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洛带古镇数成高粱酒厂,任想一个两位数在这个两位数后面连结两个与它相同的两位数成

本文目录一览

1,任想一个两位数在这个两位数后面连结两个与它相同的两位数成

我发现了任意一个两位数连续除以7,13,111都等于原两位数。 奥妙不知道 我也想问这个问题

{0}

2,洛带古镇旅游商品开发

   洛带古镇旅游商品开发   【摘要】洛带古镇从一个小小的小镇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发展成现在的“中国西部第一镇”,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旅游商品的开发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隐含着保护当地旅游资源与客家文化的延续的无限危机。   【关键词】洛带古镇;旅游商品;开发   一、古镇概况   洛带古镇整体呈“一街七巷子”的格局,但是这条长约1.7公里的古街却被既不合理的商业规划给破坏了整体的面貌。   对洛带古街对两旁的商业店铺进行了分类统计,大小商业店铺300多家,共分为7类,具体分类如下:   1 饮食类,包括特色小吃、茶楼、快餐店等120多家;   2 服饰类,包括服装(部分服装店铺也同时经营照相业务)、鞋帽、围巾等,共80多家。   3 工艺品类,包括银饰、木雕、水晶、陶艺类等共50多家;   4 娱乐类,包括魔术、冒险、操作类等23家;   5 商店类,包括超市、杂货店等共8家;   6 住宿类,共3家;   7 其他服务类,包括银行、医药、理发、干洗等共11家。   其中饮食类和工艺类中还可以体现出客家文化的饮食特色和手工艺制作色,能够让游客接触到客家文化;服饰类中大部分都是经营现代服饰,同洛带客家人没有任何关系;在规划中最为不合理的是娱乐类,各种“鬼屋”、魔术、碰碰车、射击等游戏在古镇中喧闹,彻底的破坏了古镇整体的客家文化氛围。   商业和文化的分离,导致的就是古镇文化沦为商业的附庸,最具有生命力的古镇在商业的不合理规划下变成了“死亡和空虚”。   二、古镇旅游商品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重经济轻文化、景区商业化缺失文化内涵   对于古镇旅游来说最主要是古镇本身的文化内涵,旅游者去古镇旅游主要是想去体味那份独特的文化。   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开发者注重于经济的开发轻视了文化的开发,景区的商业化失去了景区本该有的文化内涵。   (二)旅游商品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作为一种短期生活方式,游客追求的是文化的享受和美好的回忆。   旅游商品作为文化的载体。   每一件都镌刻着旅游者一段难忘的经历,都反映出不同的文化渊源。   洛带古镇具有独特的“客家文化”,是旅游开发的依赖基础,开发创新旅游商品应着眼于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   (三)旅游商品单一,质量差,产品定价混乱   旅游者到外地旅游经常会购买旅游纪念品馈赠好友。   这就要求旅游商品不管是所用材料、制作、工艺、包装都要有较高的质量。   而古镇中的旅游商品单一,做工粗糙,档次低,包装简陋,甚至有欺诈现象出现,产品定价混乱。   (四)旅游地超负荷接待游客严重损害了旅游地环境   每到旅游旺季旅游地都会超负荷接待游客,致使旅游地环境受到严重的损害,不仅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更影响旅游地进一步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相互依存的,所以要限制旅游地游客数量,不得超过旅游地最大接客量。   三、旅游商品的基本特点   一是具有纪念意义,也就是能保持对某次旅游经历的纪念,或能触景生情,唤起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经历的回忆。   这是很重要的特点。   二是具有保存价值,主要是指旅游商品所代表的事或物的价值,另外就是旅游商品本身的材质是否适宜于长期保存。   三是馈赠性,要从特色、价格和包装等方面加以考虑,便于旅游者将所购的商品馈赠亲朋好友。   四是实用性,主要是指土特产要具有使用价值,包括生活中的使用和观赏等。   五是便于携带性,旅游购物非大宗货物贸易,不依赖于专门储运手段,而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主要依赖自身能力携带,因此要尽量考虑不易损坏。   六是特色包装,为了馈赠和携带,包装要讲究,包装本身就是旅游商品质量和特色的体现。   四、开发策略   (一)寻找经济与文化的平衡点,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旅游资源本身的独特性   在旅游业中经济的发展和旅游资源本身的独特性的保护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古镇旅游资源独特性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旅游资源独特性一旦受到破坏,旅游活动就会失去展开的条件,也就也谈不上开发,那就更谈不上经济的发展了。   在保护旅游资源独特性的前提下开发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商品,使经济与文化处于一个平衡点之上。   (二)商品开发应与旅游资源想协调   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收藏性等是旅游商品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要求旅游商品不管是所用的材料、制作工艺,还是使用性能、包装装潢等都应体现较强的质量意识。   在开发新产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时候要注意产品应与旅游资源相协调,适宜的开发的商品不仅能提高销量,更能起到宣传作用。   (三)加强旅游地市场管理和游客管理   加强旅游地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统一调度,尽量杜绝强卖,欺诈等现象的出现,同时要规范商品定价,保证产品质量。   正确引导游客的行为,保护旅游地环境和旅游资源,同时要控制旅游地游客的流量,保证游客量在旅游地最大承受游客量之下。   (四)旅游地环境保护,实行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保护古镇的古韵氛围和物质文化景观,保持古镇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差异,这是古镇旅游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过度商业开发一方面并没有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却严重破坏了古镇的文化景观和旅游生态环境。   文化景观包括物质文化景观和古韵氛围。   物质文化景观主要是存在于区域景观中的古建筑、民俗服饰和字画楹联等;古韵氛围则是由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以及抽象的古文化气息、风格、感觉组成的综合体,是古镇旅游的重要依托。   这些对于长期居住在喧嚣的都市里的旅游者有着无穷的魅力。   洛带古镇的开发必须严格遵守保护第一的原则。

{1}

3,一个加数是30却写成了50得数成了67正确的得数是几小学

47嘛本来应该是30+某个数=答案,但是却变成了50+某个数=67,也就是说因为加数多了20,答案才变成67的,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67-(50-30)=47一个加数是30,却写成了50 所以相当于多加了20后=67 所以正确的得数是47

{2}

4,小伟在计算一个数除以九分之四十粗心的算成一个数乘九分之四

小伟在计算一个数除以九分之四十,粗心的算成一个数乘九分之四,得到的结果是32,这道除法题的正确结果是解:根据题意那么我们将错就错,把这个数字算出来一个数×4/9=32这个数字=72带入正确的72÷4/9=162我是老师 谢谢采纳设这个数为x 4x/9=32 x=72 72÷(4/9)=162 答:正确的结果为162

5,马小虎将一个数除以4看成了乘4计算后的结果是1617正确结果应

这个数是(16/17)÷4=4/17所以正确结果应该是(4/17)÷4=1/17祝你开心1/1717分之1.设那个数为x本为x÷4 则看成了4x=16/17 x=4/17所以正确答案是x/4=1/16设这个数为x,则4x=16/17,解出x=4/17.所以4/17÷4=1/17.正确得数为1/17.

6,一个数的末尾填上一个零后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多486这个数原来

分析:要能够理解,在一个数的末尾填上一个零后,这个数数原来的10倍。设:原来的数是x ,那么现在的数是10x。 (10x-x)=486 x = 54所以原数是54.设这个数原来是x10x-x=4869x=486x=54末尾填上一个0,即扩大十倍设原来的数是100a+10b+c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了一个零后,变成1000a+100b+10c1000a+100b+10c-(100a+10b+c)=486900a+90b+9c=486式子两边同时除以9100a+10b+c=54=50+4所以原来的数是54c=4 b=5 a=0,你可以检验一下。已知:一个数的末尾填上一个零后,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多486。求:这个数原来是多少?分析:因为原来的数尾加零,这个数扩大10倍。所以多出的486是原来的9倍。计算:486÷(10-1)=486÷9=54答:这个数原来是54。36÷(10-1)=4 原来的数是4这个数原来是54。解答过程如下:(1)一个数的末尾填上一个零后,这个数变成原来数的10倍,设原来的数为x,则加了0后的数就是10x。(2)再根据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多486,列方程:10x-x=486。(3)10x-x=486这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先合并同类项,再求解。(4)解得x=54。扩展资料:把小数点分别向右(或向左)移动n位,则小数的值将会扩大(或缩小)10的n次方倍。同理增加n个0,这个数字扩大10的n次方倍,去掉n个0,缩小10的n次方倍。一元一次方程解法:(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5)系数化成1。

7,洛带古镇的房屋特色

好久都不行,洛带古镇上有着诸多建筑精美的古建筑群落,有名的是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及客家土楼博物馆、岭南街区、客家美食街区的博客小镇等。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具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是高耸而形成坡面。二是屋盖宽大,出檐深远。三是檐下斗拱成为力学结构上必不可少的构件。四是屋顶上充满弧形曲线之美,檐角、檐口呈起翘之势。五是建筑环境中少雕塑之装饰。檐口呈起翘之势。五是建筑环境中少雕塑之装饰。洛带古镇建筑文化所体现在大屋顶的伦理色彩很强烈。比如琉璃瓦的采用十分讲究等级,以黄色为最显贵之色。大屋顶以庑式殿为最尊,歇山次之,悬山又次之,硬山为下,而攒尖顶为末。 庑式殿 :造型最大特征,是略有凹曲之势。檐角与檐口向上反翘。在欢愉情调之中透露出庄重,雄伟之感。歇山顶在建筑文化中伦理品味仅次于庑殿顶的大屋顶形制。它有九条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整个屋面造型,上部为双坡型,在双坡的左右,是两际山花,富于装饰美感。下部为四个坡面,前后与上部双坡自然连接,呈凹曲线,下垂到檐口略有起翘。这一大屋顶之脊曲直多姿,形象华美。 悬山顶 :这是“人”字型屋顶的一种形式。其基本造型为两坡式。由于山墙两际屋面挑出,所以也称为“出山”、“挑出”。单脊,位于两坡交界之处,往往以瓦或砖铺砌。脊上常以走兽、宝瓶或花卉为饰、为雕塑之作。脊两端做出鳌头、象鼻子与燕尾等形象。硬山顶“人”字形两坡顶又一形式。屋顶两坡交界处常以片瓦或砖铺砌成单脊。两侧山墙与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使得山墙形象颇为突出。由墙两际有时砌作方砖博风板。多见亭,基本造型为一顶尖高高在上,为尖锥形大屋顶形制。其平面随建筑形状而各呈其态,有圆形、方形与正多边形之别。圆形平面的屋面用上小下大的“竹子瓦”铺砌,其余一般以筒板瓦铺盖。 卷棚顶 :将歇山或硬山顶的正脊做成圆弧形。便是卷棚顶。有所谓“歇山卷棚”,“硬山卷棚”两种。是无脊的一种大屋顶形制。因而在外观上,少耸起之感,屋面比较平缓,给人以温和、圆柔之美感。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基本形制,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攒尖以及盔顶、顶、 洛带镇单坡、囤顶、平顶、圆顶、栱顶、穹隆顶、风火山墙式顶与扇面顶等多种。其风格隋唐时代的大屋顶厚重而舒展。大气磅礴;宋代大屋顶在优美中透露峻肃之气;元、明、清时代,大屋顶造型向峻严、耸起方向发展。大屋顶形制在中国建筑文化史上沿袭了数千年,走过了一条由简入繁、由繁化简的道路。建筑文化所体现在大屋顶的伦理色彩很强烈。比如琉璃瓦的采用十分讲究等级,以黄色为最显贵之色。大屋顶以庑式殿为最尊,歇山次之,悬山又次之,硬山为下,而攒尖顶为末。 庑式殿 :造型最大特征,是略有凹曲之势。檐角与檐口向上反翘。在欢愉情调之中透露出庄重,雄伟之感。多见于宫殿帝王陵寝与大型寺庙殿宇之上。歇山顶在建筑文化中伦理品味仅次于庑殿顶的大屋顶形制。它有九条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整个屋面造型,上部为双坡型,在双坡的左右,是两际山花,富于装饰美感。下部为四个坡面,前后与上部双坡自然连接,呈凹曲线,下垂到檐口略有起翘。这一大屋顶之脊曲直多姿,形象华美。 悬山顶 :这是“人”字型屋顶的一种形式。其基本造型为两坡式。由于山墙两际屋面挑出,所以也称为“出山”、“挑出”。单脊,位于两坡交界之处,往往以瓦或砖铺砌。脊上常以走兽、宝瓶或花卉为饰、为雕塑之作。脊两端做出鳌头、象鼻子与燕尾等形象。硬山顶“人”字形两坡顶又一形式。屋顶两坡交界处常以片瓦或砖铺砌成单脊。两侧山墙与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使得山墙形象颇为突出。由墙两际有时砌作方砖博风板。多见亭。基本造型为一顶尖高高在上,为尖锥形大屋顶形制。其平面随建筑形状而各呈其态,有圆形、方形与正多边形之别。圆形平面的屋面用上小下大的“竹子瓦”铺砌,其余一般以筒板瓦铺盖。 卷棚顶 :将歇山或硬山顶的正脊做成圆弧形。便是卷棚顶。有所谓“歇山卷棚”,“硬山卷棚”两种。是无脊的一种大屋顶形制。因而在外观上,少耸起之感,屋面比较平缓,给人以温和、圆柔之美感。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具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是高耸而形成坡面。二是屋盖宽大,出檐深远。三是檐下斗拱成为力学结构上必不可少的构件。四是屋顶上充满弧形曲线之美,檐角、檐口呈起翘之势。五是建筑环境中少雕塑之装饰。檐口呈起翘之势。五是建筑环境中少雕塑之装饰。洛带古镇地处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镇内尤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大会馆(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和客家博物馆、客家公园最为出名,是我国古代建筑"大观园"中的一支奇葩,总面积达20000余平方米。洛带会馆是一部浓缩了的客家移民史,客家会馆的建筑风格属典型明清建筑风格,各殿内圆木撑弓镂雕戏剧场面,明间阑额彩绘,卷棚天花中棚和屋脊等,均雕刻了各式龙凤花鸟戏剧人物,造型逼真,精工细雕,十分考究,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风火墙以砖砌,呈半圆形巨壁,高底参差,延绵起伏,犹如两条青龙腾空欲飞。洛带会馆极具历史、建筑、文化、科学价值。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基本形制,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攒尖以及盔顶、顶、 洛带镇单坡、囤顶、平顶、圆顶、栱顶、穹隆顶、风火山墙式顶与扇面顶等多种。其风格隋唐时代的大屋顶厚重而舒展。大气磅礴;宋代大屋顶在优美中透露峻肃之气;元、明、清时代,大屋顶造型向峻严、耸起方向发展。大屋顶形制在中国建筑文化史上沿袭了数千年,走过了一条由简入繁、由繁化简的道路。建筑文化所体现在大屋顶的伦理色彩很强烈。比如琉璃瓦的采用十分讲究等级,以黄色为最显贵之色。大屋顶以庑式殿为最尊,歇山次之,悬山又次之,硬山为下,而攒尖顶为末。 庑式殿 :造型最大特征,是略有凹曲之势。檐角与檐口向上反翘。在欢愉情调之中透露出庄重,雄伟之感。多见于宫殿帝王陵寝与大型寺庙殿宇之上。歇山顶在建筑文化中伦理品味仅次于庑殿顶的大屋顶形制。它有九条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整个屋面造型,上部为双坡型,在双坡的左右,是两际山花,富于装饰美感。下部为四个坡面,前后与上部双坡自然连接,呈凹曲线,下垂到檐口略有起翘。这一大屋顶之脊曲直多姿,形象华美。 悬山顶 :这是“人”字型屋顶的一种形式。其基本造型为两坡式。由于山墙两际屋面挑出,所以也称为“出山”、“挑出”。单脊,位于两坡交界之处,往往以瓦或砖铺砌。脊上常以走兽、宝瓶或花卉为饰、为雕塑之作。脊两端做出鳌头、象鼻子与燕尾等形象。硬山顶“人”字形两坡顶又一形式。屋顶两坡交界处常以片瓦或砖铺砌成单脊。两侧山墙与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使得山墙形象颇为突出。由墙两际有时砌作方砖博风板。多见亭。基本造型为一顶尖高高在上,为尖锥形大屋顶形制。其平面随建筑形状而各呈其态,有圆形、方形与正多边形之别。圆形平面的屋面用上小下大的“竹子瓦”铺砌,其余一般以筒板瓦铺盖。 卷棚顶 :将歇山或硬山顶的正脊做成圆弧形。便是卷棚顶。有所谓“歇山卷棚”,“硬山卷棚”两种。是无脊的一种大屋顶形制。因而在外观上,少耸起之感,屋面比较平缓,给人以温和、圆柔之美感。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具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是高耸而形成坡面。二是屋盖宽大,出檐深远。三是檐下斗拱成为力学结构上必不可少的构件。四是屋顶上充满弧形曲线之美,檐角、檐口呈起翘之势。五是建筑环境中少雕塑之装饰。檐口呈起翘之势。五是建筑环境中少雕塑之装饰。希望可以采纳。。

8,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   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   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2.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3.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   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   难测量也。”   4.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   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5.李元礼尝叹荀淑、锺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锺君至德可师。”   6.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   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馀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   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7.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   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8.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   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9.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   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0. 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   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11.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   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12.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   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13.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   其自讬,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4.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   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   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15. 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16.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17.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具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   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   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   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18. 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   中表之贫者。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馀,补不足,天之道   也。”   19. 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中清远,将   无以德掩其言。”   20. 王安丰遭艰,至性过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浚冲   必不免灭性之讥。”   21. 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   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   22. 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疋布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当时以   为美事。   23. 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名   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   24. 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   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   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   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25.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   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26. 祖光禄少孤贫,性至孝,常自为母炊爨作食。王平北闻其佳名,以两婢   饷之,因取为中郎。有人戏之者曰:“奴价倍婢。”祖云:“百里奚亦何必轻于   五羖之皮邪?”   27. 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时夏月,暴   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王曰:“胡威之清,何以过此!”   即启用为吴兴郡。   28. 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既过江,取一妾,甚宠爱。历年   后讯其所由,妾具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业,言行   无玷,闻之哀恨终身,遂不复畜妾。   29. 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长   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并   当箱箧。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开。   30. 桓常侍闻人道深公者,辄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   至交,不宜说之。”   31.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   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   达乎?”   32.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33.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   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34. 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35. 刘尹在郡,临终绵惙,闻阁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外   请杀车中牛祭神。真长曰:“丘之祷久矣,勿复为烦。”   36.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37. 晋简文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为佳。有参军见   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门下起弹,教曰:“鼠被害,尚不能   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   38.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   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   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   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39. 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   云:“不觉有馀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40.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馀肴。饭粒脱落盘席间,   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   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41. 初,桓南郡、杨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觊亦即晓其旨。   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   时论以此多之。   42. 王仆射在江州,为殷、桓所逐,奔窜豫章,存亡未测。王绥在都,既忧   戚在貌,居处饮食,每事有降。时人谓为“试守孝子”。   43.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   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   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   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   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44.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   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馀席,便坐荐   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   人无长物。”   45.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   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   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   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46. 孔仆射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着重   服,竟日涕泗流涟,见者以为真孝子。   47. 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至,   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吴   之哭,辄为凄恻。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   韩后果为吏部尚书。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达。   48殷、谢诸人共集。谢因问殷:「眼往属万形,万形来入眼不?」   49人有问殷中军:「何以将得位而梦棺器,将得财而梦矢秽?」殷曰:「官本是臭   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时人以为名通。   50殷中军被废东阳,始看佛经。初视维摩诘,疑般若波罗密太多;后见小品,恨此语   少。   51支道林、殷渊源俱在相王许。相王谓二人:「可试一交言。而才性殆是渊源崤、函   之固,君其慎焉!」支初作,改辄远之;数四交,不觉入其玄中。相王抚肩笑曰:「此自是   其胜场,安可争锋!」   52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   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讠于)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   人深致。」   53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欲诣刘尹,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张   遂诣刘,刘洗涤料事,处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   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真长延之   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至晓。张退,刘曰:「卿且去,正当取卿共诣抚军。」张还船,同   侣问何处宿,张笑而不答。须臾,真长遣传教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即同载诣抚军。至   门,刘前进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既前,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   善,曰:「张凭勃□(穴卒)为理窟。」即用为太常博士。   54汰法师云:「『六通』、『三明』同归,正异名耳。」   55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谢顾诸人曰:「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   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正得鱼父一篇。谢看   题,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四坐   各言怀毕。谢问曰:「卿等尽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谢后粗难,因自叙其   意,作万余语,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凝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厌心。支谓谢曰:   「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   56殷中军、孙安国、王、谢能言诸贤,悉在会稽王许,殷与孙共论易象妙于见形,孙   语道合,意气干云,一坐咸不安孙理,而辞不能屈。会稽王慨然叹曰:「使真长来,故应有   以制彼。」即迎真长,孙意己不如。真长既至,先令孙自叙本理,孙粗说己语,亦觉殊不及   向。刘便作二百许语,辞难简切,孙理遂屈。一坐同时抚掌而笑,称美良久。   57僧意在瓦官寺中,王苟子来,与共语,便使其唱理。意谓王曰:「圣人有情不?」   王曰:「无。」重问曰:「圣人如柱邪?」王曰:「如筹算,虽无情,运之者有情。」僧意   云:「谁运圣人邪?」苟子不得答而去。   58司马太傅问谢车骑:「惠子其书五车,何以无一言入玄?」谢曰:「故当是其妙处   不传。」   59殷中军被废,徙东阳,大读佛经,皆精解。唯至「事数」处不解。遇见一道人,问   所谶,便释然。   60殷仲堪精核玄论,人谓莫不研究。殷乃叹曰:「使我解四本,谈不翅尔。」   61殷荆州曾问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   灵钟东应,便是易耶?」远公笑而不答。   62羊孚弟娶王永言女,及王家见婿,孚送弟俱往。时永言父东阳尚在,殷仲堪是东阳   女婿,亦在坐。孚雅善理义,乃与仲堪道齐物,殷难之。羊云:「君四番后当得见同。」殷   笑曰:「乃可得尽,何必相同。」乃至四番后一通。殷咨嗟曰:「仆便无以相异。」叹为新   拔者久之。   63殷仲堪云:「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   64提婆初至,为东亭第讲阿毗昙。始发讲,坐裁半,僧弥便云:「都已晓。」即于坐   分数四有意道人,更就余屋自讲。提婆讲竟,东亭问法冈道人曰:「弟子都未解,阿弥那得   已解?所得云何?」曰:「大略全是,故当小未精核耳。」   65桓南郡与殷荆州共谈,每相攻难。年余后但一两番,桓自叹才思转退,殷云:「此   乃是君转解。」   66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   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67魏朝封晋文王为公,备礼九锡,文王固让不受。公卿将校当诣府敦喻。司空郑冲驰   遣信就阮籍求文。籍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时人以为   神笔。   68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后示张公,张曰:「此二京可   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谧见之嗟叹,   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   69刘伶著酒德颂,意气所寄。   70乐令善于清言,而不长于手笔。将让河南尹,请潘岳为表。潘云:「可作耳,要当   得君意。」乐为述己所以为让,标位二百许语,潘直取错综,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乐   不假潘之文,潘不取乐之旨,则无以成斯矣。」   71夏侯湛作周诗成,示潘安仁,安仁曰:「此非徒温雅,乃别见孝悌之性。」潘因此   遂作家风诗。   72孙子荆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子。王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   增伉俪之重。」   73太叔广甚辩给,而挚仲治长于翰墨,俱为列卿。每至公坐,广谈,仲治不能对;   退,着笔难广,广又不能答。   74江左殷太常父子,并能言理,亦有辩讷之异。扬州口谈至剧,太常辄云:「汝更思   吾论。」   75庾子嵩作意赋成,从子文康见,问曰:「若有意邪,非赋之所尽;若无意邪,复何   所赋?」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   76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   文,辄觉神超形越。」   77庾阐始作扬都赋,道温、庾云:「温挺义之标,庾作民之望。方响则金声,比德则   玉亮。」庾公闻赋成,求看,兼赠贶之。阐更改「望」为「俊」,以「亮」为「润」云。   78孙兴公作庾公诔,袁羊曰:「见此张缓。」于时以为名赏。   79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   都。」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谢太傅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   而不免俭狭。」   80习凿齿史才不常,宣武甚器之,未三十,便用为荆州治中。凿齿谢笺亦云:「不遇   明公,荆州老从事耳!」后至都见简文,返命,宣武问:「见相王何如?」答云:「一生不   曾见此人。」从此忤旨,出为衡阳郡,性理遂错。于病中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   81孙兴公云:「三都、二京,五经鼓吹。」   82谢太傅问主簿陆退:「张凭何以作母诔,而不作父诔?」退答曰:「故当是丈夫之   德,表于事行;妇人之美,非诔不显。」   83王敬仁年十三作贤人论,长史送示真长,真长答云:「见敬仁所作论,便足参微   言。」   84孙兴公云:「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85简文称许掾云:「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   86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范曰:「恐子   之金石,非宫商中声。」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   87桓公见谢安石作简文谥议,看竟,掷与坐上诸客曰:「此是安石碎金。」   88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   咏诗声,甚有情致;所咏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   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89孙兴公云:「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   90裴郎作语林,始出,大为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写,各有一通。载王东亭作   经王公酒垆下赋,甚有才情。   91谢万作八贤论,与孙兴公往反,小有利钝。谢后出以示顾君齐,顾曰:「我亦作,   知卿当无所名。」   92桓宣武命袁彦伯作北征赋,既成,公与时贤共看,咸嗟叹之。时王□(王旬)在   坐,云:「恨少一句。得『写』字足韵,当佳。」袁即于坐揽笔益云:「感不绝于余心,溯   流风而独写。」公谓王曰:「当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93孙兴公道:「曹辅佐才如白地明光锦,裁为负版绔,非无文采,酷无裁制。」   94袁彦伯作名士传成,见谢公,公笑曰:「我尝与诸人道江北事,特作狡狯耳,彦伯   遂以著书。」   95王东亭到桓公吏,既伏阁下,桓令人窃取其白事,东亭即于阁下另作,无复向一   字。   96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   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袁虎云:「当令齿舌间得利。」   97袁宏始作东征赋,都不道陶公。胡奴诱之狭室中,临以白刃,曰:「先公勋业如   是!君作东征赋,云何相忽略?」宏窘蹙无计,便答:「我大道公,何以云无?」有诵曰:   「精金百炼,在割能断。功则治人,职思靖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   98或问顾长康:「君筝赋何如嵇康琴赋?」顾曰:「不赏者,作后出相遗。深识者,   亦以高奇见贵。」   99殷仲文天才宏赡,而读书不甚广博,亮叹曰:「若使殷仲文读书半袁豹,才不减班   固。」   100羊孚作雪赞云:「资清以化,乘气以霏。遇象能鲜,即洁成辉。」桓胤遂以书   扇。   101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户前,问:「古诗中何句为最?」睹思未答。孝伯咏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为佳。」   102桓玄尝登江陵城南楼云:「我今欲为王孝伯作诔。」因吟啸良久,随而下笔。一坐   之间,诔以之成。   103桓玄初并西夏,领荆、江二州、二府、一国。于时始雪,五处俱贺,五版   并入。玄在听事上,版至,即答版后,皆粲然成章,不相揉杂。   104桓玄下都,羊孚时为兖州别驾,从京来诣门,笺曰:「自顷世故睽离,心事沦蕴。   明公启晨光于积晦,澄百流以一源。」桓见笺,驰唤前,云:「子道,子道,来何迟!」即   用为记室参军。孟昶为刘牢之主簿,诣门谢,见云:「羊侯,羊侯,百口赖卿。」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