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李白白酒能喝多少,李白最多可以喝多少酒

1,李白最多可以喝多少酒

李白,杜甫说他“斗酒诗百篇”,他自己也嚷着要“一饮三百杯”,看来喝一斗是可能的。唐时一斗是5.94公升,装满酒至少10斤,说明李白的酒量在10斤以上。
李白最多可以喝多少酒,历史并没有详细记载。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能喝斗酒

李白最多可以喝多少酒

2,诗仙李白到底能喝多少酒

李白爱酒人尽皆知。杜甫著名的《饮中八仙歌》里,以李白“酒中仙”压轴,“李白斗酒诗百篇”。一斗4斤,也就说李白一次饮酒就达4斤之多。当然,此酒是低度酒,你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啤酒。但即便如此,在当代也算很多了。

诗仙李白到底能喝多少酒

3,李白喝的酒大概多少度

李白乃唐朝诗人,从诗歌中看,唐朝诗人所饮之酒不限一种,论颜色,有白酒、绿酒等等。唐人诗词中多出现“烧酒”一词儿,该“烧酒”是指颜色发红的酒,而不是蒸馏酒),上至行政高层,下至黎民百姓,主要喝的是米酒、葡萄酒,还有发酵后只压榨不蒸馏的清酒。这些酒的度数都很低,按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记载的几种唐酒造法,成品酒的酒精含量当在3%到15%之间,近似现在的熟啤、干啤或者加饭酒。李白有一首有名的专门“劝酒”的诗《将进酒》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又云“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由此可以看出李白喝酒的性格,那是不醉不归的。而当时的“清酒”,度数不高,相当于日韩的“清酒”或者现在的“啤酒”。而且,当时是“大斗买粮,小斗沽酒”。喝酒的“斗”,也不同于称粮食的“斗”,一“斗”仅三两升的样子。想来李白的酒量,那至少要在数斗乃至十斗。

李白喝的酒大概多少度

4,号称酒仙的李白到底能喝多少酒

李白也不敢自称酒仙的,而号称诗仙,从历史记载来看还是流量相当的好的,不然李白到那里都想讨杯美酒喝啊,就像李白将进酒一样什么名贵的东西叫他人的儿子换美酒来,无他共消万古愁。所以肯定很能喝吧。
李白善饮,这不用怀疑,千年以降,饮者留名,唯有李白。杜甫在《饮中八仙歌》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以斗来计算李白的酒量,只不过是运用了夸张手法。而至今可查阅的李白的诗,有1500首,据郭沫若考证其中写到酒者,占16%,显然李白是诗酒不离的了。可是李白也喜欢“吹牛”。他经常夸耀:“烹羊宰牛用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以及“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完全是酒后狂言,狂得有气魄,同时他还很讲究喝酒的气氛:“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喝到最后连自己也数不清了,但李白那时到底能喝下多少酒也无法考证的了。

5,被称为诗仙的李白到底酒量如何呢

李白,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在唐朝所有的诗人中,李白的酒量跟他的诗一样,应该算是第一的。人们不会怀疑李白的酒量,但李白究竟能喝多少,这确实算是一个谜了。李白在喝酒这方面,自己也最爱“吹牛”的,有诗曰:“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但这只是李白酒后的狂言,不可全部当真。当然李白喝酒非常讲究气氛:“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一杯一杯又一杯,喝到最后,估计他自己也不知道喝了多少。和李白齐名的大诗人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歌》诗中有这样一句,“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用斗来计算李白的酒量,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印证了李白的酒量很好。酒是李白的朋友,他的诗往往和酒是分不开的。李白好酒,但说他的酒量倒也不见得有多惊人,他常常醉得一塌糊涂。据传有一回,唐玄宗在大明宫内设宴,宴请文武百官,李白不小心又喝多了,在宴会上吐了,还把舞女的裙角给弄脏了,甚为尴尬。还好唐玄宗不计较,不然李白可闯祸了。李白出生在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李白家族有游牧民族的血统,故李白善饮酒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不是海量,至少在杜甫所列举的“饮中八仙”当中,李白的酒量比汝阳王李琎要稍逊一筹的。汝阳王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说的是这汝阳王久仰酒泉之美名,连家都想搬到那里去。在欣赏《饮中八仙歌》时,我感叹于唐朝时的人们喝酒都是以斗数来衡量,真是佩服之至。前些年去西安旅游,我品尝到了当地特产的稠酒,才知道那个年代李白饮用的是未经加工蒸馏后的米酒,酒精含量不高。要是李白喝上一斗咱们今天的高度白酒,估计就直接进医院了,哪还有写诗的灵感。

6,酒仙李白到底能喝多少酒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爱酒人尽皆知。杜甫著名的《饮中八仙歌》里,以李白“酒中仙”压轴,“李白斗酒诗百篇”。一斗4斤,也就说李白一次饮酒就达4斤之多。当然,此酒是低度酒,你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啤酒。但即便如此,在当代也算很多了。
李白善饮,这不用怀疑,千年以降,饮者留名,唯有李白。杜甫在《饮中八仙歌》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以斗来计算李白的酒量,只不过是运用了夸张手法。而至今可查阅的李白的诗,有1500首,据郭沫若考证其中写到酒者,占16%,显然李白是诗酒不离的了。可是李白也喜欢“吹牛”。他经常夸耀:“烹羊宰牛用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以及“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完全是酒后狂言,狂得有气魄,同时他还很讲究喝酒的气氛:“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喝到最后连自己也数不清了,但李白那时到底能喝下多少酒也无法考证的了。

7,酒仙李白能喝多少酒呢

李白,人送雅号"酒仙", 李白诗文的饮酒诗一百七十首,占其诗文的百分之十六。杜甫曾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可见李白对酒的痴迷,他也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复一杯。""大笑同一醉,取乐平生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么李白是不是真的量如江海呢?还真不是。《公羊传》:"熊蹯不熟,公怒,以斗击而杀之。"这斗就是喝酒的杯子,能随手当作武器,体积自然不大。还有另一种称为斗的酒器,北斗七星,排列出来的形状就是这种斗的样子,这种斗有长长的柄,实际是盛酒的勺子。《 诗经 ·大雅行苇》有"酌以大斗,以祈黄考"。朱熹注,"大斗,柄长三尺。"古代的三尺,也就是现在的二尺多一些。大斗如此,小斗一定更小。出土的青铜斗看,容量相等于家里饭勺大小,和现在常用的一个玻璃杯差不多,三两左右。唐朝是没有蒸馏酒的,在元朝时期蒸馏技术才传入中国。没有蒸馏过的酒度数很低,唐朝时期度数最高的酒也不会超过二十度。白居易有句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这其中的"绿蚁"并不是指绿色的蚂蚁,而是指新酿的米酒上漂浮的绿色酒渣。李白的诗词"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也提到新酿酒是绿色的。当时酿酒多采用粮食加水加酒曲,将原料放入大翁中盖上盖子密封,等发酵完成后,撒上石灰停止发酵,以防止变成醋。发酵的过程中,大部分谷物都糖化了,糖化后只有极少一部分还能继续酒化,所以唐朝的酒主要味道是甜,而不是辣。所以说李白只是好酒,酒量一般。但是醉酒后文思泉涌,"斗酒诗百篇"这个是真厉害。李白之死,一直众说纷纭,《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民间传说李白在江上饮酒,喝醉了跳进江中捉月溺亡。这里提醒大家"饮酒有风险,量小需谨慎"!

8,剑南春很爱喝酒的李白到底能喝多少

5斤
遇店见花序不同 顺思逆想解相等 《李白沽酒》: 李白无事街上走,提壶去打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 .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 这首幽默诙谐的打油诗,诗意明明白白,实际是一个开放型题.因为题中只说“三遇店和花”,没有说店和花的顺序(只有最后一次遇见的必定是“花”),所以店与花的顺序不同,便有不同的答案. 解这个题,可以顺思.从“原有”出发,依据题意,顺势而下:设“壶中原有x斗酒”,“遇店加一倍”——乘以2,“见花喝一斗”——减去1,直至“喝光壶中酒”——结果等于0; 解这个题,当然也可以逆想.从“喝光壶中酒”——结果是0出发,逆着题意,溯流而上:“见花喝一斗”——还入壶中,加上1,“遇店加一倍”——还给店家,除以2. 下面便是它的全部解答: ⑴顺序——店店店花花花: 顺思:x·2×2×2-1-1-1=0,x=3/8 ; 逆想:(1+1+1)÷2÷2÷2=3/8(斗); ⑵顺序——店店花店花花: 顺思:(x·2×2-1)×2-1-1=0,x=1/2; 逆想:[(1+1)÷2+1]÷2÷2=1/2(斗); ⑶顺序——店店花花店花: 顺思:(x·2×2-1-1)×2-1=0,x=5/8; 逆想:(1÷2+1+1)÷2÷2=5/8(斗); ⑷顺序——店花花店店花: 顺思:(x·2-1-1)×2×2-1=0,x=1又1/8; 逆想:(1÷2÷2+1+1)÷2=1又1/8(斗); ⑸顺序——店花店店花花: 顺思:(x·2-1)×2×2-1=0,x=3/4; 逆想:[(1+1)÷2÷2+1]÷2=3/4(斗); ⑹顺序——店花店花店花: 顺思:[(x·2-1)×2-1]×2-1=0,x=7/8; 逆想:[(1÷2+1)÷2+1]÷2=7/8(斗); ⑺顺序——花店花店店花: 顺思:[(x-1)×2-1]×2×2-1=0,x=1又5/8; 逆想:(1÷2÷2+1)÷2+1=1又5/8(斗); ⑻顺序——花店店店花花: 顺思:(x-1)×2×2×2-1-1=0,x=1又1/4; 逆想:(1+1)÷2÷2÷2+1=1又1/4(斗); ⑼顺序——花店店花店花: 顺思:[(x-1)×2×2-1]×2-1=0,x=1又3/8; 逆想:(1÷2+1)÷2÷2+1= 1又3/8(斗); ⑽顺序——花花店店店花: 顺思:(x-1-1)×2×2×2-1=0,x=2又1/8; 逆想:1÷2÷2÷2+1+1=2又1/8(斗).

9,诗仙李白酒量到底怎么样

李白大家都知道他是唐代的大诗人,上到80岁的老人,下到3岁的小朋友,应该都会知道他的古诗。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写的诗都是豪情奔放的,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还很爱喝酒,他的很多诗都是喝完酒之后作出来的。为人爽朗大方,喜欢交朋友。在古代诗人好像都挺爱喝酒的,诗圣杜甫也是一样,李白也被后人称作为酒仙。李白的诗词中,基本上四分之一的都是和酒有关的,“借酒消愁愁更愁”“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看来李白不是一般的爱喝酒。李白的好基友,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也写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描述李白是多能喝,好像在古代,古人都非常的能喝。而且有的都是用碗来作为盛酒的,三碗不过岗等等都是描述古人酒量,难道到了现代,我们人类的酒量开始慢慢的下降了吗?李白斗酒诗百篇,一斗酒相当于现在10斤的酒。在我们现代人中基本没有人能够达到这个水平的,喝这么多酒还能作诗吗?这是简直是要出人命的,也可能是杜甫的写作带了点夸张。如果真是10斤的话。我们就要说一下,另外一个酒的特性,就是度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平常喝的大概都是在30-50度左右,当然更高的度数的酒也是有的。这是我们现代的酒,在古代酿酒技术不发达的时候,酿造出来的酒也不会像现在酒的度数那么高,古代的酒基本类似于黄酒,最多也就几席。我们大家可能都了解到,在古代中一些好汉,都是用酒拿来解渴的。我偶尔也喝点酒,但是真正渴的时候,用酒去解渴,也是简直无法想象的。按照现代的酒,让李白去喝的话,感觉他也是喝不了多少的。按照古代的酒,李白喝12斤也不是一个小数目,12斤水喝下去也是够呛的。古代人拼酒,应该是拼得更多在于拼膀胱吧。插播一则小故事:酒的由来,传说有个农夫,由于刮大风下大雨,将他的谷子全都淋透了,由于长时间的发酵,散出来的香味让农夫闻到了,然后喝了谷子泡过的水。感觉还挺好酒的,但是喝着喝着,就感觉缺少一种味道。有一晚他在睡觉,梦到一位老者,让他在酉时,到一个叫七里岗的地方,取从这里路过的三个人的各一滴血。农夫梦醒之后,就酉时来到了这个地方,第一个人他给别人说明了情况,取了一滴血,是一位书生的。第二位又说明情况后,取了一滴血,取的是一位将军的。农夫等了好长时间,始终等不到人来,就在他要放弃的时候,发现有一个疯疯癫癫的人,无奈只能取了他一滴血,就这样三滴血凑齐了。真的就解决了这缺少的一种味道,之后农夫就给这种液体取名为酒,因为是他在酉时,取了三滴血得来的这个液体。所以,你会发现,我们现在喝酒时,刚开始大家都非常的客气,像一个书生。喝过三巡之后,就开始呦五喝六的,这是将军的一滴血起的作用,最后喝的烂醉如泥,疯疯癫癫的的,这就是最后的一滴血所起到的作用。更多说的是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是杜康,后世尊为“酒神”。酒,是一种文化。酗酒有害健康,要珍惜生命,适度饮酒

10,李白究竟能喝多少酒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酒

通常的印象,仿佛古代的诗人都挺能喝酒,特别是李白,他的《将进酒》中说“将进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可见李白是很爱喝酒的,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够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就是“一斗”呢?这得先从“斗”说起。现在已经没人用斗了,我们曾经见过的斗,一般是称量粮食的工具。一斗大约是50斤粮食。谁要是喝一斗酒,酒量自然是大得惊人。古时候量酒用的也是斗,但是跟现代称粮食的斗并不是一回事。《公羊传》:“熊蹯不熟,公怒,以斗击而杀之。”这斗就是喝酒的杯子,能够顺手拿起来投人,体积一定是有限的。《史记项羽本纪》中,刘邦从鸿门宴上逃走时,让张良送给项羽白璧一双,送给范增玉斗一双,这玉斗也是酒器,张良可以随身带着,体积也不是很大。还有另一种称为斗的酒器,北斗七星,排列出来的形状就是这种斗的样子,这种斗有长长的柄,实际是盛酒的勺子。《诗经大雅行苇》有“酌以大斗,以祈黄考”。朱熹注:“大斗,柄长三尺。”古代的三尺,也就是现在的二尺多一些。大斗如此,小斗一定还要小。从出土的青铜斗看,也就是现在家里饭勺大小,一斗的容量也就是现在常用的一个玻璃杯。《史记滑稽列传》齐威王问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淳于髡答:“臣一斗亦醉,一石亦醉。”“一斗亦醉”,这是说喝得很少,不算什么;“一石亦醉”,这是说喝得很多。 古代酒的度数很低,喝上一斗酒是很容易的事,也就跟现在的一杯啤酒差不多。《水浒》中的武松,在景阳冈上喝了十八碗,是悬了点,但这是“燕山雪花大如席”式的夸张,并不为过。如果换成现在的白酒,那可就悬了,没有可信性了,成了“广州雪花大如席”式的夸张,成了败笔。只有李白喝酒的记录,没有发现李白连气喝上几斗酒的记录,估计李白的酒量是不大的。 杜甫《饮中八仙歌》说:“汝阳三斗始朝天”,“张旭三杯草圣传”,“焦遂五斗方卓然”,只有“李白一斗诗百篇”。比较起来,人家是三斗始迷糊,五斗“方卓然”,可老李只一斗就“长安市上酒家眠”了。论酒量,李白显然不如那几位。 杜甫说他“一斗诗百篇”,实际意思是,李白只要喝上一斗酒,就能够写出许多诗来。只喝那么一杯啤酒,就上了诗情,显然是酒精起了作用,这正说明了他酒量并不大。从李白的诗作来看,他喝酒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求醉,更不追求喝进肚里多少,而是借酒抒情,借酒发泄。
如果是小瓷杯,以前村里那种,估计不到一两,且按一两算,那千杯就是一百斤。也就是一百瓶。一瓶是五百毫升,一百瓶就是五十升。如果是稍大一些的瓷杯,大概一两半吧!千杯就是一百五十斤。如果是小碗,饭店吃米饭那种,大概能装半斤左右,千杯就是五百斤。如果是大碗,直径一捺,大约16公分左右吧,那种一碗能装大约一斤,千杯就是一千斤。高脚杯,中型大约能装半斤。古代的平碗,电视上那种稍小的,估计能装六七两,不过电视上一般都不倒满。至于电视上古代人喝酒用的瓷杯子,目测最多也就能装二两左右。不会超过三两。饭店里的白瓷杯,能装二两半。

11,李白的酒量有多高

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没有之一。他的诗篇,传承千年,跨越时空,甚至涵盖了不同的阶级与人群。李白的诗,与酒是密不可分的。据统计,李白的诗中,至少有六分之一有酒。即便是没有写到酒的诗,估计也是在半醉半醒之中写下的。 问题来了,李白这么爱喝酒,他究竟能喝多少酒? 杜甫曾经写了一首《饮中八仙歌》,李白部分是这样写的: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唐代的斗比现在的要小,而且还区分大斗和小斗。一大斗酒大约合现在的6000毫升,重约12斤。一小斗酒才2000毫升,最多四斤酒。唐代的时候还没有发明蒸馏技术,最好的酒也不过二十度,一般的酒都在十度左右,比啤酒略高而已。李白本来就喜欢夸张,估计用的是小斗,也就是四五瓶啤酒的样子。关键是李白喝了四五斤酒,他,居然喝醉了!而且是醉得很厉害,“长安市上酒家眠”。皇帝派人来喊他,他都不肯去。可见李白的酒品不咋地呀! 在《将进酒》中,李白写道:会须一饮三百杯。甭管多大的杯子,三百杯也实在太多了。就算是一两一杯,就是三百两,按现在的算法,就是三十斤。如果用唐代的鹦鹉螺酒杯,高2.5厘米、口径12.5—4.7厘米,据说能盛两升酒。三百杯就是六百升!就算是小升,每升按现在的200毫升计算,600升也有120000毫升,也就是现在的120升!230多斤酒!一个大缸可能都盛不下!这么多酒,李白可以进去泡澡了。 其实,这里的三百杯是夸张了,源自汉代的一个典故。 郑玄是马融的学生,师徒俩都是大儒。马融气量很小,害怕学生的成就超过自己。当郑玄被袁绍征召时,马融就请杀手在半路截杀郑玄。送别郑玄时,马融叫学生们每人敬酒三杯,想把郑玄灌醉,方便刺客下手。结果郑玄酒量太大了,从早喝到晚,喝了三百杯酒都没醉。就此留下了这个典故。 李白提到这个典故,并不是自己喝了三百杯酒,而是非常羡慕郑玄的酒量。 我们再来看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可怜的李白在喝闷酒,没有人陪他。喝了多少呢,只有一壶酒。酒后的结果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一个人又是唱歌又是跳舞,这不是典型的喝大了?就算是李白选了一个大酒壶,能装得下一斗酒,也不过是四五斤的样子。 我总感觉唐朝的人酒量不好。《饮中八仙歌》中说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就这酒量,还位居八仙之首。杜甫没有具体说贺知章喝了多少酒,却说他喝多了,掉井里了。不过,杜甫说的水底眠就有了调侃的味道了。人家贺知章是掉在了一口枯井里,睡了大半天,才被家人找到。 最能喝的人是李适之,他每天喝酒的花费就是一万钱。按每斗300钱计算,李适之每天都要喝掉33斗酒。每斗4斤,算下来还有130斤酒。不过,李适之家里有钱,人家可能会买更贵一点的酒,比如精酿啤酒,也未可知。 焦遂能喝五斗酒,还挺清醒。汝阳王三斗就不行了。李白只有一斗酒的量。最困难的就是张旭先生了,只能喝三杯。 换算成现在的啤酒,李白先生就是四五瓶的酒量。张旭属于酒精过敏,一两瓶就醉了。汝阳王能喝一打,焦遂能整24瓶的一大箱! 其实,唐朝还有一位酒量更差的大诗人,他就是白居易,有诗为证“未尽一壶酒,已成三独醉”。有一天,白居易请了两位朋友来家里喝酒,一共只有一壶酒,还没有喝完,哥仨都醉倒了。就算是能装一斗酒的大壶,四斤,白居易也不过是一两瓶啤酒的量,和张旭相差不多。李太白和他们比起来,自然就算是海量了。 据说,酒量是越练越大。普通老百姓是喝不起酒的,300钱一斗,简直就是天价!唐代的一斗米才卖五钱。酒的价格是米价的60倍!只有像饮中八仙这样的人才喝得起,可惜的是,李太白练了一辈子,酒量也只是停留在五六瓶啤酒的水平上。最后一次喝酒,是在马鞍山的采石矶上。估计是喝到了五瓶以上。喝到兴起,李白又跳又唱,低头一看,月亮怎么掉进长江里去了!不行,得赶紧把它捞出来!李白脱去衣服,一个猛子跳进长江,自此,一代大诗人,卒。可见,酒量太低,有可能会致命的。 采石矶上至今仍留有李白的衣冠冢,还有人带了酒去祭拜这位伟大的诗人。

12,李白的酒量有多大

通常的印象,仿佛古代的诗人都挺能喝酒,特别是李白,他的《将进酒》中说“将进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可见李白是很爱喝酒的,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够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就是“一斗”呢?  这得先从“斗”说起。  现在已经没人用斗了,我们曾经见过的斗,一般是称量粮食的工具。一斗大约是50斤粮食。谁要是喝一斗酒,酒量自然是大得惊人。古时候量酒用的也是斗,但是跟现代称粮食的斗并不是一回事。  《公羊传》:“熊蹯不熟,公怒,以斗击而杀之。”这斗就是喝酒的杯子,能够顺手拿起来投人,体积一定是有限的。《史记·项羽本纪》中,刘邦从鸿门宴上逃走时,让张良送给项羽白璧一双,送给范增玉斗一双,这玉斗也是酒器,张良可以随身带着,体积也不是很大。  还有另一种称为斗的酒器,北斗七星,排列出来的形状就是这种斗的样子,这种斗有长长的柄,实际是盛酒的勺子。  《诗经·大雅·行苇》有“酌以大斗,以祈黄考”。朱熹注:“大斗,柄长三尺。”古代的三尺,也就是现在的二尺多一些。大斗如此,小斗一定还要小。从出土的青铜斗看,也就是现在家里饭勺大小,一斗的容量也就是现在常用的一个玻璃杯。《史记·滑稽列传》齐威王问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淳于髡答:“臣一斗亦醉,一石亦醉。”“一斗亦醉”,这是说喝得很少,不算什么;“一石亦醉”,这是说喝得很多。  古代酒的度数很低,喝上一斗酒是很容易的事,也就跟现在的一杯啤酒差不多。《水浒》中的武松,在景阳冈上喝了十八碗,是悬了点,但这是“燕山雪花大如席”式的夸张,并不为过。如果换成现在的白酒,那可就悬了,没有可信性了,成了“广州雪花大如席”式的夸张,成了败笔。  只有李白喝酒的记录,没有发现李白连气喝上几斗酒的记录,估计李白的酒量是不大的。  杜甫《饮中八仙歌》说:“汝阳三斗始朝天”,“张旭三杯草圣传”,“焦遂五斗方卓然”,只有“李白一斗诗百篇”。比较起来,人家是三斗始迷糊,五斗“方卓然”,可老李只一斗就“长安市上酒家眠”了。论酒量,李白显然不如那几位。  杜甫说他“一斗诗百篇”,实际意思是,李白只要喝上一斗酒,就能够写出许多诗来。只喝那么一杯啤酒,就上了诗情,显然是酒精起了作用,这正说明了他酒量并不大。  从李白的诗作来看,他喝酒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求醉,更不追求喝进肚里多少,而是借酒抒情,借酒发泄。
在当时来说,李白的酒量是很大,一杯接一杯的猛灌,可惜那时的酒是低度的,相当于现在村里酿造的米酒.若换了是现在,来两瓶五十几度的高梁让他灌下,立刻就让他横趴在那儿 给你说说古代的酒,你就知道李白的酒量是怎么样的。说起酿酒,最早的还是两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就有写在黏土板上的啤酒制作配方---这块土板现在应该还在芝加哥大学的oriental institute,那里囤积了不少两河流域的文物。而在中国,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中国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龙山时期的古人应该是用蘖酿的酒,蘖就是发芽的谷粒,酿出的是黄酒。后来古人们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秦汉时虽然仍然用蘖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开始用酒曲,前阵子还在《汉书·食货志》上读到: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兴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试一试:)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时的酒都是黄酒。 南北朝时,制酒曲的工艺日益完善,当时的一部奇书《齐民要术》上记载了很多种制曲的方式,这些方式现在有不少还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时有了红曲,酿造出来了“红酒”,不知道古书里说的女儿红是不是就是这种就,不过绍兴的状元红应该不是,那酒俺喝过,其实不红,颜色是橙黄色的(也许俺喝的是假的?) 前面说到曲酿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经想用酒代水再酿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浓度,可是不成,因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谢的产物,对酵母菌的发酵有一定抑制作用,当酒精成分达到10%左右时,酵母菌就停止繁殖,发酵过程也就随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强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会超过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发酵,也得不到度数更高的酒了。 到了元朝,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把酒曲发酵酿造的酒再蒸馏一下,得到度数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这和现在的酒比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个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两“两毛烧”,体会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两毛烧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过现在可能不止“两毛”那么便宜了吧:)说烧酒是元朝时才有的,是依照李时珍的纪录,不过在白居易等人的诗里已经有了“烧酒”一词,并且对山西汾酒历史的考证似乎说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时就有烧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过岗有可能是早期的烧酒吧,不然十几度的酒不会有那么大的力量。 总结一下,用蘖酿的酒度数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应星说“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传”;用曲酿造的酒度数大致在十几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艺不同而不同,因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药,不够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较类似现在的绍兴黄酒;蒸馏后的烧酒度数很高,大约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现在仍有烧酒,不妨一试。 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武松喝的十八碗酒相当于是二斤56度的二锅头。

13,李白到底能喝几两酒

人们谈阮籍必离不开酒,《晋书》记载他一口气“饮酒二斗”,且“醉六十日”没醒。王绩在《醉后》诗中写道:“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晋书·阮籍传》也记载:“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我们暂不考究阮籍是否是冲着三百斛酒去当步兵校尉的,但他爱酒是肯定的,阮籍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浸泡在酒里。 陶渊明的诗则几乎“篇篇有酒”,且常用酒作题目写诗,如《连夜独饮》、《述酒》、《止酒》等等,苏东坡“白衣送酒侮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说的就是陶渊明有一年重阳节苦于无酒,菊篱久坐,欣逢江州刺史王弘送来一壶酒,便立地尽醉而归。还有,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也是一样,也在酒中浸泡,令人尤为神迷、泪落。 李白的一生更是离不开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有了酒,天子在他眼中也就那么回事。在李白这儿,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能激发他的创作灵感,让他过着“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的生活,逍遥无比。以至“李白斗酒诗百篇”成了中国人心目里一个最为动情和完美的故事。那么“李白斗酒诗百篇”中的“斗酒”到底有多少酒?古代的文人们这么喜欢喝酒,究竟有多能喝? 古代中国,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一钟为六斛四斗。南宋末改五斗为一斛,二斛为一石。也就是说,宋前一斛和一石重量相当,大概是现在四十斤左右。东汉每斗两千毫升,建武十一年大司农斛人还把一百粒黍的重量,作为一铢的标准重量。但是一铢究竟有多重,古人也是说法不一的。有人说,一铢是96粒黍的重量。也有人说,是144粒粟的重量。24铢重为一两。十六两重为一斤。唐代以后,两以下不用铢,改用十进制的钱、分、厘等单位。一两等于十钱,一钱等于十分,一分等于十厘。古代将圭也作为重量单位,一圭等于十粒粟的重量。一铢等于十圭。换句话说,一铢是一百粒粟的重量。 旧制一市斤等于十六两。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按此算来,李白算是比较能喝的了,但古代酒的酒精含量、酒的纯容量没有现在这么高,所谓斗酒之量不算太惊人。
说起酿酒,最早的还是两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就有写在黏土板上的啤酒制作配方---这块土板现在应该还在芝加哥大学的oriental institute,那里囤积了不少两河流域的文物。而在中国,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中国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龙山时期的古人应该是用蘖酿的酒,蘖就是发芽的谷粒,酿出的是黄酒。后来古人们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秦汉时虽然仍然用蘖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开始用酒曲,前阵子还在《汉书·食货志》上读到: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兴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试一试:)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时的酒都是黄酒。 南北朝时,制酒曲的工艺日益完善,当时的一部奇书《齐民要术》上记载了很多种制曲的方式,这些方式现在有不少还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时有了红曲,酿造出来了“红酒”,不知道古书里说的女儿红是不是就是这种就,不过绍兴的状元红应该不是,那酒俺喝过,其实不红,颜色是橙黄色的 前面说到曲酿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经想用酒代水再酿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浓度,可是不成,因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谢的产物,对酵母菌的发酵有一定抑制作用,当酒精成分达到10%左右时,酵母菌就停止繁殖,发酵过程也就随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强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会超过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发酵,也得不到度数更高的酒了。 到了元朝,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把酒曲发酵酿造的酒再蒸馏一下,得到度数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这和现在的酒比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个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两“两毛烧”,体会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两毛烧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过现在可能不止“两毛”那么便宜了吧:)说烧酒是元朝时才有的,是依照李时珍的纪录,不过在白居易等人的诗里已经有了“烧酒”一词,并且对山西汾酒历史的考证似乎说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时就有烧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过岗有可能是早期的烧酒吧,不然十几度的酒不会有那么大的力量。 总结一下,用蘖酿的酒度数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应星说“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传”;用曲酿造的酒度数大致在十几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艺不同而不同,因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药,不够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较类似现在的绍兴黄酒;蒸馏后的烧酒度数很高,大约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现在仍有烧酒,不妨一试。 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武松喝的十八碗酒相当于是二斤56度的二锅头。 古代的酒度数较低,所以酒具多数比较大,到现则度数高,酒具也精致小巧。 古代的酒,度数很低,为了表示豪爽,一饮而尽也是常见的。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李适之饮酒的风貌是「饮如长鲸吸百川」,这何止是一饮而尽?因此关键是酒的度数。现在的宴席上常以「干杯」劝酒,实际上喝高度数的酒是很难做到「干杯」的。
古代的酒,最多酒精度数超不过25度 我觉得李白怎么着也喝它10斤吧!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