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武陵郡,武陵郡在哪里

1,武陵郡在哪里

武陵郡 “武陵”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汉书·地理志》记载:“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属荆州。(领)县十三:索(今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汉寿县地,故城今常德市东北六十华里)、孱陵(今湖北公安县与湖南南县、华容、岳阳、安乡、澧县等县地)、临沅(今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大部和桃源县地)、沅陵(今沅陵、沪溪、吉首、麻阳等县地)、镡成(今洪江市和黔阳、靖县、绥宁、会同、通道、怀化等县地,错人今贵州省境)、无阳(今芷江、新晃、怀化等县地,错入今贵州省境)、迁陵(今保靖县地,错入今四川省境)、辰阳(今辰溪、麻阳、花垣、凤凰等县地)、酉阳(今永顺、龙山、古丈等县地,错入今四川省境)、义陵(今溆浦县地)、佷山(今湖北长阳县地)、零阳(今澧县、慈利、石门、临澧等县地)、充(今大庸、桑植县地)”

武陵郡在哪里

2,武陵的意思

武陵是古代的郡名,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此武陵人当是“武陵郡人”。晋孝武帝《征武陵袭元之》、晋胡济(尚书郎)《荐武陵伍朝疏》、六朝刘潜《为武陵王谢赐弟启》中的“武陵”,也应是指“武陵郡”地区。在历代写“武陵”的诗文中,如唐孟浩然的《武陵泛舟》、王昌龄《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为题》、《武陵开元寺黄炼师院》、司空图《武陵路》、曹唐《武陵洞》等诗,基本上是写桃花源,标题却写的“武陵”,往往把“武陵”当作桃花源的代名词。武陵的历史考证《桃花源记》所叙晋太元年间,中国版图上叫“武陵县”的只有竹山。竹山古称武陵县,属汉中郡,在秦朝就有了。晋时,武陵县属上庸郡。而竹山境内的堵河旧称武陵河,河中峡谷还叫“武陵峡”。虽然湖南常德一带,汉代也曾经设武陵郡,但竹山武陵县的设置在秦朝就有了,时间要早得多。历史学家石泉先生考证,中国古代地名搬家现象比较普遍,造成许多地名相同。如湖南常德一带的武陵郡、大庸郡,就是从湖北竹山复制过去的。

武陵的意思

3,刘备拿下了哪4郡

荆南四郡,包括长沙郡(今湖南东北部)、零陵郡(今湖南西南部)、桂阳郡(今湖南东南部)、武陵郡(今湖南西北部)。荆南四郡位于长江以南,归属于东汉十三州之一,荆州下属的四个郡,总面积差不多有40万平方公里,当时的人口差不多是15万户60多万人。其中长沙郡在西汉时期的建制为“长沙国”。三国时期,荆南四郡位于长江以南,交州以北,对当时华夏的核心中原来说,荆南四郡就是一片荒凉之地,不仅人口少,经济差,而且境内蛮夷很多,当曹操败北,周瑜攻打南郡时,荆南四郡其实在刘备手中已经是瓮中之鳖了。荆南四郡的历史沿革荆南四郡开发较晚,在汉魏时期地理环境也比较差,而这四个郡的发展情况也并非一致,大致排名是:长沙>零陵>桂阳>武陵。武陵在四个郡里地盘最大,但条件最差,大部分土地为难以居住的地区,包括现在的湘西、黔东等地区,紧靠益州的南中地区,也是蛮族活动频繁的地区。长沙则与扬州接壤,零陵和桂阳与交州接壤。在刘备派兵占领荆南四郡之时,孙权也占领了长沙郡北部的部分县,并在此设立汉昌郡,以鲁肃为太守,因而刘备并没有占领过完整的荆南四郡。孙权还曾划分江夏的部分领土设立西陵郡,以甘宁为太守。汉昌郡和西陵郡后来都被孙权所撤销。

刘备拿下了哪4郡

4,三国时期荆州下辖几个郡

当时的荆州,所辖地盘很大,地跨我们现在的六个省,相当于现今湖北省、湖南省大部,以及河南省、贵州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的一小部分。三国时期荆州下辖七个郡(意即现今的地级市):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和长沙郡。扩展资料赤壁之战后,曹操、刘备、孙权三家分荆州:曹操占据南阳、南郡二郡,刘备占据长江以南的零陵、桂阳 、武陵、长沙四郡,孙权则占据江夏郡。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败曹仁,夺南郡,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驻江陵(南郡治所)。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死后,孙权纳鲁肃之议,把自己所据部分(仅指南郡)“借”给刘备,于是刘备占有荆州绝大部分地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曹联合打败关羽,瓜分荆州。刘备: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曹操:南阳郡、南郡孙权:江夏郡曹魏:南阳郡、南乡郡、江夏郡、襄阳郡、魏兴郡(西城郡)、上庸郡、新城郡、房陵郡、义阳郡、锡郡 、襄阳南部都尉蜀汉:无孙吴:南郡、宜都郡、建平郡、江夏郡、武陵郡、天门郡、长沙郡、衡阳郡、湘东郡、零陵郡、营阳郡、始安郡、昭陵郡、桂阳郡、始兴郡、临贺郡、汉昌郡、西陵郡、固陵郡、武昌郡。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荆州

5,武陵区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武陵区属于湖南省常德市。武陵,位于湖南北部、常德中部偏北,地处洞庭湖西部,是位于湘西北的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是常德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常德市乃至湘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秦蜀郡守张若在此筑城,迄今已有2280余年的历史,史称张若城。武陵是古代南北的交通枢纽,又是上溯黔东,下达苏皖的运输要道,“左包洞庭之险,右扼五溪之要”,素有“荆楚唇齿”、“滇黔咽喉”之称,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开发西南的门户,又是江南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城区交通便捷,319、207国道纵横贯穿全境,紧邻的桃花源机场已开通与中国主要大城市的航线,石长铁路、长常高速公路、常张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黔张常高铁已开工,届时到重庆仅要2小时。城区供水、供电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备,邮政电信网络功能齐全,道路纵横交错,商业广场、文化娱乐、一应俱全,安居小区整齐如一。扩展资料武陵区历史沿革武陵一词,源于逶迤在黔东北、鄂西南、湘西北边境的武陵山脉之名。其地土著人多为苗族、土家族,并与少数汉族错居,古称“武陵蛮”,为反苛政常聚而起事。西汉甫立,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秦置的黔中郡为武陵郡,郡治驻义陵(今溆浦县)。东汉建武二十六年(50年),光武帝将武陵郡治移驻临沅县(今常德市武陵区)。武陵郡作为县以上的行政区域名,在此后五百多年中,时因时废。至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将临沅县、汉寿县和沅南县三县合并,置武陵县;原武陵郡之名,在隋、唐、五代、北宋时期,曾改名为朗州、鼎州等。郡、州、县治所均同驻武陵县城。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武陵县更名常德县。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析出常德县城,置常德市,隶常德地区行署。1988年7月,常德市更名武陵区,常德县更名鼎城区,常德地区更名常德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陵区参考资料来源:武陵区人民政府-武陵概况参考资料来源:武陵区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6,古代荆南四郡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武陵郡、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1、武陵郡在今湖南省、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境。“武陵”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西汉武陵郡治,历来有二说。 一曰治索县,二曰治义陵,考古工作者已发现该城遗址。关于武陵郡设置的时间,《水经注·沅水》记为“汉高祖二年(前205年)”。新莽时期曾将武陵郡改为建平郡,临沅县改为监元,孱陵县改为孱陆,仍属荆州治。2、长沙郡位于今湖南境内。长沙郡,汉地之一,位于今湖南境内,秦始置。有万里沙祠,故曰长沙,汉为长沙国,晋于郡置湘州。公元前202年,封西汉开国功臣吴芮为长沙王,以原秦长沙郡建长沙国。其国至汉文帝时时绝。后改郡改国不常。东汉初,公元37年,废除经过一系列变化的长沙国,重建长沙郡。长沙郡从东汉起,经过三国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的南朝,直到隋朝公元589年,隋文帝废除郡一级,共延续了552年。3、桂阳郡在今天的郴州市区,领十一个县,其范围基本包括今天的郴州各个区县,甚至还有广东的北部的一部分,如阳山、含洭、曲江、浈阳、桂阳等县。桂阳郡,古行政区域名。《汉书·地理志》记载,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在湖南南部建立桂阳郡,属荆州刺史部管辖,实际为长沙国管辖。其中在公元前198年,又在桂阳郡南部分出一桂阳县(今清远市连州)。4、零陵郡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设零陵县,西汉汉武帝征服南越以后,为了加强对南越地区的统治,随即在这一带建立起西汉中央政府领导的地方政权。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置县级泉陵侯国,并改泉陵侯国为泉陵县,汉文帝末年公元前166年,长沙国因无嗣而国除,汉文帝析长沙国置零陵郡,郡治首先设在零陵县(今广西全州县咸水镇)。扩展资料东汉零陵郡辖区1、8个县泉陵县:县治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辖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东安县、祁阳县、祁东县及双牌县北一部分;零陵县:县治今广西区全州县咸水乡,辖今广西全州、兴安、灌阳一带;营道县:县治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大阳洞,辖今湖南宁远水市、九疑,道县柑子园、四马桥一带;泠道县:县治在今湖南省宁远县东部胡家村,辖今宁远、新田一带。〈西汉初元四年(前45年),舂陵侯国并入泠道县〉;始安县:县治在今广西区桂林市,辖今广西桂林、永福、阳朔一带;营浦县:县治在今湖南省道县东门一带,辖今道县地及双牌南的一部分;洮阳县:县治在今广西区全州县永岁镇一带,辖今广西全州、资源一带;湘乡县:县治在今湖南省湘乡市,辖今湘乡市、双峰县地。2、5个侯国重安侯国:原钟武县(永建三年即公元128年改名重安侯国),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阳县西渡镇,辖今衡阳县地;都梁侯国:治所在今湖南省武冈市,辖今洞口、绥宁、武冈、城步等县市一带;夫夷侯国:治所在今湖南省邵阳县西,辖今新宁县、邵阳县一带;昭阳侯国:治所在今湖南省邵东县,辖邵东县地;烝阳侯国:治所在今湖南省邵东县东部,辖衡阳县、邵东县东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陵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沙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桂阳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零陵郡

7,武陵的武陵郡

郡名,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此武陵人当是“武陵郡人”。晋孝武帝《征武陵袭元之》、晋胡济(尚书郎)《荐武陵伍朝疏》、六朝刘潜《为武陵王谢赐弟启》中的“武陵”,也应是指“武陵郡”地区。“武陵”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汉书·地理志》记载:“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属荆州。(领)县十三:索(今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汉寿县地,故城今鼎城区韩公渡镇城址村)、孱陵(今湖北公安县与湖南安乡、澧县、津市、南县、华容等县地)、临沅(今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大部和桃源县地)、沅陵(今沅陵、泸溪、吉首、麻阳等县地)、镡成(今洪江市、靖州、绥宁、会同、通道、中方等县地,错入今贵州省境)、无阳(今芷江、新晃、怀化等县地,错入今贵州省境)、迁陵(今保靖县地,错入今重庆市境)、辰阳(今辰溪、麻阳、花垣、凤凰等县地)、酉阳(今永顺、龙山、古丈等县地,错入今重庆市境)、义陵(今溆浦县地)、佷山(今湖北长阳县地)、零阳(今慈利、石门、临澧、澧县等县地)、充(今永定区、桑植县地)” ①。武陵郡又称“义陵郡”。其来历据晋人常林《义陵记》云:“项羽弑义帝于郴,武陵人缟素哭于招屈亭,高帝闻而义之,故曰义陵。”郡治义陵县(一说治索县)。建置时间,据《后汉书·郡国志》武陵郡下原注:“秦昭王置,名黔中郡。高帝五年(前202)年更名。”[《水经注·沅水》记为“汉高祖二年(前205年)]西汉武陵郡治,历来有二说。一曰治索县,持此说者、如:宋欧阳忞《舆地广记》②、清段长基《历史沿革表》③、同治《武陵县志》。他们持此说,或许是据《汉书·地理志》,武陵郡所领十三县,索县置于诸县之首。按该书惯例,郡治亦多置于辖境各县之首,故以索县为武陵郡治。二曰治义陵。持此说者,如:唐魏王泰《括地志》④、唐颜师古《汉书注》、《嘉庆常德府志·舆图考沿革表》、《湖南省通志·地理志》,新编《常德县志》、《常德市志》。笔者亦同意此说。理由是:西汉武陵郡为汉高帝改原秦黔中郡地所置。据《元和郡县志》云,秦黔中郡治,在今辰州沅陵县西二十里。考古工作者已发现该城遗址⑤。秦黔中郡,本是在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伐楚,取巫郡及江南地为黔中郡⑥。在此之前为楚黔中郡⑦。秦置黔中郡,主要是从军事、政治上加强对巫、黔中及江南地区的控制。把郡治设置在沅陵县,是因沅陵处于沅水中游,上溯可达贵州牂牁,下游可迳入洞庭,沅、澧二水及湘西、北地区都在掌握之中。从经济方面讲,贵州丽水的黄金、湘西的竹木、油茶、苞茅、生漆,尤其是辰溪的丹砂和麻阳?等县丰富的铜、锡、铅等矿产,都是一个国家发展中亟需的重要物资资源。黔中郡设置在此,对经营整个西南具有重要经济和战略意义⑨。汉取黔中郡后设置武陵郡,把郡治设置在离沅陵县不远的溆浦,其用意不言而喻,是对前朝在这里所作的一切,都将取而代之。颜师古注《汉书》,汇集了在他以前的二十多家注释。他学识渊博,又有秘书省藏书可资利用,所注《汉书》,深为学者所重⑩。他在《汉书》注释中说:“旧治义陵,非郡名义陵也。”肯定是有依据的。或许是他对前面所讲的此中奥秘有深刻理解,故而作出“武陵郡旧治义陵”的论断。不过,我又认为索县改汉寿县作荆州刺史治所之前,可能作过一段武陵郡治,时间也许是在义陵县作郡治之后。因为它若未作过郡治,不具备设置较大军事、政治、经济中心的条件,刺史治也不会迁移在那里的。关于武陵郡设置的时间,《水经注·沅水》记为“汉高祖二年(前205年)”,虽《史记·高祖本纪》所记,“高祖二年,项羽弑义帝于江南,三月为义帝发丧”。与武陵郡改名“义陵郡”,似乎时间较吻合。但从当时楚汉战争形势分析,高祖二年,汉王刘邦的主要力量,是将攻占之地,设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各郡。关之外,置河南郡(治洛阳)、河内郡(今河南武陟西南)。汉王自己进兵东下,在彭城灵壁东,被项羽打得大败,连父母妻子都作了项羽的俘虏。好不容易陆续收聚士卒,加上诸将所率和关中的兵力,才于荥阳破楚兵于京、素之间11。而对南方或西南地区设郡,此时根本无法顾及。至于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在这一年里,项羽自杀于乌江;汉王即皇帝位,都洛阳;封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越王无诸为闽越王12。此时,在原秦黔中郡故地设置武陵郡,可谓顺理成章,适得其时。新莽时期曾将武陵郡改为建平郡,临沅县改为监元,孱陵县改为孱陆,仍属荆州治。东汉监元县复称临沅,孱陆复称孱陵,建平郡复称武陵郡。领十二县:临沅、汉寿[西汉索县,阳嘉三年(公元134年)更名,移荆州刺史治至此]、孱陵、零陵、充、沅陵、辰阳、酉阳、迁陵、镡成、沅南[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分临沅县南境置,即今桃源县地,故城在今桃源县西南70华里]、作唐(分西汉孱陵县置,今安乡县地,故城今安乡县北)13。郡治临沅(即今常德市城区。《水经注·沅水》云:“临沅县,县南临沅水,因以为名”)。此后,临沅一直为历朝郡、州、路、府治。“武陵”一名的来历,据梁刘昭注《先贤传》曰:“晋太守赵厥问主簿潘京曰:‘贵郡何以名武陵?’京曰:‘鄙郡本名义陵,在辰阳县界,与夷相接,为所攻破。光武时移东出,遂得见全,共议易号。《传》曰:止戈为武,《诗》注:高平为陵,’于是改名焉。”(见《方舆览胜·常德府》)“武陵郡”之名取之于《左传》与《诗经》,始于汉初,后改“义陵郡”’;东汉时复称“武陵郡”。潘京的对话没有说完全。也许是仓促间对话,忘了说出最初取名,经过改名又复名的全过程。故有本末倒置之嫌。荆州刺史治汉寿,清顾祖禹《读史书舆纪要》载,汉寿,今常德府东四十里有汉寿故城。(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徙治襄阳,旧领郡国七,今领郡七(即: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长沙郡),相当于今湖南、湖北和河南南部及广东、广西、贵州省一部分广大地区。清同治《武陵县志》记载:“汉寿城,县东北六十里,本汉索县城,武陵郡治焉,汉顺帝更名汉寿,移荆州刺史治于此,俗名“崆巄城’,悉为居民田业,遗址尚存”。据《常德文物志》记载:索县汉代城,位于常德市东门外30公里处的断港头乡城址村。城址遗迹至今犹存。城由大、小二城组成,总面积54万平方米,城垣残高3—4米,宽12—18米,有东、南、西、北四门,城四角有高7—10米的暸望台,城外四周有宽30米左右的护城河,城内残存汉砖汉瓦,遍地皆是。城外东南方有汉墓群14。唐刘禹锡《汉寿城春望》一诗,即写此处。三国时的武陵郡,治所仍在临沅(今常德市武陵区和鼎城区的大部),初属蜀,后属吴,吴景帝永安六年(263年),将原汉寿县改名吴寿县,又在西部分零陵、充县地设溇中县、分孱陵县地设南安县、建立天门郡,治所在溇中县(今慈利县西和大庸县地)15。此时,荆州治所已由汉寿迁至湖北江陵。武陵郡所辖只有沅水流域的临沅、吴寿(辖今汉寿县西部和鼎城区东部)、龙阳(分东汉汉寿县地,辖今汉寿县东部)、沅南、沅陵、辰阳、黔阳、迁陵、镡城、酉阳、舞阳等县,而不再辖有澧水流域各县。西晋时期,武陵郡的建置及所辖地区基本上无大变化,东吴时的吴寿县此时已恢复为汉寿县旧名。南朝刘宋(420—479年)时期,武陵郡所辖地区仍无大变化,只是武陵郡原隶属荆州改为隶属郢州(州治武昌县)(见《宋书·州郡志》);萧齐(479—502年)时期,武陵郡治迁往沅陵,(见《南齐书·州郡志》),萧梁(502—557年)时期,武陵郡治仍迁回临沅,并升武陵郡为武州。(见《隋书·地理志》、《太平寰宇记》、《读史方舆纪要》)。陈朝(557—589年)时期,析原武陵郡所属中上游地区的沅陵、辰阳、黔阳、迁陵、镡成、酉阳、舞阳设置沅陵郡;而沅水下游地区的临沅、沅南、汉寿、龙阳4县为武陵郡,郡治临沅。其间,陈太建七年(575年),曾将梁在武陵郡地区设置的武州改称沅州,下辖武陵、南义阳、南平、药山等郡。西汉到陈朝,武陵郡的辖区已大为缩小。此后,隋唐朗州、武陵郡、宋鼎州、元常德路、明清常德府的辖区,基本上都与陈朝武陵郡相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