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葡萄酒与名人的故事 ?
1.查理曼大帝改红为白: 在勃艮第产区,有家顶级酒庄叫"高顿-查理曼酒庄",是法国著名的白葡萄酒酒庄。传说,这里原产上好的红葡萄酒,公元8世纪时,法国国王查理曼大帝饮用此酒,怕 此酒染红了他的大白胡子,下令改红为白,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白葡萄酒Corton-Charlemagne。
2. ================================================= 拿破仑独爱香贝丹红葡萄酒Chambertin: 拿破仑的御医建议他饮用"香贝丹"Chambertin红葡萄酒,拿破仑每次出征都随军携带一车香贝丹红葡萄酒,酒桶上刻上N标记。
3.拿破仑自己饮用,也御赐下属。传说,滑铁卢一役,他因未饮此酒而心情不佳,遂致战败。 ========================================================= 龙船庄就在圣祖利安村靠近吉隆河边的土地上,后花园一直延伸到河边 龙船庄,因此可看到来往的船只甚多。
4.往来船只上的人知道海军总将Duc D'Epernon就住在庄园内,为了表示对他的臣服和敬仰,都自觉向他敬礼。
5.但由于河面太宽,用手敬礼未必能被看见,因此他们后来以斜下半帆以示敬礼。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了不成文的约定。
6.船员们经过这里河面上都在大声喊“Baisse-Voile,就是法文的下半帆之意。总司令听见后明白其意,非常喜欢。
7.所以决定酒庄的标志就以一艘下着半帆的龙船为记,并以象音单词“Beychevelle”代表“Baisse-Voile”作为酒庄名字。
8.此乃龙船酒标和名字的传奇故事。总司令和夫人经常住在酒庄,所以还盖起了大型的酒庄城堡和后花园。直到现在人们还称之为波尔多的凡尔赛宫,是波尔多最大的酒庄城堡。
9. =========================================================== 在十七世纪,法国基本上是勃艮第(Burgundy)酒的天下。
10.而当时上流社会的著名“交际花”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妇庞巴迪因在罗曼尼酒庄的争夺中,输给了路易十五的堂兄弟,波旁王朝的亲王,康帝亲王(Prince de Conti),因而把兴趣转投向拉菲,令拉菲往往成为凡尔赛宫贵族们的杯中佳物。
11.1755年希刚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去世后,拉菲产权进入了一段较为混乱的历史时期。但拉菲酒的品质依旧不为人失望。
12.直至1868年詹姆士·罗斯柴尔德爵士(Baron James Rothschild)在公开拍卖会上以天价四百四十万法郎中标购得。
13.该家族拥有拉菲庄一直至今,而且一直能把拉菲庄的质量和世界顶级葡萄酒的声誉维持至今。 ========================================================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但在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等领域是一代伟大的导师,而且他们在品评葡萄酒方面也不愧为权威人士。
14.马克思在写给他女婿保尔-法拉格的父亲(亲家公)佛郎斯瓦-法拉格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衷心的感谢您寄来的葡萄酒。
15.我出身于葡萄酒产区,自己也是葡萄园主,所以能恰当的鉴赏和品评红酒。我和路德(马丁-路德)老头一样的甚至认为,不喜欢葡萄酒的人永远不会有出息(永远没有无例外的规则)”。
16.马克思在这里引用了马丁-路德的原话,高度评价了葡萄酒。但马克思是一个思维严谨的人,所以他在那个“不喜欢葡萄酒的人永远不会有出息”后面又加上了(永远没有无例外的规则)。
17. ===================================================== 凡·高在1886年到达巴黎后,就中了酒神的咒语,从此,酒如影随形地跟着他直到生命的尽头。
18. 从事创作的人,多少希望借着喝酒引发内心深处的狂想。凡·高象别的艺术家一样,到酒馆里去寻找灵感,捕捉人生百态。
19.在巴黎时他常进出铃鼓酒馆,喝酒交朋友或是寻找适合的模特儿。《铃鼓咖啡屋的女人》就是以老板娘为描绘对象,凡·高抓住雅歌斯蒂纳空洞、漫不经心的眼神,盛着酒的杯子大模大样地放在桌上,点出整幅画的情景。
20. 1888年,凡·高离开巴黎到南方寻找平静,但饮酒仍在他的生活中挥之不去。凡·高住在阿尔时,常常去咖啡屋观察那些消沉的灵魂。
21.在《夜间的咖啡屋》这幅画里,画面人物散发着颓废的气息,像是喝醉的落魄汉缩在椅子上,打桌球的人一脸倦容,还有躲在一角幽会的情侣。
22.整个咖啡馆里,空荡荡的。画中浓烈的黄、红、绿形成强烈的对比,像是在高温下空气蒸腾的景象。在阿尔,他在酒馆里花掉大半的生活费用,使他走向疯狂之途。
23. 他与沉沦的人感同身受,但是画画却使他超越自我的限制,展开生命的光采。唯有作画,才能使他的感情与能量得到释放,作画是为了生活,而喝酒则是为了作画。
24.凡·高就是在不断的酗酒、画画中,耗尽了他的理想和精神。他在麦田里自杀,让血流下来滋养大地。就像法国剧作家阿尔托所说:“这血、这酒,虽然阴郁却喜悦,散发出苦涩的酒味……。
二.关于葡萄酒历史传说?
1.古代的波斯是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波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葡萄酒的相册(20张)传说古代有一位波斯国王,爱吃葡萄,曾将葡萄压紧保藏在一个大陶罐里,标着"有毒",防人偷吃。
2.等到数天以后,国王妻妾群中有一个妃子对生活发生了厌倦,擅自饮用了标明"有毒"的陶罐内的葡萄酿成的饮料,滋味非常美好,非但没结束自己的生命,反而异常兴奋,这个妃子又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3.她盛了一杯专门呈送给国王,国王饮后也十分欣赏。自此以后,国王颁布了命令,专门收藏成熟的葡萄,压紧盛在容器内进行发酵,以便得到葡萄酒。
4. 随着古代的战争和商业活动,葡萄酒酿造的方法传遍了以色列、叙利亚、小亚细亚等阿拉伯国家。由于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提倡禁酒律,因而阿拉伯国家的酿酒行业日渐衰萎,目前几乎被禁绝了。
5.后来葡萄酒酿造的方法从波斯、埃及传到希腊、罗马、高卢(即法国)。然后,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和消费习惯由希腊、意大利和法国传到欧洲各国。
6.由于欧洲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徒把面包和葡萄酒称为上帝的肉和血,把葡萄酒视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饮料酒,所以葡萄酒在欧洲国家就发展起来,因此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成为当今世界葡萄酒的"湖泊",欧洲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人均消费葡萄酒最多的国家。
7.欧洲国家葡萄酒的产量,占世界葡萄酒总产量的80%以上。此外还有一说为葡萄酒起源于希腊,在此就不赘述了。
8.葡萄酒庄园中国葡萄酒的起源也很早。最早对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古代原生葡萄,统称山葡萄、刺葡萄等,也叫野葡萄。
9.葡萄在《史记》中写作“蒲陶”,在《汉书》中写作“蒲桃”,(后代书》中写作“蒲萄”,可见,早在周代,就已经有了人工种植的葡萄园了。
10. 《史记·大宛列传》: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春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
11.随后,“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浇地……”可知西汉中期,中原地区的农民已得知葡萄可以酿酒,并将欧亚种葡萄引进中原了。
12.他们在引进葡萄的同时,还招来了酿酒艺人,自西汉始,中国有了西方制法的葡萄酒人。 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说过:“且说葡萄,醉酒宿醒。
13.掩露而食;甘而不捐,脆而不辞,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曲糜,善醉而易醒……”这对葡萄和葡萄酒的特性,认识得非常清楚了。
14.只是葡萄酒只限于在贵族中饮用,平民百姓是绝无口福的。 唐朝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命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率兵平定高昌。
15.高昌历来盛产葡萄,在南北朝时,就向梁朝进贡葡萄。《班府元龟 卷970》说:唐朝破了高昌国后,收集到马乳葡萄放到院中,并且得到了酿酒的技术,唐太宗把技术资料作了修改后酿出了芳香酷烈的葡萄酒,和大臣们共同品尝。
16.这是史书第一次明确记载内地用西域传来的方法酿造葡萄酒档案,长安城东至曲江一带,俱有胡姬侍酒之肆,出售西域特产葡萄酒。
17. 一九一五年,张弼士率领“中国实业考察团”赴美国考察,适逢旧金山各界盛会,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举办国际商品大赛。
18.张就把随身携带的“可雅白兰地”、“玫瑰香红葡萄酒”、“琼瑶浆”等送去展览和评比,均获得优胜。后来,“可雅白兰地”改为“金奖白兰地”,一直沿用到现在。
三.求上一篇文章,是与葡萄园和葡萄酒有关的故事。
1.【标题】葡萄熟了【期号】20013【栏目】文苑【出处】知音·海外版【摘自日期】2002年第5期【编译者】小羽【正文】阿尔福雷德17岁那年在一次事故中双目失明了。
2.此前,他是大学里的高才生,是校队出色的棒球手,是女生们青睐的美少年。可是,这一切都随着突如其来的黑暗消失了。
3.他无法面对这样的打击,他将自己封闭在屋子里,拒绝与外界往来。阿尔福雷德住在格拉夫的教母知道他的近况后,立即邀请他到乡下来散心。
4.格拉夫是法国著名的葡萄酒产区,阿尔福雷德的教母就住在一大片葡萄园边上。到格拉夫后,阿尔福雷德的心境并没有随着田园风情转好。
5.他每天都独自闷闷不乐地窝在教母家门口的躺椅里。一个礼拜六的午后,正当阿尔福雷德昏昏欲睡时,一个稚气的女声在他身后响起:“嗨,你好,你就是那个新来的英国人吗?
6.你真的什么也看不见?”阿尔福雷德没有吭声,每当有人向他问起这些,他的心里都会划过一种难言的刺痛,因为他能想到问话人那种无济于事的怜悯——哦,瞧他,真不幸!
7.但这次有点出乎意料,他听到轻微的脚步声走近了。接着,一只小手抓住他,又是那个稚嫩的声音:“来,用手摸摸我的脸,这样就能知道我的模样了。
8.”他的手被那只柔软的小手拉着轻轻按在了一张小脸上,能感觉出柔软的皮肤,圆圆的鼻子,还有,睫毛有点长,头发是蓬松的。
9.阿尔福雷德不由问道:“告诉我,你是谁呢?”“我是黛尔。”那个声音回答说。黛尔是教母邻居家的小女儿,刚满9岁,她父母经营着一个历史悠久的葡萄酒庄园。
10.大概村子附近没有跟黛尔年龄相仿的玩伴,所以孤单的小女孩就瞄上了阿尔福雷德。起初,阿尔福雷德并不想跟黛尔有什么来往,因为生活已经让他够心烦的了。
11.可黛尔并不在意他的冷淡,她总是“一厢情愿”地缠着他。一天,黛尔用带点讨好的口气对阿尔福雷德说:“我带你到我家的葡萄园里去玩好不好?
12.”阿尔福雷德生硬地拒绝道:“不行。”“为什么呢?那里可漂亮了,葡萄已经熟了。”黛尔不解地问。阿尔福雷德才不管那里怎么样呢,他粗暴地打断她:“我是个瞎子,我又看不见什么鬼葡萄!
13.”黛尔细声细气地说:“可是,可是我不是带你去看葡萄呀,你可以用手触摸,用鼻子闻,用嘴巴尝,还可以用耳朵……”“耳朵怎么啦?
14.”“耳朵可以听见早晨的露水从葡萄叶子上落地的声音,很小的声音,用心才能听见。”是啊,即便看不到美丽的景致,还有心可以去聆听,去感觉啊,阿尔福雷德慢慢伸出他的手,在黛尔的牵引下向葡萄园走去。
15.生活的滋味果真不是单凭眼睛去发现的,整个夏天,经常可以看到阿尔福雷德和黛尔在葡萄园的身影。漫山遍野种植着许多酿酒的优质葡萄,出身葡萄酒世家的黛尔引着阿尔福雷德尝遍了园子里的葡萄,娓娓地告诉他每一款葡萄的名字:梅乐、解百纳、品丽珠、赤霞珠、苏蔚浓、白麝香等等,有时,小女孩还调皮地跑来跑去,摘一些葡萄放在他嘴里,让他猜那些葡萄的名字,这似乎成了他们闲逛时的一件乐事。
16.收获葡萄的时节到来了,村里人按传统要开启陈年的葡萄酒庆贺。在这个热闹的宴会上,热情善良的葡萄园主把第一杯酒献给了阿尔福雷德,他小心地啜了一小口,咂了咂嘴,随兴说道:“我感觉大概有一半比例的赤霞珠葡萄、三成的梅乐葡萄和两成左右的品丽珠葡萄,还有点醋栗的味道。
17.”听了他的话,葡萄园主愣住了,因为他竟准确说出了那种葡萄酒的配方。过了片刻,又有一位客人换上另外一种酒请阿尔福雷德品尝,他依然准确说出了酿酒葡萄的比例。
18.客人们接二连三地递给阿尔福雷德不同的葡萄酒,他居然屡试不爽。这真是个奇迹,连阿尔福雷德自己也惊奇不已,但坐在一旁的黛尔并不感到特别,她明白其中的奥秘。
19.小女孩不动声色地将自己面前的一小杯酒递给阿尔福雷德说:“你可不可以告诉我这杯酒里有些什么呢?”阿尔福雷德抿了一口,皱了皱眉头,又尝了一小口,然后笑着说道:“哦,由精选的苏蔚浓和白麝香葡萄合成的干白,这是你们庄园最好的酒,不过,恐怕有人刚才私下加了一点没有成熟的新鲜塞蜜容葡萄汁,百分之八的比例。
20.”黛尔顽皮地笑出声,她凑到阿尔福雷德耳朵边嘀咕道:“这是我们的酒,是我们的秘密,只有你能尝出来。”冬天来临的时候,阿尔福雷德离开了格拉夫,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因失明而变得阴郁乖戾的小伙子了,生活对于他有了新的目标,而这些全都依赖一个9岁的小女孩所赐。
21.回到英国后,阿尔福雷德很快在英国的品酒师圈里崭露头角。一个品酒师通常是用舌头判定味道,用鼻子品评芳香,用眼睛观察色泽,而阿尔福雷德却是用心,他不仅用心品出了酒的味道,而且用心品出了酒的色泽芳香,更重要的是,他用心品出了酒的质地,体会到了酒的境界和韵感。
22.时光流转,他以出神入化的品酒技能逐渐成为声名远播的顶级品酒大师,许多新款葡萄酒一经他鉴定都销路大开。
23.十多年过去,阿尔福雷德步入中年,在伦敦拥有了自己的葡萄酒鉴定公司。一天,一位年轻的法国游客来到阿尔福雷德的公司,她还带着一款新制的葡萄酒,她坚持请阿尔福雷德本人鉴定。
24.在二楼安静的品酒屋,阿尔福雷德将杯子里的酒放近鼻子嗅嗅,然后抿了一小口,他怔了怔,随即微笑道:“由精选的苏蔚浓和白麝香合成,来自我一个朋友的葡萄酒庄园,而且还私下加了点新鲜的塞蜜容葡萄汁,百分之八的比例。
25.这一次葡萄熟了,我想她也长大了。”来客爽朗大笑着拉住阿尔福雷德的手,像好多年以前那样抚在她的脸上——葡萄熟了,带着年轻稳定的柔顺气息。
四.云南红酒庄故事怎么样
今天到了云南红酒庄,激情的红酒与闲散心情邂逅,红酒入莱的特色美食,差点把舌头也一起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