代兵书《六韬》中就有“豹韬”八篇,因此后人称用兵之术为“豹韬”。或许因为这些原因,清代豹子的地位在虎之上,具体反映在武官补服上,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为豹子,四品是老虎。
豹子深具文化内涵,“豹尾”之说便是例证。我最早知道“豹尾”是在年轻时,那时热衷于写作,而所谓的“凤头”“猪肚”“豹尾”,即是对作品开头、中间、结尾的要求。元人乔梦符在谈到“乐府”的章法时提出了“凤头”“猪肚”“豹尾”之喻。其中的“豹尾”是说作品的结尾要像豹子的尾巴那样刚健有力。唐代诗人王勃的《乾元殿颂》中有:“歌呈豹尾,舞进鸢肩。
”而后来,我进一步明白了“豹尾”内蕴之丰厚,不仅仅只是比喻文章的结尾。《山海经·西山经》云:“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用“豹尾虎齿”来形容西王母,可见其还具有一种神性。 再者,“豹尾”为古代将帅旌旗上的饰物,旌旗上或悬以豹尾,或画豹纹。“豹尾”还是天子属车上的饰物,悬于最后一车。天子属车,也称豹尾车。
唐代诗人韩愈《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中有:“旌节有韬,豹尾神旗”这样的句子;《宋史·舆服志二》中有:“宋凡命节度使,有司给门旗二,龙、虎各一,旌一,节一,麾枪二,豹尾二……豹尾,制以赤黄布,画豹文,并髹杠。”“豹尾” 本是我国古代方术中虚拟的岁神名,被阴阳五行家说成是“旌旗之象”,《协纪辨方书·豹尾》引《乾坤宝典》:“豹尾者,亦旌旗之象,常居黄旙对冲。
其所在之方,不可嫁娶、纳奴婢、进六畜及兴造,犯之者破财物,损小口。”另外,在民间传说中,“豹尾”是管理兽类动物亡灵的冥帅,和鸟嘴、鱼鳃、黄蜂并称为“四大阴帅”。“豹尾”之说还真是深奥莫测! 诞生于周代春秋年间的《诗经·大雅·韩奕》中就有献豹皮的记载;《易经》革卦“上六”爻辞中有:“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之句。
豹变,指变革,这给豹子赋予了文化意义;1956年在西安北郊徐家湾阎新村的秦遗址出土了一件秦代豹纹瓦当,直径14.5厘米。内为浮雕金钱豹,豹头环顾、尾巴上翘,豹形彪悍,奔跑之中回首怒吼,方口大张、舌外伸、怒目圆睁,豹之凶猛神态跃然其间。尤其是豹身的金钱花纹精美绝伦,被誉为秦代动物形瓦当中的极品。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