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年以后,当奥雷里亚诺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好的小说开头。
比如“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
比如“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双城记》
比如:“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 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变形记》
比如“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百年孤独》
好的开头,应该有一种气质,作用上统摄全书,引领后文,设置悬念,表达上精炼含蓄蕴藉深远。所以,好的小说开头,你需要揣摩整部小说,从情节、人物、主题等通盘考虑,然后再反复揣摩,最后一句定乾坤。这个没法进行细致地指导,只能靠写作者面对自己具体的作品反复揣摩,所以有时候说“写作是一件孤独的事业”,也就是说你的自己独自面对,还得当成事业那样来做。
2. 很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
魔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拉丁美洲的一个文学概念,文学流派。传统文学大类分做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一般来说写现实的就叫现实主义,想像力强的,奇幻的叫浪漫主义。如西游记,都是浪漫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毕竟还是源自现实主义,那魔幻现实主义既然是以现实为基础,怎么又魔幻了呢?其实是现实中带有魔幻的因素,当然这个魔幻不是讲上天入地,也不是魔法咒语,现实的魔幻在于反常规,悖离意识形态,看起来比较不正常,不符合一般人的心理。
魔幻现实主义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真实”。当然,最根本的核心是“真实”二字,所有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都以此作为基本。不管作品采用什么“魔幻”、“神奇”的手段,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反映和揭露现实,委内瑞拉的乌斯拉尔·彼特里是第一个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引进拉美的人,但有一个拉美人在这之前已经写成了一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品有:《危地马拉传说》,《总统先生》。我们来看看他的另一篇代表作《玉米人》中的片段: “他饱饮了一顿河水,消解了毒药在腹内引起的干咳。把五脏、血液痛快地冲洗了一遍,从死神的魔掌中挣脱出来。他抓住死神的脑袋和胳臂,象龌蹉的衬衫一样扔进河里,让河水把它冲走。”
伊龙酋长就这样战胜了死神,战胜了毒药。河水当然不能清洗被毒药侵蚀过的血液,在荒诞不经的描述背后,是印第安人对部落首领高度崇拜的传统。最初的狩猎经济使得印第安人形成了“动物即人”,甚至是兽人的世界观,作为领袖的酋长当然也不例外。 类似这种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正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二个特征 。
如果仅仅是民间传说,那魔幻现实主义跟封神榜也没什么区别。我们再来看一段《玉米人》的描述:“我们都是玉米做成的,拿做成我们身体的东西做买卖,就等于卖我们身上的肉。表面上看不一样,其实儿子也好,玉米也好,都是人肉。”
上面怪诞的描述,如果不结合印第安人处在落后贫困的生存境地,世世代代都与世隔这样的背景去看,读者恐怕难以理解。以玉米为主要作物的墨西哥印第安人对“人”和“玉米”的关系有着特殊的认知,他们认为人靠食用玉米维持生存,死后化作养育玉米的肥料,如此循环往复,从而繁衍,因此,他们将玉米奉作神明,这当然和印第安以及整个拉丁美洲农耕经济的现实基础不无联系。小说以玉米为喻,反映的正是土著印第安人对自然的崇拜。而连接神话与现实也就成为魔幻现实主义最重要的一个特点。
如果《玉米人》的作者是这一文风的开山鼻祖,那真正把魔幻现实主义推上热搜榜第一,成为那个时代作家们眼中的偶像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代表作《百年孤独》被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流派的巅峰之作,1982年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授奖理由是:“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随即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文学狂潮。
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带有很强的魔幻色彩,处处描写一些科学无法解释的事件,小说开篇,男主人公白嘉轩六娶六丧,以香艳又奇诡的开头吸引了读者的眼光,“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这句话很容易让我们想到《百年孤独》的第一句:“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相似的手法,用一句话体现了浩瀚的时空观,过去现在未来都在这句话中呈现,马尔克斯这一绝妙的笔法后来被很多中国作家所借鉴模仿。
我们再回看陈忠实的《白鹿原》,可以说这个开头拥有巨大的张力,除了给人以宏大的时空感,还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封建的男权的价值观:七房老婆是一个男性炫耀的资本,是一个家族雄厚势力的证明。在白嘉轩看来,六娶六丧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命硬,克死了老婆,但在书中描写里,他的老婆死状一个比一个诡异,尤其是第六任老婆胡氏。她拥有惊人的美貌和刚烈的性格,但在和白嘉轩同房后中了邪,声称自己看到死去的五个女人的鬼魂。于是白嘉轩请“法官”来捉鬼,这堪称是全书最魔幻的片段之一。
莫言的《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阿来的《尘埃落定》、贾平凹的《古炉》等,都是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
魔幻与现实交织缠绕,共同谱写着世间百态。
之所以说魔幻是因其中的神奇与怪诞,其目的不过是更加地突出现实,终究还是为了关心着祖辈,关心着神话,关心着一片土地的血与泪,因此“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
3. 奥雷里亚诺是一个怎样的人
比西塔西翁是在布恩蒂亚家族刚来到马孔多时遇见的流浪的印第安姐弟里的姐姐。
她和弟弟原本是印第安的王族,因为受不了故乡的失眠症而四处流浪。从丽贝卡初到马孔多时的文字中可以看到。
比西塔西翁死后把毕生攒下的钱留给了奥雷里亚诺上校以资助上校继续自己的事业。一代代人的名字都和自己的上一代、祖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重名),象征了这个家族生命力的旺盛(仿佛每个人都能够永生一般),对下一代甚至所有后代都产生着影响。
不过他们彼此之间的确也存在着一些比较混乱的关系
4. 许多年以后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5. 奥雷里亚诺经历
1、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2,你那么憎恨那些人,跟他们斗了那么久,最终却变得和他们一样,人世间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作为代价。
3,一个幸福晚年的秘决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
4,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5,重新合好的一分钟,比一生的友好还宝贵。
6,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
7,有时两人会一直默默坐到傍晚,面对着面,彼此凝视,在静谧中相爱,并不比当初在癫狂中相爱减色。
8,我们笑着说再见,却深知再见遥遥无期。
9,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事实上仍是延续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6. 奥雷里亚诺的一生
奥雷里亚诺的一生沉默寡言且固执勇敢。他在小说开头一登场就明确了一种孤独的意向。他从小很孤僻,不愿意和任何人交流,总是一副隔离于世的漠然态度。
后来他参加完战争,性格也越发孤僻怪异,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在战争结束后返乡的时候,对任何人都冷漠,杜绝任何人与他接触交流。
甚至包括他的母亲乌尔苏拉,他让士兵在他所在的地方划了一个隔离圈,任何人都不得靠近。母亲乌尔苏拉与他交谈的时候也只能是隔离圈的外面。
7. 最后的奥雷里亚诺
个人最喜欢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结局: 他再次跳读去搜索自己死亡的日期和情形,但没看到最后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会再走出这房间,因为可以预料这座镜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将在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百年孤独》的结局,只有在你读懂了宛如史诗般沉重的故事时,你才能真正领会到,结局中所暗藏的,独特的,只属于你的那种震撼。
它不没有多么华丽的词藻,却意味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