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粮食是什么(粮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1. 粮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1. 粮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五谷”即是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比《论语》更古的书如《诗经》、《书经》等里面,只有“百谷”,没有说“五谷”的。从百谷到五谷,是不是粮食作物的种类减少了呢?不是的。当初人们往往把一种作物的几种不同品种一个个起上一个专名,这样列举起来就多了。而且“百”字在这里不过是用来指多的意思,也并不是真有一百种。

五谷这一名词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分类概念,同时反映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有五种。 关于“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①指稻、黍、稷(粟)、麦、菽(大豆)。②指麻(大麻)、黍、稷、麦、菽。五谷这一名词在当初创造的时候,究竟指的是什么,没有留下记载来。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解释,是汉朝人写的。汉人和汉以后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说法是稻、黍、稷、麦、菽(即大豆);另一种说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麦、菽。这两种说法的差别,只是一种有稻而没有麻,另一种有麻而没有稻。麻子虽然可以供食用,但是主要是用它的纤维来织布。

谷指的是粮食,前一种说法没有把麻包括在五谷里面,比较合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稻是南方作物,北方栽培的有限,所以五谷中有麻而没有稻,也有可能。《史记·天官书》“凡候岁美恶”(预测年岁丰歉)下面所说的作物,就是麦、稷、黍、菽、麻五种,属于后一种说法。

大概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汉人和汉以后的人对五谷就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两种说法结合起来,就得出了稻、黍、稷、麦、菽、麻六种作物。战国时代的名著《吕氏春秋》(公元前三世纪作品)里有四篇专门谈论农业的文章,其中“审时”篇谈论栽种禾(稷)、黍、稻、麻、菽、麦这六种作物的情况;“十二纪”篇中说到的作物,也是这六种。

很明显,稻、黍、稷、麦、菽、麻就是当时的主要作物。所谓五谷,就是指这些作物,或者指这六种作物中的五种。但随着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五谷的概念在不断演变着,现在所谓五谷,实际只是粮食作物的总名称,或者泛指粮食作物罢了。粮食作物的统称。“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但解释却有不同,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这二种说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稻麻的有无,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当时的作物并不止于五种,“百谷”、“六谷”和“九谷”说的存在就是一个明证,而各地的作物种类又存在差异所致。“五谷”说之所以盛行,显然是受到五行思想的影响所致。

因此,笼统地说来,五谷指的就是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

2. 粮食出现的时间

2. 粮食出现的时间

这个问题涉及范围太广,没办法一一回答清楚,拣几个常见的吧(以华北地区为例):

蔬菜类:秋大白菜:种于立秋左右(8月10-20日),收于小雪(11月15-25日);秋萝卜:种于8月初,收于11月初;春甘蓝:种于1月上旬,收于5月初;越冬番茄:9月播种,春节前上市;保护地条件下,黄瓜几乎可以随时播种。

粮食类:玉米:春种5月初播种,夏种6月中旬播种,9月下旬收获(鲜食8月即可);小麦:秋分(9月下旬)播种,次年6月初-中旬收获。

3. 粮食最早出现在哪里

根据现在考古的发现,我国早在新石器的早期,就已经开始种植了粟、稻。

粟:现在我们称之为谷子,脱壳后叫小米。是由一种野生的狗尾草培育而成。粟耐旱能力强,自生能力也很强,是黄河流域黄土地区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在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炭化了的粟粒和粟壳。说明距今五、六千年前粟已经在我国北方得到了广泛的种植。

稻:一般称作水稻,是从野生的稻经过人工栽培而成。在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由稻谷、稻壳、稻杆、稻叶的混合堆积,平均厚度约四、五十厘米。这是世界上迄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

在江淮、江汉地区,太湖和云南滇池周围,广东剑门、海门等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籼稻、粳稻粒。说明那个时期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原始居民,已经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之一。

4. 粮食什么时候成为商品

为什么以前农民种地要交公粮?

上个世纪。一,我国的农业站全国。总产值的70%。我们是农业大国。因为中国还不是很富裕。只是填饱肚子。以粮为主。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现在高科技。为主工业为主。占据中国比例的70%,农业现在只占国家的30%。因此现在不要农民交公粮了,种地还得要国家来补贴他们。

这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发展的规律,说明祖国强大了,富强了。

农民以后也该享受退休待遇,吃退休金那是最好的。

5. 粮食是什么时候成熟的

  夏粮:夏天收获的粮食  主要包括小麦早稻  秋粮:秋天收获的粮食  主要包括玉米大豆中稻和晚稻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粮食种植面积1055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0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0150万吨,比上年增加350万吨,增产0.7%,其中,夏粮产量11534万吨,增产1.3%;早稻产量3196万吨,增产0.3%;秋粮产量35420万吨,增产0.6%。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在主要粮油作物产量1月份预估报告中,对包括玉米、小麦、稻谷、大豆和油菜籽在内的各主要粮油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进行了预测,玉米、小麦、稻谷、油菜籽播种面积和产量基本都与12月预测持平。2007年玉米播种面积较2006年增加108万公顷,增幅4.00%,2007年大豆播种面积较2006年降低58万公顷,降幅6.25%。2007年玉米产量较2006年增长252万吨,增幅1.73%,2007年大豆产量较2006年降低197万吨,降幅12.32%。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于1月9日发布《食用谷物市场供需状况报告》、《饲用谷物市场供需状况报告》和《油脂油料市场供需状况报告》,对2007年中国主要粮油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做出最新预测。  1月份预测,2007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为2805万公顷,与12月预测持平,较2006年的2697万公顷增加108万公顷,增幅4.00%,其中东北春玉米和华北夏玉米的面积均有增长,主要原因是玉米种植效益高于大豆。预计2007年中国玉米的产量为14800万吨,与12月预测持平,较2006年的14548万吨增长252万吨,增幅1.73%。  1月份预测,2007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300万公顷,与12月预测持平。  预计2007年小麦产量为10600万吨,与12月预测持平,较2006年的10446万吨增长154万吨,增幅1.48%。  1月份预测,2007年中国稻谷的播种面积为2923万公顷,与12月预测持平,较2006年的2930万公顷减少7万公顷,降幅0.22%。预计2007年中国稻谷的产量为18650万吨,与12月预测持平,较2006年的18257万吨增长393万吨,增幅2.15%。  1月份预测,2007年中国大豆的播种面积为870万公顷,与12月预测持平,较2006年的928万公顷降低58万公顷,降幅6.25%。预计2007年中国大豆的产量为1400万吨,与12月预测持平,较2006年的1597万吨降低197万吨,降幅12.32%。  1月份预测,2007年中国油菜籽播种面积为648万公顷,与12月预测持平,较2006年减少41万公顷,减幅5.95%。预计油菜籽总产量将达到1200万吨,与12月预测持平,较2006年减少65万吨,减幅5.13%。  中国主要粮油作物面积预计(单位: 千公顷):  ------------------------------------------------------------------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7年 比2006年  12月预测 1月预测 增长%  玉米 25,445 26,359 26,971 28,050 28,050 4.00  小麦 21,626 22,794 22,962 23,000 23,000 0.17  稻谷 28,378 28,829 29,295 29,230 29,230 -0.22  大豆 9,589 9,591 9,280 8,700 8,700 -6.25  油菜籽 7,273 7,279 6,888 6,478 6,478 -5.95  ------------------------------------------------------------------  中国主要粮油作物产量预计(单位: 千吨):  -------------------------------------------------------------------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7年 比2006年  12月预测 1月预测 增长%  玉米 130,289 139,374 145,482 148,000 148,000 1.73  小麦 91,953 97,451 104,459 106,000 06,000 1.48  稻谷 179,080 180,588 182,570 186,500 186,500 2.15  大豆 17,404 16,345 15,967 14,000 14,000 -12.32  油菜籽 13,182 13,054 12,649 12,000 12,000 -5.13

6. 粮食是什么时候丰收的

五谷就是指:稻谷,麦子,大豆,高粱,玉米。

五谷丰收就是年景好,粮食大丰收,是庄稼人最幸福最好的日子。

中华五千年,我国也是农业大国,从老一辈庄稼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岁月,发展到了今天农业全面自动化,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庄稼人过上了家家有余粮,银行有存款的幸福生活。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