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桃花的作用是什么写一段话
桃花在中国古代有多重寓意,在不同意境或语境下,其象征着春天、爱情、长寿、美好生活、弟子等。
(一) 桃花象征着春天。桃花,开于早春,自古以来就是春天来了的象征。“桃红容若玉,定似昔人迷”,作为春天和美好的代名词,桃花无愧人们的厚爱。吴融在《桃花》诗中曰“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二) 桃花象征着爱情。花语及代表意义为爱情的俘虏。在古中国,桃花一直以来都离不开爱情两个字。古人占卜时常说桃花运,就是指桃花能给人带来爱情的机遇。而古代诗人也常常把桃花与爱情结合在一起,除了用“一树桃花一树诗,千树花语为谁痴”这样的诗句来表达爱情向往,还常用于对红颜薄命的感叹。
(三)桃花象征着长寿。《太清方》曰,“三月三日采桃花,酒浸服之,除百病,好颜色”,而桃花所形成的果实,桃实更被视为延年益寿之物,由此其引发出的许多如王母的蟠桃会等故事,把桃果称为“寿桃”。
2. 桃花的作用的句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
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
3. 用一段话描写桃花是什么样的
描写桃花的样子:
1、这些桃花,红的像火,粉的似霞,白的如玉……有的仰脸微笑,有的低头含羞,有的迎风引蝶,还有无数含苞待放殷红欲滴的花骨朵,像是顽皮的孩子正撅着小嘴,向姐姐们耍小脾气。
2、桃花有粉红的、深红的、浅紫的,在青翠欲滴的绿叶映衬下,更显得鲜艳娇美。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一丝丝红色的花蕊顶着嫩黄色的尖尖,调皮地探出头。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3、桃花为一芽一花,花单生,比叶子先开放,几乎无花柄;萼筒钟状,有短绒毛,花瓣5片(观赏花除外),粉红色或粉白色,有雄蕊和雌蕊;春季4月上中旬(山桃3月底)开花。
4、这桃花初开是白色的,如脂,如玉,如雪,是那么娇嫩,那么水灵,那么晶莹,那么透亮。
5、二月的时候,桃树开始结出一个一个的小苞,那是花蕾,随着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花蕾渐渐的长大,花瓣儿犹如小鸡破壳而出一样,从那小小的花蕾中蹦出来,渐渐形成花的雏形。再慢慢地,花瓣儿越来越大,颜色开始有了变化,有的是白色,有的粉红色。此时,已是春间三月了,山上已遍满桃花那玲珑的身躯,花香飘满山间。
4. 桃花有什么用处说明文
三年级燕子课文是说明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燕子》课文原文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扩展资料
《燕子》 一文,作者用优美简练的文字,鲜艳明快的色彩,为我们描绘出春天初到时的燕子。 教材的图上画的是春天的景色,全图呈绿色基调,有远山、湖水、稻田,桃花盛开,柔柳轻扬,各种颜色的花竞相开放。
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燕子,它们有的正在湖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还有的停在远处电线上歇息,它们给早春的湖光山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课文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可以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顺序来理解。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动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5. 桃花用一段话写出它的特点
1、桃花于春天开放,花为单生,开花特点是先花后叶;
2、无花柄;
3、桃花花萼呈筒钟状,被覆绒毛。桃花属蔷薇科落叶乔木,树干呈灰褐色,粗糙有孔;叶呈椭圆状披针形,叶边缘有粗锯齿;花期在每年的3至4月,果期在每年的6~9月,主分果桃和花桃两大类。果桃有:水蜜桃、寿星桃、碧桃等。
6. 桃花的作用是什么一句话
桃子、杏子、李子这三种水果是目前集中上市的鲜果,当我们看着满树的果实,也或者在大街小巷看着商贩售卖的鲜果时,总免不了想摘点或者买点来尝尝的想法。
不过,不知道有没有人和咱一样,当在品尝这些果子的时候,会不会想起“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这句古老的民间俗语。反正咱在吃桃或者李子的时候,都会刻意的尽量少吃,因为想起这句话,心里不免有些毛骨悚然。
这句流传甚广的民间俗语,想必应当有一些合理性存在,毕竟我们在吃李子时,如果真吃多了的话,也是会感觉到肚子有些许疼痛的,但未必是每个人都会疼痛。为什么会有“桃养人,
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这样的说法?我想当然是我们老祖先在生活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就像我们今天有很多食物禁忌一样,都是前人用生命换来的宝贵经验。
而具体来说这句话,实际上今天人们早就从医学、营养学、生物学等等各种角度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我们先来看看这三种水果的主要成分都有些啥,再来综合一下专家所说的一些原因。
先来看看桃。桃树是自古以来都比较受人喜欢,栽培也比较广泛,主要是因为其果实不仅汁多味美,外观艳丽,而且营养丰富。据分析,每百克果肉中含糖7~15克,有机酸0.2~0.9克,蛋白质0.4~0.8克,脂肪0.1~0.5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还比其它水果含有较多的磷、钙、铁等矿物质,大有益于人体健康。所以民间素有“仙桃”、“寿果”之说。
再来看看杏。杏树也是栽培历史比较悠久的果树之一,其营养价值也非常之高,每百克杏肉含糖10克、蛋白质0.9克、钙26毫克、磷24毫克、含酸12毫克、胡萝卜素1.79毫克、维生素B0.05毫克、维生素P0.6毫克,维生素C7毫克。不仅鲜食味美,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最后来看看李子。李子在以前并不算主要水果,长期被冠以“小杂果”的称号,不过,随着人们对李子的认识逐渐深入,李子的栽培得到了大规模的栽培,也算是人们比较喜欢鲜食的水果之一。李子不仅美丽、芳香、多汁、酸甜适口,而且营养丰富。每百克鲜果可食部分含脂肪0.2~0.6克、碳水化合物9~12.9克、钙7.5~17.1毫克、磷18~20毫克、钾8.5~142.5毫克、铁0.5~0.8毫克、镁3.8~8.2毫克、维生素A 0.11毫克等等。
如果光从三种水果的营养成分来看,我们无法说清楚“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这句俗语。要说清楚这句话,我们得先来看看这句话的历史背景。这句话不是今天的人们所总结,而是古代人们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用生命所换来的。而在古代,多数人的饮食结构,肉类食物所占比例很少,饮食清淡,那时候人们体质偏虚寒,所以养生保健提倡温补养阳。
桃的果实味甘、酸,性温,有补中益气、养阴、生津、润燥、活血的功效,非常符合古人的体质,符合温补养阳的保健原则,多吃无害,所以就有了“桃养人”的说法。而杏的果实则味甘、酸,性热,有止渴生津的作用,但是多吃容易上火,而且杏中的苯甲酸对胃肠道有刺激,吃多了会出现胃胀、胃酸等症状,所以就有“杏伤人”的说法。李子则性凉,味甘、酸,入肝、肾经,不符合温补养阳的保健原则,凉性食物吃多了伤脾,这就是李子吃多了,会拉肚子的原因。在古代,由于人们的体质原因,不宜多吃凉性食物,如果多吃性凉的李子,对身体的伤害极大,所以便有于是也就有了“李子树下埋死人”的说法。
而在今天,由于人们的饮食结构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体质发生了改变,实际上对于多数人来说,“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这种说法并不适宜,反而是多吃一些李子倒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为什么还是有些人在多吃杏子和李子后,仍然会感觉到不适呢?主要是人们的体质还存在个体差异,体质偏虚寒的人就不适宜多吃李子。
从上述情况来看,实际上这句话在今天来说,并不绝对,适不适用多吃,还得看人们的体质如何,有的人多吃有益健康,有的人多吃则伤身 。因此,“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需要辩证的看待。
7. 桃花有哪些特点写成一段话
桃花非常喜欢阳光,阳光照射下能生长的很好,所以需栽在阳光好的地方。能耐得住干旱,非常害怕水涝,所以一定要控制好水分施加,降水多时需及时排水。适合在轻壤土中生长,不喜欢黏重、板结的土质
8. 桃花的作用怎么写
桃花像一只闹钟, 它唤醒沉睡的小草, 给大自然增添一份色彩。桃花像一幅画,它收集大自然的色彩, 让花儿们在画中争芳斗艳。 桃花像一个魔术师,它变来了飞翔的小鸟,给天空当作礼物。
那荷花,清纯不染;那桃花,姹紫嫣红;那牡丹,雍容华丽;那玉兰,淡淡幽香;那樱花,幽幽如歌。
9. 桃花的作用怎么描写
《杏溪十首·杏溪》唐代 姚合
桃花四散飞,桃子压枝垂。寂寂青阴里,幽人举步迟。
《酬谢谦山所寄》宋代 张埴
老农群儿去聚沙,不知桃子结西华。
《四斤桃子歌》明代 刘崧
四斤桃子世所珍,雕盘献客夸轮囷。海霞红点王母颊,玉团中涵秋水色。
《秋雨二首》宋代 张耒
南山云起满庭阴,帘幕初凉七月深。桃子压枝桐叶老,连绵风雨作愁霖。
《自题画桃子图》近代 谢龙升
三月开花,五月成熟。入画入画,饱我眼福。
《桃花庵歌》弘治乙丑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个平地一个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世人看不穿。记得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惧谗】 唐·李白
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众女妒蛾眉,双花竞春芳。魏姝信郑袖,掩袂对怀王。一惑巧言子,朱颜成死伤。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
【庭前晚花开】 唐·李白
西王母桃种我家,三千阳春始一花。结实苦迟为人笑,攀折唧唧长咨嗟。
【萧八明府堤处觅桃栽】 唐·杜甫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河阳县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
【绝句漫兴九首】 唐·杜甫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绝句漫兴九首】 唐·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华阳观桃花时招李六拾遗饮】 唐·白居易
华阳观里仙桃发,把酒看花心自知。争忍开时不同醉,明朝后日即空枝。
【下邽庄南桃花】 唐·白居易
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日暮风吹红满地,无人解惜为谁开。
【感月悲逝者】 唐·白居易
存亡感月一潸然,月色今宵似往年。何处曾经同望月,樱桃树下后堂前。
【夜惜禁中桃花,因怀钱员外】 唐·白居易
前日归时花正红,今夜宿时枝半空。坐惜残芳君不见,风吹狼藉月明中。
【石榴】 唐·李商隐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小桃园】 唐·李商隐
竟日小桃园,休寒亦未暄。坐莺当酒重,送客出墙繁。啼久艳粉薄,舞多香雪翻。犹怜未圆月,先出照黄昏。
【嘲桃】 唐·李商隐
无赖夭桃面,平时露井东。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
【赋得桃李无言】 唐·李商隐
夭桃花正发,秾李蕊方繁。应候非争艳,成蹊不在言。静中霞暗吐,香处雪潜翻。得意摇风态,含情泣露痕。芬芳光上苑,寂默委中园。赤白徒自许,幽芳谁与论。
园有桃(园有桃) 诗经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园有桃,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
桃夭(桃之夭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南家桃(南家桃树深红色) 元稹
南家桃树深红色,日照露光看不得。树小花狂风易吹,
一夜风吹满墙北。离人自有经时别,眼前落花心叹息。
更待明年花满枝,一年迢递空相忆。
庭前桃(曾向桃源烂漫游) 韦庄
曾向桃源烂漫游,也同渔父泛仙舟。皆言洞里千株好,
未胜庭前一树幽。带露似垂湘女泪,无言如伴息妫愁。
五陵公子饶春恨,莫引香风上酒楼。
咏桃(禁苑春晖丽) 李世民
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妆。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
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
桃(独有成蹊处) 李峤
独有成蹊处,秾华发井傍。山风凝笑脸,朝露泫啼妆。
隐士颜应改,仙人路渐长。还欣上林苑,千岁奉君王。
《杏溪十首·杏溪》
唐代:姚合
桃花四散飞,桃子压枝垂。
寂寂青阴里,幽人举步迟
《秋雨二首》
宋代:张耒
南山云起满庭阴,帘幕初凉七月深。
桃子压枝桐叶老,连绵风雨作愁霖。
10. 桃花有什么作用(关于语文)
八种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6.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例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用分析】:“盼望着”一个短语连续反复,表现对春的喜爱,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7.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例句】: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作用分析】:这个设问突出强调了来的是出使宫市的太监,写出他们骄横的神态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它的特点是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内容;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例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作用分析】:在记叙了志愿战士的英雄事迹之后,用这两个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感情,赞扬志愿军战士的英雄行为。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启发读者深思。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
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
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例析2: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简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
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
例析1:①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
例析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李白的作品中表现极为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等。
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⑷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的第三、四句修辞方法是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⑸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析: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咏白海棠(薛宝钗)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简析:“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⑹设问和反问:设问是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析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简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例析2:王安石的《题乌江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简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在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2.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简析: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例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问: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简析: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融情于景的特色。
一般说来,记叙文多采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文多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文多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当然,表达方式的运用也不是绝对的,如记叙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议论或说明,议论文里同样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叙述、描写或说明,说明文里也可以有叙述或描写。至于杂文、游记、随笔等更细的分类文体,表达方式则更加灵活。
总之,表达方式的使用,一切服从文体和表现主题的需要。
3.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烘托、象征、用典、白描、蒙太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心理刻画、寓庄于谐、联想和想象,等等。
例析:简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句的表现手法
简析:该句纯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了田园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巧。这种画法,不用色彩的烘染,只用黑线勾描物象。在文学创作上,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其特点是: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逼肖。
4.区别与联系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但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而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但它如果间隔使用,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就非常明显,也可视为表现手法;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等等。
总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不可回避,我们必须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认真体会,才能真正将它们区分开来,并娴熟地运用。
例示:
1.试分析下面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答:本诗所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如下:⑴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花的坚毅耐寒;⑵对比,与混芳尘的桃花对比,显示梅的高洁守志;⑶托物言志(象征),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①青玉案:词牌名。②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繁花齐开。③宝马雕车:指观灯的贵族豪门的华丽车马。④凤箫:《神仙传》载,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箫作凤鸣声,引来了凤。故称箫为凤箫。⑤玉壶:比喻月亮。⑥蛾儿雪柳: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⑦阑珊:零落。
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主要运用了反衬(或衬托、烘托)的表现手法,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不趋流俗,甘于寂寞,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这首词着力用反衬法。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而只是陪衬。最后点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但是,作者描写这样一位孤独者,用意何在?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联系作者身世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以“那人”自比,抒发了词人满面腔的闲愁与寂寞。
就修辞而言,本词主要用了如下几种:
比喻:“花千树”——将元夕的焰火比作千万棵繁花锦簇的花树;“更吹落星如雨”——焰火像被吹得如雨落下的星星;“玉壶”——喻月亮。
借代:“蛾儿雪柳”——用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代年轻美貌的女子。
3.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和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提示: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的修辞。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运用了夸张、比喻。
PS: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请采纳是我对我的信任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