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陕西秦黄酒业有限公司法人,秦黄今天进北京开车好开吗

本文目录一览

1,秦黄今天进北京开车好开吗

摘要 您好,根据您提供的这个信息,我为您查询到今天开车进北京的话,是不好开的,因为明天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所以可能会限行,所以你这边尽量还是不要开车进入北京,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6-30 秦黄今天进北京开车好开?吗 您好,根据您提供的这个信息,我为您查询到今天开车进北京的话,是不好开的,因为明天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所以可能会限行,所以你这边尽量还是不要开车进入北京,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谢谢 感谢您的咨询,希望能够帮到您

秦黄今天进北京开车好开吗

2,陕西秦尚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陕西秦尚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2006-03-10在陕西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朱雀南路1589号南飞鸿广场6号楼812室。陕西秦尚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100007836887367,企业法人黄付平,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陕西秦尚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预包装食品的批发兼零售;农副产品的销售;策划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除中介):承办展览展示、会务活动;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画册、杂志、书籍的编撰;项目书、规划的策划、编制;专题片、宣传片的拍摄制作;动漫设计;市场营销策划;企业管理咨询(投资咨询);企业形象设计、公关、活动整合推广;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施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陕西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656938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746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陕西秦尚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陕西秦尚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3,西安秦岭山村四面环山美如世外桃源唐太宗李世民在这里病逝百度知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在西安秦岭海拔1200米的山间,有一座小山村。它四面环山,美得遗世而独立。如果不是亲自到访,你很难想象在层峦叠嶂的秦岭群峰中,还有这么一个宽阔、平坦的山间平台,平台上还有一座 历史 悠久的古村落。 提起“黄峪寺村”,西安户外爱好者不会陌生。 “黄峪寺村”地处长安区滦镇,是秦岭北麓翠微山海拔1200多米山腰上的一座古村落。 这座村子是著名的“秦岭三寺穿越”中的一个重点节点“翠微寺(翠微宫)”的所在地,它所处的位置,还和秦岭黄峪沟、白石峪、子午峪、青华山等众多秦岭穿越路线相互贯通,所以即便地处深山,却也颇有名气。 和很多秦岭深处的山村一样,座荒废的房屋,斑驳的墙壁……预示着这里也正在渐渐没落。然而, 就是这座仅剩10户人家的深山村落,却藏着一段繁华的盛唐旧事。一千多年前,这里是唐朝皇家的避暑行宫,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在这里病逝的。 作为小白级别的驴友,我和朋友误打误撞的经上王村,从黄峪沟穿越到了“黄峪寺村”。最后登顶的几公里,山势极陡、拔高过快,我们每走几步就得休息一下,好几次都感觉登顶无望,准备原路返回了。 当我们爬过又一个陡坡,突然间视野开阔,来了一处宽阔、平坦的山间平台,平台上甚至还停了两辆车。此时,我们便知道,自己终于成功穿越到“黄峪寺村”了! 登上这片平坦的高台时,我们还处于两眼一抹黑的状态,已经完全分不清东南西北了。我和朋友两人又累又渴,于是先顺着一条车辙印明显的土路朝村子中央走去,准备先进行补给再作打算。 在一个老乡家的商店买了两瓶可乐(主要是为了和老乡唠嗑),然后一边休息一边和老乡聊起了村子的 历史 。 “黄峪寺村”是唐代皇家避暑行宫翠微宫的遗址所在地 。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唐太宗李世民嫌长安城内烦热,于是命人把原本的太和宫重新修葺扩建,取名翠微宫。 由此,翠微宫便成了唐代皇家四大避暑行宫之一。 翠微宫建成后,李世民每年都会到此地避暑,贞观二十三年四月,他病逝于翠微宫的含风殿。唐太宗死后,翠微宫改宫为寺,被称“皇峪寺”,久而久之传成了“皇峪寺”。大约在清朝时期形成村落,这便是黄峪寺村的由来。 黄峪寺村所在的这处山顶平台,南北长约1公里,东西宽约0.5公里。村子分为上、中、下三营,分别处于三块平台之上。之所以叫“营”,可能是沿用唐朝驻守翠微宫的皇家警卫部队的编制单位吧。 如今翠微宫已经没有什么遗迹存在了,听说村子有一尊唐代石佛,不过我们来并没有遇到。倒是我们从黄峪沟穿越上来的那块村北高台,据说就是当年翠微宫大风殿的遗址区域。 老乡告诉我们,2009年以前村上没有通公路,想要进村最近也得走10多公里的山路。因交通不便,这里很少有人来访。如今修通了公路, 汽车 可以直接开进村了,来的游客多了起来,可村民们都搬出了大山。 2012年,因为扶贫搬迁工程,黄峪寺村70多户村民都搬到了山下的长安区滦镇上,如今山上只住了10户人家,主要做些农家乐的小生意。 告别老乡后,我们便开始正式探访起这座秦岭深山里的村落。 这里四面环山、峰峦叠嶂、风景优美,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它真的仿佛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存在。这也难怪唐朝皇帝会把避暑行宫修建在这里呢! 不过,优美的景致吸引的或许只是游客。我们沿途遇到了不少驴友、游客,好几个农家乐里都坐满了人,欢声笑语回荡在秦岭山间。然而, 这座秦岭山村却正在渐渐退出 历史 舞台。 和我们遇到的很多秦岭山村一样,村里废弃的房屋一间接着一间,有些甚至打上了“危房”的字样,看起来已经很久没有居住了。 这里如今更像一处游客中转驿站,接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昔日那个宁静的秦岭山村已经渐行渐远。只是希望下次再来时,它还能保持着如今的这份淳朴,不要被过度的商业开发了。 喜欢秦岭穿越的朋友,大概率来过黄峪寺村。从子午峪、白石峪、黄峪沟、青华山、沣峪口净业寺都有路线可以只穿这里,尤其以“沣峪口净业寺——卧佛寺——黄峪寺(村)”这条秦岭三寺穿越路线最为经典。 对于喜欢休闲游的朋友而言,这里也能轻松抵达。沣峪口进山三公里,沿着一条名叫“大蒿沟”的土路,就能把车开到村子里。当然“大蒿沟”弯急路陡,非常考验车技和车况,如果来玩的话需要谨慎驾驶。 黄峪寺村环境清幽 、古树成群、底蕴深厚,村内有很多杏树、板栗树,还有西安秦岭面积最大的白鹃梅林,也算是一处去秦岭寻幽访古的好去处。如果有机会,或许你也可以来这座秦岭山村看一看……

西安秦岭山村四面环山美如世外桃源唐太宗李世民在这里病逝百度知

4,遵义茅台酒厂生产的2瓶装50年特制礼品酒价格

【简介】 贵州茅台酒独产于中国的贵州省遵义县仁怀镇,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三大蒸馏名酒之一,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 茅台有着神秘悠远的历史 茅台酒也是中国国酒。建国以来,无数次重大活动,茅台酒都被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自古而今,向往茅台、赞美茅台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毫不夸张地说,茅台酒的每一个细小的“侧面”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故事,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文价值。犹如中国发给世界的一张飘香的名片,具象的茅台酒和抽象的“人文”,在以醉人的芳香让世界了解自己的同时,也将中华酒文化的魅力和韵味淋漓尽致地展示给了世界,让其了解了中国、中国文化。 茅台所产的酒质量特别好,从古至今早有定论。 汉高祖刘邦饮过枸酱酒后赞不绝口。汉武帝刘彻饮之盛赞“甘美之”。曾写下“杨柳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佳词名句的北宋大诗人黄庭坚,饮之则叹曰“殊可饮”。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七经仁怀,畅饮茅台酒之后更是写下“万顷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赤虺托起擎天柱,饮尽长江水倒流”的千古名句。翼王虽然兵败大渡河,但他诗中隐喻赤虺托起的“擎天柱”,是否使人隐隐感悟到赤水河畔的茅台百年之后将会成为中国的“国酒”? 【特色】 茅台酒是风格最完美的酱香型大曲酒之典型,故“酱香型”又称“茅香型”。其酒质晶亮透明,微有黄色,酱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饮,香气扑鼻,开怀畅饮,满口生香,饮后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口味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茅香不绝。茅台酒液纯净透明、醇馥幽郁的特点,是由酱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风味融合而成,现已知香气组成成分多达300余种。酒度53度。【产地】 茅台酒出产于贵州仁怀市赤水河畔茅台镇,群山环峙,形势险要,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赤水河水质纯洁清甜,含有少量矿物质,正好酿酒。 茅台酒因产于黔北赤水河畔的茅台镇而得名。由于茅台镇地处河谷,风速小,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有关专家曾用茅台酒工艺及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术人员进行异地生产,所出产品均不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也充分证明了茅台酒是与产地密不可分的关系和茅台酒不可克隆,为此茅台酒2001年成为我国白酒首个被国家纳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品种】 茅台酒的商标,最初用木刻印刷,只是在一个花瓣形的图案内,书写“贵州省茅台酒”几个楷书字样而已。后来才改为连史纸铅印。商标定名:成义酒房为“双德牌”,荣和酒房为“麦穗牌”,恒实酒房为“山鹰牌”。1952年统改为“工农牌”。1954年后,分为内销和外销两种商标:内销为“金轮牌”(又名“工农牌”),外销为“飞仙牌”。文革时期曾一度改为“葵花牌”,旋又恢复“金轮牌”、“飞仙牌”,一直沿用至今。【简史】 历史上最早记载赤水河畔酿酒史的,为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公元前130多年,汉武帝刘彻饮到来自夜郎(今黔北一带)所产的名酒“枸酱”,情不自禁地赞曰:“甘美之”。以后便有了汉武帝派大将唐蒙到贵州开拓夷道,专门绕道茅台所在的仁怀的历史,有道是“汉家枸酱为何物?赚得唐蒙益部来。”茅台古称益部,而枸酱,经考证为仁怀赤水河一带生产的用水果加入粮食经发酵酿制的酒。 在中国的酿酒史上,真正完全用粮食经制曲酿造的白酒始于唐宋。而赤水河畔茅台一带所产的大曲酒,就已经成为朝廷贡品。至元、明期间,具有一定规模的酿酒作坊就已经在茅台镇杨柳湾(今茅台酒厂一车间片区)陆续兴建,值得注意的是,茅台当时的酿酒技术已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回沙”工艺。 至明末清初,仁怀地区的酿酒业达到村村有作坊。在此期间,茅台地区独步天下的回沙酱香型白酒已臻成型。到了1704年(康熙四十二年),茅台白酒的品牌开始出现。以“回沙茅台”、“茅春”、“茅台烧春”为标志的一批茅台佳酿,成为贵州白酒的精品。 乾隆年间贵州总督张广泗向朝廷奏请开修疏浚赤水河道以便川盐入黔,促使茅台酿酒业的更加兴旺,到嘉庆、道光年间,茅台镇上专门酿制回沙酱香茅台酒的烧房已有20余家,其时最有名的当数“偈盛酒号”和“大和烧房”。到1840年,茅台地区白酒的产量已达170余吨,创下中国酿酒史上首屈一指的生产规模,“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成为那一时期茅台繁忙景象的历史写照。 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华茅”就是现在的茅台酒的前身。1704年,“偈盛烧房”将其产酒正式定名为茅台酒。 1949年末贵州刚一解放,中央就来电,要求贵州省委、仁怀县委要正确执行党的工商业政策,保护好茅台酒厂的生产设备,继续进行生产。贵州省根据中央的指示,对成义、荣和、恒兴三家烧房在经济上给予有力支持,帮助其发展。对其老板还给予政治待遇,在人民政府中安排了职位。1951年,贵州省将最大的成义烧房收购,并将另两家烧房合并进来,成立了国营茅台酒厂。政府随即调入得力干部,投入大量资金扩大生产规模。 1949年10月,开国大典前夜,茅台酒就进了中南海怀仁堂,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们以此互为敬贺。据中新社报道:开国大典当晚的开国第一宴在北京饭店举行,从厨师选择到菜单酒品都经周恩来亲自审定,主酒为茅台。国运兴,国酒兴,当年为红军疗伤洗尘的茅台酒终于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喜酒”。 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茅台酒连续14次荣获国际金奖。【酿造】 茅台地区特殊的气候、水质,独具匠心的酿酒工艺,早为古人所知并加于总结。清道光年间的《遵义府志》载:“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用纯高粱者上,用杂粮者次。制法:煮料和曲即纳窖中,弥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麦,谓之白水曲,黔人称大曲酒,一曰茅台烧。仁怀地瘠民贫,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这段记载,准确地描绘了当年茅台酒的品牌、酒质、制作工艺及生产规模。 茅台酒以优质高粱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发酵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独特工艺,这是茅台酒风格独特、品质优异的重要原因。酿制茅台酒要经过两次加生沙(生粮)、八次发酵、九次蒸馏,生产周期长达八九个月,再陈贮三年以上,勾兑调配,然后再贮存一年,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方准装瓶出厂,全部生产过程近五年之久。【品鉴】感官鉴别茅台酒真假的方法如下: (1)生产厂家鉴别 茅台酒厂没有和其他任何厂家联营,也没有把它的商标许可权与任何厂家共享,更没有设立过一厂、二厂和分厂等。凡是注明为联营厂、一厂、二厂,分厂生产的“茅台酒”,完全可以肯定是假的。 (2)注册商标鉴别 茅台酒全瓶贴“贵州茅台酒”注册商标,是用进口100克钢板纸印制的,500毫升容量酒瓶的商标纸规格为90毫米×125毫米。内销酒商标的图案分三部分:中间是一条从右上方到左下方的60毫米宽白色斜带,上下分别有两条黑色细线和四条黑色粗线,把红色的“贵州茅台酒”五个字夹在中间。斜带和左上角的相接处有13毫米宽的金色条,条上有“中外驰名”四个黑字。左上角为一红色色块,中间有直径为35毫米的套金色边的白圈,圈内有从上至下的环形麦穗,金色齿轮和红五角星图案。斜带和右下角的相接处有一条细金线。在右下角的红色色块上,有“中国茅台酒厂出品”八个白字,白字下有“53%VOL,500mL”的标明酒度和容量的黑字。酒瓶背面说明的规格为65毫米×85毫米并以红色套边,套边四周留有宽10毫米的白边,出厂日期为蓝色阿拉伯数字。商标印刷精美,色彩准确,切边均匀。 假“茅台”的商标和背贴都是用普通纸张印刷的,商标规格为 100毫米×140毫米,背贴规格为133毫米×85毫米。各种图案配色混乱,层次不清晰,颜色偏淡,规格不一致,所用字体也与真商标有明显区别,出厂日期字迹有红色的,也有其他颜色的。 (3)包装材料鉴别 茅台酒的酒瓶是乳白色玻璃瓶,封口为大红色螺纹扭断式防盗铝盖,顶部有“贵州茅台酒”五个白字,瓶口无内塞。整瓶酒外包一张优质正方形皮纸,装在彩盒中:外包装彩盒用的是进口白版纸加细瓦楞。盒上字体和色泽与商标、背贴上一致。 假“茅台”的封口用深浅不同的红色胶帽,有透明无字的,也有假造“茅台”两字的,瓶盖有白色的,也有红色的。盖子也壁纹各异有黄色扭断式铝盖,也有塑料盖外套扭断式黄色铝帽的。内塞有螺旋式、带腰线、平顶等几种。外包装盒用的是不合格的劣质皮纸或其他材质。 (4)感官特点鉴别 茅台酒是用小麦制曲,经八次发酵,贮存二三年后方可出厂的。它的独特感官指标是酒液无色透明,饮时醇香回甜,没有悬浮物及沉淀,酒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经久不散。假“茅台”多为用高梁酒、白干酒、配制酒等冒充的,很难具有茅台酒的色、香、味特点。【功效】 酒度低而不淡,纯洁、微黄、晶莹,柔绵醇厚,既不刺喉,又不打头,饮后令人愉快舒畅,荡气回肠,且有舒筋活血、促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功效。周恩来总理评价茅台酒“比‘伏特加 ’好喝,具有喉咙不痛、也不上头、能消除疲劳、安定精神”等特点。”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盛赞“茅台酒能治百病”。【荣誉】1915 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1985 法国巴黎国际美食及旅游委员会金桂叶奖 1986 法国巴黎第十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金牌奖 1986 第十三届亚洲包装评比会亚洲之星包装奖 1987 第三届广告大会出口广告一等奖 1989 北京首届国际博览会金奖 1991 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金奖 1992 92日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2 美国国际名酒博览会金奖 1992 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最高金奖 1993 法国波尔多国际酒展53度、43度、38度茅台酒被授予特别荣誉奖1994 在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80周年国际名酒品评会上,茅台酒荣获纪特别金奖第一名 【故事】1.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夺冠 1915年,北洋政府以“茅台公司”名义,将土瓦罐包装的茅台酒送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外人对之不屑一顾。一名中国官员情急之中将瓦罐掷碎于地,顿时,酒香扑鼻,惊倒四座,茅台酒终于一举夺冠。2.红军与茅台酒 1935年3月16日,红军攻占茅台。为了保护遐迩闻名的茅台酒生产作坊不受损失,军委政治部分别在茅台镇上生产茅台酒最多的成义、荣和、恒兴三家酒坊门口贴上布告:“民族工商业应鼓励发展,属于我军保护范围。私营企业酿制的茅台老酒,酒好质佳,一举夺得国际巴拿马大赛金奖,为国人争光,我军只能在酒厂公买公卖,对酒灶、酒窖、酒坛、酒甑、酒瓶等一切设备,均应加以保护,不得损坏,望我军全体将士切切遵照。”从这张通告中可以看出红军对民族工业、对知名产品的高度重视。 为了欢迎红军,当地群众捧出茅台酒。茅台酒好,当时红军的很多高级领导人都知道。红军工兵连长王跃南回忆说,他与毛泽东的警卫员陈奉昌从酒坊买酒回来,正巧碰上毛泽东同志,毛泽东问,你们提的么子?陈奉昌回答,买的酒,驱驱疲劳擦擦腿。毛泽东笑着说:“茅台是出名酒的地方,不过,用这酒擦脚太可惜了!”周恩来也向很多同志介绍“这是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了金奖的茅台啊”! 然而,对于当时的红军队伍来说,茅台酒恢复疲劳的功能和治病疗伤作用更是终生难忘。据参加过长征的我军第一位女将军李真后来回忆:“1935年3月,我们长征到贵州仁怀县茅台镇。由于长途劳累和暂时甩掉蒋介石军队的围追堵截,大家都希望能轻松一下。当时听说当地酒好,芳香味美,大家很高兴。有的用酒揉揉手脚,擦擦脸,擦过之后,真有舒筋活血的作用,浑身感到痛快。同志们喝了酒后,长途行军的疲乏全消失了,因风寒而引起泻肚子的同志喝了酒也好了。” 著名作家成仿吾在其《长征回忆录》中写道:“因军情紧急,不敢多饮,主要用来擦脚,恢复行路的疲劳。而茅台酒擦脚确有奇效,大家莫不称赞。” 抗战末期,周恩来在重庆曾经对作家姚雪垠说:“1935年,我们长征到茅台时,当地群众捧出茅台酒来欢迎,战士们用茅台酒擦洗脚腿伤口,止痛消炎,喝了可以治疗泻肚子,暂时解决了我们当时缺医少药的一大困难。红军长征胜利了,也有茅台酒的一大功劳。” 茅台酒虽然对中国革命做出了特殊贡献,但是它从被尊为“开国第一酒”到两年后的中国“国酒”,却是在全国性的评酒会上评出来的。 1952年9月,中国有史以来的全国第一届评酒会在北京举行。周恩来总理不仅批准举行评酒会,而且再三叮嘱,要认真组织,严格把关,评出好酒。评酒会由中国专卖事业总公司主持,全国各地送来了上万种参评样酒,到评酒会正式开会前,已筛选出103种酒样供评酒会品评。经过来自全国的酿造专家、评酒专家及学者的认真评品,最终选出并命名了中国八大名酒,茅台酒名列榜首,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的国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评选,既是历史的认定,又是人民的认定,茅台酒被评为国酒当之无愧! 从此以后,茅台酒作为国酒,不仅成为规格最高、彰显高贵的国宴酒、外交礼仪酒,而且成为中国民间弥足珍贵的上乘佳品。同时,党和国家为了茅台酒的生产和质量保证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即使是在“文革”中,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总理仍在强调“不准污染茅台河水”。 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50周年之际,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了一瓶50年的陈酿茅台,并为茅台酒厂颁发了收藏证书:“兹因茅台酒与共和国的世纪情缘和卓越品质而尊为国酒,暨在共和国五十华诞中以窖藏五十年之‘开国第一酒’晋京献礼而誉为历史见证和文化象征。现我馆接受贵州茅台五十陈酿酒捐赠,并予永久收藏。” 这份收藏证书,从一个侧面明确地肯定了茅台酒与中国革命的红色情缘、特殊贡献、卓越品质,以及茅台酒作为国酒的尊贵而崇高的地位。 茅台 有着名冠世界的历史 作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的贵州茅台酒,名冠四海的历史是从1915年开始的。几乎可以这样说,在此之前,古老的中国虽然有着悠远的酿酒历史,有着丰厚的酒的文化渊源,有着风格各异的众多美酒,但还没有哪一种佳酿能够冲出华夏大地,香飘环宇,并为国际社会所认同。 但是,茅台走出去了,代表中国传统白酒的最高境界走出去了,初次飘洋过海就一鸣惊人,首次登台亮相便饮誉世界。 也就在这届国际博览会上,经过各国评委反复比较、品评,一致认为茅台酒色、香、味俱佳,堪为世界名酒,于是,与法国的科涅克白兰地、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共同被评为世界三大蒸馏酒,并授予金牌和奖凭。茅台,从此走上世界舞台,从此高踞世界三大名酒的宝座。 茅台酒获得国际金奖,成为世界名酒,偶然中蕴涵着必然,这个“必然”,就是茅台酒佳韵天成的独特风味和亘古相传的卓越品质。 获奖之后的茅台从此声名大振,供不应求,成为当时中国各种重要社交场合中的头号名酒,也成为中国在国际社会知名度最高的惟一名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没有被明确为“国酒”的茅台酒其实早就具有了“国酒”的意义,早就被国人赋予了“国酒”的巨大信任和至高荣誉。 毛泽东第一次赴苏联赠送给斯大林的礼品之一就是茅台酒;日内瓦会议,新中国外交战线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周总理说茅台酒功不可没;尼克松首次访华,打破中美关系坚冰后,与周恩来开怀畅饮的是茅台酒;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田中首相回国带给女儿的贵重礼物是周恩来送的茅台酒;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结束后,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共同举杯相庆的是茅台……可以这样说,用茅台来招待国家贵宾几乎已成惯例;茅台,作为中国的国酒,对外交往的国礼酒,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方面看到国酒茅台在世界各国的影响。清朝时运销食盐至贵州的商人,大多为山西人,陕西人,赤水河畔的茅台是食盐的转运站,当时人的诗句“蜀盐走贵州,秦商举茅台”,便是这种情况的具体写照。这些“秦商”腰缠万贯,习尚奢靡,终日宴乐。他们远在贵州,经常怀念山西的汾酒,为了满足这一需要,他们特地从山西雇来工人,,与当地的酿造者共同研究制造专供他们享用的美酒。此举,据说,起始于清朝康熙四十三(一七零四)年,经过反复试验,无数次的改进,提高,终于摸索出一套独特的酿造技术,制造出别具一格的茅台酒来,由于技术复杂,加上当地气候和水质的限制,别处无从仿造,所以特别珍贵。在开始时,茅台是盐商家中的私酿,当时诗人的“家为储酒卖,船只载盐多”,“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huǐ)河”,都是指此言。到了道光年间,这种家酿渐露头角,《黔语》:“茅苔村隶仁怀县,滨河土人善酿,名茅台春,极清洌。”再经过近一百多年来的改进,提高,茅台便成了名满天下的中国名酒,他的特色是:无色透明,特殊芳香,醇和浓郁,味长回甜。 【市场】 解放后,国家十分重视发展和扶持这一名优产品的生产工作,经过三十余年的建设, 从1953年开始通过香港、澳门转口销往国际市场以来, 到1987年,茅台酒的年产量已达1700吨。 茅台酒出口已遍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外汇1000多万美元,成为中国出口量最大、所及国家最多、吨酒创汇率最高的传统白酒类商品。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