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安徽东吴酿酒有限公司定远老酒,如何评价东吴四英将

1,如何评价东吴四英将

“大都督”这一官职,翻译过来就是“全国最高的军事统帅”,由曹魏设置,但是并不是一个常置官职,是属于某个人担任某个职位以外兼任的“加官”。而东吴跟曹魏制度相似,所以东吴建国以后也设立的大都督一职,东吴第一任大都督就是陆逊。很多人都认为周瑜鲁肃是东吴的大都督,但事实并非如此,是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在《三国演义》中有提到东吴有三个人担任大都督,其分别为周瑜、吕蒙和陆逊,并没有说鲁肃。然而在史书《三国志》中仅仅提到陆逊担任过大都督,其他人都没有。在《三国演义》当中,对于大都督的设定与历史有所偏差,属于是整个东吴的军事负责人,而且还是长期性的职位。 周瑜、陆逊、鲁肃、吕蒙四个人,并非是东吴的“四大都督”,而是“东吴四英杰”。那这四位英杰的评价如何呢,我们看看便知。首先是周瑜,周瑜(周郎,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周瑜的形象是心胸狭隘、气量极小,最后被诸葛亮气死的反派。其主要是被罗贯中给故意丑化了,目的就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在正史上人们都称其“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东汉末年战略家、外交家、政治家,孙吴势力著名的将领,为孙权策划未来战略蓝图《榻上策》。鲁肃是东吴名将,他有智有勇,堪与周瑜媲美,若论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恐较周瑜还略胜一筹;但在《三国演义》中、戏剧舞台上,鲁肃恰似一位仁慈的长者,忠厚有余,才智不足,经常为周瑜、诸葛亮斗智施谋所戏弄,显出一副愚相,然而,《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都是艺术创造,不是史实记载,从艺术角度看,可称生花妙笔,若从史学角度讲,可是历史的颠倒和歪曲。曾在历史风云变幻中活跃一时的鲁肃,他的心计绝不亚于后人。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东汉末年名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 我们常说的“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主角就是他,在经过学习后能力大增,白衣渡江最后使得武圣关羽败走麦城。陆逊(陆议,183年-245年3月19日),字伯言,出生于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深得孙权器重,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第四位战功卓著的将领,也是唯一有明确记载的东吴大都督,伟人都对他赞赏有加。 彝陵之战是孙、刘两集团之间的决战。陆逊是这次大战东吴方面的指挥官,指挥若定,大败刘备。伟人曾经批评刘备说:三国时刘备不好,还是老头子挂帅。他当然不是陆逊的对手。他说:最初陆逊是吕蒙手下的一个中级军官,以后继吕蒙当了统帅。陆逊知己知彼,很会打仗,伟人认为,陆逊指挥的彝陵之战和汉楚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曹袁官渡之战等一样,都是以少胜多的成功战例。

如何评价东吴四英将

2,平江区的经济

2004年,平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亿元,比2003年增长2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亿元,比2003年增长18%。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亿元,区级可用财力预计达2.55亿元,均比2003年增长35%。2008年,平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5%和11.9%。 平江辖区内工业生产最早以丝绸为主。宋元丰年间,区内建有丝织业议事之所——轩辕宫。明代在北局设织造局,此时丝织业已是遍布东北半城。同时,纺织业中,印染织业、制线业及缝纫业也开始兴起。随着丝织业的发展,纺织机械业相应加速发展,清代光绪年间,区内形成机壳作场,大多集中在皮市街、平江路、西北街、齐门路、临顿路等处。清代,织带业因发束辫子而产生辫线业。民国,区内又相继产生针织复制业。解放后,又发展出毛纺织业等。 平江区内轻工业中,明式家具制作在清代前期主要集中在范庄前,后渐扩展至仓街、人民路等处。清乾隆时,张小泉剪刀在区内挂牌。咸丰年间,区内香粉业建有月中桂香粉店,成为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业的开端。至清末,印刷业、制革业、日用钟表、缝纫机等行业渐趋发展。民国期间,区内木材加工业、日用五金业、刀剪、匠作等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解放后,又有塑料制品业、橡胶加工业、日用电器制造业、纸制品业等出现。同时,机械、电子、工艺美术、医药化工、食品饲料、建材、冶金等业都得到较为广阔的发展。 至1999年,辖区内丝织业有号称苏州“四大名旦”的振亚、东吴、新苏、光明丝织厂,另有丝绸印花厂、东风丝织厂、锦绣丝织厂、新风丝织厂等;纺织工业中有4类行业,其中主要企业有染织二厂、染织三厂、苏州织带厂、苏州袜厂等;在轻工业中,区内先后有11个行业,13家主要单位;工艺美术业分10类行业,主要有苏州檀香扇厂、苏州钻石金属粉有限公司、吴县刺绣总厂、苏州玉石雕刻厂、苏州刺绣厂、苏州市恒孚首饰集团有限公司(苏州金属工艺厂)等企业;机械工业中有11类行业,主要企业有苏州长风有限责任公司、苏州阀门厂、苏州医疗器械厂等11家单位;电子工业中有4类行业,主要企业有苏州高频瓷厂、江苏省长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孔雀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单位;食品饲料工业分7类,主要有苏州东吴酿酒总厂、苏州食品厂、苏州市水产食品总公司等单位;医药工业中有第三制药厂和第五制药厂;化学工业涉及8个分类,主要企业有苏州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苏州合成化工厂、苏州树脂厂、苏州炭黑厂、苏州特种油品厂等7家单位;建材工业分3类,主要有苏州光华水泥厂、苏州油毡厂等单位;冶金工业分黑色和有色金属加工业,主要有金属压延厂等。 平江区的区属工业,源自1951年建区时的私营工厂和手工业合作社。至1999年,隶属于区工业局的工业企业共27家,隶属6个街道的工业企业16家,另有校办企业39家,福利企业15家。 平江辖区的商贸集市,春秋时期乐桥一带即已形成,经唐至宋,辖区内各街坊已市肆遍布。这种市场在北宋称为“坊市”。至今区内仍有以商品名称而名的街巷,如珍珠巷中有珠子市,斑竹巷中有竹市,调丰巷中有绳市等。明代,辖区内北局设织染局,推动了丝绸的生产和贸易。清代,景德路城隍庙形成丝市,以后,有号称“半个钱庄”的苏州绸缎店大多集中在观前街。同时,区内齐、娄门外形成木行、竹行、米铺、米栈及油坊。鸦片战争后,苏州百货形成“洋货业”和“广货业”。清咸丰十年(1860),阊门外商市毁于兵燹,苏州商贸逐步集中到观前街一带,观前街先后兴办起瑞信泰等十多家以洋货和广货为主的百货商店。钟表、眼镜业竞相在观前街开设,而鞋帽更为普遍,除观前外,还有皮市街、人民路、察院场等处。受豪门富户所青睐的金银饰品等银楼业,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就兴盛于观前街,在抗日战争期间,更得到畸形发展,其中有著名的恒孚银楼等。在食品方面,区内先后开办稻香村、采芝斋、叶受和、陆稿荐等百年老店。 在观前商业中心逐步形成的同时,区内人民路、临顿路、太监弄等商业街区也先后兴起。解放后,在计划经济年代,区内先后建有批发经营公司20余家。同时,商业街区、商业网点不断调整、繁荣。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系逐步确立。区内一些大型商场先后重建、扩建、新建。 至1999年,平江区内主要有商业街区5条,经营公司20家以及百货、医药、粮油、旧货日杂、煤油等业。其中有知名的综合百货商家人民商场、第一百货商店、工业品商场(购物中心)、北塔商场、长发商厦、华联商厦、东方商厦等;医药业有中药名店良利堂、王鸿翥及第二医药商店等。 平江区属商业在1988年实行城区改革时,苏州市商业局各专业公司管理的零售商业与饮服业,及市供销社各专业公司管理的零售商业下放给区管后,发展较快。1999年,平江区贸易局系统商业销售总额43707.2万元,利润318.6万元;区属社会商业系统销售总额112908.8万元,利润1485万元。

平江区的经济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