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安特酒厂邮编,中国最长的村名

1,宿州在安徽拿个部位求大神帮助

安徽省宿州市 宿州概况 安徽的北大门宿州市(民国至20世纪末时期旧称宿县),位于黄淮平原南端,与苏、鲁、豫3省11县接壤,北邻江苏徐州市和山东菏泽市,西接河南永城市市,东连江苏淮阴市。公元809年(唐宪宗元和四年)设宿州,此后一直是历代州府治所。1998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省辖宿州市。1999年春,撤地建市,设立省辖宿州市,现辖砀山、萧县、灵璧、泗县和埇桥区四县一区,27个乡72镇和11个街道办事处,2626个行政村,124个居委会,耕地面积773万亩,总人口604.52万人(2006年),总面积9786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据《史记》:“殇公秋立,封孙文子林父于宿。”据《元和郡县志》:宿州“取古宿国为名”。公元809年晚唐时期置宿州,这个建制和名称一直使用到清朝。在1911年开始的中华民国时期至1999年间使用宿县的建制和名称。 宿州市历史悠久,人文景观荟萃。 秦汉时,已成为“舟车会聚,九州通衢之地”,隋开“通济渠”遂成为“扼汴控淮,当南北冲要”的军事重镇。秦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楚汉相争,垓下决战均发生于此。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双堆集大决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彭雪枫、张爱萍、张震、粟裕都曾在此战斗过。 沧桑历史留下深厚的文化积淀。宿州市南有陈胜、吴广盟誓诛暴所筑的涉故台;北有刘邦避秦兵之地,已被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皇藏峪;东有垓下古战场、虞姬墓;西有李白饮酒赋诗的宴嬉台;中有白居易寓居多年的东林草堂。孔子弟子闵子骞,“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刘伶、后梁皇帝朱温和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等均是宿州人。李白、韩愈、白居易、苏轼等饱学之士都曾游历或流寓于此,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文和遗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佳句就是青年白居易在宿州古符离吟成。 当代宿州英才辈出,声名卓著者有雕塑大师刘开渠、书画家王子云、萧龙士、卓然、李百忍、尉天池、梅纯一,哲学家孙叔平,社会学家邓伟志,表演艺术家李炳淑、杨在葆、刘世龙等。萧县是著名“国画之乡”,埇桥区被誉为“书法之乡”、“杂技之乡”。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1917-1921年间生活在宿县(当时名称是宿县),她在此期间的生活经历成为日后闻名世界的小说《大地》的素材。此后的几十年里,很多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就是当日宿县郊外贫穷的黄土地。在民国期间,南京作为中国的中心的年代,这里是距离南京最近的北方地区,于是,美国基督教会希望向贫穷的北方中国传播教义的首选之地,就是宿县,他们以农业、医疗、教育的方式配合教堂的工作,在宿县很快建立了能够与由来已久的天主教抗衡的力量。现在市立医院(当日名称是民爱医院)中存有一栋教会建的洋房,赛珍珠应当来过,现在辟为赛珍珠纪念馆(2006)。 方言·风俗 宿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原官话的宿州-徐州片区,天津话也源于宿州方言。赛珍珠虽然从小生活在江南的镇江,但是她学习的是北方方言,所以1917到宿州的时候,她很容易听懂本地的方言,还为她的丈夫农学家Buck做翻译。她在作品里面称呼宿县为“南徐州”,是因为按照宿县方言的读音,宿州和徐州几乎一样,所以宿县人都自称宿县为南徐州(1911年民国开始,使用了1100多年的宿州才改称宿县,所以1920年代的成年人应该会自称宿州,也就是南徐州)。宿州方言中,宿州人大多将“宿州”称为“须县”(宿县)。 宿州的风俗一概同北方,主食以面食为主,午饭吃米饭。只有夹沟一带的少数丘陵中产大米,名为“香稻米”,曾经是贡米。米制品通常只有端午节的粽子。春节期间几乎只吃面食。元宵节做杂面油灯,置于门前、鸡圈等处辟邪。 大年三十早上贴春联,忙活做饭炒菜,全家团圆的正餐是午餐,一般是12点整放鞭炮开饭,晚上至初一通常以饺子为主,点心有油炸丸子、焦叶子(面片)、蚂蚱腿(细小不长的形似蚂蚱的拐弯的腿一样的面制品,加糖和姜末),年夜饭不是正餐,通常就是吃饺子(这个风俗似乎其他地方未见)。大年初一挨家拜年,以及进城逛街赶集。 交通·通讯 宿州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通讯发达。宿州地近沿海,北倚中原,是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为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交汇点,具有比较优越的区位条件。宿州市目前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多种方式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铁路有京沪、陇海两大干线纵横全境,符夹线在市内腹地迂回,沟通京沪、陇海、京九铁路,并拥有数条煤炭铁路专用线;新汴河水道入洪泽湖抵长江入海;国道104、206、310、311线以及合徐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纵横贯穿我市;规划中的京沪高速铁路也将从我市穿越;徐州观音机场距市区仅70公里。全市电话用户数63.9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34.44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5.0万户。 自然·资源 宿州市自然资源丰富,名特产品众多。境内平原广袤、沃野千里,气候适宜,生物繁茂。平原面积889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1%,耕地997.79万亩,占地总面积的67.97%。区内盛产小麦、玉米、大豆、山芋、棉花、花生、蔬菜以及苹果、梨、桃、葡萄、湖桑等。粮食总产量306万吨,棉花总产量8万吨,油料产量40.5万吨,水果产量86.5万吨。境内拥有120万亩全国最大的连片水果产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70%以上。拥有80万亩的花生种植基地和沿国道、省道纵向分布的40万亩大棚蔬菜种植带。地下矿产资源丰富,煤储量约为60亿吨,是两淮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口油田石油预测储量达20亿吨以上;宿南煤层气已探明储量达3000亿立方米;大理石储量4000万立方,居全省之首,花色品种达20个以上。灵璧奇石为中国“四大奇石”之一。砀山酥梨为果中精品,为海内外顾客所青睐。符离集烧鸡,色佳味美,为《中国名菜谱》中的一品名肴。夹沟香稻米,清香浓郁,“一家煮饭十家香,十家煮饭香满庄”,清嘉庆年间曾作为贡米。 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以后,宿州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13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3.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15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10元。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农业结构初步形成畜牧、水果、蔬菜、种子四大主导产业;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市已基本形成食品、纺织、建材、能源、医药等五大支柱产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0.1%,工业用电量增长18%,均居全省前列。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上市公司科苑集团与鸿鹏集团、百通集团、皖北药业公司、安特酒厂等骨干企业成为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航空母舰”。安桥牌车桥、百通牌塑胶管材、皖北牌洁霉素、安特牌伏特加酒、双喜牌葡萄酒、冠隆牌梨汁等数十种产品成为全国、全省名牌产品。科教文卫体等多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萧县、砀山县和埇桥区是全国科教先进县,砀山县为首批国家生态示范县,全市高考上线人数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茅。为早日把宿州市建成新兴工业城、现代农业市、皖东北商贸中心,致力于营造一流的投资发展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日益改善的投资环境正在吸引国内外广大客商投资兴业。 行政区划 宿州市辖四县一区 宿州市 面积9786平方千米,人口604.52万人(2006年)。 埇桥区 面积2868平方千米,人口172万。邮政编码234000。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设街道办事处11个、镇15个、乡9个。 砀山县 面积1193平方千米,人口 91万。邮政编码235300。县人民政府驻砀城镇。镇14个、乡4个。 萧县 面积1885平方千米,人口130万。邮政编码235200。县人民政府驻龙城镇。镇18个、乡5个。 灵璧县 面积2054平方千米,人口115万。邮政编码234200。县人民政府驻灵城镇。镇13个、乡6个。 泗县 面积1787平方千米,人口 85万。邮政编码234300。县人民政府驻泗城镇。镇12个、乡3个。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5年底。 *

宿州在安徽拿个部位求大神帮助

2,中国最长的村名

鞭打芦花车牛返村 在萧县县城西南10多里有鞭打芦花车牛返村,村名是全国最长的,后简称车牛返村。村中有一块石碑,上写:鞭打芦花处。 村名的起源与闵子有关。闵子,字子骞,鲁国人,后来迁居到宋国相邑之东,就是今天的 桥区曹村镇闵祠村。据说,闵子幼时就失去生母,后母偏心刻薄,用芦花给他缝制棉衣。一年冬天,闵子和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随父亲驾车外出。当到萧城南一个村庄时,天气骤变,飘起大雪。 闵子冻得浑身颤抖,手指僵直,拿不住鞭子,而两个弟弟却没有感到寒冷。父亲大恕,就用鞭子抽打闵子,闵子衣服绽开,露出芦花,他这才恍然大悟,遂掉转车头,要回家休妻。闵子跪在父亲面前哭着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意思是有后母在只是一个儿子穿得单薄,如果休了后母就有三个儿子没人缝制棉衣。其父深为感动,遂罢休妻之念。后母听到闵子劝父的事,深感内疚,便痛改前非,后来对待闵子像亲生儿子一样。闵子的孝行传为千古佳话,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宿州人,此村也因此而得名。 闵子想拜孔子为师,可家境贫寒交不起“束修”(十条干肉,古人用以充当学费),他就为老师奉上一缸用曹溪之水酿成的薄酒。同学中有人嘲笑他:“曹溪之水怎能抵得上束修?”孔子听到这话,就在讲学时故意说:“闵子骞千里求学,精神可嘉,虽然是曹溪一滴,却远远胜过束修百条。”这就是宿州安特酒厂生产“曹溪一滴”酒品的由来。 闵子名列七十二贤之首,“德行”与颜渊齐名,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性情恬淡,不计名利。史书上说他仪表超群,和蔼可亲,一派中正气象,平时不轻易发言,如果发言则必有相当的分量。土桥区闵贤村有闵墓、闵祠,三面环山,泉水涌流。墓地周围植松柏数百棵,郁郁葱葱,山风乍起,松涛阵阵。“闵墓松风”为古宿州八景之一。 闵祠,在闵墓之南,与闵墓相连,始建于宋,现存殿宇14间,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祠内闵子塑像仪容慈祥,有历代碑碣108块,赞颂闵子之“孝”。祠前有一棵古柏,相传为闵子手植,故称“闵柏”。还有一棵银杏,也为闵子手植,称“闵公孙”。祠东南有孝泉,祠近旁还有骞山、洗须沟、荷花池、芦花坡等景观。

中国最长的村名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