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秭归磨坪秋谷山酒厂,春谷和秋谷的区别

1,春谷和秋谷的区别

春谷,又称大谷子或稙谷,是中国北方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地区春播的粟。实际播种期多在4月下旬到5月中下旬。春谷也是一个古地名。秋谷,位于镇政府驻地山头东北两公里。 地处城区峨嵋山之东、 荆山之阳。地质除北面荆山属奥陶系石灰岩外,其它皆属石炭系。土壤多系黑土和黑砂土, 比较瘠薄。谷子不仅供食用,入药有清热、清渴,滋阴,补脾肾和肠胃,利小便、治水泻等功效,又可酿酒。其茎叶又是牲畜的优等饲料。它含粗蛋白质5-7%,超过一般牧草的含量1.5-2倍,而且纤维素少,质地较柔软,为骡、马所喜食;其谷糠又是猪、鸡的良好饲料等作用。

春谷和秋谷的区别

2,事固相因理无偏胜

直译:形势本来是互为因果的,在原理上也并没有哪一方更好的说法。出处:势本相因,理无偏胜,窃意二家宗派,当调停相济。合则双美,离则两伤。《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清·纪昀参考:(原文)益都李词畹言,秋谷先生南游日,借寓一家园亭中。一夕就枕后,欲制一诗,方沉思间,闻窗外人语曰:公尚未睡耶?清词丽句,已心醉十余年。今幸下榻此室,窃听绪论,虽已经月,终以不得质疑问难为恨,虑或仓卒别往,不罄所怀,便为平生之歉。故不辞唐突,愿隔窗听挥麈之谈,先生能不拒绝乎?秋谷问君为谁,曰:别馆幽深,重门夜闭,自断非人迹所到,先生神思夷旷,谅不恐怖,亦不必深求。问何不入室相晤,曰:先生襟怀萧散,仆亦倦于仪文,但得神交,何必定在形骸之内耶?秋谷因日与酬对,于六义颇深。如是数夕,偶乘醉戏问曰:听君议论,非神非仙,亦非鬼非狐,毋乃山中木客解吟诗乎?语讫寂然。穴隙窥之,缺月微明,有影蓬蓬然,掠水亭檐角而去。园中老树参天,疑其木魅矣。词畹又云,秋谷与魅语时,有客窃听,魅谓渔洋山人诗,如名山胜水,奇树幽花,而无寸土艺五谷;如雕栏曲榭,池馆宜人,而无寝室庇风雨;如彝鼎罍洗,斑斓满几,而无釜甑供炊灶;如纂组锦绣,巧出仙机,而无裘葛御寒暑;如舞衣歌扇,十二金钗,而无主妇司中馈;如梁园金谷,雅客满堂,而无良友进规谏。秋谷极为击节。又谓明季诗,庸音杂奏,故渔洋救之以清新;近人诗,浮响日增,故先生救之以刻露。势本相因,理无偏胜,窃意二家宗派,当调停相济。合则双美,离则两伤。秋谷颇不平之云。译文:益都的李词畹先生说:秋谷先生游历南方的时候,借住在一个朋友家的园亭里。有一天晚上睡下之后,想要写一首诗,正在沉思着构思,听到窗外有人说话:“先生还没有睡着吗?您写的清雅秀丽的诗句,我已为之心醉十几年了,现在幸而遇到您在这个亭室中暂住,我暗中旁听你跟友人的高论,虽然已经有一个多月时间,但是终究因为不能当面向您询问疑难而引为恨事,又担心假若忽然之间您离开这里转到别处游历,我再不能有机会向您畅言心怀,那就要成为平生的大憾事了。所以现在不辞被您责备我的唐突冒昧,愿隔着窗子听您如魏晋名士一般挥麈清谈,先生能够不拒绝我的请求吗?”秋谷先生问:“你是谁?”窗外人回答:“这座别馆幽僻深静,一重重的门扃深夜严闭,自然决不是人迹所能潜到的地方,先生神思开朗,心怀坦荡,谅来也不会因为我是异类而感到恐怖,也就不必深究我是什么吧。”秋谷先生又问:“那您为什么不进来相见而谈呢?”窗外人回答说:“先生襟怀潇洒脱俗,我也是个懒于礼仪斯文的,只要能神交就好,何必一定要俗礼相对、非要见到模样呢。”秋谷先生于是每天都与它酬对谈论,发觉它对六义的领悟力颇为深厚。这样过了好几天,秋谷先生偶然乘着醉意开玩笑地问道:“听您的议论,不象是神也不象是仙,也不象鬼,不象狐妖,难道是如诗句中说的‘山中木客解吟诗’吗?”这话一说出来,窗外的语声立即就寂静了。秋谷先生从窗隙间望出去,天上弯月发着微明的光芒,有一道黑影蓬蓬然地飞掠过水亭的檐角消失了。这座园林之中老树参天,怀疑这真是树木所化的精怪吧。李词畹又说:当时秋谷先生与这位风雅的精魅谈论之时,曾经有来拜访秋谷先生的客人在一边暗中听到,那位精魅说:“渔洋山人写的诗句,如同名山胜水、奇美的树与幽丽的花,但没有一寸土壤可种五谷;如同雕琢精细的栏杆与曲曲水榭、池苑馆轩风景宜人,但没有牢靠的寝室可以让人遮蔽风雨侵袭;如彝、鼎、罍、洗等精美古董,斑斓夺目地摆满了案几,但是没有锅头炊具可以煮饭填腹;如同灿烂锦绣织物,出于仙女的织机一般华丽,但没有温暖厚实的葛布皮裘可供人御寒;如同舞衣歌扇的美女、十二金钗的美艳,但却没有可以执掌家事的主妇;如同梁园金谷胜地,风雅而有情趣的客人济济一堂,但没有一个良友可以说出有益于人的诤言与劝告。”秋谷先生对这一番评论极其赞赏。精魅又说:“明末的诗,凡庸的情调杂陈,所以渔洋山人以清新的诗风来挽救这种趋向;近代人所写的诗,浮躁空响的风格日渐增多,所以先生您就用锐刻显露的诗风来扭转它。流行的形势本来是互为因果的,在原理上也并没有哪一方更好的说法,我私下认为双方的风格流派,应当互相调停互补。正是合在一起就是‘双美’,硬要分隔开来则成了‘两伤’了。”秋谷先生对这番话意下貌似很是不平。

事固相因理无偏胜

3,山头镇的所辖村庄

山头镇辖两平、冯八峪、秋谷、北神头、南神头、土门头、新博、新生、西岭、河北西、河南西、河南东、河北东、河北北、万松山、东坡、河北南、窑广、秋谷岭、北坡、西头园、建中、窑广、北神头、南神头、秋谷、冯八峪、两平、竹林、土门头、河南西31个社区居委会;河南东、河北西、东坡、河北东、白杨河、尖西、尖南、尖北、水峪、乐疃、樵岭前、马公祠12个村。山头:位于博山城的东南部。镇政府驻地山头北距博山城2.5公里。博(山) 沂(源)公路由村中穿过。耕地1,838亩,林地651亩。共5,449户,20,55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266人。除三户回族外,均系汉族。设五个村民委员会,即:河北西、河北东、河北北、河南西、河南东;1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即:新博、西岭、西头园、河北西、河南西、建中、河南东、河北北、河北南、万松山、河北东,还有博山陶瓷厂、淄博美术陶瓷厂、淄博陶土矿、黑山煤矿新博四个家属委员会。该村南部地质为奥陶系、其它均为石炭系。土壤多为褐土和白炭土,北部多为黑土。主产小麦、玉米。总产达123.94万斤,亩产674斤。该村历来以盛产陶瓷而著称。驰名中外的博山陶瓷厂。美术陶瓷厂都设在这里。镇属陶瓷厂有山头陶瓷厂、山头美术陶瓷一、二、三厂。年总产值247.77万元。另外五个村民委员会也都有陶瓷厂。村民的家庭副业也多以做陶瓷小件为主。年总收入为354万元。比1978年的总收入142万元增加了1.5倍。人均分配也由1978年的197元提高到352元。山头建村历史悠久。《薛氏世谱》载:“始祖讳德祥,字云堂……陶于八陡,捐员外郎。故于宋仁宗六年(1028年),卜葬于山头庄西为茔。二子故时,亦葬于此。……薛氏自始祖起,历宋、元、明、清,世居于斯。”据此,北宋初即已形成村落。到元初,仅薛氏一族就已成为“各居易爨二十余宅,数百余口”的大族了。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宋氏旧谱原序》载:“益都之西偏有山城焉,日颜神镇,名从孝妇。泉水出其祠下,孝水而东可三里,抵黑山西趾,篱落烟火,势与山接者, 山头村也。自三世祖讳云,徙居兹土。”清乾隆十八年 (1753年)《博山县志》载村名为“山头”。据传,因始建村时位处万松山下的土山头上,故名“山头”。山头是著名革命烈士石峰的故乡。秋谷:位于镇政府驻地山头东北两公里。地处城区峨嵋山之东、 荆山之阳。耕地575亩, 林地425亩。共1.077户,4,00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87人。设一村民委员会,一街道居民委员会、三个家属委员会。地质除北面荆山属奥陶系石灰岩外,其它皆属石炭系。土壤多系黑土和黑砂土, 比较瘠薄。主产小麦、玉米。亩产683斤。荆山有储量丰富的水泥灰岩和化工灰岩。故工副业以石料为主。有机器制修厂、饭店等。年总收入93万元。比1978年总收入的51万元增长了近一倍。人均分配也由1978年的304元提高到499元。该村交通方便,张(店)八(陡)铁路从村西南北穿过,并在此设火车站。博山颜料厂、东风电机厂、工具厂、石油站、木材场,都设在这里。据83岁的高福会讲:他原籍龙门石匣庄人。七岁时(1908年)随父高奎成迁来落户,给博山城里刘家放羊。那时迁来的还有郭、刘、王、赵等姓,给石勉堂、赵燧家当佃户,在秋谷南口定居,逐渐形成村庄,借秋谷地名为庄名。民国二十六年《续修博山县志》始有“秋谷”的村名记载。据此,清末民初始形成村落。“秋谷”是博山城东荆山和峨嵋山对峙而形成的一条深谷。因四时风高如秋故名。宋代名人范仲淹曾在此寄读。清初,现实主义诗人赵执信又在范公祠南建“因园”别墅,并以秋谷为号。这样,秋谷就成了博山的名胜之地。有“秋谷高风贤址在”的诗句赞誉。两平:位于镇政府驻地山头东北三公里。地处城郊。博(山)福(山)公路由村中通过。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山村。耕地747亩,林地570亩。共380户,1,35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39人。设一村民委员会。该村北部长城岭属奥陶系石灰岩,有储量丰富的化工灰岩。其它均属石炭系,历来以产煤炭著称。土壤多系黑土和黑砂土,比较瘠薄。主产小麦、玉米。亩产548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村工副业发展很快,有煤井、石料场、化肥配件厂,年收入147万元。比1978年总收入的26万元增加了4.6倍。人均收入也由1978年的193元提高到610元。全村户户都安上了自来水管,结束了两平村历来吃水难的历史。《房氏族谱》载:“吾房氏祖原系直隶枣强人也,自明洪武年间迁于青州府峨庄卜居。后裔永长随父迁居两平。”据此,明末即已形成村落。“两平”是以“赵班玺、翟三虎两平世界”的传说而得名。(详见《地名故事·两平》)土门头:位于镇政府驻地山头西南一公里,地处城郊。博(山)莱(芜)公路由此村西通过。北邻白杨河电厂。耕地176亩,林地68亩。共90户,39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4人。设一村民委员会。古代,该村是博山通往莱芜的必经之路,居民多以开店为业。地质属奥陶系石灰岩,有储量丰富的水泥灰岩。山头水厂设在这里。土壤以红土和褐土为主。主产小麦、玉米。亩产605斤。工副业以石料、油漆为主。年总收入17万元, 比1978年的总收入6万元增加了近两倍。人均收入也由1978年的115元提高到315元。《阎氏族谱》载:“吾阎氏之祖明季播迁。先世山西洪洞县人也,族迁于饮马泉。十世祖迁土门头。”与阎氏同时迂来的还有许、吴等姓。据此,在明末清初即已形成村落。清康熙九年(1670年)《颜神镇志》、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和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续修博山县志》,均有“土门头”的村名记载。据传,该村原是博山赵姓的羊栏。南面有一土岭,常年受洪水冲击和人工挖掘,岭断成沟,状若门户,可通车骑,故名“土门头”。古迹有清代现实主义诗人赵执信墓。南神头:位于镇政府驻地山头以西0.5公里。东与山头相连,西邻孝妇河,南与乐疃为邻,北靠博(山)沂(源)公路。设一村民委员会和南神头、新生两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及白杨河电厂、淄博建筑陶瓷厂两个家属委员会。共1,145户,4,31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46人。耕地340亩,林地180亩。交通方便、工商业发达,市、区属的博山建筑陶瓷厂、食品站、电校等均驻此地。地质属二迭系和奥陶系,有储量丰富的水泥灰岩。土壤多系红壤,较肥沃。又有奥陶系的地下水和孝妇河的水利资源。作物以蔬菜为主,年产量355万斤。是博山区蔬菜基地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企业蓬勃发展。该村有化肥机械厂,年总收入377万元,比1978年增加了3.3倍。人均分配也由1978年的265元提高到735元。该村与北神头过去统称“神头”。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载:“周末, 齐国西南郊长城岭下之北鄙, 有孝妇颜文姜居岭下。” 清康熙九年(1670年)《颜神镇志》载:“益都附郭西鄙为孝妇乡,乡有李颜村,以文姜颜氏女孝感灵泉,后屡显微异,里人立祠祀之,故名颜神。”又,宋熙宁六年 (1073年) 商亿《增修孝妇庙记》载:“距淄之南五十里,有水发源于山足,趋梁邹而贯乎清济,昔人构室于源上,以为祠。按地志:齐有孝妇颜文姜,常逾历山险,负汲新泉,奉姑所嗜,一旦感泉涌室内,派流远注,故目其地日颜神,水日孝水,祠日颜姜之庙。”据此,该村初名“李颜村”。地域包括现在的博城一带。又因孝妇颜文姜殁而有神,里人建庙祀之,故易名为“颜神”。后“又因地出石炭,土可甄陶,就居者日众,因改村为镇云。”为了与镇名区别,又易名为“神头”。此地是颜神的来由,又是孝妇河的发源地,故名“神头”。该村因位于孝妇河以南,并为与北神头村区别,故名“南神头”。北神头:位于镇政府驻地山头以西一公里。东与山头村相连,西倚凤凰山,南隔孝妇河与南神头相望, 北靠峨嵋山。耕地322亩,林地3l2亩。设一村民委员会。共999户,3,788人。该村位于博(山)沂(源)和博(山)莱(芜)公路的三岔口。故交通非常方便。博山水泥厂、农机公司等均驻此地。地质多系奥陶系石灰岩,并有储量丰富的水泥灰岩。土壤多系红壤,较肥沃。以种蔬莱为主,年产608万斤。是博山区蔬菜基地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建有化肥机械厂等。年总收入377万元,比1978年增加3.3倍。人均分配由265元提高到735元。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载:“周末齐国西南郊长城岭下之北鄙,有孝妇颜文姜居岭下,殁而有神。”清康熙九年(1670年)《颜神镇志》载:“益都附郭西鄙为孝妇乡,乡有李颜村。以文姜颜氏女孝感灵泉,后屡显微异,里人立祠祀之,故名颜神。”宋熙宁六年(1073年)商亿《增修孝庙庙记》载:“距淄之南五十里,有水发源于山足,趋梁邹而贯乎清济,昔人构室于源上以为祠。按地志:齐有孝妇颜文姜,常逾历山险,负汲新泉,奉姑之所嗜,一旦感泉涌室内,派流远注,故目其地日颜神,水日孝水,祠日颜姜之庙。”据此,该村初名“李颜村”。地域包括现在的博城一带。又因孝妇颜文姜殁而有神,里人建庙祀之,故易名为“颜神”。后“又因地出石炭,土可甄陶,就居昔日众,因改村为镇云。”为了与镇名区别,又易名“神头”。此地是颜神的来由,又是孝妇河的发源地,故名“神头”。该村因处孝妇河以北,为与南神头区别,故名“北神头”。东坡:位于镇政府驻地山头以东两公里的黑山前坡。地处城区。耕地435亩,林地386亩。共382户,1,388人,其中非农业980人。设一村民委员会和一个居民委员会。地质属石炭系。历来以产煤炭著名,是博山煤炭产地之一。土壤系褐土和黑土.还有少部分黑砂土。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亩产568斤。工副业有砖厂、陶瓷厂、煤井。年总收入38万元。比1978年的总收入13万元增加了近两倍。人均收入也由1978年的161元提高到338元。《周氏族谱》载:“始祖讳志德,明洪武二年由冀州枣强县旋迁于颜神店之北坦,九世国颂迂黄家庄定居焉。”周家林祖碑有“清处士周公讳国颂,字美西”的记载。据此,清初即已建村。该村初名“黄家庄”。明末黄姓由中石马迁来立村。清初又有周姓迁入。先后迁入的还有张、王两姓。清乾隆年间,黄氏全部迁出后,因村地处山头庄东的黑山前坡,故更名为“东坡”。冯八峪:位于镇政府驻地山头东北2.5公里,地处城郊黑山西北麓。耕地756亩,林地176亩。共476户,1,82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02人。设一村民委员会,一个居民委员会。该村山岭重叠,沟壑纵横。地质属石炭系。以产煤炭而著称。过去的“大成煤矿”就在这里。土壤多为石砂土,土质松散瘠薄,以小麦、玉米为主要作物。亩产430斤。工副业有煤井两处、制修厂一个。年总收入79万元,比1978年的总收入31万元增加了1.5倍。人均收入也由1978年的160元提高到277元。《冯氏宗谱》载:“始祖彦成,子六、行二,直隶枣强人。明洪武初,兄彦通迁发云南。公迁于益都,占籍冯八峪村,墓在村北。清雍正末年,改置博山县,子孙遂为博山人。” 明末清初,又有赵、高两姓迁入。《笼水赵氏世谱》载:“始祖平,明洪武初年由枣强迁居蒙阴薄板台,以避乱迁于益都颜神镇。十一世帝臣,子三,居龙蟠峪。”时在明末。又《高氏族谱》载:“吾始祖讳举,于明洪武初,自北直枣强县迁于青州府益都县孝妇乡之高家胡同。十四世敬复迁龙蟠峪。”时在清康熙末年。据此,明代即已形成村落。清康熙九年(1670年) 《颜神镇志》载村名“冯八峪”。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 《博山县志》和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续修博山县志》,均载村名为“龙蟠峪”。据传,该村因地处龙蟠峪而得名。又因冯姓多住于八条峪口之下,定名为“冯八峪”。窑广:位于镇政府驻地山头东南两公里,地处城区。博(山)沂(源)公路由村东通过。耕地613亩, 林地195亩。共506户,1,87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51人。除一户回族外,均系汉族。设一村民委员会,一个居民委员会。该村以岳阳河为界,西部属奥陶系石灰岩,东部为石炭系,故以产煤炭、陶土著称。土壤多系红壤土和褐土,比较肥沃。水利条件较好,有宝山水库和新打的两眼机井。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亩产达890斤。工副业有煤井、陶瓷窑、缸瓦厂。年总收入111万元,比1978年的总收入26万元增加了三倍多。人均收入也由1978年的138元提高到497元。该村是山头镇比较古老的村庄之一,也是山头陶瓷的发祥地。据民国十八年(1929年)在该村出土的古窑址和《薛氏世谱》的记载考证:北宋初,薛氏就由八陡迁到这里建窑业陶,取名“窑广”。到了明洪武初期,李氏由枣强徒居于此,已形成村落。后又有张姓、 孙姓迁入, 仍沿用“窑广” 为村名。清康熙九年(1670年) 《颜神镇志》、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 《博山县志》和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续修博山县志》,均载有“窑广”村名。据传,因取“窑业甚广”之义,故定村名为“窑广”。

山头镇的所辖村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