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百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格力电器为什么转让股权,谁能告诉我格力电器这么好大股东为什么要卖掉它

1,谁能告诉我格力电器这么好大股东为什么要卖掉它

那种认为新的大股东进来之后,格力电器一切都将尘埃落定的想法未免过于单纯。未来的格力电器,还会发生很多很多故事,咱们不妨骑驴看脚本——走着瞧。 日前,某 财经 媒体就格力电器股权转让最新进展一事采访我,其中有几个问题我认为比较有价值,鉴于媒体报道出来之后未能完整展现本人观点,故实录如下,以飨诸位。 问:厚朴高瓴为何争夺格力?对格力有何影响? 刘步尘:首先,无论在空调行业的市场地位,还是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格力电器都堪称优质资产,这是格力集团有意转让15%格力电器股权之后,争夺者众的根本原因。 争夺进行到现在,仅剩高瓴和厚朴两家,目前大致可以确定,格力电器新的大股东将从这两家中诞生。当然,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两家公司合资成立一家公司,由这家公司完成收购。 问:你认为谁更占先机? 刘步尘:老实讲我没有预测,也不想做相关预测。在我看来,最终的胜出者不仅取决于它明面上的实力,还取决于它桌面下的运作。因此,仅从明面上分析,不可能得出与最终结果一致的结论。 可以肯定的是,新的大股东进来之后,格力电器最迫切的任务是平稳过渡,因此,现管理层将继续待在董事会和管理者位置上。但是两年后,董事会及管理层肯定会发生改变,不可能继续由老人管理下去,否则新的大股东就没必要进来了。 问:你认为新进入者能给格力带来什么? 刘步尘:不管最后谁胜出,它都得承担三大使命,否则它就是不合格的大股东:1,帮助格力电器推进多元化战略;2,帮助格力电器推进国际化战略;3,帮助完善格力电器治理结构。 问:换了新老板的董明珠,处境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刘步尘:大家很关心一个问题,董明珠会不会成为新大股东的战略盟友?换言之,董明珠会不会和投资者一起发起收购?我觉得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但即使董明珠联手机构收购格力电器,她也不可能成为主导者一方,这是肯定的。 问:按照两大买家此前的风格,对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很少插手,感觉新股东也是很需要董明珠,毕竟似乎没有比董更适合的职业管理人了,董的角色变不变是不是更多的取决于她自己? 刘步尘:新的大股东进来之后,董明珠过去那种决策风格肯定得改,毕竟格力电器的企业性质发生了改变,过去是国企,现在不是了,以后不会有人惯着她的性子了。 还有,权力受到制约的董明珠,能不能和新的大股东愉快地合作?也是存疑的。别以为我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先后和朱江洪、魏银仓闹掰,就是前车之鉴,这是董明珠的秉性决定的,你无法想象她能接受坐在次要的位置上。 很多人还记得董明珠做客某电视台时说的一段话:“格力遇到困难的时候找国资委,国资委不搭理,让我们自己解决。但是遇到利益问题的时候,珠海政府手就伸的很长,什么政府决定、国资委要求,可能就会出来这些。我随时准备跟他们斗,一定要坚持原则。否则我们这个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要被政府左右,可能我们早就被击跨了。” 去年的一个演讲上,董明珠说2012年—2017格力电器六年营收7000多亿,是过去的两倍,就是因为她一个人说了算。 一个人性格过于强势,他就没有朋友。 问:你认为在这场股权转让的交易中,董明珠的角色有多重? 刘步尘:这场交易的主导者毫无疑问是格力集团,说珠海国资委也行,它是格力集团的上级领导单位。 董明珠呢,她是交易不可能忽视的一方,会一定程度上参与这场交易,但绝不是交易的主导者,这一点一定要认识清楚,不要认为这场交易是由董明珠主导的,不可能。 既然主导者是格力集团,它并不希望董明珠成为格力电器新的大股东,因此,有人预测董明珠将联手经销商收购格力电器,这是忽略格力集团才是主导者做出的错误预判。 问:有一个问题不能回避:格力电器看起来这么好,为什么格力集团要卖掉它?我想这也是很多人想知道的问题。 刘步尘: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不是格力集团发言人,无法代表格力集团做出回答,但我可以谈谈我的看法。 我倾向认为,这是格力集团对格力电器的未来进行预判之后做出的决策,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它对格力电器照目前这种态势走下去并不乐观,如果它乐观它干嘛要让出大股东的位置呢? 当然,这么说不意味着格力集团的预判一定是正确的。 问:你认为新的大股东进来之后,格力会呈现什么样的走势? 刘步尘:老实说我不知道。我无法得出“格力电器一定会更好”的结论,也无法得出“格力将更危险”的结论,我只能说格力电器未来的不确定性会增加,这个不确定性可能是向好,也可能是向坏。 因此,那种认为新的大股东进来之后,格力电器一切都将尘埃落定的想法过于单纯,未来的格力电器还会发生很多很多的故事,不信咱骑驴看脚本——走着瞧。 比如,一个显而易见的伏笔就是,由董明珠主导的格力电器与珠海银隆之间的关联交易,未来还会继续吗?我觉得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都使用“格力”品牌,不再是父子关系的格力集团、格力电器会不会发生品牌纠纷?一切都是未完待续。

谁能告诉我格力电器这么好大股东为什么要卖掉它

2,2004年格力和华为都差点卖给美国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先来说说当时格力为什么会差点卖给美国第一,格力改制,市政府希望引入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入股格力电器。2003 年,格力集团开始改制工作,当时的格力集团持有格力电器 58.66%股权,而改制工作仍由珠海市市政府牵头负责。经过多方讨论,市政府方面决定效仿深圳水务集团,主张为格力电器引进大股东(而且是500强外资企业)!因为,就在两年前,深圳市以4亿美金的价格,将其所属的深圳水务集团45%的股权,卖给了法国巨头威利雅水务,而这样的改制方案,效果非常不错,非常成功。他们认为引入外资企业没有问题,只要保证格力电器依旧在珠海就可以,因为当时的中国,都在梦想着有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如果哪一个城市能够引进一家世界500强企业,那是一件非常骄傲和自豪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一项极为光彩的政绩。第二,如果不是董明珠拒绝8000万年薪,向上级部门反应情况,也许格力电器早就卖给了美国人。没过多久,格力电器股权转让消息不胫而走,国外很多企业马上蜂拥而至。他们对收购格力电器非常感兴趣,这些的企业就包括美国的开利和日本的大金,以及很多国际上著名的世界500强企业。经过一番筛选,珠海市政府对美国开利集团表达浓厚的兴趣,双方一拍即合,美国开利打算以9亿美元收购格力电器,并承诺,会给格力电器的核心人物董明珠开出8000万的年薪。但直到美国开利已经开始调查工作,准备收购格力电器时,时任董事长朱江洪和总经理董明珠才知道这个消息,两个人都极力反对。特别是董明珠,她在当年的董事会上慷慨陈词:“开利给我开的这个年薪太有诱惑力,但是我不能接受。因为收购就意味着格力的失败,今天开利是世界500强,但是格力将会是明天的500强,给我20年时间就好了,我们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500强岂不是更好吗?”在领导办公室,董明珠毫不客气的对那些想说服的他讲:“别说8000万,就是8个亿,我也不会同意。于是,她一方面指挥自己的员工阻止美国开利的调查人员进入格力大门,另一方面,她马上去往广州,找到当时的省委书记,在省委书记的办公室,董明珠声泪俱下的表示:“如果格力被成功收购,我们的国货就没有了,我们的民族品牌就是别人的了,中华牙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就这样,为了保住格力电器,董明珠尽了自己最后的努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董明珠的这番话还是打动了上级领导,最终美国开利集团收购格力电器一事,以失败告终。不得不佩服董明珠,那次收购案失败后,仅仅过了十年,格力电器市值就达到了3700亿,并成为了世界500强企业!而如今,董明珠一手打造的格力电器,更是我们民族工业的骄傲,董小姐成功的让世界爱上了中国造。我们再来说说华为,为何差点卖给老美第一,华为需要战略合作伙伴走国际化路线2001年,当时的华为远没有现在的体量和知名度,但那时候,为了走国际化路线,让华为尽快成为世界级企业,华为迫切需要一些国际大公司成为他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并打算出让25%-30%的股份。那时候,他们已经与IBM、摩托罗拉、英特尔、马可尼、NEC等欧美以及日本的国际大公司接触。当时的华为,想要同时吸收5-6家国际大公司,让他们投资入股并成为华为的战略合作伙伴,而且华为的想法是,每一家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最好不超过5%。但是这样的想法并没有成为现实,在与这些大公司谈合作时,总是在投资方式和方法的存在分歧,当时的任正非,可以说无法实现“卖掉自己”的想法。第二,华为迫切需要头戴一顶牛仔帽,避免与美国方面发生不必要的冲突2003年1月,美国网络设备巨头思科公司在美国起诉华为侵犯其知识产权,起诉书涉及专利、版权、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等21项罪名!正是因为这场诉讼,让任正非认清了现实,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不可避免的要与美国出现冲突。而为了避免这个冲突,华为需要戴一顶“牛仔帽”。而这顶牛仔帽,就是一家愿意与自己合作的美国公司。75亿美元卖给摩托摩拉,合同都签好了,最终被新任董事长否决。2000-2003年那段时间,华为不仅仅需要一顶牛仔帽的问题,他们因为之前在战略上的误判,导致错失了CDMA,小灵通,以及手机终端业务市场等机遇,他们投入巨资的GSM/WCDMA业务上,却换来任何优势。2001年,为了缓解公司危机,他们还将,华为的电源部门(安圣电气),以7.5亿美元出售给了美国的艾默生公司(Emerson)。那段时间,他们遭遇了IT泡沫破灭、李一男被判刑以及美国思科的对他们的起诉,当时的华为,可谓是深陷泥潭,危机四伏。终于,2003年12月,摩托摩拉带着一份75亿美元的收购合同出现了,任正非似乎像看到救世主一样,当时任正非与摩托罗拉首席运营官Mike Zafirovski在海南会面,并敲定了这笔交易,双方合同都签订了,所有手续也都办完了,就等摩托罗拉董事会批准。就像任正非说的:“所有谈判人员都在酒店买了花衣服,在沙滩上比赛跑步、乒乓球,等待批准。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公司董事会换届,而新的董事长短视,不好看华为,最终收购取消了”其实,当时正处于全球高科技泡沫破裂阶段,摩托罗拉的决定也很正常,新任CEO爱德华-詹德,是银湖资本的董事总经理他既不了解华为,也不重视中国。他觉得当时的华为没有知名度,花那么多钱太不值了,而且还需要用现金支付!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否决了收购。因为,收购取消的消息传来后,华为和任正非就像脑袋被浇了一盆冷水,拔凉拔凉的!从此,华为再也没有动过被人收购的念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看到如今强大的华为,我们非常庆幸当年那一笔收购被取消,如果当年华为真的卖给了摩托罗拉,那么我们国家就将失去一家伟大的高科技公司。再看看现在的华为,已经成为5G时代最大的技术赢家,同时也是中国最牛的高新科技公司!也足以让全世界为华为竖起大拇指,爆赞。

2004年格力和华为都差点卖给美国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