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99元一箱的茅台镇原浆酒是勾兑的吗
- 2,茅台酒怎么样
- 3,请问谁知道茅台五粮液酿酒用的酒曲是什么牌子谢谢
- 4,液体曲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 5,是谁发明酒这个东东的
- 6,酒曲是怎样做的
- 7,酿酒的酒曲是怎么制作的
1,99元一箱的茅台镇原浆酒是勾兑的吗
99元一箱茅台是不可能的,真的茅台不止这一点。正宗的茅台镇原浆酒必须要到正规的厂家进行购买,正宗的茅台镇原浆酒价格不会那么低。一,在这个鱼龙混珠的市场上,任何事情都有真假,有真的也就有假的,有假的也就说明同样存在真的。二,真正的茅台镇原浆酒,厂家归属是贵州茅台镇,利用茅台镇得天独厚的水土和自然条件,酒质是非常棒的!三,茅台镇因酱香酒而闻名,盖过了其生产浓香型酒的名辉。当然,其售价常常比较高。其独特优秀的酒质和必须得有几万吨订单量才能压低的酒价,也要求其必须以更亲民的价格和方式来促进销量,提高转化率和防止库存挤压。四,所以,对常规慢销酒存在冲击。于是,一方面,受江湖骗子模仿,比如明明厂家产地是helan的特别扩大字体的贵州茅台镇。忽悠不仔细的人们。一方面来自冤家的排挤和打压。一方面来自鱼龙混杂的市场导致的用户信任度丧失和真假难辨。五,食品安全问题国家督察得很严。卖假酒是要受法律制裁的。六,总体来说,属于一种营销方式,价格实惠,酒质还是很棒的,也即,用茅台镇的水土和条件,茅台镇生产的浓香型白酒。对于正规销售厂家而言。七,也有常规酒按照这个营销方式一百元一箱来售卖的。但是苦于吸引力不大。又价格定在那里,要保证利润,酒质平平。除非,它能扩大订单量压价并提高酒质。
你好,首先更正一个概念,所有酒都是勾兑的(专业名词叫沟调)。但大多数人理解的是勾兑的酒就不好,但实际并不是这样,我们所理解的不好是用化学酒精勾兑的酒不好。但实际上茅台镇的酱香酒也是勾兑的,只是它的沟通是用不同年份的酒进行沟通对,然后勾兑出不同口感和等级的具体产品。我们说的所谓的好酒就是不用化学酒精勾兑,而是用纯粮食的酒进行勾兑。所谓贵的酒就是在酒的沟调比例中老的基酒占的比例更多一些。茅台镇民营酿酒第一坊怀庄酒业宣希望对茅台镇纯粮食酿造的酱香酒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多多了解我们怀庄酒业的一款具有非常好的口感性价比的产品——原浆1997.
当然不是真的。茅台酒作为最出名的酱香型白酒,其工艺制作就决定了茅台酒不可能如此便宜,酱香型白酒制作第一,制曲,利用小麦制曲,制曲为后期发酵做准备。第二,下沙,利用优质高粱,重阳时节下沙、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第三,取酒,酿制过程中有两次取酒。第四,贮存,选择恒温恒湿、微生物丰富的山洞,洞藏五年以上。第五,调味,原浆兑原酒,不同轮次的调味,调好味再经检验就可出厂了。传统酿造工艺决定价值。就拿同类型的酱香型白酒七种武器酒来说,同茅台酒出自茅台镇价格具有好喝、好吞喝后不头痛不口干的特点。面对消费者其性价比更高。
你猜呢?连粮食成本都不够,还特么原浆酒。
2,茅台酒怎么样
1)独特的地域环境 茅台酒因产于黔北赤水河畔的茅台镇而得名。由于茅台镇地处河谷,风速小,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有关专家曾用茅台酒工艺及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术人员进行异地生产,所出产品均不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也充分证明了茅台酒是与产地密不可分的关系和茅台酒不可克隆,为此茅台酒2001年成为我国白酒首个被国家纳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2)特有的红缨子高粱 茅台酒生产所用高粱为糯性高粱,当地俗称红缨子高粱。此高粱与东北及其他地区高粱不同的是,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支链淀粉含量达88%以上,其截面呈玻璃质地状,十分有利于茅台酒工艺的多轮次翻烤,使茅台酒每一轮的营养消耗有一合理范围。茅台酒用高粱皮厚,并富含2%-2.5%的单宁,通过茅台工艺发酵使其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儿茶酸、香草醛、阿魏酸等茅台酒香味的前体物质,最后形成茅台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等。这些有机物的形成与茅台酒高粱及地域微生物群系密切相关,也是茅台酒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的重要因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茅台酒富含一定的多酚类物质,适量饮用,不伤肝,能治糖尿病、感冒等疾病。 3)复杂的酿造工艺 如果说茅台酒具有独特的地域和特殊的原料是自然天成之作,那么茅台酒独特的酿造工艺就是能工巧匠之妙。概括茅台工艺的特点为三高三长。 茅台酒工艺中的三高是指茅台酒生产工艺的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馏酒。茅台酒大曲在发酵过程中温度高达63℃,比其他任何名白酒的制曲发酵温度都高10-15℃;在整个大曲发酵过程中可优选环境微生物种类,最后形成以耐高温产香的微生物体系,在制曲过程中首先做到了趋利避害之功效。高温堆积发酵是中国白酒生产敞开式发酵最为经典和独创之作,也是其他名白酒工艺所不具有的。高温馏酒:蒸馏工艺本身是固液分离的技术,但茅台酒生产工艺的蒸馏与其他白酒完全不同。 茅台酒工艺中的三长主要指茅台酒基酒生产周期长;大曲贮存时间长;茅台酒基酒酒龄长。茅台酒基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须二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经春、夏、秋、冬一年时间。而其他名白酒只需几个月或十多天即可。茅台酒大曲贮存时间长达6个月才能流入制曲生产使用,比其他白酒多存3-4个月,这对提高茅台酒基酒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大曲用量大,是其他白酒的4-5倍。茅台酒一般需要长达三年以上贮存才能勾兑,通过贮存可趋利避害,使酒体更醇香味美,加上茅台酒高沸点物质丰富,更能体现茅台酒的价值,这是其他香型白酒不具有的特点。 茅台酒工艺的季节性生产指茅台酒生产工艺季节性很强。茅台酒生产投料要求按照农历九月重阳节期进行,这完全不同于其他白酒随时投料随时生产的特点。采用九月重阳投料一是按照高粱的收割季节;二是顺应茅台当地气候特点;三是避开高营养高温生产时节,便于人工控制发酵过程,培养有利微生物体系,选择性利用自然微生物;四是九月重阳是中国的老人节,象征天长地久,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满意请采纳。
3,请问谁知道茅台五粮液酿酒用的酒曲是什么牌子谢谢
根据可靠史料证实,在距今3200年前,我国先民不仅发明了曲蘖,而且成功地用曲蘖来酿酒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我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制曲酿酒的国家。
西汉人杨雄著的《方言》一书中记载的地方名曲就达八种之多,当时已出现了饼状曲块。到了西晋(公元265—316年),嵇含在其所著《南方草麸》中,记述了当时人们在制曲原料中加入一些植物的材料,这是后来酿酒用的“酒药”的开始。“酒药”的出现,说明早在公元4世纪,我国制曲已由饼曲发展为大曲、小曲了。
酿酒所用的“大曲”和“小曲”,简单说就是一种维持微生物(曲霉、毛霉、酵母菌、乳酸菌等)生存和繁殖的养料。制曲所用的原料不同,制出的曲种也就不同。曲种一般有大曲、小曲、快曲等。
大曲是以小麦、大麦或豌豆、小豆为原料,经过菌种培养而制成的。用大曲酿造的酒,香气突出,味道醇厚,好喝,但生产用量大,粮食消耗多,酿造周期长,出酒率低,成本高,所以价格也高。
小曲是以大米粉和米糠为原料,接种以隔年的小曲为菌种,经自然发酵而成。小曲酿酒,适合气温较高的我国南方地区。用小曲酿造的酒,一般是米香型,其香气、口味都比较淡薄,不如大曲酿造的酒香味浓厚。但用小曲酿酒,用曲量少,出酒率高,成本低,价格便宜。如果在小曲中掺入中药材,就成了药曲了。
快曲是以麦为原料制成的。因制曲用的时间少,所以叫快曲。一般酿造杂粮酒或瓜干酒、代用原料酒,都是用快曲。用快曲酿酒,节约粮食,产量高,成本低,价格便宜。
用曲酿酒的大致过程是,首先把粮食粉碎,放到蒸馏锅中,煮成淀粉浆。然后将曲块粉碎抖入,进行粮化反应,使淀粉变成糖水以后,再投入大量的酵母菌,糖水就开始发酵,并产生酒精。然后再经多次蒸馏处理,将酒精提纯,最后勾兑酒浆(即加水)方成白酒。
⑴清香型白酒
感官指标
色泽:清香醇正,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清雅、谐调的香气,不应有浓香、酱香及其他异香和邪杂气味。
滋味:口感柔和,绵甜爽净,自然谐调,饮后有余香,口味较悠长,不应有其他邪杂味。
风格:在清香纯正、酒体爽净的基础上,突出清、爽、绵、甜、净的风格。
⑵其他香型白酒
①感官指标
色泽:无色或微黄,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
香气:具有本品特有风格。
滋味:香味谐调,醇和味长。
风格:具有本品特有风格。
②理化指标
产品必须符合省级颁布的企业标准。(编辑:Sunny)
酒曲都是酒厂自己配的,很简单的.
都是自制的,就算你知道茅台五粮液的酿酒方法用同样的方法去酿也不会酿出同样的口感,因为你不会勾兑。就算你会勾兑也酿不出同样的口感,因为像茅台五粮这样的酒离开原产地口味就变了,跟水、酒窖、地质都有关系。
呵呵,,
这问题太难了!
国宝级机密,就好像是可口可乐的化学配方一样,大家都知道有但是就是没人见过。
自治的,专门秘方,要不谁都制出茅台,五粮液来了。就不值钱了。呵呵
4,液体曲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那要看你采用什么原料生产,比如淀粉质原料、糖质原料和纤维质原料等,例如以淀粉质原料为例:1.原料预处理(1)原料的除杂 原料诈先要通过振荡筛、吸铁器等将其中的混杂的小铁钉、泥块、杂草、 石块等杂质除去。(2)原料的粉碎 粉碎的目的主要是增加原料受热面积,有利于淀粉颗粒的吸水膨胀,糊化,缩短后续热处理时间,提高热处理效率.另外,粉末原料加水混合后容易流动输运.原料粉碎的方法要分为干粉碎和湿粉碎两种.目前国内大多采用于粉碎法,设备大多采用锤式粉碎机,采用粗碎和细碎两级粉碎工艺,经细粉碎后颗粒一般小于2.0mm。湿粉碎时,将蒸煮所需水量和原料一起加入粉碎机中,原料粉末不飞扬,省去除尘通风设备,但粉碎后的粉料不能储存,宜立即用于生产。2.蒸料淀粉质原料吸水后在高温高压下蒸煮,可以破坏植物组织和细胞,使淀粉彻底糊化、液化,使蒸煮物料成为均一的糊化醪,为进一步的淀粉转化为糖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蒸料还有灭菌的作用。3.糖化曲制备糖化曲分成固体曲和液体曲两种,用麸皮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固体曲叫麸曲,采用液体深层通风培养的称为液体曲。(1)固体曲的生产 固体曲生产方法有多种,最早采用的是曲盘制曲,后来发展为帘子制曲,20世纪60年代以后又逐步采用机械通风制曲方法。机械通风制曲工艺包括三角瓶种曲培养、帘子种曲制备和机械通风制曲等几个工段。(2)液体曲生产 液体曲生产工艺过程包括种子制备、液体曲发酵和无菌空气制备三部分。种子罐接种糖化菌孢子悬浮液后,32℃通风培养36h左右接入培养罐,在培养罐内培养48h左右即得成熟液体曲。4.糖化糖化方法分成间歇糖化和连续糖化两类。目前我国大多数酒精厂采用后者。(1)间歇糖化工艺间歇糖化在糖化锅内进行。蒸煮醪放入并冷却到61~62℃时,加入糖化剂,搅拌均匀后静止糖化30min,再冷却至30℃后供发酵用。(2)连续糖化工艺 根据蒸煮醪冷却(前冷却)和糖化醪液冷却(后冷却)的方法不同,可将连续糖化工艺分成混合冷却连续糖化、真空冷却连续糖化和三级真空冷却连续糖化三大类,所控制的工艺参数与间歇糖化工艺的相似。5.酒母制备酒母制备过程是酒母扩大培养过程,分为实验室扩大培养和酒母罐扩大培养两阶段,其流程见图5-11所示。整个酒母扩大培养过程控制的温度均为28~30℃。所得酒母应细胞健壮、整齐,出芽率高(15%~30%),没有杂菌污染。6.乙醇发酵糖化醪送入发酵罐(图5-12),接入酒母后,即可始乙醇发酵。发酵工艺有间歇发酵、半连续式发酵和连续式发酵三类。乙醇发酵过程可分为前发酵期、主发酵期和后发酵期三个阶段。前发酵期一般为前10h左右,在酒母与糖化醪加入发酵罐后,醪液中的酵母开始数量还不多,由于醪液中的酵母开始数量还不进行繁殖。在前发酵期阶段,发酵作用不强,酒精和三氧化碳产生得少,糖分消耗得比较慢,发酵醪表面显得比较平静。前发酵期一般控制发酵温度不超过30℃。主发酵期为前发酵期之后的12h左右,在此阶段酵母细胞已大理形成,每毫升醪液中酵母数可达1亿以上,酵母菌基本上停止繁殖而主要进行乙醇发酵作用。使糖分迅速下降,酒精量逐渐增多,醪液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有很强的二氧化碳泡沫响声。此期间发酵醪温度上升也快,生产上应加强温度控制,最好将温度控制在30~34℃。经主发酵期,醪液的糖分大部分已被耗掉,发酵进入后发酵期。在后发酵期阶段,发酵作用弱,产生热量也省,发酵醪温度逐渐下降,应控制发酵温度在30~32℃。后发酵一般需要约40h才能完成,总发酵时间一般控制60~72h。一般工艺工厂糖化醪浓度为16~18Bx,发酵成熟醪的乙醇含量为6%~10%(V/V)7.酒精蒸馏与精馏发酵成熟醪中除含酒精外,还含其他杂质,需要进行蒸馏及精馏才能得到酒精成品。经过蒸馏即可得到粗酒精和酒精。
5,是谁发明酒这个东东的
杜康啊 不过是白酒 啤酒是外国人发明的 西洋泡泡酒
相传是我国的杜康 而酒的名字就叫杜康酒 第一个喝的当然就是他自己了
酒的发明人是杜康,杜康是谁?他是舜的儿子,舜在位时,天下大治,粮食多得吃不完,但人们都只有吃的东西,却没有什么喝的。一天杜康看到粮仓里因为雨水渗露,滴下一种东西很香,就把它拿去给舜喝,舜一喝,觉得很涩,这么涩的东西怎么喝,舜就命令杜康去造一种饮料,限令一年完成,完成不成就要杀头。杜康也不知道怎么造,就接了点粮仓渗露下的水喝了,喝完后,晕晕乎乎地就睡了,这时就梦见一个白胡子老头,告诉他,粮仓渗露下的水差点佑料,九天后在西边的大榕树下,在酉时前会遇见三个人,取每人的一滴血加在里面就可以造成功。杜康醒了后,过了九天就到西边的大榕树下等,等了一会来了一个白面书生,杜康就要他等一等,问书生要一滴血,书生问他为什么,他就说父亲命令造一种饮料,造不出来就要杀头,有一个白胡子神仙说了,要三个人各一滴血就能造成,书生听了,就割破了手,给了一滴血。又等了一段时间,来了一位武士,杜康也道明了原因,武士也非常豪爽地给了一滴血。可再就没有人来,眼看酉时就要到了,杜康回头一看,大榕树下还睡着一个傻子,没办法了,他就在傻了手上取了一滴血。杜康加了血后,果然造出来了,拿给舜喝,舜觉得很好喝,就问这叫什么东西,杜康想了想就说我等了九天,才成功,就叫酒吧。酒字怎么写呢?是酉时前取了三滴血造成的,就在酉字前加三点水吧。
说起酿酒,最早的还是两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就有写在黏土板上的啤酒制作配方---这块土板现在应该还在芝加哥大学的Oriental Institute,那里囤积了不少两河流域的文物。而在中国,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中国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龙山时期的古人应该是用蘖酿的酒,蘖就是发芽的谷粒,酿出的是黄酒。后来古人们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秦汉时虽然仍然用蘖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开始用酒曲,前阵子还在《汉书·食货志》上读到: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兴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试一试:)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时的酒都是黄酒。 南北朝时,制酒曲的工艺日益完善,当时的一部奇书《齐民要术》上记载了很多种制曲的方式,这些方式现在有不少还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时有了红曲,酿造出来了“红酒”,不知道古书里说的女儿红是不是就是这种就,不过绍兴的状元红应该不是,那酒俺喝过,其实不红,颜色是橙黄色的 前面说到曲酿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经想用酒代水再酿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浓度,可是不成,因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谢的产物,对酵母菌的发酵有一定抑制作用,当酒精成分达到10%左右时,酵母菌就停止繁殖,发酵过程也就随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强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会超过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发酵,也得不到度数更高的酒了。 到了元朝,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把酒曲发酵酿造的酒再蒸馏一下,得到度数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这和现在的酒比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个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两“两毛烧”,体会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两毛烧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过现在可能不止“两毛”那么便宜了吧:)说烧酒是元朝时才有的,是依照李时珍的纪录,不过在白居易等人的诗里已经有了“烧酒”一词,并且对山西汾酒历史的考证似乎说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时就有烧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过岗有可能是早期的烧酒吧,不然十几度的酒不会有那么大的力量。 总结一下,用蘖酿的酒度数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应星说“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传”;用曲酿造的酒度数大致在十几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艺不同而不同,因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药,不够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较类似现在的绍兴黄酒;蒸馏后的烧酒度数很高,大约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现在仍有烧酒,不妨一试。 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武松喝的十八碗酒相当于是二斤56度的二锅头。 古代的酒度数较低,所以酒具多数比较大,到现则度数高,酒具也精致小巧。 古代的酒,度数很低,为了表示豪爽,一饮而尽也是常见的。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李适之饮酒的风貌是「饮如长鲸吸百川」,这何止是一饮而尽?因此关键是酒的度数。现在的宴席上常以「干杯」劝酒,实际上喝高度数的酒是很难做到「干杯」的。
等了一会来了一个白面书生,告诉他,问书生要一滴血,舜就命令杜康去造一种饮料,才成功?是酉时前取了三滴血造成的,就接了点粮仓渗露下的水喝了,给了一滴血,眼看酉时就要到了。酒字怎么写呢,要三个人各一滴血就能造成,在酉时前会遇见三个人,觉得很涩。 杜康醒了后,拿给舜喝,九天后在西边的大榕树下,却没有什么喝的,但人们都只有吃的东西,杜康回头一看,就叫酒吧,果然造出来了,他就说父亲命令造一种饮料,杜康想了想就说我等了九天,喝完后。一天杜康看到粮仓里因为雨水渗露,就问这叫什么东西。 杜康也不知道怎么造,粮仓渗露下的水差点佑料,没办法了,滴下一种东西很香,就把它拿去给舜喝,杜康也道明了原因,杜康就要他等一等,舜觉得很好喝,这么涩的东西怎么喝。 杜康加了血后,大榕树下还睡着一个傻子,他就在傻了手上取了一滴血,武士也非常豪爽地给了一滴血,舜一喝。可再就没有人来?他是舜的儿子,书生听了,来了一位武士,就割破了手,完成不成就要杀头,这时就梦见一个白胡子老头。又等了一段时间,有一个白胡子神仙说了,造不出来就要杀头,晕晕乎乎地就睡了,舜在位时,书生问他为什么,过了九天就到西边的大榕树下等,取每人的一滴血加在里面就可以造成功,限令一年完成,天下大治,粮食多得吃不完,杜康是谁酒的发明人是杜康,就在酉字前加三点水吧
6,酒曲是怎样做的
1.浸米:把大米加水浸泡3~6小时备用。 2.粉碎:浸泡后的大米粉碎成米粉,并用180目的细筛进行过筛。 3.配料接种:以3/4的米粉用于做坯,余下1/4的米粉用作裹粉,香药草粉用量为酒坯粉量的3%,陈曲粉为2%,水为60%,相混拌匀。 4.制坯:拌匀后制成酒饼,切成2厘米大小的粒状,并用竹筛筛圆成酒药坯。 5.裹粉:把曲坯外面滚上一层细米粉,并控制酒坯含水量为46%。 6.培曲:室温控制在28~31℃,把酒坯送入曲室,培养20小时后,霉菌菌丝生长旺盛,品温控制在33~34℃,最高不超过37℃,24小时后,为了促使曲坏中酵母繁殖,室温应控制在28~30℃,品温在35℃以下,保持24小时。入房共48小时后,品温下降,曲子成熟。 7.出曲:成熟的曲取出后在烘房干燥或晒干,贮藏备用。
大曲酒和小曲酒生产中,分别要以大曲和小曲作为糖化发酵剂。制曲方法各不相同,现在分别以汾酒曲和药小曲为例作一简单介绍。一、汾酒曲制作方法: 1.原料粉碎:把大麦60%、豌豆40%按比例配好,混匀粉碎,要求通过20孔筛的细粉占20~30%。 2.踩曲:粉料加水拌匀,在曲模中踩成曲坯,由坯含水量为36~38%,要求踩的平整,饱满。 3.入房排列:曲室温度预先调节在15~20℃,地面铺上稻皮,把曲坯运入房中排列成行,间隔2~3厘米,每层上放置芦苇秆,再在上面放置一层曲块,共放三层。 4.长霉:将曲室封闭,温度会逐渐上升,一天后曲坯表面出现霉菌斑点,经36~37小时,品温升到38~39℃,应控制升温缓慢,使上霉良好。 5.晾霉:曲坯品温升至38~39℃,打开门窗,揭去保温层,排潮降温,并把曲坯上下翻倒一次,拉开间距,以控制微生物生长,使曲坯表面干燥,固定成形,称为晾霉。晾霉时,不应在室内产生对流风,防止曲皮干裂。晾霉2~3天,每天翻曲一次,曲层分别由三层增到四层和五层。 6.起潮火:晾霉后,再封闭门窗进入潮火,品温上至36~38℃,进行翻曲,曲层由五层增到六层,并排列成“人”字形,每1~2天翻曲一次,昼夜门窗两封两启,品温两起两落,经4~5天曲坯38℃逐渐升到45~46℃,进入大火期,曲坯增到七层。 7.大火(高温)期:这时微生物菌丝由表面向里生长,水分和热量由里向外散失,可开启门窗调节品温,保持44~46%的高温7~8天,每天翻曲一次。大火期结束,有50~70%的曲坯已成熟。 8.后火期:曲坯逐渐干燥,品温下降,由44~46℃降到32~33℃或更低,后火期3~5天。 9.养曲:后火期后,为使曲坯继续蒸发水分,品温控制在28~30℃进行养曲。 10.出房:把曲块出房,堆成间距10厘米的曲堆。二、药小曲又名酒药或酒曲丸。它是以生米粉为原料,添加中草药粉和种曲母制成的。制作方法: 1.浸米:把大米加水浸泡3~6小时备用。 2.粉碎:浸泡后的大米粉碎成米粉,并用180目的细筛进行过筛。 3.配料接种:以3/4的米粉用于做坯,余下1/4的米粉用作裹粉,香药草粉用量为酒坯粉量的3%,陈曲粉为2%,水为60%,相混拌匀。 4.制坯:拌匀后制成酒饼,切成2厘米大小的粒状,并用竹筛筛圆成酒药坯。 5.裹粉:把曲坯外面滚上一层细米粉,并控制酒坯含水量为46%。 6.培曲:室温控制在28~31℃,把酒坯送入曲室,培养20小时后,霉菌菌丝生长旺盛,品温控制在33~34℃,最高不超过37℃,24小时后,为了促使曲坏中酵母繁殖,室温应控制在28~30℃,品温在35℃以下,保持24小时。入房共48小时后,品温下降,曲子成熟。 7.出曲:成熟的曲取出后在烘房干燥或晒干,贮藏备用。
大曲酒和小曲酒生产中,分别要以大曲和小曲作为糖化发酵剂。制曲方法各不相同,现在分别以汾酒曲和药小曲为例作一简单介绍。 一、汾酒曲 制作方法 1.原料粉碎:把大麦60%、豌豆40%按比例配好,混匀粉碎,要求通过20孔筛的细粉占20~30%。 2.踩曲:粉料加水拌匀,在曲模中踩成曲坯,由坯含水量为36~38%,要求踩的平整,饱满。 3.入房排列:曲室温度预先调节在15~20℃,地面铺上稻皮,把曲坯运入房中排列成行,间隔2~3 厘米,每层上放置芦苇秆,再在上面放置一层曲块,共放三层。 4.长霉:将曲室封闭,温度会逐渐上升,一天后曲坯表面出现霉菌斑点,经36~37小时,品温升到38~39℃,应控制升温缓慢,使上霉良好。 5. 晾霉:曲坯品温升至38~39℃,打开门窗,揭去保温层,排潮降温,并把曲坯上下翻倒一次,拉开间距, 以控制微生物生长,使曲坯表面干燥,固定成形,称为晾霉。晾霉时,不应在室内产生对流风,防止曲皮干裂。晾霉2~3天,每天翻曲一次,曲层分别由三层增到四层和五层。 6.起潮火:晾霉后,再封闭门窗进入潮火,品温上至36~38℃,进行翻曲,曲层由五层增到六层,并排列成“人”字形,每1~2天翻曲一次,昼夜门窗两封两启,品温两起两落,经4~5天曲坯38℃逐渐升到45~46℃,进入大火期,曲坯增到七层。 7. 大火(高温)期:这时微生物菌丝由表面向里生长,水分和热量由里向外散失,可开启门窗调节品温,保持44~46%的高温7~8天,每天翻曲一次。大火期结束,有50~70%的曲坯已成熟。 8. 后火期:曲坯逐渐干燥,品温下降,由44~46℃降到32~33℃或更低,后火期3~5天。 9. 养曲:后火期后,为使曲坯继续蒸发水分,品温控制在 28~30℃进行养曲。 10. 出房:把曲块出房,堆成间距10厘米的曲堆。 二、药小曲 又名酒药或酒曲丸。它是以生米粉为原料,添加中草药粉和种曲母制成的。 制作方法 1.浸米:把大米加水浸泡3~6小时备用。 2.粉碎:浸泡后的大米粉碎成米粉,并用180目的细筛进行过筛。 3.配料接种:以3/4的米粉用于做坯,余下1/4的米粉用作裹粉,香药草粉用量为酒坯粉量的3%,陈曲粉为2%,水为60%,相混拌匀。 4.制坯:拌匀后制成酒饼,切成2厘米大小的粒状 ,并用竹筛筛圆成酒药坯。 5.裹粉:把曲坯外面滚上一层细米粉,并控制酒坯含水量为46%。 6.培曲:室温控制在28~31℃,把酒坯送入曲室,培养20小时后,霉菌菌丝生长旺盛,品温控制在33~34℃,最高不超过37℃,24小时后,为了促使曲坏中酵母繁殖,室温应控制在28~30℃,品温在35℃以下,保持24小时。入房共48小时后,品温下降,曲子成熟。 7.出曲:成熟的曲取出后在烘房干燥或晒干,贮藏备用。
7,酿酒的酒曲是怎么制作的
制作方法:
1.原料粉碎:把大麦60%、豌豆40%按比例配好,混匀粉碎,要求通过20孔筛的细粉占20~30%。
2.踩曲:粉料加水拌匀,在曲模中踩成曲坯,由坯含水量为36~38%,要求踩的平整,饱满。
3.入房排列:曲室温度预先调节在15~20℃,地面铺上稻皮,把曲坯运入房中排列成行,间隔2~3厘米,每层上放置芦苇秆,再在上面放置一层曲块,共放三层。
4.长霉:将曲室封闭,温度会逐渐上升,一天后曲坯表面出现霉菌斑点,经36~37小时,品温升到38~39℃,应控制升温缓慢,使上霉良好。
5.晾霉:曲坯品温升至38~39℃,打开门窗,揭去保温层,排潮降温,并把曲坯上下翻倒一次,拉开间距,以控制微生物生长,使曲坯表面干燥,固定成形,称为晾霉。晾霉时,不应在室内产生对流风,防止曲皮干裂。晾霉2~3天,每天翻曲一次,曲层分别由三层增到四层和五层。
6.起潮火:晾霉后,再封闭门窗进入潮火,品温上至36~38℃,进行翻曲,曲层由五层增到六层,并排列成“人”字形,每1~2天翻曲一次,昼夜门窗两封两启,品温两起两落,经4~5天曲坯38℃逐渐升到45~46℃,进入大火期,曲坯增到七层。
7.大火(高温)期:这时微生物菌丝由表面向里生长,水分和热量由里向外散失,可开启门窗调节品温,保持44~46%的高温7~8天,每天翻曲一次。大火期结束,有50~70%的曲坯已成熟。
8.后火期:曲坯逐渐干燥,品温下降,由44~46℃降到32~33℃或更低,后火期3~5天。
9.养曲:后火期后,为使曲坯继续蒸发水分,品温控制在28~30℃进行养曲。
10.出房:把曲块出房,堆成间距10厘米的曲堆。
二、药小曲又名酒药或酒曲丸。它是以生米粉为原料,添加中草药粉和种曲母制成的。
制作方法:
1.浸米:把大米加水浸泡3~6小时备用。
2.粉碎:浸泡后的大米粉碎成米粉,并用180目的细筛进行过筛。
3.配料接种:以3/4的米粉用于做坯,余下1/4的米粉用作裹粉,香药草粉用量为酒坯粉量的3%,陈曲粉为2%,水为60%,相混拌匀。
4.制坯:拌匀后制成酒饼,切成2厘米大小的粒状,并用竹筛筛圆成酒药坯。
5.裹粉:把曲坯外面滚上一层细米粉,并控制酒坯含水量为46%。
6.培曲:室温控制在28~31℃,把酒坯送入曲室,培养20小时后,霉菌菌丝生长旺盛,品温控制在33~34℃,最高不超过37℃,24小时后,为了促使曲坏中酵母繁殖,室温应控制在28~30℃,品温在35℃以下,保持24小时。入房共48小时后,品温下降,曲子成熟。
7.出曲:成熟的曲取出后在烘房干燥或晒干,贮藏备用。
一 酒曲的制作 按制曲原料来分主要有小麦和稻米。故分别称为麦曲和米曲。用稻米制的曲,种类也很多,如用米粉制成的小曲,用蒸熟的米饭制成的红曲或乌衣红曲,米曲(米曲霉)。 按原料是否熟化处理可分为生麦曲和熟麦曲。 按曲中的添加物来分,又有很多种类,如加入中草药的称为药曲, 加入豆类原料的称为豆曲(碗豆,绿豆等)。 按曲的形体可分为大曲(草包曲,砖曲,挂曲)和小曲(饼曲),散曲。 按酒曲中微生物的来源, 分为传统酒曲(微生物的天然接种)和纯种酒曲(如米曲霉接种的米曲,根霉菌接种的根霉曲,黑曲霉接种的酒曲)。 二 酒曲的分类 现代大致将酒曲分为五大类,分别用于不同的酒。它们是: 麦曲,主要用于黄酒的酿造; 小曲,主要用于黄酒和小曲白酒的酿造; 红曲,主要用于红曲酒的酿造(红曲酒是黄酒的一个品种); 大曲,用于蒸馏酒的酿造。 麸曲,这是现代才发展起来的,用纯种霉菌接种以麸皮为原料的培养物。可用于代替部分大曲或小曲。目前麸曲法白酒是我国白酒生产的主要操作法之一。其白酒产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 酒曲生产技术的演变 一 原始的酒曲 我国最原始的糖化发酵剂可能有几种形式:即曲,蘖,或曲蘖共存的混合物。 在原始社会时,谷物因保藏不当,受潮后会发霉或发芽, 发霉或发芽的谷物就可以发酵成酒。因此,这些发霉或发芽的谷物就是最原始的酒曲,也是发酵原料。 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发霉的谷物和发芽的谷物是不加区别的, 但曲和蘖起码在商代是有严格区别的。因为发芽的谷物和发霉的谷物外观不同,作用也不同,人们很容易分别按照不同的方法加以制造,于是,在远古便有了两种都可以用来酿酒的东西。发霉的谷物称为曲,发芽的谷物称为蘖。 二 散曲到块曲 从制曲技术的角度来考察,我国最原始的曲形应是散曲,而不是块曲。 散曲,即呈松散状态的酒曲,是用被磨碎或压碎的谷物,在一定的温度, 空气湿度和水分含量情况下,微生物(主要是霉菌)生长其上而制成的。散曲在我国几千年的制曲史上一直都沿用下来。例如古代的"黄子曲",米曲(尤其是红曲)。 块曲,顾名思义是具有一定形状的酒曲, 其制法是将原料(如面粉)加入适量的水,揉匀后,填入一个模具中,压紧,使其形状固定,然后再在一定的温度,水分和湿度情况下培养微生物。 东汉成书的<>中有几个字,都注释为“饼曲”。东汉的<< 四民月令>>中还记载了块曲的制法,这说明在东汉时期,成型的块曲已非常普遍。 到北魏时代,以<>中的制曲,制蘖技术为代表, 我国的酒曲无论从品种上,还是从技术上,都达到了较为成熟的境地。主要体现在:确立了块曲(包括南方的米曲)的主导地位;酒曲种类增加;酒曲的糖化发酵能力大大提高。 我国的酒曲制造技术开始向邻国传播。 散曲和块曲不仅仅体现了曲的外观的区别, 更主要的是体现在酒曲的糖化发酵性能的差异上。其根本原因在于酒曲中所繁殖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上的差异。 从制曲技术上来说,块曲的制造技术比较复杂,工序较长, 而且制曲过程中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酿酒前,还必须将块状的酒曲打碎。古人为何多此一举? 其中的道理是块曲的性能优于散曲。从原理上看,我国酒曲上所生长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有的霉菌菌丝很长,可以在原料上相互缠结,松散的制曲原料可以自然形成块状。酒曲上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如细菌,酵母菌,霉菌。这些不同的微生物的相对数量分布在酒曲的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也不同。有专家认为,酿酒性能较好的根霉菌在块曲中能生存并繁殖,这种菌对于提高酒精浓度有很重要的作用。块曲的使用更适于复式发酵法(即在糖化的同时,将糖化所生成的糖分转化成酒精)的工艺。 西汉的饼曲,只是块曲的原始形式。其制作也可能是用手捏成的。 到了北魏时期,块曲的制造便有了专门的曲模,<>中称为"范",有铁制的园形范,有木制的长方体范,其大小也有所不同。如<>中的"神曲"是用手团成的,直径2.5寸,厚9分园型块曲,还有一种被称为"笨曲"的则是用1尺见方,厚2寸的木制曲模,用脚踏成的。当时块曲仅在地面放置一层,而不是象唐代文献中所记载的那样数层堆叠。使用曲模,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可以统一曲的外型尺寸,所制成的酒曲的质量较为均一。采用长方体的曲模又比园型的曲模要好。曲的堆积更节省空间。更为后来的曲块在曲室中的层层叠置培菌奠定了基础。用脚踏曲,一方面是减轻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曲被踏得更为紧密,减少块曲的破碎。总之,从散曲发展到饼曲,从园形的块曲发展到方形的块曲,都是人们不断总结经验,择优汰劣的结果,都是为了更符合制曲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