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堆花杯50度白酒 多少两女生喝的算酒量大么
2两或者3两,酒量在南方算很好;在东北,哈哈,女人都拿那点白酒当暖被窝的。
不会的
酒量一般的就是1两到2两就倒,我这边有的女生只要上酒桌喝酒的酒量一般都在半斤以上,说明以下 我 是西北的
2,酒量多少算大
高度白酒,40度以上的,半斤算是有点酒量;酒量不错,至少七八两以上吧;酒量大,起码得一斤起了。
3,喝多少酒算适量呢
男性每天不超过28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4克。对于50度的白酒,,28克酒精相当于1两多一点。
严格意义上说,喝多少剂量的酒都不算适量,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就会产生毒性,破坏肝细胞,造成肝细胞的炎症,喝得越多毒性越大,所以不建议大家喝太多酒。严格说起来,什么剂量的酒都不适合。因为酒精进入人体以后,就是你喝进去以后,它会带乙醇,它会带上乙醛,乙醛再带乙酸。那么乙醇带上乙醛,这个乙醛就是究竟的代谢产物对肝脏是有毒性的,它可以破坏肝细胞,造成肝细胞的炎症,所以说你喝的多,它对肝细胞的毒性就大,你喝的少,它对肝细胞的毒性就小。所以说酒精对肝脏是有毒性的,它因该是尽量的不喝酒。那么有人说喝红酒是不是对身体好酒精无论是在红酒,还是在白酒,或者是在啤酒里面,它的成分都是一样的,都是酒精,都是乙醇。就是乙醇对人体代谢成乙醛以后对人体是有伤害的。所以说无论你是红酒、白酒还是啤酒,只要含有酒精的,酒精对人体都是没有好处的。所以说尽量的应该不喝酒。
4,白酒喝多少才算大酒量
大。酒量一般都是根据度数来调整的,32度的白酒一般可能酒量比较高的人,可能会喝一两或者是四两左右,但是45度的白酒可能是酒量好的人。也就是能喝二两左右的。所以就是我们来看足量的时候,并不是说要看他们喝酒的一个数量,一般都是要看度数的。白酒有高度和低度之分:如果是高度的话,在一般的男人当中应该属于中等偏上。平时朋友聚会聚餐都是要小酌一杯,一定要注意适度。尤其是白酒喝完之后肯定会有影响。以健康为主,一定要适量饮酒。能喝几斤白酒还有看个人的酒量,个人的酒量,如果很好,33度的白酒,应该能喝一斤。度数很高的白酒,像45度的白酒或55度的白酒,一个人差不多喝三两到四两就算足够好的酒量了。白酒喝的太多,容易宿醉,头就会变得很痛。不能每天都喝白酒。
5,喝多少才算酒量大
正常情况下,与大多数人喝同等数量的酒,大多数人都醉了,只有自己没有醉,这样的人酒量就是大的了。
就一句话~~~众人结醉我独醒。这就是酒量好。。。。。
1 好像没有绝对的衡量界限2 看和谁比
呵呵~~~~~酒量多大无所谓,以把对方喝趴为准酒这东西,不能喝就算了,何必呢.朋友在大家高兴高兴,为什么就必须要这东西.陪领导、客户你那酒量已太小了点。朋友身体要紧,别为了一时的高兴,竟损了身体。 我也一样,高度白酒(酒精度大于52度)我可喝一斤半,但低度酒(酒精度小于38度)喝3两就头晕了,啤酒也就一瓶,感觉就有点高,上大学的时候我与同学赌过一次,在两小时内喝了一箱啤酒(12瓶)。 与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就实行“一桌两制”吧,是哥们也不介意。 劝君少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亲人
把别人喝趴下。
最好少喝。对人危害极大。
6,喝白酒酒量多少算一般水平
坐标山东省临沂市,我这边喝酒38度一斤半以上算酒量大的,一斤多点算中等偏上,半斤到一斤之间算一般。53度的,一斤以上就算酒量很不错的了。如果在酒桌上能喝53度一斤半以上,还能正常聊天,那么恭喜你,绝对是大酒量的。本人喝53度一斤,酒量在爱喝酒的伙计朋友圈里边算是中等偏上。我们这边原来大部分都喝38度,42度。最近几年,随着80后的崛起,以及60后,70后的助阵。现在,普遍爱喝53度白酒,比如,泸州系列,五粮液,茅台系列,当然了,洋河酒厂的蓝系列也很好,就是还有很多纯粮酒。我是做工程的,工地同志领导们经常喝,大部分不喝38的了,基本都是50度以上了。最后祝各位酒友身体 健康 ,酒虽好,莫贪杯。 酒品代表人品,酒风反映作风!酒品因人而异,酒风各有不同,酒量有大有小。关键是你要能把握酒,驾驭酒! 当年有一东北朋友,酒量奇大。有一次朋友中午聚餐,他瓶装的53度白酒竞喝了约三斤半,下午大家一起打牌,晚饭又一起吃完面条正常驾车回家。一直和正常人一样,有说有笑,没有胡言乱语。这是何等的境界! 而我们平时,不乏三杯酒下肚就手之舞之之人。好多人都是酒壮怂人胆,天下维他独尊,满口跑马,目空一切。且有的人打着肿脸装胖子,喝不了硬撑;还有的喝酒刹不住车,直至”墙走我不走”!酒后失言都事小,酒后打架、酒后乱性、醉驾车祸!拿不住酒还硬撑装汉子! 愿亲们都正酒风,积酒德,喝好酒,善待自己、善待生命,科学饮酒,文明喝酒! 不评论大家,就说说我。坐标内蒙鄂尔多斯,汉族。 正常喝酒二两下去,开始有上头感觉,然后半斤左右恢复正常状态,状态好的话一斤半,状态一般都话八两左右就咽不下去了。 不过我很少敞开了喝,一般情况下六两过后就不再喝了,保存最佳的清醒状态,再说喝多了第二天难受,而且影响第二天开车(怕查酒驾)。 啤酒的话一般喝六瓶左右,最多九瓶(大瓶)。KTV小瓶最多一次三个人一晚上喝了九十九瓶(十二点到六点)。 在我们这儿酒量不算好,一般偏下吧。有几个朋友属于两瓶开胃型的,大部分还是属于半斤八两型。 总得来说,喝酒喝好就行,自己舒服了就好,基本上不会去拼酒。我这人挺爱喝酒也爱交朋友,更爱走南闯北,所以我应该可以对这个话题讲两句。本人对酒偏爱高度酱香,量在7两,状态好1斤也行,不过肯定会醉,所以量只能在6-7两。我和好多不同地方的不同人喝过酒,平均酒量4-6两的人居多(指不醉,意上头但意识清醒第二天恢复如常),我也看过网上很多朋友的留言,好似能喝2斤的人大有人在。 当然,对这些说法我肯定是不怀疑的,只是我没见过,很简单,一个能喝两斤的人跟我同桌我是见不到他喝那么多的,因为我早就醉了。不过我倒是见过一次人家当着我的面喝1.8斤。那是在深冬的北疆,零下四十度。一位做工蒙古族大哥和我住一个屋,咱两提议喝点,结果我7个牛栏山二锅头(2两一个)他喝了4个,然后又喝完了5杯那种差不多二两玻璃杯的自酿粮食酒,但是后来醉了。因为他凌晨没有起来给暖炉加燃料,直到第二天清晨9点多才醒。所以根据我得经验,一个人能喝个半斤就能算中等水平了。 我这人挺爱喝酒也爱交朋友,更爱走南闯北,所以我应该可以对这个话题讲两句。本人对酒偏爱高度酱香,量在7两,状态好1斤也行,不过肯定会醉,所以量只能在6-7两。我和好多不同地方的不同人喝过酒,平均酒量4-6两的人居多(指不醉,意上头但意识清醒第二天恢复如常),我也看过网上很多朋友的留言,好似能喝2斤的人大有人在。当然,对这些说法我肯定是不怀疑的,只是我没见过,很简单,一个能喝两斤的人跟我同桌我是见不到他喝那么多的,因为我早就醉了。不过我倒是见过一次人家当着我的面喝1.8斤。那是在深冬的北疆,零下四十度。一位做工蒙古族大哥和我住一个屋,咱两提议喝点,结果我7个牛栏山二锅头(2两一个)他喝了4个,然后又喝完了5杯那种差不多二两玻璃杯的自酿粮食酒,但是后来醉了。因为他凌晨没有起来给暖炉加燃料,直到第二天清晨9点多才醒。所以根据我得经验,一个人能喝个半斤就能算中等水平了。如果是 液态法的白酒,你能喝以上这么多。那么恭喜你, 你能喝到三两就是一般的水平了。特别是品质不高的液态法白酒,如此难以下咽,你还能喝这么多已经是很神了!一个人能喝多少酒, 有多少酒量几乎是天生注定的 。后天的刻意练习酒量虽然有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绝不会有质的飞跃。因为转化酒精的能力,和你的体质是以密切相关的。 年少不懂酒,懂酒已是中年人。 练习酒量都是年轻人刻意干的傻帽儿的事情 ,练习的目的就是在聚会拼酒时,看谁喝得多为荣。最后喝的一塌糊涂,伤身又伤脑。其实真正会喝酒的人都是会留量的。能喝一斤,只喝六两。能喝半斤,二两浅尝辄止。虽然是半斤八两,但对于白酒来说,半斤和八两,完全是两个级别,喝八两的,完全可以笑傲江湖。 所以,财不外露,酒量不外现。 而且喝完了白酒,要保证你没事儿。酒量一般的人喝三两之后, 再喝上二两,达到半斤的水平,也不是不可 以。但是要考虑的是你会吐吧?此时的你呀,身体舒适度如何?如果三两的水平,再喝二两达到半斤。这时在不喝杂酒的情况下, 还能骑着电瓶车稳稳当当地溜一圈儿回来,那么恭喜你 ,你就是一般偏上的水平了。 每天喝个二三两是小酒虫的级别,是给自己的日子添彩,是一般的喝酒水平 ,这样也最有情趣。每天大喝特喝,往死里整,那是对白酒的不尊重。那是酒徒,酒鬼。值得一提的是, 喝白酒后一定除了白水,不能掺杂其他的酒水混喝,连碳酸饮料也不能喝。 喝了之后几天都缓不过来神,也非常伤身。不管是酒量一般,还是海量,白酒都是一把双刃剑,能喝多少以自己的身体耐受度为准。白酒总之是少喝怡情,暴饮伤身,且喝且珍惜自己的身体。 需要制定一个酒量标准,那么就由我来做这件事。以下所谓酒,其为52读纯粮酿造白酒。 二两(100ml)为喝酒基本准入门槛,以下不能称之为喝酒; 半斤(250ml)为一般酒量标准。喝完面不改色心不跳(表现,不是心脏停止跳动)说话不走板儿,行为举止得体; 八两(400ml)属于酒量较好的酒人。一般情况下,有了这样的酒量任何场合都能过得了关,基本上能够接受任何人的挑战不致于瓦解崩溃; 一斤(500ml)酒量的人能被称得上是好酒量的人。这样的人可以在酒桌上发起挑战,并能够战胜绝大多数人。其中能使其中一半的人当场“直播”趴下起不来。有很多人牛B吹的三响,号称喝几瓶几瓶白酒,都不可信。我的酒量就很好了,可最多也就喝过800ml(一斤六两60度小烧,外带几瓶啤酒罢了。结果第二天醉了一天; 喝一斤以上的人,那不叫能喝,那叫逞能。——喝了没有不醉的。喝醉了那不叫酒量好,叫耍
7,李白的酒量有多大
通常的印象,仿佛古代的诗人都挺能喝酒,特别是李白,他的《将进酒》中说“将进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可见李白是很爱喝酒的,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够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就是“一斗”呢? 这得先从“斗”说起。 现在已经没人用斗了,我们曾经见过的斗,一般是称量粮食的工具。一斗大约是50斤粮食。谁要是喝一斗酒,酒量自然是大得惊人。古时候量酒用的也是斗,但是跟现代称粮食的斗并不是一回事。 《公羊传》:“熊蹯不熟,公怒,以斗击而杀之。”这斗就是喝酒的杯子,能够顺手拿起来投人,体积一定是有限的。《史记·项羽本纪》中,刘邦从鸿门宴上逃走时,让张良送给项羽白璧一双,送给范增玉斗一双,这玉斗也是酒器,张良可以随身带着,体积也不是很大。 还有另一种称为斗的酒器,北斗七星,排列出来的形状就是这种斗的样子,这种斗有长长的柄,实际是盛酒的勺子。 《诗经·大雅·行苇》有“酌以大斗,以祈黄考”。朱熹注:“大斗,柄长三尺。”古代的三尺,也就是现在的二尺多一些。大斗如此,小斗一定还要小。从出土的青铜斗看,也就是现在家里饭勺大小,一斗的容量也就是现在常用的一个玻璃杯。《史记·滑稽列传》齐威王问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淳于髡答:“臣一斗亦醉,一石亦醉。”“一斗亦醉”,这是说喝得很少,不算什么;“一石亦醉”,这是说喝得很多。 古代酒的度数很低,喝上一斗酒是很容易的事,也就跟现在的一杯啤酒差不多。《水浒》中的武松,在景阳冈上喝了十八碗,是悬了点,但这是“燕山雪花大如席”式的夸张,并不为过。如果换成现在的白酒,那可就悬了,没有可信性了,成了“广州雪花大如席”式的夸张,成了败笔。 只有李白喝酒的记录,没有发现李白连气喝上几斗酒的记录,估计李白的酒量是不大的。 杜甫《饮中八仙歌》说:“汝阳三斗始朝天”,“张旭三杯草圣传”,“焦遂五斗方卓然”,只有“李白一斗诗百篇”。比较起来,人家是三斗始迷糊,五斗“方卓然”,可老李只一斗就“长安市上酒家眠”了。论酒量,李白显然不如那几位。 杜甫说他“一斗诗百篇”,实际意思是,李白只要喝上一斗酒,就能够写出许多诗来。只喝那么一杯啤酒,就上了诗情,显然是酒精起了作用,这正说明了他酒量并不大。 从李白的诗作来看,他喝酒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求醉,更不追求喝进肚里多少,而是借酒抒情,借酒发泄。
在当时来说,李白的酒量是很大,一杯接一杯的猛灌,可惜那时的酒是低度的,相当于现在村里酿造的米酒.若换了是现在,来两瓶五十几度的高梁让他灌下,立刻就让他横趴在那儿 给你说说古代的酒,你就知道李白的酒量是怎么样的。说起酿酒,最早的还是两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就有写在黏土板上的啤酒制作配方---这块土板现在应该还在芝加哥大学的oriental institute,那里囤积了不少两河流域的文物。而在中国,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中国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龙山时期的古人应该是用蘖酿的酒,蘖就是发芽的谷粒,酿出的是黄酒。后来古人们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秦汉时虽然仍然用蘖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开始用酒曲,前阵子还在《汉书·食货志》上读到: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兴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试一试:)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时的酒都是黄酒。 南北朝时,制酒曲的工艺日益完善,当时的一部奇书《齐民要术》上记载了很多种制曲的方式,这些方式现在有不少还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时有了红曲,酿造出来了“红酒”,不知道古书里说的女儿红是不是就是这种就,不过绍兴的状元红应该不是,那酒俺喝过,其实不红,颜色是橙黄色的(也许俺喝的是假的?) 前面说到曲酿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经想用酒代水再酿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浓度,可是不成,因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谢的产物,对酵母菌的发酵有一定抑制作用,当酒精成分达到10%左右时,酵母菌就停止繁殖,发酵过程也就随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强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会超过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发酵,也得不到度数更高的酒了。 到了元朝,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把酒曲发酵酿造的酒再蒸馏一下,得到度数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这和现在的酒比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个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两“两毛烧”,体会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两毛烧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过现在可能不止“两毛”那么便宜了吧:)说烧酒是元朝时才有的,是依照李时珍的纪录,不过在白居易等人的诗里已经有了“烧酒”一词,并且对山西汾酒历史的考证似乎说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时就有烧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过岗有可能是早期的烧酒吧,不然十几度的酒不会有那么大的力量。 总结一下,用蘖酿的酒度数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应星说“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传”;用曲酿造的酒度数大致在十几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艺不同而不同,因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药,不够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较类似现在的绍兴黄酒;蒸馏后的烧酒度数很高,大约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现在仍有烧酒,不妨一试。 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武松喝的十八碗酒相当于是二斤56度的二锅头。
8,李白酒量多大
如果按照现在的一斗来计算,一斗等于十升,一升又等于一千毫升,那么,一斗就是一万毫升了,相当于现在的二十斤酒。从酒量上说,如果说有人一次能喝二十斤啤酒,这或许可能,但那时还没有啤酒,因为啤酒是二十世纪才从国外传入中国的。但假如是白酒或黄酒,这么个喝法就难以让人相信了。 根据杜甫诗中所讲的,喝二十斤酒的说法也靠不住。 杜甫曾写过一首诗,叫“饮中醉八仙”,李白“斗酒”的说法就是从这里来的,诗中是这样说的:“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假如李白真的能喝二十斤酒,诗中提到的另外两个人,酒量就更是不得了。 在醉八仙这首诗中,提到了汝阳王李琎,杜甫说他能喝三斗:“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汝阳王李琎是唐玄宗的侄子,据说他每次都是痛饮后才入朝。就算是喝了那么多,路上遇到酒车还是止不住流口水,恨不得把自己的封地搬到甘肃的酒泉。诗中的另外一位就更不得了了:“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这个焦遂据说是个布农之士,史上没有太多的记载,但酒量惊人,喝过五斗以后反而更加神采焕发。按照上面的计算,汝阳王要喝六十斤酒,焦遂则要喝一百斤。 由此说来,李白喝的“一斗酒”并不是现在人们说的容量单位“一斗”。 东汉末年,有一个叫服虔的人写了一本书叫《通俗文》,对研究中古汉语,尤其是中古汉语的方言、俗语有着很高的文献价值。在这本书中提到一句话,“木瓢为斗”。木瓢,是一种民间普遍使用的盛酒量器,既然叫瓢,恐怕再大也大不到哪去。老百姓进酒店,没那么多说道,喊过小二:“来瓢酒!”文人墨客们却不能这样,因为至少他们认为自己是上层人物,一定要高雅一些,尤其是写文章,显然要有更雅的称呼,斗比瓢大,更能显示气概豪迈,以斗来喻瓢也就不奇怪了。不过,唐代的刘言史在诗中直接就说:“伛偻山夫发似丝,松间石上坐多时。瓢饮不曾看酒肆,世人空笑亦何为。”但这是在说山野村夫的饮像。 还有一些例子也可以左证这里所说的“斗”,实际上是用手就能轻易端起来的酒具。《史记·项羽本纪》中说:“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并不是说项羽送给范增一对像盛粮食那样大的两个玉斗,而是一对玉酒杯。《大戴礼记·保傅》中说:“太宰持斗而御户右。”明确地告诉人们这个“斗”是可以用手来“持”的。 从这个角度,杜甫对每个人的酒量评价可能是真的,因为除了上面三个人,其他人的酒量并没有用“斗”这个量词,比如:“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酒过三杯便狂草如飞了。另外,也不能完全排除艺术夸张的成分。 比较起来,李白应该属于好饮、豪饮但并非酒中高手。他自己就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喜欢喝,而且大多情况下是一喝就醉,甚至就睡在酒店里,旷达不羁,一派超世脱凡的酒仙。所以,李白的“斗酒”并非是现在普通意义上的容量,而是一种酒的专有度量。
在当时来说,李白的酒量是很大,一杯接一杯的猛灌,可惜那时的酒是低度的,相当于现在村里酿造的米酒.若换了是现在,来两瓶五十几度的高梁让他灌下,立刻就让他横趴在那儿 给你说说古代的酒,你就知道李白的酒量是怎么样的。说起酿酒,最早的还是两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就有写在黏土板上的啤酒制作配方---这块土板现在应该还在芝加哥大学的oriental institute,那里囤积了不少两河流域的文物。而在中国,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中国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龙山时期的古人应该是用蘖酿的酒,蘖就是发芽的谷粒,酿出的是黄酒。后来古人们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秦汉时虽然仍然用蘖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开始用酒曲,前阵子还在《汉书·食货志》上读到: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兴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试一试:)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时的酒都是黄酒。 南北朝时,制酒曲的工艺日益完善,当时的一部奇书《齐民要术》上记载了很多种制曲的方式,这些方式现在有不少还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时有了红曲,酿造出来了“红酒”,不知道古书里说的女儿红是不是就是这种就,不过绍兴的状元红应该不是,那酒俺喝过,其实不红,颜色是橙黄色的(也许俺喝的是假的?) 前面说到曲酿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经想用酒代水再酿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浓度,可是不成,因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谢的产物,对酵母菌的发酵有一定抑制作用,当酒精成分达到10%左右时,酵母菌就停止繁殖,发酵过程也就随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强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会超过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发酵,也得不到度数更高的酒了。 到了元朝,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把酒曲发酵酿造的酒再蒸馏一下,得到度数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这和现在的酒比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个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两“两毛烧”,体会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两毛烧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过现在可能不止“两毛”那么便宜了吧:)说烧酒是元朝时才有的,是依照李时珍的纪录,不过在白居易等人的诗里已经有了“烧酒”一词,并且对山西汾酒历史的考证似乎说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时就有烧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过岗有可能是早期的烧酒吧,不然十几度的酒不会有那么大的力量。 总结一下,用蘖酿的酒度数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应星说“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传”;用曲酿造的酒度数大致在十几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艺不同而不同,因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药,不够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较类似现在的绍兴黄酒;蒸馏后的烧酒度数很高,大约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现在仍有烧酒,不妨一试。 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武松喝的十八碗酒相当于是二斤56度的二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