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重庆主城区及周边县市有出售陈年老酒或名酒的
有收的,很少卖的,这玩意不是指生产,想多少就产多少,只能说越来越少!
2,重庆的酒厂都有哪些
1、江津白酒江津白酒俗称江津老白干,是重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名酒,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2、山城啤酒山城啤酒创牌于1958年,是重庆啤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品牌。山城啤酒系列产品有:520ML精装啤酒,625ML装普通啤酒及625ML装清爽型啤酒。3、重庆木瓜酒重庆木瓜酒是重庆特产之一,选用国内最优良的药食两用木瓜为主要原料,采用国际化标准高新技术,将鲜木瓜进行生物发酵和数字化提取,酿制成了口感纯正、色泽鲜艳、营养丰富的木瓜系列果酒。4、江小白高粱酒
3,嘉士伯香港以每股4022元的价格收购重庆啤酒集团所持1225股份
意思是:嘉士伯香港以40.22元/股的价格,斥资23.85亿元收购重庆啤酒集团所持重庆啤酒12.25%股份,进而合计持有重庆啤酒29.71%股份,成为控股股东。此前,重庆啤酒公告,已收到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原则同意重啤集团接受收购要约,以每股20元将所持重庆啤酒9679.4240万股(占总股本20%)转让给嘉士伯啤酒厂香港有限公司。在顺利通过国资委和商务部两道关后,按照相关流程,嘉士伯香港还需把本次要约收购的申报材料报送至中国证监会审核,待中国证监会出具无异议函后才可正式公告要约收购报告书。据了解,目前重庆啤酒因乙肝疫苗揭盲在即,正停牌中,停牌前收报16.92元。公司股票将于9月27日复牌。今年3月嘉士伯正式提出要约收购重庆啤酒30.29%股权,而在2008年、2010年嘉士伯便已通过两次收购曲线入主重庆啤酒成为第一大股东。本次收购完成后,嘉士伯持股比例将增至60%。而在4月12日新一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换届选举中,嘉士伯也在7个席位中获得4席,嘉士伯大中华区董事长王克勤已当选为重庆啤酒董事长。如今的重庆啤酒已然进入“嘉士伯时代”。扩展资料据悉,嘉士伯香港已将等值于人民币586352544元的美元(即要约收购所需最高金额的20%)存入中登公司上海分公司指定账户,作为本次部分要约收购的履约保证。本次部分要约收购的生效条件为在要约期内最后一个交易日15时,预受要约的重庆啤酒股票申报数量不低于96794240股(占重庆啤酒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0%)的股份。不出意外,本次要约收购应该会顺利成行。3月4日,嘉士伯香港即与重啤集团签署了股份转让锁定协议,约定重啤集团将在要约收购期间内以其持有的全部重庆啤酒股份接受嘉士伯香港要约,并在要约收购期间完成后向嘉士伯香港转让全部或尽可能多的重庆啤酒股份。资料显示,重啤集团持有重庆啤酒9679.42万股股份,约占重啤总股本的20%。本次要约收购尚须报重啤董事会、股东大会以及中国证监会、商务部等审核。目前,嘉士伯基金会通过全资子公司嘉士伯重庆和嘉士伯香港合计持有重庆啤酒29.71%的股份。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商务部批准嘉士伯收购重庆啤酒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嘉士伯溢价25%收购 重庆啤酒涨停
4,重啤被谁收购了
重啤集团起步于1958年,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9年,生活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追求新生活的市民需要啤酒,当年全国新办了10家啤酒厂,重啤是其中的小兄弟。 1958年2月25日,《重庆日报》在第二版登载了一篇题目为《本市将新建啤酒厂》的消息,文章写道:“本市目前正积极筹建一个啤酒厂……年产啤酒一千吨……从1954年以来,就多次派人参观和收集了全国著名啤酒厂的工艺……” 这篇报道刊发不久,重啤正式进入市民餐桌。和市民闻惯了的包谷洋芋味道不同,啤酒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潲水味道。所以,尽管当时年产只有1000吨(160多万瓶,按现在重庆3100万市民计算,大约20个市民才摊1瓶),仍然卖不出去。当时工厂共有10多名管理人员,不得不全部上街推销啤酒。当年和重啤一起开办的其他9家啤酒厂,9个苦难兄弟,最终没有熬过这段艰苦岁月,先后倒闭。 重啤苦熬到上世纪90年代,生产稍有好转,但日子依然艰难。和外地强大的企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当时国外资本大举涌入中国啤酒行业,一家国际著名啤酒集团也派员前来重庆,主动提出要投巨资于重庆,收购重庆啤酒厂。然而,外商提出的条件相当苛刻:在收购后,只能保留重啤原厂1400多名员工中的200人,剩余人员由重啤在收购前自行处理。这就意味着将有1000多名职工面临失业,意味着要把朝夕相处的员工推向家庭,推向社会。重啤感到无法接受,最终拒绝了这一收购。 这家外商后来收购了华东一家啤酒厂。重啤的举动让工人非常感动,激发了大家的雄心。1400多名工人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随后短短几年就让重啤摆脱了困境。让人唏嘘的是,当年那家外资啤酒厂却陷入了资不抵债的怪圈,最后退出了中国市场。 进军全国雄踞西南 “北有燕京,南有珠江,东有青岛,西有重庆”。2000年夏天,原国家经贸委副主任于珍视察重啤时,欣然题下了这样四句话。这4句话对重啤给予了高度评价,也激励重啤走出去。重庆的企业如果只在重庆扬威,不能拓展更大的市场,用一句俗话叫住“巴到门方狠”,这不是真正的好汉。 2001年11月,重啤走出向外地扩张的第一步,走出西南,进军东部。与江苏省最大的啤酒企业合资组建重啤江苏天目湖啤酒有限公司,现在该公司年产销量已超30万吨,在江苏获得了一系列荣誉,成为重啤新的增长点。 2002年4月,重啤进军华中地区,与年生产能力10万吨的湖南国人啤酒有限公司走到签字台前,组建了湖南重庆啤酒国人有限责任公司。这步妙棋使重啤的发展战略成为稳定的三角形,前面两家公司的良好表现,稳定了重啤扩张的阵形,使下一步扩张的步伐更加稳健。 接下来3年时间,重啤表现非常强势,频频出击,不断开拓和占领新的市场。2002年5月,重啤再度东进,与年生产能力25万吨的宁波大梁山集团合作,成立宁波重庆啤酒大梁山有限公司。2003年,重啤进军安徽,成立重啤安徽九华山有限公司,每年生产啤酒8万吨。2004年8月,重啤在广西柳州新建公司,随后进军广西市场,辐射华东、中南、华南等市场。2004年9月和2005年,再度进军安徽,和安徽天岛啤酒公司合作,重组含山、庐江两家啤酒企业。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江苏啤酒市场的控制,在这里的啤酒市场上,具备了相当的发言权。 根在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