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斯诺文尼亚(斯诺文尼亚地图)

1. 斯诺文尼亚地图

1. 斯诺文尼亚地图

20世纪以来在世界上已经消失的国家(不包括因政权更迭而改国号的国家)。

1.奥匈帝国(灭亡时间1918年)

奥匈帝国的全称是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皇室领地以及匈牙利圣斯蒂芬王冠领地,建立于1867年,前身为奥地利帝国,领土包括如今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黑,导致“萨拉热窝事件”爆发,从而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中,由于同盟国的失利,对奥匈帝国的内部统治产生不利影响,帝国内部离心离德,再加上经济不景气,使得各成员国宣布独立。1918年,奥匈帝国正式解体。

2.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灭亡时间1961年)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建立于1958年,成员包括埃及、叙利亚、北也门,原本伊拉克也要加入进去,但由于伊拉克国内局势的变化,从而没有加入。后来由于叙利亚认为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多为埃及人,认为自己被出卖,因此于1961年9月27日愤而退出,于是联盟宣布解散。北也门于1962年12月也选择退出。

3.越南共和国(灭亡时间1975年)

越南共和国简称南越,在美国的帮助下,吴庭艳于1955年在越南南部建立,首都为西贡。1961年,南越与北越爆发“越南战争”。1973年,美军撤出越南。1975年,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战争以北越的胜利而告终,南越自此灭亡。

4.锡金王国(灭亡时间1975年)

锡金王国建立于1642年,曾经是清朝的属国,19世纪遭到英国的入侵,成为其殖民地,直到1918年,英国政府才将政权交还给锡金国王。好景不长的是,邻国印度也开始对其虎视眈眈,1947年,印度与锡金签订《维持现状协定》,后来印度派兵进入锡金,宣称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对锡金进行全面控制。1973年,印度对锡金实行全面的军事占领。1975年,印度军队软禁了锡金国王,随后锡金议会将国王废黜,决议锡金正式并入印度,成为印度的“锡金邦”。

5.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灭亡时间1990年)

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首都为东柏林,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其中,东德与西德之间的“柏林墙”是冷战时期最重要的象征之一。后来,由于东德的经济十分萧条,并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东欧剧变之风蔓延欧洲,1990年,柏林墙被推倒,大量东德民众涌入西德。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并入联邦德国。

6.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灭亡时间1991年)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成立于192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当时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加盟国组成,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阿塞拜疆、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格鲁吉亚、立陶宛、摩尔多瓦、亚美尼亚。苏联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作为盟国击败纳粹德国,战后又与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国爆发冷战,进行争霸。苏联末期,由于政治制度腐败及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苏联共产党在国内失去影响力。1991年12月25日,苏联正式宣告解体。

7.捷克斯洛伐克(灭亡时间1992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解体,于是作为其成员国的捷克与斯诺伐克在1918年联合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被纳粹德国占领。1945年,捷克斯洛伐克在苏联的帮助下获得解放,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1992年,捷克斯洛伐克分离成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

8.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灭亡时间1992年)

南斯拉夫于1929年建立,二战时,由于纳粹德国的入侵,南斯拉夫分裂成塞尔维亚救国政府、克罗地亚独立国两个傀儡政权。1945年,在铁托的领导下,南斯拉夫重新组成联邦,实行社会主义。1963年更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其中包括六个加盟国,分别是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黑。1991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宣布独立,1992年,波黑宣布独立,南斯拉夫宣告解体。

9.塞尔维亚和黑山(灭亡时间2006年)

南斯拉夫解体后,塞尔维亚、黑山两国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3年更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属于松散的联邦制国家。2006年,黑山宣布独立,塞黑正式解体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两个独立的国家。

2. 斯洛文尼地图

2. 斯洛文尼地图

南斯拉夫在地球仪上属于欧洲。位于世界地图上的南欧巴尔干半岛上。

现在这个国家已经不存在了。

1941年南斯拉夫被纳粹德国侵略。1945年初,国家重建。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建立起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分裂为南联盟、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和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

南联盟2003年重定新宪法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独立,塞尔维亚失去出海口变成内陆国,2008年科索沃独立。

3. 厄尔尼诺地图

那个在大地图上打到它逃跑,然后进厄尔尼诺上方的那个像废墟大楼一样的地方就可以出发真正的战斗了(这次不会逃了),如果进去没遇到是因为它有涨潮和落潮两个状态,落潮阶段可遇UU鲨鱼。

如果涨潮,请去睡觉再来。进去不对的话再去大地图上打跑它一次再进去就行了。打法的话如果是一周目,因为装备和钱都比较有限,等级也比较低,比较推荐把红狼改成全S-E装海洋猎手去以斯拉港改造到最高伤害然后带S-E核心齐射,因为狼车本身的特性就比较容易出暴击,海洋猎手打海里的怪命中率和伤害都很可观,还是比较经济效率的,二周目以上就可以变成超改钻头+密友之类的组合啦。等级的话能通关打这个坦克战一定是够了

4. 斯诺的地图

八方旅人中的祠堂:猎人祠堂位置在维克塔霍洛城镇,进入东维克塔霍洛森道,在指示牌向右走就到了。

盗贼祠堂在库欧利克雷斯特城镇进入南库欧利克雷斯崖道,向右走过桥,之后再向左走,祠堂就在桥下。

学者祠堂在诺布尔寇德城镇进入西诺布尔寇德平原,往前走到一棵树然后向右走。 舞女祠堂威尔斯宾克城镇进入北威尔斯宾克沙岛,在地图的左上方。神官祠堂在史迪尔斯诺城镇进入西史迪尔斯诺雪道,一直向左直到有向下的路然后向下走到尽头。

5. 尼日利亚卡诺地图

卡诺不是国家,是尼日利亚行政区卡诺州(KANO STATE)。1967年5月27日建立,下辖44个地方政府。人口5,632,040,主要是豪萨-富拉尼,首府卡诺城。

卡诺州(英文:Kano State)是尼日利亚36州之一,首府卡诺 (英文:Kano)。尼日利亚历史古城卡诺,位于国境北部,坐落在哈代贾河上游高原上,这里原是西非穿越撒哈拉沙漠同北非、东非进行骆驼商队贸易的交通要塞,素有“沙漠港口”之称,现为尼日利亚北部工商业重镇和文化、交通中心。市区名胜古迹众多,气候凉爽宜人,花木争艳,每逢旱季时期,游客纷纷来此避暑游览。

6.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地图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简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位于俄东西伯利亚地区,处于亚欧大陆中心地带,南到南西伯利亚山区,北接北冰洋,南北绵延约3000公里,东西最宽处为1250公里,面积233.97万平方公里,占俄联邦面积的13.7%,仅次于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在俄各联邦主体中居第二位。该区东部与雅库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接界,南与图瓦共和国和哈卡斯共和国相连,西部与秋明州和托木斯克州接壤,西南部与克麦罗沃州为邻,北部则与喀拉海和拉普捷夫海相接。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

首府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面积470平方公里,人口101.4万(2013),距莫斯科3955公里。

截至2007年1月1日,全区人口290.95万,其中城市人口217.57万,农村人口73.38万。全区有23个城市,39个城镇,1701个村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人。俄罗斯最新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广大地区的23个村庄,所有村民都是男性。这些村庄所处的地方几乎是世界上最偏远的人类聚集地,有的村子甚至只有一位居民,另有几个村庄人口也不过四五人。那里的温度冬季多在零下40摄氏度以下,而夏季又非常热。俄罗斯一名政府发言人称:“这里居住的人才是真正的男人,这里并非适合每个人生存。”让人奇怪的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地区是俄罗斯第二大区,这里的女性总人口超过男性19.3万人。多数只有男人的村子都位于伊梅亚诺夫斯基

(Emelyanovsky)地区,这里的面积超过7400平方公里,这些地区为何只有男性定居还不清楚。俄罗斯性别不平衡现象也很严重,男女比例为86:100。

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剧烈,冬季漫长,夏季短促。1月份平均温度-北部达零下36℃,南部达零下18℃;7月份的平均温度-北部为10℃,南部为20℃。年平均降水量316毫米。

叶尼塞河纵贯西部边境。自北往南依次为北极荒漠、苔原、森林苔原及森林带。

1934年设边疆区。工业以采矿、有色冶金及电力为主,次为机械制造、森林工业及化工。有全俄最大的水电站和诺里尔斯克矿冶公司。农业以产小麦、黑麦、荞麦和大麦为主,集中于南部。畜牧业主要饲养牛、羊、猪。交通以铁路和水运为主。除首府外,主要城市还有诺里尔斯克、阿巴坎、阿钦斯克、米努辛斯克等。

历史

1628年7月,以Andrey Dubenskoy将军为首的拓荒者到达了叶尼塞河和Kacha河的交汇处,并就地修建防御工事,作为俄军的前哨堡垒,以准备下一步发起对叶尼塞土著的军事行动。 它和东边不远的坎斯克城一道,代表着17世纪俄国对叶尼塞河源头探索的最南端。在一封给沙皇的信中,驻守当地的哥萨克人写到:

“……在这座全是木头房子的小镇,我们艰难地建立起了防线。作为您的仆人,我们按您的意思设置了一套工作制度,保证探索新领地的同时加强据点的防御……”

根据叶尼塞语,这座堡垒当时被命名为"Krasny Yar"。后来该堡垒升为城镇级别后更名为现名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1741年,连接边陲地区与俄国欧洲部分的西伯利亚驿道建成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日后这一地区的发现的金矿和1895年通车的西伯利亚铁路进一步促进了该城市的发展。

1749年,一颗重达700千克的石铁陨石坠落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以南145英里处。德国博物学家彼得·西蒙·帕拉斯在1772年使其出土。这颗陨石在科学史上意义非凡,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并研究橄榄陨石。

19世纪时,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西伯利亚哥萨克运动的中心。

1822年1月26日,该地升级为城镇。

1823年成为俄国在叶尼塞流域的行政中心——叶尼塞县首府。

19世纪末之前,这里已经有了一些制造业和火车装配之类的重工业。

俄罗斯帝国时代,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也是政治犯的流放地之一。举例来说,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八位主要领导人即被流放至此地。

1896年西伯利亚大铁路修通,工商发展,人口剧增。

十月革命之后,在苏联的工业化进程中,不计其数的重工业,如造纸厂、造船厂、大型河港、水电站(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装机容量为世界第五,俄国第二)等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建立起来。

1934年,俄罗斯第二大行政单体----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成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成为其行政中心。

在斯大林大清洗时期,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古拉格(苏联劳改总局)的一个主要中心。这个时期作用最突出的劳改营是“克拉斯拉格”劳改营(1938~1960),该营由于关押犯人过多,在周边城镇也设置了两个分营。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内部,“叶尼塞拉格”劳改营在二战的战火中仍发挥重要作用。

二战期间,许多工厂为避战火,从乌克兰和俄罗斯西部迁到此地,大大促进了当地工业发展。战后,许多为这些工业提供原料的大工厂也被建立起来:炼铝厂、冶金厂、次要金属加工厂等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苏联开始在该城旁边修建一个相位阵列雷达站。北约指责此举违反了1972年美苏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从1983年开始,美国持续要求苏联撤销该雷达站,一直到苏联政府在1989年承认该设施违反条约,当局才开始缓慢撤出设备,直到1992年对外宣布拆除完成。冷战时期,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也是克城东北空军的一个基地,但这个基地在苏联解体后变成了一个住宅区。

苏联解体之后,当地很多大工厂开始私营化。相当一部分企业宣布破产,而继续营业的厂家被个别富商或黑社会头目控制。工人失业率猛增,在业者也时常罢工抗议。

九十年代后期,该地最大的一桩经济丑闻爆发,商人安纳托利·拜科夫由于涉嫌谋杀经济伙伴韦洛尔·斯图路加诺夫,当地政府剥夺了他对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铝厂的所有权。但不久后这个事件被曝光是竞争对手对拜科夫蓄谋已久的陷害。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当地的工厂所有权争议一直持续到今天,究其原因,是因为几乎所有原国有大厂都被垄断集团或金融寡头所控制。

自从1996年市长皮马什科夫执政以来,市容市貌开始逐渐改善:旧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被保护下来,呆板的沥青人行道被改作具有当地特色的铺路小石,曾经被涸泽而渔式开发、多如繁星的温泉疗养院被保护起来或停业整顿。如今这座欣欣向荣的城市中,已几乎看不到苏联时代的破落与单调。

文化

节日

当地有一些特色节日,最受注目的是六月的“城市日”通常有嘉年华会。其他节日及文化活动有曼纳河节 (Манский фестиваль,在每年六月最后一个周末举行,活动有传统的歌谣比赛)、国际博物馆双年展 (传统上市立文化历史中心举行)、为纪念国际博物馆日举行的、具先锋派性质的“博物馆之夜”、河上爵士乐节、攀石节和摩托车接力赛。

建筑

城里有许多历史性建筑,他们中的最老者是求悯大教堂 ( Покровскийсобор ,1785到1795,在1977到1978年重建)。 当地其他重要的俄国东正教建筑是宣誓大教堂 ( Благовещенскийсобор ,1802-12),街三位一体大教堂 ( Свято-Троицкийсобор ,1802-12),约翰浸礼会( ЦерковьИоаннаПредтечи ,1899,以前的主教住宅),和新迈克尔大天使教堂 ( ЦерковьАрхистратигаМихаила ,1998到2003)。

在Karaulnaya小山,古老的街 Paraskeba 礼拜堂( ЧасовняПараскевыПятницы ,1804,在1854到1855年再造)仍然矗立其上,许久以前这里曾经是当地原始宗教的神庙。 出现10卢布纸币上的克城大礼拜堂是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苏联时代,该礼拜堂被废弃并损坏,直到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启动,才回到叶尼塞当地教会的名下并修缮一新。

250px 停工前的24层塔1980年代

此城另一个民间象征是位于Strelka的从苏联时代一直未完工的24层塔。 戈氏“改革”前不久该塔开始建造,然后由于管理混乱工程被迫中止。 塔的轮廓可以在多个方向被很清楚地看见。

西伯利亚铁路在该城附近的一座铁路桥上横跨叶尼塞河。这座铁路桥是由大建筑师Lavr Proskuryakov设计,1893~1896年间建造的一座获奖建筑,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桥。2003年,该桥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描述是:“俄式风格抛物线拱形石桥的典型早期代表,大量现代工程设备与创新理论的试验场,见证了人类工程学的进步”

其他引人注目的大楼包括商人Nikolay Gadalov的豪宅,罗马-天主教洗礼礼拜堂 ( Преображенскийсобор ,1911年建成,也称为Krasnoyarsk Organ Hall), 以及外观设计类似古埃及神庙的Krasnoyarsk Krai博物馆, 和以“驴耳朵”之名著名的当地市政大厅(因为有双尖塔而著名)。

市区中有许多在战后不久建造的2层木头房子,这些大多是当时新分配到该市的工人的临时住所。此外还有许多被城市包围的旧俄时代村落,仍保持着古典俄式风格:带后院的木门房屋。它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都很残破但仍有人居住。

名人

画家苏里科夫、Andrey Pozdeev、Valeriy Kudrinskiy、Toivo Rännel;

雕塑家Boris Musat和Yuriy Zlotya;

作家Viktor Astafiev、Roman Solntsev、Nikolay Gayduk;

歌剧歌唱家Pyotr Slovtsov、季米特里·霍洛斯托夫斯基。

7. 斯洛文尼亚 世界地图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又译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简称南联盟或南斯拉夫)。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部,国土面积10.2万平方公里,为前南斯拉夫面积的39.94%。                              南联盟在1992年到2003年期间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由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组成的联邦共和国,首任总统是多布里察·乔西。  

        2003年,前南联盟议会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法宪章》,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改成由塞、黑两个成员国组成的松散国家共同体。2006年黑山共和国全民投票揭晓。超过55%的选民支持黑山与塞尔维亚分道扬镳。这意味南联盟从地图上彻底消失。

8. 斯洛文尼亚地图上的位置

相当于萨尔瓦多。

斯洛文尼亚,处于多瑙河中游平原,阿尔卑斯山疗手麓,地中海沿岸,面积20273平方公里。

萨尔瓦多,位于中美洲北部,是中美洲人口最密集的国家,毗邻太平洋,西北接危地马拉,东北与洪都拉斯,首都圣萨尔瓦多,全国面积21393平方公里。

所以。斯洛文尼亚与萨尔瓦多都属微小型国家,面积在2万平方公里,大小基本差不多。

9. 斯洛文尼亚地图

塞尔维亚共和国位于欧洲东南部,首都是贝尔格莱德,属于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内陆国,面积为88361平方公里。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经其境内。塞尔维亚与黑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及阿尔巴尼亚接壤。

匈牙利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东邻罗马尼亚、乌克兰,南接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西靠奥地利,北连斯洛伐克。著名的多瑙河,从斯洛伐克南部流入匈牙利,恰恰把匈牙利一截成东、西两部分,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东北部是喀尔巴阡山。属大陆性气候,凉爽湿润。匈牙利是一个中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均生活水平较高。首都为布达佩斯。官方语言为匈牙利语。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