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百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唐朝贡品多少一斤白酒,看到一个栏目主持人说古代一斤十六两可是为什么又说古代的八十斤

1,看到一个栏目主持人说古代一斤十六两可是为什么又说古代的八十斤

你说的古代,不知道是哪个朝代,参考下吧~古今度量衡换算简述:西汉每斤,258.24克;东汉每斤,222.73克;魏晋每斤,222.73克;南齐每斤,334.10克;梁、陈每斤,222.73克;北魏每斤,222.73克;东魏每斤,445.46克;北齐每斤,445.46克;北周每斤,250.66克;隋朝每斤,668.19克;唐朝每斤,596.82克。从有“斤”这个概念开始,一直到民国结束,历朝历代的“斤”统统是16两,而不是今天的10两。有了“斤”的重量,再去算“两”的重量轻而易举,一律除以16就是。
没看懂什么意思?

看到一个栏目主持人说古代一斤十六两可是为什么又说古代的八十斤

2,中国唐朝的一两等于几钱指的是重量

秦和西汉时期一两等于16.14克 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两等于13.92克 隋朝初年一两等于41.76克 隋末一两等于13.92克 唐至清代一两等于37.30克。 应该遈这么多吧` 我也不遈非常清楚``
6钱吧,以前是一斤16两,那一两应该只有6钱7
一百万两黄金等于十万斤即5000万克,一克按100元计,即有50亿元人民币!
10钱
一两是十钱
应该是八钱
唐至清代一两等于37.30克!6钱吧,以前是一斤16两,那一两应该只有6钱7

中国唐朝的一两等于几钱指的是重量

3,古代1两也是现在的50克吗若不是那是多少古代一斤是16两吗

最佳答案 - 由提问者1年前选出 秦代(公元前221年后)统一中国,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当时1斤=16两,1两=24铢,根据考古发现,当时的1斤约为现在的250克到270克之间. 在商周,人们就使用重量单位,按重量的起源说,1铢等于100粒黍的重量.铢以下还有锱,一两=4锱,1锱=6铢,另外,”垒”也是重量单位,1垒等于10粒黍,1铢=10垒. 各朝代1斤的实际值为(根据考古及文献研究的大约值): 周:1斤=228克; 秦,汉:1斤=258克; 新莽,后汉,魏,晋,梁,陈,北魏,隋:1斤=223克; 南齐: 1斤=334克; 东魏,北齐: 1斤=445克; 北周: 1斤=251克; 隋后期(1306-1331年): 1斤=668克; 唐,五代,宋,元,明,清: 1斤=597克; 在唐代,产生了一个新的重量单位:钱,唐高祖李渊改革币制,规定铜1两制钱10枚,即每钱重2铢4垒.由于其钱币铸造精致,重量较准确,”钱”从此成为重量单位,1两=10钱,钱以下还有分,厘,毫,都是十进制

古代1两也是现在的50克吗若不是那是多少古代一斤是16两吗

4,什么叫称骨法

袁天罡称骨算命法是唐代著名的星象预测家袁天罡称骨的预测方法。 这种方法同四柱算命一样,能确定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荣辱盛衰,准确率很高,又便于掌握和运用。  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定数,年、月、日、时的重量都有具体规定。只 要把年、月、日、时的重量加在一起,按照“称骨歌”一查,就可确定这个人一生的命运。一个人出生的年份按年干支(即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等)来确定重量。出生月按月份(即正月、二月等)来确定重量。出生日按日数(即初一、初二等)确定重量。出生时辰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确定重量。  现代的每二个小时是古代的一个时辰。  唐代度量衡:凡权衡度量之制:度,以北方秬黍中者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量,以秬黍中者容一千二百为龠,二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三升为大升,三斗为大斗,十大斗为斛。权衡:以秬黍中者百黍之重为铢,二十四铢为两,三两为大两,十六两为斤。  五尺为步,步二百四十为亩,亩百为顷。丁男、中男给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唐朝的度量衡情况为:  1斤=596.82克=16两  唐朝的货币情况为:  1两银子=一串钱(即一贯)=1000文(文即铜钱) 50两银子约等于50÷16=3.125斤=1865克  因为唐代度量衡有大两小两之分,此法没有明确说明,因为不建议大家使用。

5,唐朝时一个五口的小百姓家庭一个月的花费是多少两银子

要1.5两 都是自种自食的
大概要十两,,唐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300多元..
一石米是60公斤,一石面粉也是。。。。呵呵。唐朝估计也有个百八十年的,物价变化应该还是挺大的。
每个朝代是不一样的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由于《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拿到了一万三千多元的过年费,当然很高兴了;而郭靖则付出了超出一万二千元人民币一餐饭钱,还是在张家口这样一个小地方,太夸张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穷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钱的价值,黄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这一宰吧。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古时官员的薪俸多以粮食计算,而米价也是太平盛世中较稳定的比较体,所以可以作为参照物。康熙后期,据曹寅于康熙四十七年三月初一日所奏〈报自兖至宁一路闻见事宜〉折:“江宁上白米价一两二、三钱···漕船一到则米价更贱···”即当时灾荒时,上白米一石为白银一两二、三钱,一石为一百升,一升大米重约一斤八两,一石即为一百八十斤。比照现在价格,大米紧缺时,优质米一元多一斤,则一两银子约合人民币一百五十元。考虑到上白米在当时是紧俏、高档物品,且当时铜钱与银子比价失调,本应一两银换一千钱,可当时一两银子可换一千二、三百钱(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述),所以银子的价格较高,一两银子约合现在二百元的购买力。 在秦以前,各个诸侯国之间并不统一。但统一的都是十进位。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也统一了度量衡。度是寸、尺、丈:十寸一尺,十尺一丈。量是升、斗、石(读DAN,去声):十升一斗,十斗一石。 秦始皇31年(前216年) 米(斛)1600钱 西汉2年(前205年) 米(斛)5000钱。关中价10000钱,人相食

6,古时候的一两黄金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希望对你有帮助: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我们常常看到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八钱三分 白面(斤)九文 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差不多是3000元。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黄金基准 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 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7,唐朝诗人谁酒量最大李白能喝10斤以上

白居易,他说自己“未尽一壶酒,已成三独醉”(《效陶潜体十六首》),可见酒量仅限三分之一壶。所以他请客时,只有“小榼二升酒”(《招东邻》),还要两个人喝,平均每人一升酒,刚好一斤。酒文化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通过几首古诗来看看唐朝的酒价和唐朝人的酒量。酒价几何杜甫“斗酒三百”宋真宗宴请百官,问起唐朝酒价,大臣丁谓说:“唐朝一升酒卖三十钱。”真宗问有什么凭据。丁谓说:“我读过杜甫的诗,‘早来就饮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一斗是10升,一斗卖300钱,一升自然卖30钱。”宋真宗听了很高兴,夸丁谓有学问,脑子好使(参见《玉壶清话》卷1)。杜甫那首诗我也读过,题目叫《逼仄行》,末尾两句写道: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早来就饮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足证丁谓没有乱盖。不过仅凭杜甫两句诗,就断言唐朝一升酒30钱,实在太武断了些,因为酒的品类有很多种,黄酒跟白酒不一样,高档酒跟低档酒也肯定不一样。比如说,我喝过Remy Martin Louis ⅩⅢ,也就是路易十三,8300元一瓶,还喝过晕头大曲老烧缸,农村老家自酿的,只卖两块八毛钱一瓶。倘若杜甫花300钱买了一斗路易十三,那他实在是赚了,如果是我们老家那种晕头大曲,我只能说,这诗圣买酒买的不是地方。李白跟杜甫是同时代的人,也有诗提到唐朝酒价: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斗酒十千,跟杜甫喝的300钱一斗比起来,足足贵了30多倍,假使丁谓读的是李白的诗,他大概就会认为唐朝一升酒卖1000钱了。我查阅史料,发现唐朝酒名甚多,荥阳有土窟春,富平有石冻春,剑南有烧春,郢州有富水酒,乌程有若下酒,岭南有灵溪酒,宜城有九酝酒,长安有西市腔酒,还有从波斯进口的三勒浆、从大食进口的马朗酒,等等等等(参见《唐国史补》卷中)。其中剑南烧春、富平石冻春在唐传奇中屡屡出现,当属国产名牌,近似今天大陆出产之茅台五粮液,李白说“斗酒十千”,或许就是指的这类酒,而杜甫说的“斗酒三百”,应该是比较普通的牌子。哪怕牌子相同,时代变了,酒价也会变。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政府酿酒专卖,每斗米酒的批发价是300钱,到了贞元二年(公元786年),还是政府酿酒专卖,还是同一种米酒,每斗已经降到了150钱。这才四五年工夫,酒价就降了一倍,整个唐朝二百多年,酒价起伏可想而知。杜甫还有《饮中八仙歌》,提到唐朝八个人的八种酒量: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库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废万钱,饮入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投笔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据此歌,焦遂酒量最大,喝五斗还不倒;张旭酒量最小,三杯下肚就找不着北了。杯分大小,同样是三杯,细口瓷杯盛不了二两,高脚玻璃杯足以装一斤,鉴于我们不知道张旭用的是什么酒杯,所以无法弄清他的酒量究竟小到什么地步。不过我们可以弄清焦遂的酒量究竟大到什么地步:据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唐时一斗相当于现在5.94公升,焦遂饮酒五斗,当有29.7公升,接近60斤。我是北方人,打小好酒,举凡红酒白酒黄酒啤酒,没有我不爱的,而今在酒场上拼杀多年,酒量还算说得过去:52度的二锅头能喝一斤半,67度的老白干能喝一斤,73度的大头酒能喝8两。如果喝啤酒的话,麦汁浓度13%、酒精度4%的瓶装熟啤,我能在5个小时内干掉两捆(一捆是9瓶)。这酒量在大陆称不上高,中上水平还是有把握的,可是跟唐朝这位焦遂一比,我就成了刚学会喝酒的小把戏啦。您会说,这焦遂酒量太大,似乎有吹牛嫌疑。那么好,咱们再挑几个不太吓人的。李白能喝10斤首先是李白,杜甫说他“斗酒诗百篇”,他自己也嚷着要“一饮三百杯”,看来喝一斗是可能的。如前所述,唐时一斗是5.94公升,装满酒至少10斤,说明李白的酒量在10斤以上。其次是李群玉,此人有诗如下:晴日熏樱蕊,丰蒙雪满林。请君三斗酒,醉卧白罗岑。这李某请一朋友对饮,备酒3斗,俩人平分,每人一斗半,即使李群玉少喝一些,也得干掉一斗——再少就不像话了。您试想,一大男人请客,自个耍滑不喝,单把哥们儿往死里灌,多没意思啊。再其次是王源中,有回唐文宗赐他两大盘酒,每盘装10碗,每碗盛一升,他咕咚一碗,咕咚一碗,喝了个干净(参见《太平广记》卷233)。众所周知,10升为一斗,王源中喝下20升,刚好两斗,按每斗10斤算,也有20斤。唐朝没啤酒,也不流行白酒(蒸馏造酒何时传入中国,至今没有定论,主流说法是蒙元以后才有白酒,也有人说东汉时已有白酒。我觉得,即便后一种说法正确,也只能说唐朝有白酒,不能说唐朝盛行白酒。唐人诗词中多出现“烧酒”一词儿,该“烧酒”是指颜色发红的酒,而不是蒸馏酒),上至行政高层,下至黎民百姓,主要喝的是米酒、葡萄酒,还有发酵后只压榨不蒸馏的清酒。这些酒的度数都很低,按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记载的几种唐酒造法,成品酒的酒精含量当在3%到 15%之间,近似现在的熟啤、干啤或者加饭酒。这么一看,抛开一喝60斤的猛人焦遂不谈,像李白、李群玉、王源中等人的酒量并不特别出奇,至少在大陆北方诸省,我能找到一大批酒鬼可以跟李白一对一单挑。至于焦遂的酒量,我认为可能是杜甫夸大了。退一万步,即使杜甫完全写实,在唐朝二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一个60斤海量的大酒桶也不是不可能。我翻过吉尼斯纪录,现如今全世界最能喝的人能干掉147瓶啤酒,比焦遂还牛。最后要说的是,唐朝人也不是个个都能喝,沾酒就脸红的人多着呢。例如白居易,他说自己“未尽一壶酒,已成三独醉”(《效陶潜体十六首》),可见酒量仅限三分之一壶。所以他请客时,只有“小榼二升酒”(《招东邻》),还要两个人喝,平均每人一升酒,刚好一斤。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