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古代加多少瓶白酒,古时土制酒坛能装多少酒

1,古时土制酒坛能装多少酒

有大的,有小的,能装20——30升左右古时盛装黄酒的土陶酒坛容量较大,最大的达到32升,现在一般在22~24升。黄酒珍贵的品质只有在土陶酒坛中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古时土制酒坛能装多少酒

2,为什么古代人的酒量都那么好喝好几坛才醉呢

为什么古代人的酒量都那么好,喝好几坛才醉呢?现代人的酒量和古代比起来就差远了,这是为什么呢?古代人能喝,首先因为他们爱写诗更爱夸张,也喜欢把自己的好酒量作为豪爽派的标志来广泛宣传。古代的酒并不是我们日常所见的高度酒,而是度数低的米酒为主,经过大量研究表明,对于白酒记载最多的还是清朝。在清朝时期,白酒的名气才开始变大。所以说,古人(尤其是清朝之前)能喝酒,是因为他们喝的米酒度数低。并且古人乘酒的器皿也比较小一些。酒起源于粮食,只有粮食富余才舍得酿酒,而酿酒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换种方式储存粮食。蒸馏未发明之前,中外都饮用十度左右的低度酒。在元代以前,就是到南宋为止的酒都是发酵酒,度数最多不高过二十,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发酵后就过滤而得。像武松过景阳冈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二十度以下的,甚至是十几度左右。在现在看来也就是一瓶白酒的量。古代人都喝低度酒,主要是因为元代以前的古代,蒸馏技术尚未发明,那时的人酿不出高度酒,因而没有高度酒可喝之故。比如杜康、刘伶、曹植、李白、武松等酒界大伽,他们喝的顶多也就是十几二十多度的粮食发酵酒,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高度醪糟或米酒。没有蒸馏技术,酒就无法提纯、提度数,只能停留在粮食发酵后的状态。那时的好酒,也就是过滤了酒醅等物的酒浆状浓液体,浑浊不清澈,口味醇厚甘美,喝起来也是有滋有味的。古诗中就有“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诗句描述。象李白斗酒诗百篇,武松连喝十八碗酒还上景阳岗打虎,应该都喝的是那种未经蒸馏提纯提度数的低度酒浆而已,否则,要是喝现在蒸馏过的高度酒,他们那喝法,不醉得不省人事醉死才怪,还说什么作诗打虎?宋代开始传统烧酒开始出现,甚至已经开始将就酒曲做法了。烧酒相比黄酒或者米酒酒精度更高更易保存,香味也更悠长,但蒸馏技术出酒率低,在古代也不是普通百姓喝的起的。北宋年间记载了一种经过反复二至三次蒸馏而得到的美酒,其度数较高,饮少量便醉。所以说古代人不是酒量好,而是当时技术还没有蒸馏酒工艺,烧酒没出现而已。当时度数最高的当属黄酒,能有20多度,可以保证长时间存放不变质,甚至越存越香。低度的米酒是无法长期保存的。

为什么古代人的酒量都那么好喝好几坛才醉呢

3,古人经常喝几坛酒却不会醉难道他们的酒量很好

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饮品,无论是请客吃饭还是走亲戚送礼都离不开酒,甚至还因此出现了酒文化。不过酒也分很多种,有白酒、红酒、啤酒等,不同品种的酒度数都有所不同。而且酒这东西也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可以千杯不醉,有些人却沾酒就醉,所以大家喝酒还是应该量力而行。不过也有人好奇,到底古代的酒和现代的酒有什么不同,为何古人可以喝几坛都不醉呢?其实古代的酒和现代的酒最大差别就是度数不同。就拿白酒来说,白酒是用粮谷作为原材料,再加入曲和酵母进行腌制发酵,最终形成的一种蒸馏酒,所以白酒又叫烧酒。现代的白酒就没有低于四十度以下的,有些白酒的度数甚至达到了70多度,对于不会喝酒的人来说,完全可以一杯就把他醉倒。但反观古代的白酒却不同了。古代酿酒技术的始创者是杜康,所以现在才会有“杜康酒”一说。据说杜康制酒也是源于一次偶然机会。有一次,杜康将剩饭倒入了一颗被蛀空的空心桑树中,之后他就忘记了这件事。谁知道,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米饭经过自然发酵,竟出现了一种液体,还散发出香味。杜康出于好奇,便尝了尝,没想到味道极为甘甜,好喝极了,于是便称之为酒。之后,经过人们的不断研究和制造,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酿酒技术。不过,古代的酿酒技术还比较落后,很多工艺也很不完善,所以他们无法提取出高纯度的白酒。切确地说,古代的酒大部分都是酿造酒和发酵酒等,其度数一般就是在10度或十多度左右,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啤酒,试想想如果是喝啤酒的话,很多人应该都能够喝得下几瓶吧。古代的白酒度数一直到了宋朝时才有所提升,但也仅仅是提升了几度而已,完全没有达到现代白酒的度数。所以当初在景阳冈上,武松连续喝十八碗酒也没有醉,事实上,当时的酒度数也就在15度左右,就算是换作现在,很多人也能喝得下十碗八碗。要说古代的酿酒技术真正得到提升还是在元朝时期,众所周知,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他们世代生活在北方的草原上,天气寒冷,需要喝高浓度的酒来保持身体的温暖,所以蒙古人几乎人人都会喝酒。后来,蒙古人来到中原,便把酿酒技术也带了进来,此时他们已经发明出使用蒸馏的方法来提高酒的度数了。不过当时的中原人喝习惯了低度数的酒,根本喝不了高浓度的蒸馏酒,所以这种白酒在当时并不受欢迎。不过虽然高浓度白酒不受欢迎,但蒙古人为了彰显他们的民族文化,依然将这种高浓度白酒列为了百酒之首,并逐渐取代了低浓度的酿造酒。元朝灭亡后,明朝时期,低浓度酿造酒又得到了复兴,可是在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后,高浓度酒再次卷土重来。这很好理解,因为满人也是游牧民族,他们自然也更加钟爱高浓度的酒。至此以后,这种高浓度的白酒就逐渐占据了整个市场,直至今日,再也没有改变过。不过古人之所以能够喝几坛酒而不醉,除了因为酒的度数低以外,还有计量单位的不同有关。众所周知,古代的一斤是16两,而现代的一斤则是10两,乍一看,古人的计量单位比较大,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那么准确的数字,所以他们的一坛酒其实并不满,大概也就是三斤左右,而几坛酒大概也就是10来斤,再加上酒的度数又低,只要会喝酒的人,几乎都醉不倒。但现代人就不同了,他们都很实在,说几斤就是几斤,再加上白酒的度数又高,自然就更容易喝醉了。综合以上种种来看,古代所谓的酒仙酒鬼其实都是有夸大成分的,毕竟依照古代酒的度数,在当代来说顶多算是饮料酒,根本和白酒不沾边,如果这些酒仙酒鬼能够连续喝下10斤现代几十度的白酒而不醉的话,那才真正称得上厉害了。不过酒虽好,却不宜多喝,因为喝多了酒不但容易误事,对人体也没有什么好处。

古人经常喝几坛酒却不会醉难道他们的酒量很好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