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凉州牧是什么官职(西凉太守是什么职位)

1. 凉州牧是什么官职

1. 凉州牧是什么官职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惇、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叡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守: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少府:秦和两汉均设少府,王莽称共工,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

中常侍:秦时始置,东汉时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

中书监令:曹操为魏王时,设置秘书令以处理尚书章奏。曹丕于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并特置中书监,使之排在中书令之前。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后置领军,不久改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

中护军:曹操为丞相后置护军,不久改为中护军,掌管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长史:秦时始置,西汉时丞相下有两长史,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为幕僚之长;可分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将兵长史。东汉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沿置不改。

从事: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称为从事。

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的官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司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司金中郎将:曹操于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官员。

主簿:汉始置,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功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东西曹掾属:曹操为丞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工作,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西曹主观丞相府官员的任免。其负责人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丞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尚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相国:即丞相。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2. 西凉太守是什么职位

2. 西凉太守是什么职位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3. 州牧上面什么官

徐州牧大体相当于现在淮海经济区行政兼军事首脑,比现在的徐州市长管辖权大得多,古代封建社会歧视人民,把人民比作牛马,“牧”即为管理牛马的意思,后演变为地方官职,隋唐后被刺史取代

4. 凉州牧和凉州刺史

1.

职权不同 汉朝时州牧负责地方行政工作的一切大小事务;刺史只是负责巡查地方官员,起到监督作用。

2.

设立背景不同 设立州牧主要是为了各州自己招募兵勇,守备城池;刺史是为了实现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控制,便于管理。

3.

中央控制力度不同 汉朝时州牧不仅实现了对行政事务的统管,还掌握了地方军队权力,实际算得上一方统帅。

5. 凉州牧原待遇

招聘,需要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

6. 凉州长史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意思是丞及史;秦汉时中央和地方官吏的助理官。

丞及史。秦汉时中央和地方官吏的助理官。汉时,丞相有两长史,御史有两丞,合称丞史。太守以下的郡丞﹑长史等佐官,亦总称丞史。

出处

《史记·袁盎传》:“ 鼂错 谓丞史曰:‘夫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 裴骃 集解引 如淳 曰:“《百官表》御史大夫有两丞。丞史,丞及史也。”

《汉书·汲黯传》:“﹝黯﹞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细苛。”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择郡丞及史任之也。 郑当时为大司农,官属丞史,亦是也。”

7. 州牧的属官

州牧相当于现在的省长,那个时候没有省的概念,州就相当于省徐州牧最高官员.  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  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每部设一刺史,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后废置无常。东汉灵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再设州牧,并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如汉末刘表为荆州牧,袁绍为冀州牧,都等于割据政权。

8. 州牧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宋朝的太尉官衔并没有汉朝的三公的地位那么高宋朝最高等级是太师、太傅、太保,接着才是三公。所以宋朝的三公是正二品,太尉是军中二号人物,随便你怎么比,可以是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也可以是总参谋长。

在我国现今,无论是国防部长还是总参谋长都无权直接调动军队,这个权力直属中央军委,营级以上部队的调动须由军委亲自主席批准。

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自隋撤销府与僚佐,太尉便成为赏授功臣的赠官。

宋代 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为三公之一(太尉 司徒司空)(疑:宋朝已经废除三公制,掌管民政,位同宰相的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掌管军事,位同太尉的是枢密使,后嫌枢密使权重,改由职位低微的签书枢密院事来顶替枢密使),正二品。

而后作为以游牧征战为主的元朝,太尉更是不常置,明朝废除。

9. 州牧手下有哪些官职

一、何谓太守呢?

太守又称郡守,它开始于秦朝,在汉朝的时候进一步的发展。由于秦朝在全国设立三十六个郡,派出的官吏为郡守,直属秦帝国中央领导。

到了汉朝时期,对于全国行政区域的划分进行了一定的修改,比如在郡的上面增加了一个单位,这个就是州,而在郡的下面依然保持了县级区域,同时还有一个郡同级的就是国,这个是刘姓王们的封国,他们有些国和郡同级别,他们就不叫太守,而叫相,比如刘备就当过平原相。

作为一郡的长官叫郡守,到了汉景帝的时候就叫太守,不叫郡守,这个名字就这样沿袭下来,一直到三国时期均是如此。

太守秩二千石,月一百二十斛,他的职责很多,它包括治民、进贤、决讼、检奸以及自行任免所属秩史,也就说作为太守而言,他能够做的事情包括民政,财政以及人事,至于军事权力也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东汉以及西汉时期,边郡的太守不领兵,可是在内地的太守是领兵的,这个兵当然是郡兵。

可见,太守聚财权,人事权以及军事权于一身,可谓当地的土皇帝,因此古人说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太守可不是瞎说的。

到了东汉末年,三国初期,太守的权力更是暴涨,比如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时候,就有许多太守直接参入其中,如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河内太守王匡。他们之所以能够出兵就是因为掌握了一郡的财权,人事权和军事权,要兵有兵,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一郡之中是他们说了算。

二、何谓刺史呢?

所谓刺史,其含义就是刺奸含义,也就是监察的意思。在秦朝的时候没有设立这个官职,而是设立御史以监察地方和中央官员的官员。

到了汉时期,由于形势的发展,需要更好地控制和治理地方,于是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个州设立一个监察区,每个区设立刺史一名,目的就是为了监察所在州的郡或者国。

刺史有非常明确的职权范围,就是汉武帝颁布的“奉诏六条察州”,刺史根据这六条诏令来监察所在州的郡或者国,既给了刺史的权力,也防止刺史任意干涉地方事务,也就是说划分了明确的范围,范围之外的事情,作为刺史是不能做的。

刺史开始是朝廷临时派出的人员担任,居无定所,后来成为常设职位,因此设定固定的场所是为刺史府。刺史职位在郡国之上,只有秩六百石,是一个非常小的官,但是权力却远远超过了其俸禄,有以小制大的考量。一方面可以确保刺史不会坐大,也不会滥用职权,另外也可以制衡地方郡国的权力过大而无法制衡。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发展,刺史的权力也在发生变化,比如有时候刺史还可以领兵,具备一定的军事权力,特别到黄巾起义后,刺史的权力进一步的扩大,许多刺史已经开始领兵作战。

比如关东联军中的许多刺史,即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刘岱,荆州刺史王睿都拥有一定的兵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刺史的权力已经在和郡守的职权相冲突,这就看当时的皇权是否强大,如果皇权强大,那么刺史的权力相对比较小,如果皇权弱小,那么刺史的权力和郡守就看谁的本事大了。

如荆州刺史王睿就被长沙太守给杀了,而兗州刺史刘岱就把东郡太守桥瑁杀了,这个时期已经乱套,不再按照规矩来,而是谁的实力强谁就厉害。

但是总体而言,刺史对州内的郡国只能由监察的权力,没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凡事还得朝廷来定夺。

三、何谓州牧呢?

州牧在汉朝的时候是由刺史演变而来,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刺史只是一个六百石的小官,虽然拥有的一定权力,可是只有监察的权力而没有真正的处置权力。在地方豪强实力过大或者郡国权力过大的情况下,刺史很多时候无法处置,因此西汉汉成帝就把刺史改为州牧,让他拥有郡守同样的权力,而且地盘远远超过郡守,即为一州的行政区域,这样以来,就相当于全国有十三个诸侯国了,因此到了刘秀建国后,就废除了州牧,重新改为刺史。

刺史的权力和职位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后,朝廷面对此起彼伏的暴乱无所适从,于是宗亲刘焉就向汉灵帝提出设立州牧的构想,他认为现在的刺史,郡守已经腐败不堪无力治理地方,这就需要派遣德高望重的皇室宗亲或者重臣去镇守地方。汉灵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派刘焉担任益州牧,刘虞担任幽州牧,黄婉担任豫州牧。

这样的先例一旦开启,特别是在皇权不振的情况下,权力一旦下放再也无法收上来,因此各地纷纷实行了刺史改州牧的行动,有的是获得了朝廷的认可,有的不认可就自行表奏来担任,完全是兵强马壮者为之耳的态势。

州牧的确立意味着诸侯混战已经不可避免了,因为州牧的权力包括人事,行政,军事等等所有的权力,其实行的范围就是该辖区内所有的地方,已经不啻是一个独立的诸侯。

四、三国时期,太守、刺史和州牧哪个官职更大?

三国时期的太守、刺史和州牧的权力都已经严重的扩大了,远远不是西汉以及东汉中期以前那个时候能够相比的了。

太守拥有郡内所有的权力,相当于一个缩小版的诸侯,而州牧则拥有辖区内的所有的权力,相当于一个扩大版的诸侯,而一州之内拥有许多的郡,因此州牧的权力远远大于郡守的权力。

刺史由于职权的限制,只能监察辖区内官员以及豪强的不法行为,不能随意处置他们,也不能随意干涉地方行政事务。

可见,从官职的角度来看,州牧的官职要大于太守和刺史,而刺史可以监察太守,但是不能干涉太守的合法的事务,太守是管不了刺史的,更管不了州牧了。

五、总结。

当然,一个正常的朝廷,如三国中后期,在东吴以及曹魏乃至蜀汉建立起各自的政权后,他们有的也设置了州牧,也有的设置了刺史,各自的权限也是有限定,不会像三国前期那样,州牧完全是一个独立的诸侯,而是听命于朝廷的管辖,各自在各自的范围内实行各自的职权。

因此,总体而言,刺史能够干的事情,州牧都能干,而州牧能够干的事情,刺史却没有权力干,因此从职权的角度来看,州牧要远大于刺史。州牧可以管理太守,这就意味着州牧要远大于太守,而刺史只能监察太守,而不能管理太守,可见刺史的权力有限。

10. 凉州司马是个什么官

唐时期的司马是分品级的:

从四品下:亲王府司马;

正五品下: 上都护府司马;

从五品下: 上州司马;

正六品下:中州司马;

从六品上:下州司马;

宋时期的司马只是正九品官员,级别和京畿县尉、诸州别驾、长史等同。

唐前期,司马是有实权的。《新唐书·孔述睿传》:“曾祖昌寓,字广成,贞观中对策高第,历魏州司马,有治状,帝为不置刺史。为政三年,玺书褒美,进膳部郎中。”可见司马掌握实权,而且是代理刺史的长官行政权。但中后期就成了大量贬官的安排,史籍中不乏贬为某州司马这样的记载,而且贬官后,司马并没有实权,只领俸禄,每天都是游山玩水。一般情况下,官员们不会跟他们交往,因为如果交往了,被人抓到把柄,有可能会被罢职。但这些司马又很有可能还会回到京城做官,所以只能敬而远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