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形容醉的雅称,古词中表示酒杯的词有哪些

1,古词中表示酒杯的词有哪些

诗词小筑为您解答: 觥(gong):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射者中,羿者胜,~~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觥,是一种平底、有把、口上刻有牛凹图形的大口酒器。旧注说:“觥大七升,以凹角为之。”但并不一定是角制的,考古家发现有铜凹,容量确比通常酒杯为大,所以后人常泛称大酒杯曰觥。 尊:李白诗《行路难》中:“金樽清酒斗十千。”古人说“决胜于樽(尊)俎之间”,就是与谈判对方在饮酒食肉的酒宴上取胜。俎是盛肉器。由于它使用普遍,后人简直将“尊”作为酒杯的代称。它一般为侈口,高颈,鼓腹或筒腹,圈足。在礼器中的地位仅次于鼎。 觞(shang):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衔觞赋诗。”最初,通称“爵”,后常称为“觞” ,是一种三脚、大腹、有把、饰有禾纹的酒器,或饰有鸟雀图形的敞口酒器。 酌(zhuo):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壶:古代一种盛粮食或酒浆的器皿。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此外,酒杯的别称还有钟、盅、觚、杯、盘、盎、盆、盏等等。

古词中表示酒杯的词有哪些

2,形容十分自然的成语

1、目酣神醉: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2、奇花异草: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  3、山清水秀:山美,水秀丽。  4、朱唇皓齿:鲜红的双唇,雪白的牙齿。形容容貌美丽。  5、一丛火红:代指一般指像火一样红的枫叶。  6、燕舞莺啼:燕子在飞舞,黄莺在鸣叫。形容春光明媚。  7、燕语莺啼: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8、描写景色:万紫千红花红柳绿姹紫嫣红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翠色欲滴五彩缤纷五光十色。  9、冰壶秋月: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比喻洁白明净。多指人的品格。  10、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11、层林尽染:层林尽染,原意是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12、雪虐风饕: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13、燕语莺啼: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出处:唐·皇甫冉《春思》诗:“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绿树春深,声断续,蕙风飘荡入芳从丛。(五代蜀·毛文锡《酒泉子》词)  14、六出纷飞:六出:雪花六角,因别称“六出”。纷飞:散乱到处飞扬。大雪纷纷。  15、绿肥红瘦: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16、莺啼燕语: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17、朗月清风:明朗的月色,清新的和风。  18、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19、江山如画:山川,河流美如画卷。  20、青山绿水:泛称美好山河。  21、月黑风高:比喻没有月光风也很大的夜晚。比喻险恶的环境。  22、雨条烟叶:雨中的柳条,烟雾中的柳叶。形容凄迷的景色。亦比喻情意的缠绵。出处:宋·晏殊《浣溪沙》词:“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雨条烟叶系人情。”宋·晏几道《浪淘沙·丽曲醉思仙》词:“秾蛾叠柳脸红莲。多少雨条烟叶恨,红泪离筵。”  23、挥汗如雨:挥:洒,泼。形容天热出汗多。  24、鱼米之乡:指盛产鱼和稻米的富饶地方。  25、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形容十分自然的成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湖光山色、姹紫嫣红、万紫千红、百花齐放、春意盎然、草长莺飞、风和日丽、春暖花开
按步就绪 是形容做事情很自然,望采纳

形容十分自然的成语

3,红杏花开连锦障绿杨阴合拂朱轮凤凰尊畔飞金盏丝竹声中醉玉人

。红杏花开连锦障,绿杨阴合拂朱轮。这句讲的是自然环境,描写杏花,杨柳,一片大好春光。锦障是夸张的说法,形容花很多,像华丽的墙壁一样。朱轮是指古代贵族乘坐的车子,因为车轮油漆成红色,因此得名。凤凰尊畔飞金盏,丝竹声中醉玉人。这两句描写的是宴会的场景,金盏是酒杯的雅称,凤凰尊可能也是某种华丽的器皿,丝竹当然是指乐器啦,玉人就是美女喽。日暮垂鞭共归去,西园宾客附龙鳞。这句的前半段比较好理解,是指傍晚的时候宴会结束,散场走人。最后半句如果不看背景就不好解释,古时候只有皇帝可以称为“龙”,龙鳞可能是龙袍的暗喻,也可能指皇帝本人,西园宾客不知是指什么人,可能就是这些游玩回去的贵族,在向皇帝禀报出行的经历吧。皇帝那时候也挺可怜的,呆在深宫里,一般出不去的的是王妃
这是一首描写古代贵族出游的诗。红杏花开连锦障,绿杨阴合拂朱轮。这句讲的是自然环境,描写杏花,杨柳,一片大好春光。锦障是夸张的说法,形容花很多,像华丽的墙壁一样。朱轮是指古代贵族乘坐的车子,因为车轮油漆成红色,因此得名。凤凰尊畔飞金盏,丝竹声中醉玉人。这两句描写的是宴会的场景,金盏是酒杯的雅称,凤凰尊可能也是某种华丽的器皿,丝竹当然是指乐器啦,玉人就是美女喽。日暮垂鞭共归去,西园宾客附龙鳞。这句的前半段比较好理解,是指傍晚的时候宴会结束,散场走人。最后半句如果不看背景就不好解释,古时候只有皇帝可以称为“龙”,龙鳞可能是龙袍的暗喻,也可能指皇帝本人,西园宾客不知是指什么人,可能就是这些游玩回去的贵族,在向皇帝禀报出行的经历吧。皇帝那时候也挺可怜的,呆在深宫里,一般出不去的。不知道这样解释如何,还请高手指正。
。红杏花开连锦障,绿杨阴合拂朱轮。这句讲的是自然环境,描写杏花,杨柳,一片大好春光。锦障是夸张的说法,形容花很多,像华丽的墙壁一样。朱轮是指古代贵族乘坐的车子,因为车轮油漆成红色,因此得名。凤凰尊畔飞金盏,丝竹声中醉玉人。这两句描写的是宴会的场景,金盏是酒杯的雅称,凤凰尊可能也是某种华丽的器皿,丝竹当然是指乐器啦,玉人就是美女喽。日暮垂鞭共归去,西园宾客附龙鳞。这句的前半段比较好理解,是指傍晚的时候宴会结束,散场走人。最后半句如果不看背景就不好解释,古时候只有皇帝可以称为“龙”,龙鳞可能是龙袍的暗喻,也可能指皇帝本人,西园宾客不知是指什么人,可能就是这些游玩回去的贵族,在向皇帝禀报出行的经历吧。皇帝那时候也挺可怜的,呆在深宫里,一般出不去的的是王妃
半句为一景致。你把他们当图解救可以了,和古时的话附字一样的
红杏花开连锦障,绿杨阴合拂朱轮。凤凰尊畔飞金盏,丝竹声中醉玉人。日暮垂鞭共归去,西园宾客附龙鳞。
,形容花很多,像华丽的墙壁一样。朱轮是指古代贵族乘坐的车子,因为车轮油漆成红色,因此得名。凤凰尊畔飞金盏,丝竹声中醉玉人。这两句描写的是宴会的场景,金盏是酒杯的雅称,凤凰尊可能也是某种华丽的器皿,丝竹当然是指乐器啦,玉人就是美女喽。日暮垂鞭共归去,西园宾客附龙鳞。这句的前半段比较好理解,是指傍晚的时候宴会结束,散场走人。最后半句如果不看背景就不好解释,古时候只有皇帝可以称为“龙”,龙鳞可能是龙袍的暗喻,也可能指皇帝本人,西园宾客不知是指什么人,可能就是这些游玩回去的贵族,在向皇帝禀报出行的经历吧。皇帝那时候也挺可怜的,呆在深宫里,一般出不去的的是王妃

红杏花开连锦障绿杨阴合拂朱轮凤凰尊畔飞金盏丝竹声中醉玉人

4,望江南 温庭筠 急求答案

望江南 目录 ·词牌名 ·花卉 ·植物-中药 ·剧作家笔名 词牌名 《忆江南》,又名《望江南》,其它名称还有:《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楼》、《梦江南》、《望江梅》等。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自唐代白居易作《忆江南》三首,本调遂改名为《忆江南》。 《金奁集》入"南吕宫"。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宋人多用双调。 格律: ○⊙● ⊙●●○△ ⊙●⊙○○●● ⊙○⊙●●○△ ⊙●●○△ (○平●仄⊙平可改仄△平韵脚▲仄韵脚) 作品示例: 1、望江南 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 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 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 天上共悠悠。 王琪词作鉴赏 王琪的这首咏月词,借景抒怀,托物言情:夜月的圆缺不休,象征人事的聚散无常;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离愁,写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全词写景生动,体物精微,意境悠远,含蓄蕴藉。 起句“江南月,清夜满西楼”,写一个天朗气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月升月落,月圆月缺,不知重复了多少次。上句写天上月,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下句写江中月,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前句“鉴”写月圆,后句“钩”写月缺: “冰吐鉴”、“玉沉钩”,句式新颖别致。本应是“冰鉴”、“玉钩”为词,作者以动词“吐”、“沉”隔开名词词组“冰鉴”、“玉钩”,这样冰、玉状月色的皎洁;鉴、钩描明月的形态,不仅句式有顿挫峭拨之妙,而且词意上也颇具匠心。上片结句“圆缺几时休”,既承接收拢了前两句,又以月圆月缺何时了的感慨,十分自然地开启了下片。 下片首句“星汉迥,风露入新秋”,写斗转星移,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月中丹桂四时不谢,虽然它不会因秋而凋零;但月中嫦娥离群索居,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素娥,嫦娥之别称。丹桂,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斫之,树创随合(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结句“天上共悠悠”,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悠悠,忧思绵远的样子。一个 “共”字,收到了“一石击双鸟”的艺术效果。 这首咏月词,留给读者的回味是深长悠远的。那清丽潇洒、简约含蓄的风致,确乎是人们难以忘怀的。 2、望江南 吴文英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尽日小帘栊。 宿燕夜归银烛外,流莺声在绿阴中。 无处觅残红。 吴文英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伤春怀远的艳情词,在名家的笔下以雅秀的笔意和绵密的章法描摹而出,一点都不显俗套,反而是曲曲传出了恋人的真挚情感和深微心理。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暮春三月,这里说的不是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的时节。“更情浓”,浓情密意,指的应是欢情。那么,“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几句呢,初读之下,很可能觉得是在写“方留恋处,兰舟催发”的分手情状;况且“秋千闲挂月”,也容易使人联想到韩偓的《寒食夜》: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或者梦窗自己的《风入松》:“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但细细寻绎下去,便会知道都对不上号。 这里绘制的绝不是雨横风狂三月暮的凄凉图画。“人去”、“马停”的笔墨,其间实在是隐去了若干具体的情事。一幕情深意密的“相见欢”,写到如此隐约迷离,含浑蕴藉,手法可谓高明极了。不去实写柳阴摇出画船来的情状,也不去细摹仕女秋千会的场景,而是完全看不到人的活动,作者只是侧击旁敲,轻灵地烘托出一个类似“空镜头”的画面:闲挂月中的秋千索、驻泊堤旁的画船、拴系于垂杨的马匹。这一切都在无误地牵引着读者的神思,循着词人的细密思路,顺理成章地凑泊过去:倦马嘶风、柳边船歇——待人归!夜已深沉,月已朦胧。全部的环境完全被一种静谧、甜美、而又圣洁的氛围笼罩着。这,就是词的上片的不写之写。实际上,而今乐事他年泪,这种对欢情的描写,其实是在为下片的悲感作铺垫。 季节,由春入夏;情感,也由似酒如密的浓情过滤到神态恹恹的如痴如醉。世事犹如春梦,失去便不可复得;人也如同飞鸿离去后也不再复回。密约幽期不可复得,峡云无迹各自西东,剩下的只有无穷的怅惘和不尽的忆念,她也许只会独自守着窗儿,整日价在情思昏昏中打发日子罢了。“宿燕夜归银烛外”,用的是温庭筠《池塘七夕》诗“银烛有光妨宿燕”的旖旎字面,而指的却是人此时的孤栖处境。下一句“流莺声在绿阴中”绿阴内流莺啼啭,更是使人伤春不忍听,加倍烘托出主人公旁徨寂寞的心境。最后以“无处觅残红”歇拍,对应上文的“花落”,也点明景情迥异聚散匆匆的无奈,哀婉的歌声里倾注着作者对不幸的主人公的绵邈深情。梦窗词擅长以离合吞吐之法抒写感怀旧游之情。 比较而言,长调慢词的篇幅更易于酣畅铺排,直抒哀乐,而《望江南》这样的小词,要传出虚实相生,悲欢迷见的韵调,实有相当的难度,而作者却巧妙地将上下片属于两段时间的情事加以比照,悲欢相续,构成了全词的浑然整体。尤其是他咏写艳情而用的那种隐去情事,虚处传神的独特技法,造出了一个格调高雅、情意醇厚的空灵境界,这不能不令人击节叹赏。 3、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注]洲。 注:白苹 音频,草名。一种水中浮草。 同样写闺思,却以记事领起,紧扣一个“望”字。 赏析温庭筠《望江南》 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本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如飞蓬”的苦境中去。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 接着,出现了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独倚望江楼。”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这时的女子,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是变化的。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的深沉追怀……这里,一个“独”字用得很传神。“独”字,既无色泽,又无音响,却意味深长。这不是恋人昵昵情语的“互倚”,也不是一群人叽叽喳喳的“共倚”,透过这无语独倚的画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却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 “离情正苦”。把人、景、情联系起来,画面上就有了盛妆女子和美丽江景调和在一起的斑斓色彩,有了人物感情变化和江水流动的交融。 “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这句和起句的欢快情绪形成对照,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的空寂焦急相连结,承上而启下。船尽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这时映入她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在此时此地的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类比。斜阳欲落未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它像一组电影镜头: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倚楼凝眸烟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从日出到日落,由希望变失望,把这个女子的不幸,表现得多么动人。 至此,景物的描绘,感情的抒发,气氛的烘托,都已成熟,最后弹出了全曲的最强音:“肠断白洲。”“末句最当留意,有余不尽之意始佳。”和全词“不露痕迹” 相较,末句点出主题似太直,但在感情的高潮中结句,仍有“有余不尽之意”。白洲在何处?俞平伯先生说,不要“过于落实,似泛说较好”,(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这是极为深刻的见解。但在本篇的艺术描写中,应该是江中确有白洲在的,不是比喻、想像,也不是泛指,而是实写。独倚望江楼,一眼就可看到此洲,但那时盼人心切,只顾看船而不见有洲了。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不见所思,能不肠断! 词是注重作家主观抒情的艺术形式。这首小令,情真意切,生动自然,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词中出现的楼头、船帆、斜晖、江水、小洲,这些互不相干的客观存在物,思妇的由盼郎归来的喜悦到“肠断白洲”的痛苦失望,这些人物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作家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使之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形象。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桥梁,把这些景物、人物联系了起来,而且渗透到了景物描绘和人物活动之中,成了有机的艺术整体,使冰冷的楼、帆、水、洲好像有了温度,有了血肉生命,变得含情脉脉;使分散孤立的风景点,融合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艺术画面;使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完美统一地显示出来。这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思妇的怨和恨,血和泪,深深地感动了作家;在这些似乎平静的字句中,跳动着作家真挚热烈的心。 这首小令,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盘旋着一股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头,点点的船帆,悠悠的流水,远远的小洲,都惹人遐想和耐人玩味,有着一种美的情趣,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这首小令,看似不动声色,轻描淡写中酝酿着炽热的感情,而且宛转起伏,顿挫有致,于不用力处看出“重笔”。 思妇题材写的人很多,可说是个“热门题材”,但这首小令,不落俗套,很有特色。这也是个软题材,但这首小令不是软绵绵的,情调积极、健康、朴素。在有着绮靡侧艳“花间”气的温词中,这首小令可说是情真意切,清丽自然,别具一格的精品。 (选自《唐宋词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简析】 “梳洗”在晨,“斜晖”临暮,她自始至终倚楼远眺,可眼前过尽的千帆都不是所盼之舟,希望、失望乃至绝望,怎不令人柔肠寸断、哀惋悱恻?“脉脉”、“悠悠”状景切情,尤有神韵。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