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河南茶叶,河南洛阳茶叶有名吗

本文目录一览

1,河南洛阳茶叶有名吗

有名。洛阳不产茶叶,但是卖信阳毛尖多,也是河南特产,道北春都路茶城都有经营。洛阳的春天,天气还是比较干燥,并且春季是养肝的季节,所以推荐茉莉花茶。茉莉花最大特点就是馥郁的香气,这香气可以疏肝解郁。该茶的基础茶是绿茶,所以还可以润燥,洛阳春季干燥非常适合饮用。

河南洛阳茶叶有名吗

2,山水秀是哪里的茶叶

豫南山水秀,信阳茶有韵,是河南首屈一指的茶叶品牌,你说的山水秀茶叶应该就是秀韵这个茶叶品牌,秀韵创牌于民国时期。其鹏和仰天雪绿都是河南品牌的佼佼者,在茶界影响深远。河南茶叶品牌较多,代表品牌有秀韵、九华山、其鹏、仰天雪绿等。秀韵茗茶相关介绍秀韵茗茶源于百年前民国时代。信阳浉河地区的种茶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早在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史补》中把信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宋朝,在《宁史》和宋徽宗《大观茶论》中把信阳茶列为名茶。清朝,茶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制茶技艺逐渐精湛。民国时期,更是得到大力发展,1913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历史悠久的信阳毛尖茶和信阳好山好水让无数文人墨客为其倾倒,更是赞誉其豫南山水秀,信阳茶有韵。祖辈在1916年便成立秀韵茶场,在这100多年前勤勤恳恳种茶制茶,不断钻研炒茶技术,改进制茶工艺。茶道世家,100多年后的今天,秀韵茶人承袭连氏祖辈勤、诚、朴、实的优良传统,秉持着自然,健康,关怀的经营理念。我们注册创办秀韵茗茶品牌,立足信阳、广纳贤才,带着弘扬中华国饮的理想,历经各项改革,掌握原料与创新技术,在信阳各大名山头建立环保规范的有机茶园基地,严格做好茶园栽种各项管理。追求制茶技术,提升制茶管理能力,并通过国家QS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国家农药残留检测通过,拓展全国市场,参加各大茶叶展览会,将信阳茶行销全球。

山水秀是哪里的茶叶

3,河南南茶北种将成为产茶大省

除了传统茶区信阳、南阳之外,驻马店、三门峡、洛阳、平顶山等市看到了“南茶北移”商机,开始大规模种植或示范种植。这既有对茶产业再认识的成因,又有政府对茶经济鼓励与支持的原因。 有理由展望,3年之后,河南将成为产茶大省。 在规模种茶即将收尾之时,种植茶叶的各市不仅要追求规模,还应该考虑如何拉长茶叶产业链,在消费环节做好引导,这才是“培植”的又一侧重点。 一、“南茶北种”忙 驻马店市、三门峡市开始规模化种植茶叶,而平顶山市、洛阳市也跃跃欲试开始了尝试种植,南茶北移,在2012年的春天,落到了实地。 在这个春天里,种植茶树在河南成为一大现象。驻马店、三门峡、洛阳、平顶山等市,均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眼下,在驻马店市,确山县、泌阳县掀起的万亩茶树种植高潮已过,现在到了种植收尾期。 在确山县龙山口茶场、虎头山茶场、天目山茶场和泌阳县铜山湖茶场、凤凰岭茶场、盘古山茶场,以及驿城区老乐山茶场,当地号称“七大战区”中,声势浩大的种植场面已被泛绿的茶苗所取代。 显见,驻马店茶产业的宏大规划已从纸面落实到了各个茶场里。更具雄心的规划是,到2020年,驻马店要实现茶叶生产面积5万亩、采摘面积4万亩、产值近3亿元的目标。 在三门峡,更具吸引力的茶产业规划已出台,在去年已有千亩生态茶的基础上,远景规划茶叶种植规模将扩大到50万亩,茶叶经济规模达30亿元以上。 在2012年春天里,三门峡卢氏县实现了种植1.9万亩规模,形成了以南山7乡镇为种植核心区、以沿洛河沿岸为重点推广区,以北山杜关、官道口为试验区的发展格局,仅连片50亩以上的示范园区就达3000亩。 而在陕县、灵宝市、渑池县等县市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均开始了茶叶种植。南茶北移在驻马店和三门峡第一次实现规模化种植之时,平顶山今年的动作仍然处在示范阶段。 在平顶山鲁山县张良镇杨李沟村,一座占地300亩的“南茶北移示范基地”内,“盘旋层叠的梯田里,一棵棵刚植的茶树苗已分叉,刚刚萌发的叶子泛着红”。 这座新茶园,是鲁山县今年第一次尝试种植茶树。茶树的品种叫“白毫早”。今年3月初,平顶山市景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购买了200多万棵福建“白毫早”茶苗,雇用近百名附近村民,在信阳专业技术人员及鲁山县农业局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教授下,在张良镇杨李沟这处300亩的山坡上建起了鲁山县第一座茶园。 而洛阳在去年成功推出“洛阳牡丹红茶”之后,欲让洛阳牡丹红茶落地的设想也浮出了水面。据当地媒体报道,洛阳市将在“南部山区发展茶园1万亩”,2012年着手实施。 在新兴茶叶种植大市摩拳擦掌大力发展茶叶经济之时,传统种植大区信阳、南阳同样扩大了种植面积,提升种植技术。 [page] 二、北移的可行性 只要有适合茶树生长的土壤、温度与降雨量等自然条件,茶树北移的跨步,具有产业可行性。驻马店、三门峡、平顶山等地具备种茶的客观条件。 南茶北移,并不只是观念上的突破,首先还要考虑茶树生产条件上的可行性。毕竟,如果“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发生在茶身上,河南是无法实现在茶叶生产上的抱负的。 “南茶北移有可行性,茶树生产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土壤条件,二是温度,三是降雨量。三个条件都许可的话,茶树种植向北发展,是正常现象。”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茶叶研究中心主任吕立哲向记者分析。 人们知道,信阳与南阳是河南种植茶树的传统茶区,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比如在信阳,年平均气温为15.1℃;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134.7mm,而且多集中在茶季;信阳山势起伏多变,森林密布,植被丰富,云雾弥漫,空气湿润。太阳迟来早去,光照不强,昼夜温差较大。茶树芽叶生长缓慢,持嫩性强,肥厚多毫,有效物质积累较多,非常利于茶树生长。 在南阳桐柏县,茶业生产同样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桐柏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生态良好,属我国高纬度茶区。从历史的角度看,桐柏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是著名茶区,宋时为全国十三大茶场之一。 吕立哲的观点在今年新种茶大市如三门峡、驻马店、平顶山、洛阳获得了新印证。 比如三门峡,地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接合部,尤其是卢氏县西南山区一带,光照、雨水、温差、水质等条件都适合茶树生长,因为“卢氏南部山区的气候、土壤、土质、海拔、温度等自然条件与毗邻的产茶区十分相近”。 三门峡农科院高九思研究员介绍,三门峡,是生产高山云雾茶、生态有机茶的最好地区之一,因为从茶叶品质上看,三门峡红茶具有“高海拔、高纬度、高质量”的特点,产茶芽肥叶嫩,具有持嫩性好、芽叶肥壮、水浸出物丰富、耐冲泡等特质,茶叶内在品质较好。 在平顶山鲁山县示范茶园内,当地农业局技术人员经过土壤检测和比对,发现与信阳茶园的土壤pH值非常接近。更重要的是,南水北调工程从这一地域附近经过,将来还有改变小流域的气候条件等因素,成为平顶山开始探索茶树种植可行性之路。 虽然驻马店今年开始大规模种茶,实际上当地种茶历史颇为悠久。据介绍,作为茶马古道皇家驿站,历史记载驻马店产茶年代久远。新中国成立后,早在1965年开始,驻马店就开始在确山县瓦岗乡试种茶叶。到上世纪70年代末,确山、泌阳两县茶园面积曾达万余亩,只是到这些年来茶叶种植才式微。 [page] 三、北移市场考量 南茶北移不仅是政府引导之举,更深层的内因在于对市场规律的体认和遵循。 在自然生产条件具备的条件之下,河南各地争相种植茶树,呈现了“南茶北移”的现象,这其中,重要的考量不仅是政策的引导,需要着重考虑的还有市场前景的引导。 政府引导是先导性因素。省政府规划了“十二五”茶产业发展目标,至“十二五”末茶园种植面积计划增长到200万亩,较2010年年底的97.7万亩翻一番。更长远的规划——《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对茶产业的种植规模、单产效益等指标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这其中,“南茶北移”正是扩大茶产业规模的主要方式。 政府如此大手笔规划茶产业,与茶产业的消费属性有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的消费量正在大幅提升。作为传统茶叶产区,河南具有做大茶产业的条件和优势。更大的诱因是,作为河南传统名茶信阳毛尖虽然有近百年美誉,但是,其单位产值低、总产值低和产业规模低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信阳人,与同是茶叶名牌的安溪铁观音相比,信阳毛尖无论在单产、单价,还是在亩产值和总产值上都有较大差距。 痛定思痛,河南茶看到了自身突破发展的种种瓶颈,包括发展理念、品牌建设、产能规模、品种开拓、体系建设等。 两年来,河南茶在突破茶品上有了新突破,相继推出了“信阳红”、“桐柏红”、“函谷红”等,实现了单产收益的倍增效应,这是河南遵循茶产业增长规律的结果。 河南茶产业发展理念的突破获取的收益,不只是经济效益的提升,还在于河南在“做大茶文章”上突破了旧有的思维束缚。茶产业是一个大产业,它同样是致富经济,茶产业大发展到了一个时间节点,市场需求的扩大需要生产扩大。 吕立哲从市场的角度分析了河南做大茶产业的内因。吕认为,从“信阳红”等红茶产品的创新来看,红茶在信阳和郑州市场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这就为扩大茶叶种植提供了市场基础,比如在驻马店,其种植茶树的品种就是从南方福建等地引进的,其种植开发茶叶的品种就是红茶。 而南茶北移则实现了茶区与销区之间更近距离的对接,从成本和效率的角度分析,更贴近市场的地方更具有产业优势。郑州是河南茶叶销售重地,这些新晋茶叶大市距离郑州相对距离近,它们种植茶叶理论上更有优势。 在扩大茶产业种植规模之时,注重解决茶产业发展中的系统性课题,尤其是品牌培育课题,应是河南茶产业突破之道。 [page] 四、亟待耕耘消费端 在河南大规模种植茶树之时,如何提升河南茶产业附加值理应纳入新种茶地区政府的考量之中。 4月6日,记者采访驻马店市农业办公室负责茶叶种植的魏科长之时,他正在信阳考察,在今年种茶任务收尾之时,他便赶到信阳考察学习茶产业深加工了。显然,驻马店市在种植茶树之时,便考虑到茶产业链延伸发展。 记者注意到,驻马店市农业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与茶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的,还包括茶文化。”这一文化范畴包括茶旅游,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及社会组织建设茶艺馆、观光茶园和茶旅游设施项目,积极开展茶事、茶艺活动,普及茶知识,传播茶文化。 事实上,在驻马店市茶产业的发展体系中,还包括科技创新体系、市场流通体系、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等。 更重要的是市场力量的介入,才是政府做大茶产业的关键之举。据了解,在驻马店七大茶场建设中,引导企业规模化种植正是其发展茶产业的特色之一。这显然是政府明晰了“政策引导之后市场化发展道路才是正途”这一发展思路。 不过,市场化还是需要茶产业发展理念与营销创新,实现河南茶产业发展的突破。比如,“信阳红”、“桐柏红”,还有“函谷红”等河南红茶的扎堆创新之举,虽然市场效益显现,但不免有跟风之嫌,突破河南走向全国的营销之举仍难见作为。 “河南茶不仅要在种植上努力,更需要在品牌营销上再加把力。”河南省茶产业观察人士分析。

河南南茶北种将成为产茶大省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