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邛崃山脉地图
邛崃山脉是四川盆地灌县至天全一线以西山地的总称,自北向南主要有海拔5551米的霸王山、海拔5072米的巴朗山、海拔4129米的夹金山和海拔3437米的二郎山。
邛崃山位于四川省西部。南北绵延约250公里, 岷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岭,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地理界线和农业界线。
2. 邛崃山脉地图高清版
龙门山脉(广义龙门山)位于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边缘,是成都平原的西缘山脉(东缘山脉是龙泉山脉),西方是阿坝州和雅安市(及岷山和邛崃山),东方是都江堰市和邛崃市。东北-西南走向,包括狭义龙门山、茶坪山、九顶山(主峰)等。自然风景区,位于四川,最高峰九顶山海拔4989米。
龙门山脉构造带地域较广,北东端至广元,南西达泸定,全长约500km,宽30-70km。该构造带位于东部扬子准地台边缘与特提斯海的交接部位,受造山运动的影响,形成由西北向东南推覆、滑覆的规模宏大的构造带。
中文名
龙门山
所属山系
岷山山系
地理位置
四川阿坝州、雅安市—都江堰市、邛崃市之间
走向
东北向西南
起点
摩天岭
终点
岷江
主峰
九顶山
开放时间
08:00~18:00
门票价格
20.00元
建议游玩时长
4-6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可,景色各异
3. 邛崃山脉图片
至2011年3月,邛崃市区均价在4500左右,电梯公寓最高达到了5800元/平方(优惠前)。最近的一次邛崃市区(原西街小学地块)土地拍卖,又创新高,成交价560万元/亩。势必邛崃的房价将更上一个台阶。
4. 邛崃卫星地图
只要连上互联网,软件每次打开会实时更新数据的,不用手动更新。
5. 邛崃山脉走向地图
吕梁山脉中部东麓的边山地区,北迄汾河冽石口,南至天龙山柳子峪,史称太原西山。太原西山是太原20万年人类活动史、5000年文明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的见证。
6. 邛崃山脉地图全图
我有,给我追加点分吧
几字型的是黄河
7. 邛崃山脉地形图
东面武夷山脉,西面罗霄山脉,南面南岭九连山
8. 四川邛崃地理位置
邛崃卖服装的主要集中在东街步行街到五彩广场那一转都是,包括大北街、大同街都是。
9. 邛崃山脉地图位置
开普山脉
为呈东西向的褶皱山带,延伸达800千米 。海西造山运动时褶皱成山,经长期夷平后又一次上升而成。由一系列平行的褶皱山脉组成。南部为东西走向的朗厄山,与其北面的大斯瓦特山之间为小卡鲁高原,海拔400~500米,土层较厚,适于耕作;大斯瓦特山和其北面的南非高原之间为大卡鲁高原,海拔600~1000米。由于位于南非高原边缘地带,又长期受侵蚀作用,致使山体崎岖不平。
10. 邛崃地理介绍
项目名称:平乐·春色满院一期
总占地面积:500亩
一期占地面积:约88亩
容 积 率:1.2
绿 地 率:大于30%
总 户 数:一期1批次207套
水电类型:商用
楼盘属性:商业
装修情况:清水
总 楼 层:3层
户型:一批次三种户型 A1户型:约35㎡;A2户型:约43.5㎡;F户型:约48㎡
产权:40年
在售房源:春色满院一期
均 价:13800元/平方米
11. 邛崃的地图
邛崃的历史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灭蜀以后,由于政治和军事需要,在蜀地修筑城池。临邛、成都 、郫三地土地肥沃、地当要冲,临邛故地更有铁矿资源、天然气井,交通便利,市场繁荣,故秦惠文王于更元十四年(前311)派蜀守张若主持修筑三城(一说张仪亦参与修筑事宜)。因临邛故地素有邛民(邛族)聚居,故取名临邛。临邛城店肆林立,规模宏大,城址在今邛崃临邛镇。
邛崃明清时期
明宪宗成化十九年(1483),官府用泥士筑成简陋城垣,历30余年而崩裂。
明末清初,战乱频仍,州城残破,户口锐减,常有虎豹出没。
直至康熙三十二年(1693)知州戚延裔捐资助修城垣,民得安居。乾隆二十九年(1764),在知州王采珍主持下,大力维修。
1958年拆除城墙改筑围城公路,但古城轮廓清晰可睹,护城河亦如旧貌。
邛崃中华民国时期初仍称邛州,废除道制,邛州直隶省府。2年又恢复道制,以道辖县,邛州改为邛崃县,归上川南道管辖。17年又裁废道制。24年,防区制结束,实行行政督察区制,邛崃县归第四行政督察区管辖,直到解放。
建国初,划四川为川西、川东、川南、川北4行署区,行署下设专区,邛崃县属川西行署区的眉山专区管辖。
1952年撤销行署成立四川省,邛崃县划入温江专区。
1959年2月15日,邛崃县与蒲江县合署办公。
1960年4月2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蒲江县,合称邛崃县。
1962年11月1日起,又恢复两县建制。
1968年9月,改温江专区为温江地区,邛崃县属其管辖。
1983年撤销温江地区,将所辖邛崃等县划归成都市管辖。
1994年6月6日,撤销邛崃县,改设邛崃市(县级),市人民政府驻临邛镇。
1997年,邛崃市面积1377.4平方千米,人口63.6万,辖16镇17乡。市政府驻临邛镇。
大邑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有人类活动。夏、周时为古蜀国地。公元前316年,秦灭古蜀国,今大邑县区城当时为临邛县地。后几经变迁,直至唐高宗威亨二年(671年),置大邑县,属邛州,县治在今晋原镇。《太平赛宇记》 记载:“县在鹤鸣山东,其邑广大,遂以为名。” 大邑建县后,唐、宋两代建置无变化。元至元二 十一年(1284年),撤销安仁县和火井县,其行 政区域划归大邑县管辖。
明洪武十年(1377年) 五月,大邑县撤销,境城井入邛县,属嘉定州,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大邑县建制 恢复,仍属嘉定州。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 邛县复升为邛州,大邑又还隶属邛州,直至民国 元年(1912年)。民国2年(1913年),州政 为邛崃县,大邑隶上川南道。民国3年(1914 年)5月,上川南道改为建昌道。民园17年(1928年),道制撤销,适值四川军阀混战,延至次年才正式撤销,大邑直隶四川省。
民国24 年(1935年)6月,大邑隶四川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20日,大邑县解放。1950 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大邑县委员会在成都组成,隶属中共眉山地委领导;1950年1月8日,大邑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眉山专署领导。1950年3月起改属中共温江地委、专署领导。1960年7月1日,经国 务院批准,新津县并人大邑县;1962年3月25 日,新津县建制恢复。1983年5月,温江地区建制撤销,大邑县划归成都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