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司马光传的意思(司马光的的意思)

1. 司马光传的意思

1. 司马光传的意思

《司马光传》出自《宋史》,《宋史》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作者是阿鲁图

2. 司马光的的意思

2. 司马光的的意思

河南省信阳市有一光山县。隋开皇十八年,因县西北的浮光山“俯映长淮,每有光耀”,故名光山县。北宋时,司马光父亲司马池由四川来到光山任县令,于光山县生下司马光。因为生于光山,所以起名叫司马光。现在,县城里有司马光大道、司马光广场、司马光中学等,都是为了纪念这位名人。

3. 司马光传原文

司马光传的传zhuan 第四声。

4. 司马光传的意思是什么

站在大瓮上面。

“一儿登瓮”出自阿鲁图《宋史·司马光传》 。

原文: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人一样庄重。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从那以后,他对《左氏春秋》喜欢得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

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事一定要沉着、冷静,想到办法要马上实施。

扩展资料:

司马光一生主要精力用在修史和从政上,不以文学自矜,但他学问博大精深,把做学问与作文章结合起来,虽无意为文而文自工。

司马光认为华而不实的诗无用,他所称赏的不是辞藻堆砌的诗,而是平淡闲远,抒发真性情、真自我的诗歌。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

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近4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5. 司马光传是一篇什么

司马光宋史司马光传不是词是司马光的个人史记传记。

6. 司马光宋史司马光传的意思

《司马光》一文出处

本篇诗文出自《宋史·司马光传》节选,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司马光解救伙伴沉着冷静的表现的赞颂之情。

作品赏析

《宋史·司马光传》节选

创作背景

《司马光传》出自《宋史》,《宋史》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20岁,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

7. 《司马光》是什么意思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16岁,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瓮(非缸,瓮属于陶器,口小,缸是瓷器,口大且年代更晚)上面,失足跌落瓮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瓮,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拓展资料:

作品背景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8. 司马光传还是司马光传

司马光与变法

司马光是比较民主的,他执政后废除免役法,并非象有的人说的是专断,不听苏轼的劝告,把他气得骂司马光是司马牛,这是故事、讹传。我们可以看看《宋史》的役法志,看看历史记载的客观事实。《宋史》178卷记载,中书舍人苏轼向司马光说不能恢复差役,应该用免役,只是要防止多收百姓免役钱,史书记载了司马光的态度:“差役已行,续闻有命:雇募不足,方许定差。屡有更张,号令不一。又转运使欲合一路共为一法,不令州县各从其宜,或已受差却释役使去,或已辞雇却复拘之入役,或仍旧用钱招雇,或不用钱白招,纷纭不定,浸违本意。”司马光话的意思是:已经允许差役了,也有命令雇佣免役不足,可以用差役,要再改变,会号令混乱。现在转运使在一路只用一法,不让州县因地制宜,有的执行差役却解除,有的说要雇佣却被抓差役,有的用旧的价格雇佣,有的不花钱白雇佣的,都是违背我的本意。司马光上书允许各地把实际情况上报,表示“不可以一路、一州、一县土风利害概行天下。”当时只是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要求免役雇佣,比如“惟是川蜀、江、浙等路,……不肯任察捕之责。”这也是蜀人苏轼和江浙人范纯仁要求不施行差役法的原因,司马光执政是两种制度并行。

司马光可没有放弃宋朝国土,没有签订屈辱条约,还能得到辽国、西夏的尊敬,司马光兄弟在宋辽金时期是得到国内外普遍尊敬的,金国对待司马朴称赞他是贤者的后代,非常礼遇。司马朴坚决要求复立赵氏,金兵北撤时也把《资治通鉴》的刻板带回。

司马光的能力使他得到天下百姓的敬仰,至于能否作丞相是他的目的吗?只想当丞相的人百姓能拥护他吗?百姓拥护他,盼望他解救百姓的困苦,这种能力是什么?驳诽谤司马光者:认识浅薄不知书,学点枝叶就发昏。盲人摸象夸海口,嘲笑古人不怕羞。北宋变法靖康耻,南宋挣扎重理学。温公名高是文正,荆公谁人颂贤王。重礼重利皆有果,从古到今人共知。宋辽夏金人何敬,民心公道法难责。真是荒诞到极点,难道能认为是天下百姓拥护、爱戴,邻国尊敬、后世敬仰的司马光使北宋灭亡的吗?我只知道他并没有放弃大宋一寸土地,他担任丞相使辽和西夏都告诫边将不要生事,至于变法问题,不要幼稚到认为只要打着变法旗号就会使国家强盛,改变制度有时也能使国家衰败,连当时北宋的百姓都为司马光去世悲伤,说司马光去世使北宋失去了复兴的机会更合适。

《宋史》司马光传记载:辽、夏使至,必问光起居,敕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 矣,毋轻生事、开边隙。”《金史》记载:金世宗读《资治通鉴》说:“近览《资治通鉴》,编次累代废兴,甚有鉴戒,司马光用心如此,古之良史无以加也。”移剌履传:表进宋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曰:“臣窃观近世,皆以兵刑财赋为急,而光独以此进其君。有天下者,取其辞施诸宇内,则元元受赐。”蒙古伐金时驻守中都殉节的完颜承晖就把司马光和苏轼的画像挂在屋中,表示要以司马光为师,苏轼为友。金军将领赤盏晖攻打宋朝回师的时候,就把《资治通鉴》版刻从宋朝劫掠而去。

以北宋变法的高潮王安石变法为例,他的政策是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提高的时代,这些政策很多也是有益于商品生产发展,但是也有很大的社会局限性。以免役法看,由于江南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水平高,人们愿意出钱雇佣,免役后从事商业活动,和其他经济活动。而北方冬季农闲时间长,人们有时间,愿意服差役,如果简单一致划分,对北方百姓是负担,如果再由贪官强行摊派,都征收免役钱必然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苏轼、范纯仁支持免役法,就是表达了商品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愿望,而具体执行役法时,司马光也接受了他们的意见,百姓、地方是可以自愿选择的,司马光不是听不进意见和排斥异己的人,他对苏轼也很器重,把他从中书舍人提升为翰林学士,让他担任皇帝教师。

司马光入朝为相的时候,很多变法派都是执掌要职,司马光和护法派也没有对他们进行迫害和镇压,蔡确即使被解除相职也依然是在朝中任学士。元祐党人与东汉的党人一样,大都是君子,为人仁义、正直、高尚,这也是从古到今人们都对他们抱有同情观念的原因,他们不是迫害政敌、打击报复的阴险小人,比起政敌对他们的迫害,他们是仁慈的,只是剥夺了对手的权力。而那些政敌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变法派执政,护法派的旗帜司马光连副枢密使都没当上,象平民一样在洛阳编书。护法派执政时,变法派的旗帜王安石是司空,在朝中依然有很大影响力。宋哲宗亲政后打击护法派,连去世的司马光都要追贬,而高太后执政时,范纯仁甚至为蔡确辩护,他不是怕以后报复,而是反对文字狱,元祐党人他们都是有道德观念的。

以北宋改革为例,当时变法是士大夫的共识,庆历年间范仲淹上十事,吕夷简上八事,都是要改革弊政。到宋神宗时期变法,韩琦、文彦博、司马光、欧阳修、范纯仁、吕公著、程颐兄弟、苏轼兄弟等开始是支持的,而执行的新法却损害了人民利益,任用的变法官员都是腐败官吏,以至变法都要恢复肉刑了,成了复古倒退,没有任何进步意义,失败也成为必然。司马光执政时还能采纳苏轼、范纯仁的意见保留了王安石政策中的一些进步措施,而宋徽宗时期的变法派,连王安石正确的措施都抛弃了,使变法完全成为压迫人民的暴政。

9. 《司马光》的意思

短文中三个"之“都是代词:

”爱之“一句中”之“代《左氏春秋》;”光持石击瓮破之“中”之“代水瓮;”同列语之“中”之“代司马光。

下附原文及注释重点:

司马光,字君实,峡州下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1.凛然:稳重的样子。

2.指:同“旨”,主要意思。

3.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4.甫(fǔ)冠:指刚满二十岁。

5.华靡:奢华。

6.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7.同列: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8.退:回来。

9.破:使······破、破烂。

10.语:告诉。

11.簪:插、戴。

12.爱之(之):助词。

13.群儿戏于庭(于):在。

14.即了其大指(其):它。

10. 宋史司马光传的意思

《司马光传》出自《宋史》,《宋史》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