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济宁任城酒厂豪喜酒,济宁任城大道喜酒饭店最有名的

本文目录一览

1,济宁任城大道喜酒饭店最有名的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01 济宁任城大道喜酒饭店最有名的 你好济宁任城大道喜酒饭店最有名的翠都国际酒店,百家兴位于任城大道与共青团路交叉口北500米 翠都国际酒店位于任城大道与环翠路交叉口

{0}

2,第二章 一蓑烟雨 千里走任城

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36岁的李白,放弃了在安陆已生活了十年的地方,“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李白快刀斩乱麻,处理完烦心事后,带着许夫人和女儿平阳,在初夏千里迢迢来到了任城(今济宁市任城区)。 六叔父在任城县当县尉,在他的帮助下,李白选择东门里购置了三间房屋安了家。地址大约在半截阁街以南,浣笔泉路以东,现在的实验小学附近。故居已不复存在。 离家五十步有一株古柳树,树下有一眼清泉,淙淙不息。许夫人经常在泉边淘米洗菜,李白也常来泉边,在平滑的石台上研墨写字,顺便浣笔,时间一长,人们就把这泉叫做“浣笔泉”了。这泉水一千多年来,径流不息。随着历代整修,到明代又立起“浣笔泉”石碑,至清代增建“二贤祠”以此纪念李白和贺知章(据说开元七至十年,著名诗人贺知章当过任城县令)。 在李白家后面,有一家酒楼,名曰贺兰氏酒楼(后被称为太白楼)。李白迎来送往,应约捧场都在此楼,渐渐地酒楼的名气越来越大。居家稳定后,外地的朋友多慕名而来,就连千里之外的裴公子也寻着李白的踪迹跟来,一住多日,同李白情同手足,相互仰慕。李白称赞他:“裴生信英迈,屈起多才华。” 而鲁地名士,例如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你来我往,成了太白楼的常客;后来李白同他们隐居徂徕山,史称“竹溪六逸”。 前面说过,李白来山东任城,不仅六叔父在任城为官,而且兄长在中都(汶上)当县令,族弟李凝在单父(单县)为主簿,从祖李之芳在齐州(济南)任司马,几年后,族亲李辅又来鲁郡(兖州)任都督。后来,李白都逐一拜见了他们,这是后话。 这任城古城,历经千百年的风风雨雨,城墙坚固,四门高大,古运河环绕,交通方便,自古为水陆要冲。李白住在东门里,经常出东门而行。春天里百花盛开,姹紫嫣红。护城河岸上的桃花正在怒放,微风吹来,花瓣翻飞,飘落水中,被摇过来的小船冲散流走。李白正在河边看得入神,一个邻居女孩急急跑来把李白叫走了。 这女孩姓鲁,年方十八,是李白的邻居,平时经常到李白家,和女儿平阳玩耍,有时候还给李白研墨,性温乖巧,深得李白全家人的喜欢。当她和李白跑回家的时候,许夫人已生下了胖乎乎的儿子。人逢喜事,高兴之余,李白马上给儿子取名“伯禽”,小名“明月奴”。 儿子满月的时候,已是五月,石榴花开的季节。李白来山东也整整一年的光景。晚上与到来的“六逸”太白酒楼上举杯同庆,借着月色吟诗唱和。 秋日暖阳,李白走出家门,又来到浣笔泉。正在研墨,邻家鲁女和平阳的嘻笑声从不远的院子里传来,李白遂站起身走了过去。鲁女的家和李白的家很近,而且她的家离浣笔泉更近些。院门敞开,院内三间堂屋,东窗外有一棵海石榴树,树上挂满了微红的石榴,平阳正在石榴树下朝窗内嬉笑,而鲁女则在窗内朝平阳显摆她正在绣着的什么。忽见李白过来,忙收起笑声,腼腆地把李白请进堂屋。鲁女黢黑的头发,忽闪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显小的衣襟衬托着她成熟的身材,李白不由得赞叹道,你就像这海石榴这般美丽呀!说得鲁女两颊绯红起来。晚上,李白想着邻家鲁女的笑靥,写出了一首《咏邻女东窗海石榴》。在以后的日子里,李白和鲁女从相处,相悦,而产生了一段缠绵的恋情。 第二年,许夫人的身体越来越差。怀念家乡,可是家乡再无亲人;怀念故土,可是故土相隔遥远。到了秋天,身体瘦得皮包骨头,惦记着还未成年的一双儿女,双手紧紧地攥着李白的手,倚在李白的胸前,停止了呼吸。李白愧心垂泪:许夫人也是名门之后,自己七尺男儿却没能给她荣华富贵,反而让她居无定所。李白的心中无尽的悲伤。 这年的冬天来的早,雪也下的早,不顺心的事也多。这不六叔父任期已满,年前离任返京述职。李白与六叔志向一致,情趣相投,李白把他当成了主心骨,虽然舍不得他走,但这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自己的心情只能在《对雪奉饯任城六父归京》中表达,还是把六叔送走了。寒冷的冬天,李白尽量用多点时间,在寓居的东门里陪着一双儿女。但为了生计,为了应酬,只好让鲁女给照看孩子,自己踏雪问路,东奔西走。 李白本打算把家迁到中都(汶上),投奔兄长,恰在这时,朝廷任命李白的近世祖李辅为兖州太守。李白拜见了李辅,说明自家情况,于是李辅让李白暂时客居瑕丘(瑕丘县,古兖州郡治所在此)。 李白在任城的寓居仍保留在那儿,后来李白南来北往还常常住在那里。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玄宗下诏从正月初一始,改“年”为“载”),李白从长安回家,路过任城,他的好友,任城主簿卢潜为他接风洗尘。感激之下,写了一首《赠任城卢主簿潜》,送给了好友。 任城古城南三里许,在唐开元年间,建有古南池,运河将古城、南池和北湖(今称太白湖)串成一线,交通非常方便。“南池荷净”为济宁八景之一。李白和杜甫曾在南池同游,清代康熙和乾隆也在南池留下墨宝。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任城县令专门请李白回任城,让李白写了一篇《任城县厅壁记》,称颂任城盛景功德,书于官署大厅的墙壁上,以留子孙。 最值得一提的是,当李白和杜甫从蒙山归来,送走杜甫,安顿好家人后,李白准备南下吴越,走前住在任城老宅内,写下了留别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 任城,李白来山东的根据地,从这里他南游江南,西望京都,北上雁塞。这里有他的欢乐,有他的悲伤,有他的情感,更有他的诗行。附李白任城诗选: 1《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远海动风色,吹愁落天涯。南星变大火,热气馀丹霞。 光景不可回,六龙转天车。荆人泣美玉,鲁叟悲匏瓜。 功业若梦里,抚琴发长嗟。裴生信英迈,屈起多才华。 历抵海岱豪,结交鲁朱家。复携两少妾,艳色惊荷葩。 双歌入青云,但惜白日斜。穷溟出宝贝,大泽饶龙蛇。 明主傥见收,烟霄路非赊。时命若不会,归应炼丹砂。 2.《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3.《对雪奉饯任城六父归京》 龙虎谢鞭策,鹓鸾不司晨。君看海上鹤,何似笼中鹑。 独用天地心,浮云乃吾身。虽将簪组狎,若与烟霞亲。 季父有英风,白眉超常伦。一官即梦寐,脱屣归西秦。 窦公敞华筵,墨客尽来臻。燕歌落胡雁,郢曲回阳 春 。 征马百度嘶,游车动行尘。踌躇未忍去,恋此四座人。 饯离驻高驾,惜别空殷勤。何时竹林下,更与步兵邻。 4. 《赠任城卢主簿潜》 海鸟知天风,窜身鲁门东。 临觞不能饮,矫翼思凌空。 钟鼓不为乐,烟霜谁与同。 归飞未忍去,流泪谢鸳鸿。 5. 《任城县厅壁记》 风姓之后,国为任城,盖古之秦县也。在《禹贡》则南徐之分,当周成乃东鲁之邦,自伯禽到于顺公,三十二代,遭楚荡灭,因属楚焉。炎汉之后,更为郡县。隋开皇三年,废高平郡,移任城于旧居。邑乃屡迁,井则不改。鲁境七百里,郡有十一县,任城其冲要。东盘琅邪,西控巨野,北走厥国,南驰互乡。青帝太昊之遗墟,白衣尚书之旧里。土俗古远,风流清高,贤良间生,掩映天下。 地博厚,川疏明。汉则名王分茅,魏则天人列土。所以代变豪侈,家传文章。君子以才雄自高,小人则鄙朴难治。况其城池爽垲,邑屋丰润。香阁倚日,凌丹霄而欲飞;石桥横波,惊彩虹而不去。其雄丽坱圠,有如此焉。故万商往来,四海绵历,实泉货之橐钥,为英髦之咽喉。故资大贤,以主东道,制我美锦,不易其人。今乡二十六,户一万三千三百七十一。帝择明德,以贺公宰之。公温恭克修,俨硕有立。季野备四时之气,士元非百里之才。拨烦弥闲,剖剧无滞。镝百发克破于杨叶,刀一鼓必合于《桑林》。 宽猛相济,弦韦适中。一之岁肃而教之,二之岁惠而安之,三之岁富而乐之。然后青衿向训,黄发履礼。耒耜就役,农无游手之夫;杼轴和鸣,机罕颦蛾之女。物不知化,陶然自 春 。权豪锄纵暴之心,黠吏返淳和之性。行者让于道路,任者并于轻重。扶老携幼,尊尊亲亲,千载百年,再复鲁道。非神明博远,孰能契于此乎?白控奇东蒙,窃听舆论,辄记于壁,垂之将来,俾后贤之操刀,知贺公之绝迹者也。 6. 《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 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 分飞楚关山水遥。 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 初月 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 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 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问余别恨今多少,落花 春 暮争纷纷。 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 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8. 《赠从弟冽》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 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 及此桑叶绿, 春 蚕起中闺。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1}

3,求文档 济宁十大怪我在凤凰台看到了凤凰台夕照当地人言之系济宁

济宁古八景 济宁,古之任城,早在5000多年前,青帝太昊(伏羲氏)封任姓于此,为我国四个最早的风姓古国之一,夏为仍国,商为任国,秦置任城县,汉代以后,历称任城国、任城郡、任城县,至明初洪武18年(公元1385年)后称济宁州。自春秋战国时期到唐宋元明朝代,古人利用自然景色,建造人文景观,逐渐创建形成了名胜古迹“任城八景”,与“济宁北湖”互为辉映,齐放光彩。 “任城八景”即:“铁塔清梵”、“太白晚眺”、“墨华泉碧”、“凤台夕照”、“灌冢晴烟”、“南池荷净”、“西苇渔歌”、“获麟晚渡”等八大景观。 铁塔清梵   指的是济宁的铁塔寺,位于现济宁市区铁塔寺街路北。铁塔寺,原名崇觉寺,是任城最早的佛教释迦禅寺。寺内建有铁塔、声远楼及殿宇房舍。这一古刹,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石佛铭文记载,这座庙院始建于南北朝时代东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叫崇觉寺,寺内原来没有塔。传说北宋徽宗时,济宁人徐永安常年在外经商,成为当地的富户。但婚后多年无子,便到崇觉寺进香求子,许下誓愿,如果得子将重修寺院,并铸铁塔以弘扬佛法。说也奇怪,第二年,徐永安之妻常氏便有孕在身,生下一男孩。徐永安非常高兴,但因经商在外,北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便委托妻子常氏出面,出资重修崇觉寺,并在寺内以生铁浇铸释迦牟尼塔,在佛塔里面供奉佛像和舍利,报答佛祖送子之恩。 铁塔计划建九层,以弘扬佛家九九归一、生死轮回的思想。铸塔时将生铁熔化成铁水后,逐层浇铸。当铸第五层时,在地面上熔化的铁水待运到上边时便凝固了,工匠们束手无策,被迫停工。传说,得道成仙的建筑业祖师爷鲁班知道了此事,变成了一个白胡子老头,来到铸塔工地。领班工匠见这个老人仙风道骨,不同一般,便虚心请教:“老人家,现在铁水运上去就凝固了,没法浇铸,我们很着急,想不出办法。您老年纪大,经验多,有什么好办法吗?”鲁班一语双关的说:“我都是土埋脖子的人了,没有什么好办法。”说完,一阵轻风,人不见了。工匠们呆住了,好一会儿,领头工匠猛然醒悟,这是祖师爷指点我们:将土堆到塔顶,在上面熔化铁水再行浇铸不就解决了吗。铁塔建到七级因变故停工没建塔顶,但也因此崇觉寺改为铁塔寺,所以后人在对铁塔的赞誉声中因无顶而遗憾地说:“塔无顶,譬伟丈夫剑佩峨然,唯冠冕不饰,谈者往往以为未尽观美……。”到了明朝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龚勉(字锡山)任济宁道(即市长),发动乡绅名流集资,增建塔身两级,添顶为铜制金章,四周垂以风铎,使铁塔方为完美。另外,还于铁塔前边建造了“声远楼”,上悬一大铜钟,还对寺内房舍、院墙修饰一新。从此,铁塔寺与“太白楼”南北遥相对应,雄视无极,以垂不朽,不少名人志士,前来参观。   铁塔身为九层,加上塔座、刹顶共十一层,通高23.8米是全国铁塔之最。铁塔平面图呈八角形,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形成明显的收分,呈现出刚毅、挺拔、秀丽的卷杀轮廓。每层下部均置厚5厘米的八角形平座,座下每面有斗拱四垛,以作衬托。平座以上,沿边缘安装围栏,栏高30厘米,栏板花纹富有变化,各具特色。有的二方连续“”字纹饰,有的是牡丹花纹,有的是簇四球格眼花纹等。浇铸精细,玲珑剔透。围栏以里过20厘米的游廊便是塔身,塔身每层四面均铸有20厘米的凹槽代替栏额。全塔身开门36个,其余四面,每面各铸有坐佛两尊,共有佛像36尊,盘膝端坐,线条流畅,形象生动。每层塔身上部各设飞檐,出挑30厘米,脊饰瓦垄,檐下配斗拱铺座四垛,飞檐深处,斗拱疏朗,铸作严谨。桃形攒类式塔顶为铜质金章,莲花形底座,亦为铜铸。两者紧扣组成塔刹,稳在九层回檐的中央。第九层的回檐有八个脊饰出挑而加长,在飞檐尖端各垂以风铎,非常壮观。塔座深1.9米,加以夯实,基面以上,平地铺成须弥座,为防扭转,以楠木井字架填心,由一根高大杉木底上贯串。塔座建有一个西向的砖砌塔室,仿木建筑,内设藻井,均有青砖磨砌而成,室内供一碑状大悲观音千手千眼佛,佛座三面刻有佛教神话、讲经、飞天等故事画面,雕刻技法为减地浅浮雕(据考证此碑为北朝之物)。   在铁塔第一层塔身的东南和西北两面的壁上,铸有铁塔铭文:“大宋崇宁乙酉常氏还夫徐永安愿谨铸。”第二层塔身的东南面壁上铸有:“皇帝万岁,垂清千秋”字样。第六层塔身西北面壁上也有文字,可惜年久腐蚀辨别不清了。   整个铁塔,构铸严谨,浑然挺拔,巍然矗立,壮观异常,充分显示我国古代的冶炼技术、建筑工艺的高度水平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是我国珍贵的范铁艺术遗产。九百年来因风雨浇洗,雷电袭击,地震摇撼,年久失修,造成塔身逐渐向东南倾斜。1973年国家拨款进行了大修,校正倾斜,补铸铁件,使之恢复了它的壮丽雄姿。在大修过程中,在第一层内发现石棺一口,棺内有一银质“舍利匣”,匣内存放“舍利子”,此物现在济宁市博物馆收藏。在明代增建的两层内,发现铜佛两尊,铁质“佛敕令牌”一方,“大乘妙法莲花经”一部,“影青瓷舍利合”一个,“珍珠”一颗,“铜镜”一面,“水晶小并”一个,均已被博物馆收藏。   现在,铁塔寺已扩建成济宁市博物馆,欢迎人们前去参观。 太白晚眺  太白楼位于济宁古运河北岸,太白中路中段路北。太白楼即“太白酒楼”,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原址坐落在古任城东门里(今小闸口附近)。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同夫人许氏及女儿平阳由湖北安陆移家至任城(济宁),居住在酒楼之前,“常在酒搂日与同志荒宴”。李白去世近百年时,唐懿宗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吴兴人沈光过济宁时为该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作《李翰林酒楼记》一文,从此“太白酒楼”成名并传颂于后世。宋、金、元代对该楼都进行过重建和修葺。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开凿济州河时,任城城池北移今址,明代初期城墙易土为砖。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591年) ,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重建太白楼,以“谪仙”的寓意,依原楼的样式,移迁于南门城楼东城墙之上(就是现今的地址),并将“酒”字去掉,更名为“太白搂”,留传至今。太白楼建在三丈八尺高的城墙上,坐北朝南,十间两层,斗拱飞檐,雄伟壮观,系古楼阁式建筑。上有李白塑像,碑碣林立,楼门向西,环以围墙。600多年来,由于长年失修和历次战争,遭到一定破坏。解放初在原址上重建。现在太白搂仍坐北朝南,面宽7间,东西长80米,南北进深13米,高15米,楼体为两层重檐歇山式建筑,青砖灰瓦,朱栏游廊环绕,占地4000多千方米。二层檐下高悬一楷书匾额,上书“太白搂”三字。四周院内,松柏掩映,花木扶疏,方砖铺地,花墙环绕,台阶曲折,古朴典雅。楼上正厅北壁上方镶有明代人所书“诗酒英豪”四个大字石刻,字体丰硕,道劲豪放;下嵌着李白、杜甫、贺知章全身阴线镌刻的“三公画像石”,李白居中,杜甫在左,贺知章在右,线条流畅,体态浪漫,风流典雅。北墙上还镶嵌着两副对联,引人注目。一联是罗振玉所书:   把酒临风看带郭 千家何处青山留谢朓   登高望远指布帆 一片当年春水别汪伦   另一联是王以敏写的:   青天骑白龙 我欲因之梦吴越   长风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一楼正厅中间还有一尊李白半身雕像,上方横匾“诗仙醉圣”,两边对联是“豪饮吐万丈长虹,醉吻涸三江之水”。四周墙壁上书有李白生平介绍。二楼大厅现为书画展览。   楼的游廊和院内有《李白任城县厅壁记》和唐朝以来历代文人墨客的赞词诗赋及乾隆皇帝《登太白搂》等刻石碑碣40余块,还有珍贵的李白手书“壮观”斗字方碑。楼内藏有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醉书的《清平调》三首狂草横轴和乾隆时期曲阜的孔继涑摹李白笔迹刻石《送贺八归越》诗贴,还陈列有明代祝允鸣于书的杜甫《饮中八仙歌》长卷。另外还有历代名家编撰的李白集和文章,以及当代著名书画家的数十幅作品。   登楼晚眺,高楼耸立,车水马龙,济宁市容,尽收眼底。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雨中登太白楼》诗曰:   开元陈迹去悠悠,犹有城南旧酒楼。   吴语曾呼狂太白,洛阳何必董糟丘。   龟凫缥缈当窗出,汶泗苍茫绕槛流。   眼底无人具宾主,任城烟雨可怜秋。   太白楼名传于世千余载,实乃古任城一大景观,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墨华泉碧  “墨华泉碧”这一景观指的就是济宁浣笔泉这一独树一帜的园林建筑。它位于济宁浣笔泉路南首路西,此泉最初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地下泉眼。相传李白一家曾在此度过一段幸福的时光,许夫人同娇女平阳在泉边浣洗、淘米、戏水,李白则在泉边石几上书写诗章,顺于浣笔,斟酒小饮。平阳伸出小于捧起泉水,滴入砚台为父亲磨墨,许夫人出口成章评点丈夫的诗文。一家人生活在这里,花前月下,散 步、游园、嬉戏,月色溶溶,泉水淙淙,草虫啾鸣,繁花吐艳……后人有诗曰:“浣笔经千古,涓涓水自流。太白笔何在?即此泉水是。”据《全问通考》记载:“浣笔泉在州(济宁)东关外,去会通河不数步, 出土中……泉分为大泉头池为八丈八尺八寸,小泉头池为五丈五尺,渠长五十六丈,简长三百八十丈,会杨家坝至通心桥入运。”   据《济宁直隶州志》记载:“浣笔泉”原名“墨华亭”,始建于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由主事白旆在泉旁建一亭,以供宾客游览观光,凭吊古人。到了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主事胡瓒重修,浚泉池,砌石栏,建方亭,植柳竹,泉上榜书“墨华”,从此才有了“墨华亭”或“墨华泉”之称。同时,还于泉北筑堂三楹,以祀李白、贺知章二贤。故而明代文人潘承念在《墨华泉碧》一诗中曰:“何如一勺墨泉水,天宝年来流到今。”以后,明末清初曾多次重修,到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知州席恒轩捐资修葺,在堂房旁边增建配厅、中筑门,并开凿了方、圆二池,皆曰“浣笔”,自此,“墨华亭”更名为“浣笔泉”。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 791年)河督李公重修后堂,起层楼,楼上祀李白、杜甫、贺知章三公像,堂前仍建“墨华亭”,亭后放置了一块一丈多高峥嵘奇突的巨石,石上镌刻“小雷峰”三字,石旁还建了一舫形小屋,跨以小桥。这次重修竣工后,由漕使和琳作记、 内阁学士翁方纲赋诗、运河同知黄易绘图,刻石镶嵌在堂内壁上,被称为浣笔泉的诗、丈、画三绝,也成为“墨华泉碧”中的一大景观。一百多年后,到了1914年,清末翰林杨毓世、单人高为汉等人又重修“浣笔泉”,杨翰林并亲笔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为“谪仙乃以往诗人偶尔濡笔随作为千古亦事”,下联是“在我亦将来过客侧身怀古冀保存一线文波”。这使浣笔泉逐渐形成了一座规模宏伟,楼、堂、亭、池、桥为一体的园林建筑,成为流水潺潺、花木扶疏、柳荫竹翠、风光绮丽的名胜游览之地。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进行了两次整修,在原址上凿池筑亭,修建正堂,种植花木翠竹,使浣笔泉以新的面貌迎接游人观光。   1986年,济于市人民政府公布“浣笔泉”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台夕照  “凤台夕照”这一景观是说站在凤凰台上“每逢清明、白露节,日夕时,日影照北城;芒种、小暑节,日影照南城。” 凤凰台位于济宁市西北凤凰台村,京杭大运河北岸不远处。《济宁县志》记载:“凤凰台距城八里,周一百四步,台二层,上层高三、四丈,下层二丈奇,上锐下宽”。《济宁胜迹概览》记载:凤凰台是“以商代为主的典型遗址”,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即现中华文明之光。据文载:“任、宿、须句,风姓也,实司太昊有济之祀。”济宁古为任城,乃四个风(风、凤古代相通)姓古国之一,凤凰台即“太昊祭祀台”,就是祭祀先皇始祖伏羲的地方,此台坐南朝北,正面为三层,其余三面皆为二层,台高11.5米,底面4241平方米,顶面1341平方米,地阔上窄逐层递减,北有石阶可至顶端,周围皆用砖石垒砌,中为夯土而成,西南亦有不砌台阶曲径而上,可通顶部。   北宋初,开挖赵河时,该地正当河道转弯处,又复土加高。因此台三面环水,荇蓼野花杂草丛生,风景宜人,人们叫它“风花台”。以后人们又在台上种植树木,松柏挺拔,郁郁葱葱。到了南宋时,有道士在台上建寺居住,常有绚丽的珍禽异鸟飞来栖息树上,传说凤凰曾飞来台上,至此,才称为“凤凰台”。从南宋到明代,凤凰台都有修建,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募捐集资,大兴土木,修整有序。总体建筑似凤凰,结构以旧时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父为妇纲)、“三光”(日、月、星)、“五行”(木、火、土、金、水)、“两仪”(天地或阴阳)、“四象”(春、夏、秋、冬)、“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而建成,并以此累计砌成三十六级石阶,意为三十六天罡,石阶顶门楼为凤头,左右有两块出水石为凤耳;门楼南三米处,东有鼓楼,西有钟楼为凤眼;大殿为凤背,翠绿林木为凤身,殿后一片紫竹林为凤尾,东西两庑建筑为凤翅,鸟瞰俯视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台上还有明代万历年间运河总漕刘东星创建的观音庵,重檐双脊,覆于琉瓦。台上殿宇共二十四间,僧舍十余间。寺院内还有明、清雕龙石碑十余块。殿内正堂供有檀木精雕祥凤一只(现保存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两庑还塑有彩色神像,雕梁画栋,辉煌壮丽。宋、元、明、清以来,凭运河水优势,经贸繁华,南北商贾云集,东西贩运辐辏,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正逢观音圣诞,“凤凰台”庙会,更是热闹非凡,成为鲁西南春会之首,繁华景象达数百年不衰。在凤凰台北面18米处,还建有戏楼一座,每年春节(正月初一),附近村民都来朝凤,敲锣打鼓唱大戏。

{2}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