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一品至尊什么意思,一院一品什么意思

一品至尊什么意思,一院一品什么意思

首先,清朝超一品的爵位有很多。功臣爵位中的公、侯、伯三级,都是超一品。比如皇帝起大早时(京官三品以上都要去开会),享有超一品爵位的人就能跟一品官员,如三殿三阁大学士、三师、太子三师等朝廷骨干一起站在离皇帝最近的地方。蒙古爵位与宗室爵位的规制一样)并不是只有六种爵位才是超一品。

什么是普洱茶单株?

单株茶是指比一般的古树茶树龄更古老、树冠更大、树经更粗、更高的古树茶,在普洱茶界内,通常二三百年树龄的就被认为是古树茶,而单株茶树龄起码要四五百年以上。古树茶为啥更好喝?是因为古树茶树大根深,茶树能汲取深层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包括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输送养分的根茎就相当于导管和过滤器,距离越长越远过滤越充分,到达远端的精微物质越多,这就是古树茶口感更均衡,茶气更足的原因(茶气能推动气血运行,新陈代谢加快)。

一般而言,不同山头古树茶的口感差异较大;同一山头的古树茶树龄越大越好喝。而单株茶是古树茶的“大哥”,品质自然更优。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所有山头的单株古树茶都好喝,古树茶除了树龄外,还要看茶树所处的海拔高度、光照的强弱、气候、气象条件及雨水的多寡。还有其它诸如:空气质量、土壤的构成、森林环境、植被等若干复杂的因素。

古代一品京官都有多大权利,为什么一品官衔会是荣誉虚职呢?

这个问题反映的正是中国古代制度的诡异之处。以下是一个简化版的回答,官品是用来标识官员位阶的,一般来说官品越高,意味着级别越高,地位越高,同时也意味着权力越大,但地位高与权力大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官员权力的大小取决于他的职位的事权,而不是他所担任职位的位阶。当然,通常情况下,在古代王朝的官制设计中,事权大的职位,其位阶也就高,因为权力越大,待遇自然也就越好,但这些位阶高、事权大的官,皇帝通常不放心委任给大臣,这样这种职位渐渐就和事权剥离开来,所以常常出现官品最高的职位,并不是事权最大的职位,比如唐代官品最高的正一品的职位是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这三个职位在历史上曾经是相当于“宰相”(类似于今天的政治局常委)的存在,所以位阶也最高的正一品(类似于今天的正国级),但在唐代,这三个以前的相当于“宰相”(政治局常委)的职位的位阶仍然最高,是正一品(正国级),但其“宰相”的事权却被各种新的职位所取代,并无什么真正的事权,也就谈不上什么权力了,担任三公,只代表拥有最高的政治荣誉而已(享受正国级待遇)。

唐初真正的“宰相”是三省(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长官,中书令、尚书令和侍中,这三个实权派的职位的官员不过是正三品(相当于正部级),这三个在以前只是三公的下属,其官品自然比三公为低,但正三品的他们拥有的权力却远远大于正一品的三公。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于正部级的官员在行使正国级的官员的权力,这样皇帝比较放心。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行使正国级官员权力的正部级职位(三省长官)其位阶不断上升,因为它权力大嘛,自然会使得位阶慢慢提升,因此三省长官差不多到了宋代,就都成了正一品了,但这时三省长官又开始让皇帝不放心,于是皇帝又让更低级别的官员来行使三省长官的权力,比如宋代,当年正三品的宰相中书令这时成了正一品了,但这个职位却成了个荣誉职位,并无实权,真正行使中书省的职权的是唐代正四品(相当于副部级)的中书侍郎。

清朝设6大爵位,为何“超一品”可以穿龙袍?权力究竟有多大?

首先,清朝超一品的爵位有很多。宗室爵位中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功臣爵位中的公、侯、伯三级,都是超一品。(功臣爵位中的公侯伯,还各分三级。蒙古爵位与宗室爵位的规制一样)并不是只有六种爵位才是超一品。第二,只有皇帝,以及皇后、太上皇、皇太后、后宫高级妃嫔和皇太子穿的“吉服”才能被称为龙袍,普通皇子和王公大臣所穿的吉服只能被称为“蟒袍”。

这里要强调一点:“龙袍”和“蟒袍”的区别在于衣服穿在什么人身上,而不是有几条龙蟒或者龙蟒的手上有几只爪子。比如,通常大家认为,皇帝的龙袍是九条五爪龙,王爷只能是四爪。但从平南王尚可喜的画像中可以看出,他也是九条五爪“龙”。还比如在第三代裕亲王广禄的画像中,也是典型的九条五爪“龙”。所以诸如“皇帝五爪,亲王以下四爪”,“龙袍为五爪,蟒袍为四爪”之类的言论,其实都是不准确的。

准确的说,应该是:郡王以上,都是九条龙蟒纹饰,龙手都是五爪。但衣服只有穿在皇帝或皇后身上,才能叫龙袍;而穿在王公身上,就只能称为蟒袍了。另外,服饰颜色方面也是区分标准。皇帝的袍子是明黄色的,皇子是金黄色的,王爷以下是蓝色或石青色。如果老皇帝驾崩了,未继承皇位的皇子会自动降格,改穿蓝色或石青色。第三,有清一代,龙蟒袍并不是只有高爵位人员或者高等官员才有资格穿,低等官员也能穿带有龙蟒纹饰的袍子。

关于清朝蟒袍的规定,在《大清会典》中是这样描述的。①:亲王、郡王,通绣九蟒五爪。②:贝勒以下至文武三品官、郡君额驸、奉国将军、一等侍卫,皆九蟒四爪。③:文武四五六品官、奉恩将军、县君额驸及二等侍卫以下,八蟒四爪。④:文武七八九品、未入流官,五蟒四爪。根据《大清会典》的描述可以看出,清朝的蟒服并不是只有上流人士才能穿,低级别的官员也能穿。

只是在蟒纹数量和爪子数量方面有一定限制。当然了,高等爵位和中等爵位以下,以及没有爵位的普通官员,在平时的衣着上,还是有区别的。比如清朝官员胸口的“补子”,高等爵位就是圆形补子,补子内绣五爪蟒,中级爵位是方形补子,补子内也绣五爪蟒,没爵位或者低等爵位也是方形补子,补子内的纹饰按照品级高低区分。(比如仙鹤、麒麟等)从清末辅国公载振和顺承郡王讷勒赫的照片中可以看出,清朝的高等爵位为圆形补,除了补子内绣有蟒纹外,袖子上还有蟒纹,郡王以上是四条蟒,贝勒、贝子为两条。

而辅国公爵位因为是中等爵位,就是方形补,袖子上没有蟒纹。注意,这只是平时穿的官服,而不是前文解释的“吉服”。如果是“吉服”,辅国公和郡王都是九条五爪蟒。第四,清朝的爵位与权力不挂钩。高爵位不意味着有很大的权力。清朝享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侯伯等爵位的人,社会地位确实很高。比如皇帝起大早时(京官三品以上都要去开会),享有超一品爵位的人就能跟一品官员,如三殿三阁大学士、三师、太子三师等朝廷骨干一起站在离皇帝最近的地方。

而镇国将军、子爵以及二品官员以下,那就离皇帝很远了,基本看不着皇帝的影子。不过,社会地位高于实际权力是两码事。清朝的爵位与官职不挂钩,一个人有没有权力要看有没有官职。比如清末的那些王爷,有几个是有权的?袁世凯逼宫时,折腾最起劲的是载泽、铁良这帮职务很高,爵位不高的人,而所谓的铁帽子王爷们,大部分都在一旁冷眼旁观。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