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绵竹酒厂历史,绵竹酒厂窖龄有多少年历史了

1,绵竹酒厂窖龄有多少年历史了

四川绵竹川绵酒厂位于西蜀历史文化古城——绵竹,中国名酒U型带位置上,据可考绵竹酿酒历史已有三四千年,固有酒之乡美誉,川酒发源地之称,也是中国名酒剑南春的故乡。

绵竹酒厂窖龄有多少年历史了

2,剑南春是哪里的酒

这次系统地说说剑南春的历史,剑南春是四川绵竹的酒,在唐代绵竹的酒就是贡酒,有一本史书叫唐国史补,书上说唐朝的第九位皇帝叫李适,李适把剑南烧春能不能作为贡酒这个问题当成国事来议论,这就可见当时剑南烧春的地位。那剑南烧春是什么酒呢?其实剑南烧春不是一个酒的名字,而是酒的产地。剑南的意思就是剑门关往南,包括绵竹,广汉德阳等等。烧是蒸馏,春是酒,剑南烧春就是剑南那一带产的烧酒。所以当时的酒是只有地名,没有酒名的。后来到了宋代,这一带的酒才有了酒名。到宋代以后,这酒才有了名字,叫鹅黄和蜜酒。那鹅黄这个名是来自杜甫的一首诗,叫舟前小鹅儿,鹅儿黄四酒对酒爱新鹅。这个鹅黄是比喻酒的颜色。后来因为杜甫当地的酒就叫鹅黄酒。那后来北宋的文学家苏轼有个好朋友叫杨世昌。杨世昌是绵竹的一个道人,他研究出了一种酒,起名叫蜜酒。后来杨世昌到苏轼家里做客,两个人就成天带着酒去江边打鱼游览风景。后来杨世昌一高兴就把蜜酒的配方送给了苏轼。苏轼特意为这个酒作了首诗,叫蜜酒歌。绵竹这个地方的酿酒历史是从剑南烧春开始。那后来从鹅黄酒再到蜜酒,这整个是一个系列。这个系列说明在唐宋时期,绵竹当地的酒已经得到了上流社会的肯定。那当地的酿酒行业也很繁荣。宋代有一本书叫宋会要,这个书里说当时在,汉州就是现在的广汉市,汉州设了 18 个酒务,专门收酒税,当时是南宋和金兵作战,那中央财政破产。所以绵竹人张俊就是当地的军事领袖,就看上了酒税,就发展酒行业。后来四川的酒税占全国所有酒税的接近一半,这些税就用作国家的军费开支。剑南春酒在宋代之后的发展比较平稳,这一段的历史故事比较少。后来到清代,绵竹人用过去剑南烧春的技术,再经过一些改革,做出了绵竹大曲。那绵竹大曲在当地非常有名。当时绵竹有个名人叫李湘银,他说徐州府有绿荔枝,何如绵竹出大曲,意思是我们家乡绵竹的酒这么好,即使喝不到绿荔枝也没有什么遗憾。那这个绿荔枝就是五粮液的前身。后来清代文学大家绵竹人李调元说自己天下名酒皆长尽,却爱绵竹大曲醇。所以那会儿的绵竹是酿酒成风,当地全是酒坊啊,比较有名的有朱、杨、白、赵这四家。在清代绵竹当地有朱杨白赵这四家酒坊,朱家是陕西过来的,那他是看中了绵竹的气候好,所以就在当地开了朱天益烧房。那朱家的酒酿得好,也善于经营生意。后来杨家,白家赵家也从陕西过来酿酒,所以现在的绵竹还有朱家巷,杨家巷等等这四家的旧址。那清代结束之后,一直到 40 年代,那会是全国经济崩溃,绵竹的酒业也都差不多倒闭了。后来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到五一年,国家成立了绵州县酒厂,这个厂就是建南春酒厂的前身,刚刚成立会只有二十一个人,这二十一个人就是过去各个酒坊的酿酒师傅,这些人就开始创业。50 年代初,绵竹酒厂成立第一件事就是把朱天益这些老酒坊合并,集中力量恢复生产。后来到 57 年,绵竹酒厂请到四川大学的庞教授为酒起名。庞先生起了剑南春这个名字。后来到 58 年确定了剑南春的粮食比例是 40% 的高粱、20%的大米、20%的糯米、15%的小麦和 5% 的玉米。酿酒的水是四川白水河河床底下的地下水也叫阴河水。后来又用当地的御飞泉水,到了 60 年代又开始完善工艺用双轮底发酵技术。终于是在 79 年全国第三次评酒会剑南春得了金奖,成了国家名酒。这就是剑南春的历史故事。

剑南春是哪里的酒

3,剑南春酒的发展历史

二十世纪初,绵竹大曲在多次四川国货展览会上,获得奖章、奖状。1932年首获准使用注册商标而名扬天下。自1913年开始,绵竹相继有50余家酒店、 酒行、酒庄在成都西市,绵竹大曲成为成都“酒坛一霸”。四十年代初,绵竹酒业入了一个历史高峰,大曲酒作坊增至38家,老窖200多个,年产350多吨 ,并远销重庆、南京、上海等地。绵竹大曲获奖 1922年获四川省劝业会一等奖。1928年获四川省国货展览会奖章、奖状。1929年“乾元泰”、“大道生”、“瑞昌新”、“义全和”等十二家大曲酒, 获四川省优秀酒类奖凭。1932年四川省举办第一次名产展览会,绵竹县提供多种产品参展,其中“垣丰泰”大曲坊酿造的大曲酒,首次被批准使用注册商标,以崭新的时代风貌引起了一 番轰动。 (摘自《剑南春史话》)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剑南春人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酿酒工艺,生产出了声誉卓著的中国名酒剑南春。六十年代,剑南春生产工艺完全成熟。七十年代,剑南春开始出口,远销日本、港、澳,并荣登全国八大名酒金榜。八十年代,剑南春一期工程的扩建,现代科技的应用和一系列的技术改革,系列产 品实现了全优。从此,剑南春进入了万紫千红的黄金时代。九十年代,剑南春人认真研究市场规律,针对市场制定的营销策略、“科学投放”等措施,使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五十年代 一九五一年五月,国营绵竹县酒厂宣告成立,这个厂就是今天“四川省绵竹剑南春 酒厂”的前身。一九五八年三月,酒厂从改变酿酒原料入手,进行科技攻关,试验出一种绵竹酿酒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原料,用这种原料酿出了“芳、洌、甘、醇”, 恰到好处,风味更为独特完善的酒,这就是今天声誉卓著的中国名酒“剑南春”。 (摘自《剑南春史话》)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酒厂采用“双轮底发酵”工艺,完善“勾兑调味”技术,找出“剑南春 ”基础酒的最佳储存老熟期,至此,“剑南春”生产工艺完全成熟。一九六三年, 剑南春酒被评为四川省名酒,获金质奖,一九六四年,双沙酲色酒被评为四川省优 质产品,获银质奖。(摘自《剑南春史话》)七十年代 一九七四年,“剑南春”开始出口,远销日本、香港、澳门等地,一九七九年第一 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全国名酒。“剑南春”、“绵竹大曲”等产品声誉日高, 销售量大增,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厂进入了大发展时期。 (摘自《有效管理的智慧》)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酒厂在实现系列产品全优目标的基础上,剑南春酒又连续荣获第四届、 第五届国家名酒称号和国家质量金奖。一九八八年还在香港举行的第六届国际食品 博览会上,获国家金花奖。 为了发展名酒生产,提高名酒产量,一九八四年,中商部决定拨款1430万元, 扩建剑南春酒厂。一九八五年十月扩建工程破土动工。一九八六年八月一日试产出 酒。中商部同意再拨款3500万元,扩建年产四千吨剑南春的第二新区。至此, “剑南春”进入了千古未有的黄金时代。(摘自《剑南春史话》)九十年代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剑南春的进步,改革开放,极大地丰富了剑南春酒文化的内涵 。 跨入九十年代,剑南春人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发展。一九九0年起,投资近亿元,年产曲酒6500吨,占地近400亩的剑南春二期、三期扩建工程相继上马投产。 一九九四年,三星级大酒店也建成使用…… 剑南春以最新“史话”开始了宏伟的构思。

剑南春酒的发展历史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