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死金牌,又称为丹书铁券,为汉高祖刘邦首创,赐予开国有功之臣。(丹书铁券)这便不难明白,给戚夫人免死金牌,一点用都没有,“解释权”最终归于刘邦的继任者吕后(吕雉)。
刘邦为什么不给戚夫人免死金牌,或令她随儿子到封地免受残害?
免死金牌,又称为丹书铁券,为汉高祖刘邦首创,赐予开国有功之臣。具体什么样子呢?皇帝命人在生铁铸成的圈,在凸面阴刻受赐人相关信息,包括名字、功勋、可免的罪责及次数,以及赐予的时间,最后用丹砂填满。然后,对半劈开,等于是一式两份,由皇帝、受赐人持有。丹书铁券一般都包含了这句,“除谋逆不宥”。意思是说对于谋逆罪,是不饶恕的。
可见,所谓的“可免罪责及次数”的时效性,常常由皇帝把握。这个“裁判”的尺度,可大可小,可松可紧。当年,刘邦逐一除掉韩信、英布、彭越等异姓王时,丹书铁券上的信誓旦旦,还言犹在耳。(丹书铁券)这便不难明白,给戚夫人免死金牌,一点用都没有,“解释权”最终归于刘邦的继任者吕后(吕雉)。之所以出现“人彘”的悲剧,更多的是戚夫人自己“作死”。
吕氏一家因躲避仇家,前往沛县,擅长看相的吕公,将吕雉下嫁给了还是泗水亭长的刘邦。婚后不久,刘邦即干起了“造反”的勾当,家里一摊子都丢给了吕雉。身为千金小姐的吕雉,吃了不少苦头,过着贫困的物质生活不说,还得面临嫂子的挤兑,连个哭诉的人都没有。但其秉承“嫁鸡随鸡”, 尽力维系着这个家庭。好不容易熬到刘邦成为汉中王,以为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又碰上楚汉之争,吕雉当了项羽当了两年多的人质。
可以想象在此期间,不安、焦虑的心情,吕雉多么渴望丈夫能在身边,有个人可以分担,安慰那颗不安的心。(吕雉)等到吕雉万万没有想到,长期的异地分居,刘邦身边早已经有了别人。这个来自定陶的戚夫人,属于艺术工作者,擅长“翘袖折腰”之舞,颇为妖娆,非常合刘邦的“胃口”,比起吕雉更有“女人味”。由此,决定了戚夫人的“顺位”比吕雉更靠前,成为了刘邦的宠妾。
但戚夫人觉得还不够,自己当皇后无望,毕竟吕雉才是刘邦明媒正娶的正妻。“天下父母心”,戚夫人开始为自己的儿子打算起来,说白了,也是为自己打算。于是,常常劝说刘邦改立太子,伴随的是一出与自己相称的“梨花带雨”。《史记》是这么记载的:戚姬幸,常从上关东,日夜涕泣,欲立其子代太子。从刘邦给戚夫人之子取名“如意”以及说“如意类我”,说明了戚夫人有这个实力;而刘邦也被说动了,动了废黜刘盈太子之位的心思。
只不过,在吕后几次三番的请求下,张良出了请“商山四皓”的点子,才打消了刘邦更换太子的念头。(商山四皓)戚夫人“鸠占鹊巢”,抢走了丈夫的宠爱不说,现在还怂恿着废掉自己的儿子,这种极其“不安分”的想法,极大激怒了吕雉在动荡环境之中,发展出来的非理性病态心理。刘邦深知吕雉的为人,特意在临终之前,选择了御史大夫周昌,出任代国的丞相,以此保全刘如意。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连吕雉、太子以及满朝文武都忌惮三分。刘邦死后不久,根据汉代藩王就藩的制度,刘如意在周昌的保护下,前往封地;而母亲戚夫人留在了长安。因为刘邦当初担心藩王羽翼丰满、对抗中央,作出规定:藩王的母亲必须留在长安,不能随儿子到封地去。很明显,是作为人质扣压。独自留在长安的戚夫人,不久后,便被被吕后囚禁在永巷。
戚夫人在屋檐下选择低头,向吕后服软,或许能在劳动中过完余生而保全性命。但是戚夫人不,唱出了“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此举立马激怒了,因嫉妒而将近病态心理的吕后。(戚夫人)先是,吕雉将戚夫人“宝贝儿子”召到长安,趁着刘盈不注意,毒死了刘如意;接着命人砍断戚夫人的手和脚,挖了她的眼睛,熏聋了双耳,灌下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