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种子白酒怎么制作,桂花籽泡酒制作方法

1,桂花籽泡酒制作方法

桂花仔泡酒,可加点枸杞,冰糖泡。
1首先将桂花摘下把杂志给去掉。2接下来把摘下的桂花放入簸箕里并摊开。3然后把桂花置入簸箕里摊开风干。方法/步骤2然后桂花里需要加入适量的白糖,并且搅拌均匀。将桂花搅拌均匀后,并放入酒缸中。桂花放入酒缸中之后需要发酵3天,发酵完毕后往缸里加入高浓度的酒。方法/步骤31然后把酒缸进行密封藏窖,一年之后桂花酒既成,成品的桂花酒色淡黄,开瓶既溢出,一般桂花清香,入口甘甜醇绵,桂花酒存放时间越长,口感越好。

桂花籽泡酒制作方法

2,自己家如何酿造白酒

我国的白酒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如果想要自己酿酒其实也不难,按照顺序来肯定能成功。 00:00 / 00:50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自己家如何酿造白酒

3,红豆杉种子泡酒的方法

红豆杉种子泡酒的话,需谨慎小心,不可大意,小心药酒变毒酒,另外泡酒所用的白酒需注意,现在食用酒精酒泛滥,媒体最近老报道现在白酒市场7成左右酒都是酒精勾兑的,食用酒精+香料+甜蜜素+水勾兑,好多打着纯粮的旗号其实是食用酒精勾兑,不宜用塑料桶酒,酒腐蚀性很强容易把塑料腐蚀到酒里,度数在55°到60°之间为宜,一个是真正的纯粮食酒,谷养康粮食酒,京东有,至于配方,泡酒之家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以上内容摘自网络!
红豆杉果实泡酒的制作方法材料红豆杉,白酒,冰糖做法1.把红豆杉用凉开水洗干净沥干水分(这里我用盐水。这样子如果里面有虫也很容易泡出来的);2.玻璃瓶洗干净抹干,不能有任何异味(我是把它放在开水里煲干净,然后自然风干);3.把红豆杉装入瓶内,放入冰糖,倒入白酒,盖上玻璃盖密封,放阴凉处,大约一个星期以后就可以喝。

红豆杉种子泡酒的方法

4,白酒的制作方法

白酒制作方法及步骤如下:1、首先是选择原料,以高粱为例,我们要选择饱满粒大的高粱,并且要用碾子把高粱碾碎,6~8瓣,这样做是为了方便能够蒸透。2、在高粱里面加1/4的稻壳,加适量的水拌透,放置两个小时左右,使材料吸足水。3、然后放入蒸笼中大火蒸一个小时以上,蒸好的材料应该是熟了,用手捻一捻没有夹生即可。4、蒸好的高粱铺开放凉,凉至20度左右的时候可以加入酒曲,酒曲可以在网上购买,是酿造白酒的酒曲,其实就是一种霉菌。5、酒曲按照25%的比例,拌入高粱,加50%的水,拌好以后放入酒窖发酵,发酵的室内温度应该在20度左右为宜。6、发酵的时间大约4~5天,用温度计测试,如果发酵材料的温度达到36~37度,可以结束发酵。7、接下来就是蒸馏,可以把原材料放入蒸馏机,先留出来的是酒头,酒精度极高,达到80~90度,逐渐到酒尾的时候酒精度降低。8、酿好的白酒要经过窖藏,味道才能够醇厚,也可以用勾兑的方法,使口感丰富。

5,谁做过果子酒怎么做的

苹果酒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清洗→捣碎→榨汁→入缸→发酵→测定→配制→贮存→装瓶制作方法 1.原料:在果实充分成熟、含糖量最高时采收。也可利用残次果酿制苹果蒸馏酒。2.清洗:用清水漂洗去杂质。3.捣碎:用机械或手工捣碎,以利榨汁。4.榨汁:用压榨机榨汁,也可用木榨或布袋代替。出汁率一般为56~60%。5.入缸:用清水洗净缸的内壁,然后倒入苹果汁,上面留取20%左右的空隙,均匀装满。每100公斤果汁中添加8~10克焦亚硫酸钾(称双黄氧)以抑制对酵母菌有害的其他杂菌活动。6.发酵:一般采用“自然发酵”,即利用附着苹果果皮表面的酵母菌进行发酵。发酵时间依果汁糖度、温度和酵母等情况而异,一般需要4~10天。室温高,液温达28~30℃时,发酵时间快,大约几小时后即听到蚕食桑叶似的沙沙声,果汁表面起泡沫,这时酵母菌已将糖变成酒精,同时释放二氧化碳。如果迟迟不出现这样现象,可能因果汁中酵母菌过少或空气不足,或温度偏低,应及时添加发酵旺盛的果汁,或转缸,或适当加温。7.测定:发酵高峰过后,液温又逐渐下降,声音也沉寂,气泡少,甜味变淡,酒味增加,用糖分测定计测出糖度接近零度时,证明主发酵阶段基本结束。8.配制:苹果果实糖度一般不超过15度,因此只能制9度以下果酒,而普通果酒只有在酒度达14~16度才容易保藏。所以现在大多在主发酵结束时立即加食用酒精,将酒度调至14~16度以上。9.贮存:将果酒转入小口酒坛中,密闭贮藏。10.装瓶:将贮藏后的酒液过滤后,装入经消毒的玻璃瓶中,在70℃热水中杀菌10~15分钟。质量标准 色泽:金黄色,清亮透明,无明显悬浮物,无沉淀。香气:具有苹果的果香和浓郁的苹果酒香。风味:酸甜爽口,醇和浓郁。酒精度:16以下(20℃,%容量)。还原糖:160克/升。总酸:3.5~5.5克/升。挥发酸:0.7克/升。注意事项 1.发酵时应注意将温度调节在28~32℃之间。2.若制优质的果酒,应在主发酵前分次加入所缺的糖,主发酵后还要开放式倒缸,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后发酵和陈酿,再澄清处理。
青柠酒(果子酒)的做法 : 瓶子洗净晾干。青柠用盐洗净晾干。青柠切薄片,有籽的去籽。加入冰糖加入白酒密封。好啦,15天后见。

6,制作白酒的方法步骤

白酒的制作方法,7个步骤全搞定为了更加健康的饮酒,有些人选择自己在家制作白酒,首先制作“酒饭”,之后拌曲、发酵、蒸馏等,需要注意的是黄酒曲发酵的酒没有特点,酒香单薄,适合用作酒基。 1、制作“酒饭”。用粮食(个人理解像是糯米大米小麦等都可以)做蒸饭。由于普通电饭锅受热不均,可改用微波炉蒸饭(按1:0.5的比例加矿泉水,一般来说超过米1厘米就可以)。 2、拌曲。等饭晾到30度左右时拌入酒曲,放入木盘或其它敞口式的瓦罐中,用棉布或纱布盖上(避免污染又防止积水)。酒曲主要使用主黄酒曲或本地土制的小曲,或者安琪酒曲也可以。 3、发酵。拌曲后一天左右(寒冷天气要2天),酒饭已进入糖化高峰,将酒饭倒入发酵罐,我用的是本地土制的瓦罐,土得不能再土了,盖子用的是瓷碗包纱布,但很便宜,几块钱一个(7.5升),还有15升和25升的。 4、按1斤米加2斤矿泉水(自来水或白开水也可以,只是质量差点),然后盖上“碗盖”,进入主发酵过程。放置约3周左右。可以包上棉被,呵呵。 5、蒸馏。蒸馏采取液态法蒸馏,将发酵料过滤,压榨。 6、放入专门的微型蒸馏器(它的学名叫微型酿酒器)中,进行蒸馏。加热设备是电磁炉,蒸馏时先用大火烧开,沸腾后改用中火,很快酒就源源不断蒸出来了。 7、一次蒸馏结束后,测量酒精度和量,计算拟取酒量和酒度,进行二次蒸馏,掐头去尾,中段酒即为成品酒,等酒完全自然冷却后测量酒度,存玻璃瓶或其它容器中,标明原料、生产日期及酒度。

7,白酒的制作技术

玉米是酿酒的好原料之一,除单产较高外,本身所含的各种成分较适中,又富含植酸,有利于发扬酒的回甜风味。玉米蒸熟后,也比较疏松适度,不粘糊,有利于发酵。 工艺流程 固体斜面原菌→二重皿→扩大培养→曲种→麸曲 制作方法   1.玉米原料选择:颗粒饱满,金黄色,千粒重242.7克,含淀粉62.6%、蛋白质8.76%。粉碎通过的筛孔为3.8 ~4.2毫米,相当6~8瓣。 2.种曲制备:   试管原菌用麦芽汁培养基,接入河内白曲原菌后在30℃培养72小时。   扩大培养时,原料为麸皮80%,谷糠20%,加水50%,拌匀后灭菌,冷至31~32℃,接入试管原菌培养72小时,中间翻拌3~4次,成熟后装入纸袋,在32~33℃干燥24小时,备用。   曲种制备时,将麸皮90%、谷糠10%加水90%,拌匀后灭菌1小时,冷至34~35℃接种,接种量为0.3%;堆积6小时,中间翻拌一次;装帘培养,在35~36℃培养96小时,中间划帘4~5次,成熟备用。   白曲制造时,将麸皮80%、谷糠10%和鲜酒糟10%拌匀后,装甑蒸料1小时(圆汽计时),冷至36℃接种量为0.3%;接种后堆积6小时,中间倒堆一次;装帘培养,在33~34℃培养40小时,每2小时倒帘一次,中间划帘一次。测定成品曲水分为32%,酸度1.3糖化力632毫克/小时。   3.固体产酯酵母的制备:采用球似、汉逊、1274和1312四种生香酵母。固体斜面试管用麦芽汁培养基,接菌后在28~30℃培养72小时。   (1) 一代三角瓶的制备:取150毫升麦芽汁,装入500毫升三角瓶,常压灭菌一次,冷至30℃,接入原菌,在30℃培养24小时。   (2) 二代三角瓶的制备:取150升麦芽汁,装入2,000毫升三角瓶,常压灭菌一次,冷至30℃,将一代成熟的菌种接入,在30℃培养24小时。   (3) 固态生香酵母的制备:取麸皮27.5公斤、玉米粉5公斤、谷糠5公斤、水19公斤和鲜酒糟22.5公斤,拌匀后常压蒸煮1小时,冷至35℃,加3.4309糖化曲2.4公斤、酒稍子1.8公斤、二代成熟的种菌液5公斤(其中球拟1公斤,汉逊1公斤,1274菌2公斤,1321菌1公斤)以及酒精酵母1公斤,堆积培养6小时,中间倒堆一次,于31~32℃装帘,34~35℃培养16小时。测定成熟产酯酵母的水分44%,酸度0.12,细胞数9.9亿/克,生芽率15%。   4.酒精酵母的制备:原菌为南阳酵母,麦芽培养基。经三次扩大培养,即小烧瓶和大烧瓶用玉米糖液,各培养24小时,接入缸中再培养8小时,备用。   5.已酸菌的培养:培养基为酒精2%、磷酸氢二钾0.04%、硫酸镁0.02%、碳酸钙1%、醋酸钠0.5%、硫酸铵0.05%、酵母膏0.1%,pH为7.0,在33 1℃温度下培养5~7天。   6.地下水质的化验:无色透明、无异味、pH值为8.45、总酸0.44毫克当量/升、总硬度6.9德国度。   7.人工老窖的培养:采用昌平酒厂的老窖泥为种子,经三级扩大培养,接入固体泥的配料中进行发酵,然后搭窖。   (1) 三角瓶一级培养:按10个窖池培养液总量7200毫升计,分3个大三角瓶培养,每瓶2400毫升。其中牛肉膏0.5%、蛋白胨1%、葡萄糖2%、氯化钠0.5%和碳酸钙1%,加水2400毫升混匀,塞棉塞加压灭菌(1.2公斤/厘米2)30分钟,冷至32℃加酒精2%(即48毫升),再接入种泥240克,于32℃保温培养7天。   二级培养时,配方同上,只是容积扩大10倍。即将5种材料加入24000毫升开水中混匀,冷至32℃加2%酒精(480毫升),再接入一级种菌液,于32℃培养7天。   三级培养时,按二级培养,继续扩大10倍,即得三级菌种培养液。   对三种成熟种菌的要求是,能看到小气泡产生,闻之有臭味,镜检有酸菌。   (2) 固体窖泥的培养:以10个窖池,需用40吨泥计算,取粘性较大的黄胶泥20吨、含腐植质较多的黑塘泥20吨、过磷酸钙1.5%(对黄黑泥总计量,下同)、尿素0.2%、大曲2%、次水果4%、酒稍子5%,以及黄浆水适量。先将黄胶泥砸碎,加热量热水闷软,再与其它材料混合,加适量酒糟浸泡水调和,边加边踩,边踩边翻,直至拌匀,干湿适宜为度。堆于窖内踏实,表面拍光,上盖草帘,保温发酵30天即可塔窖。   (3) 搭窖:窖壁以凹凸排列砌砖,用5%酒稍子喷湿,再将一团团香泥甩向窖壁四周,使香泥紧贴于窖壁,上壁泥厚3厘米,下壁泥厚7厘米。然后以10厘米香泥铺窖底,再洒酒尾,最后全面抹光,撒曲粉少量。将扔糟加5%麦曲,降温至28~32℃,装入窖内发酵1个月后,挖去扔糟,进行立窖。

8,怎样制酒要有具体过程

元代以来,蒸馏烧酒开始普及,很大一部分麦曲用于烧酒的酿造。 因而传统的麦曲中分化出一种大曲,虽然在原料上与黄酒用曲基本相同,但在制法上有一定的特点。到了近现代,大曲与黄酒所用的麦曲便成为两种不同类型的酒曲。明清时期,河南,淮安一带成了我国大曲的主要生产基地。 大曲是从麦曲中分化出来的,故在古代酒的文献资料中大曲的概念并不明确。一般指曲的形体较大的麦曲。这里所说的大曲,是指专门用于蒸馏酒酿造所用的麦曲。大曲与黄酒所用的麦曲的主要区别在于制曲原料,曲型和培养温度这三个方面。 1 制曲原料 大曲的原料为豌豆,小麦和大麦。其配比也随各地而有所不同。 豌豆在原料中占30%-50%。因此豆类原料的广泛使用,对于大曲中的微生物种类, 相对数量,对曲香,酒香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制曲工艺 大曲的形体较大。如<<天工开物>> 所描述的当时淮郡所造的曲是打成砖片。这种曲形延续至今。 大曲的生产工艺流程: 小麦→润水→堆积→磨碎→加水拌和→装入曲模→踏曲→入制曲室培养→翻曲→堆曲→出曲→入库贮藏→成品曲 砖块式的大曲,是由专门的制曲工人踏制的。 踏曲是一项即辛苦又有趣的工作。颇有讲究。首先是其严密的组织形式及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往往有一监工,由曲坊主人或有经验的人担任。制曲工人有严密的分工,有人专门量原料和水,有的专门拌料,有的专事搬运,曲面装入木模,由踏曲工踏实。踏曲工有十几人甚至数十入之多。每人规定踏几脚,如第一人连踏三脚,第二人接过去,同时即翻一面,再踏三脚,第三人又接下去,最多时一块曲需经过60人的踏制。然后由专入取出木模,还有专门的人从事曲块边边角角部位的踏制,有人负责修曲,使曲块平滑。由数人搬至曲室。这样严密的踏曲组织系统,其目的是为了踏制高质量的块曲。踏曲最重要的是要使曲块紧密,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曲块在搬运过程中曲块的破碎,更重要的是曲块的紧密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酒曲中所繁殖的微生物。制块曲所用的曲模,采用砖形,这大概也是数百年的经验积累下来,人们认为这是一种最佳的几何形状。前面说过,较原始的曲模较小,有园形,扁方形,而长方体的砖形则是综合了各种因素之后所确定的最佳几何形状。这些因素大致包括:曲面的粘性, 曲块水分的蒸发需要,散热的需要,踏制时的力量大小,曲块堆积的需要,搬运的需要。 3 培养温度 曲块成型后,送入曲房,微生物菌体是由多种渠道自然接种的。 在密闭的曲房内,微生物开始繁殖,并散发热量,温度的升高又加速水分的蒸发,使整个曲房内温度和湿度都上升。从培菌过程的操作来说,大曲与黄酒麦曲并无显著差异,翻曲,通风,堆曲等仍是必要的操作步聚。但关键的区别是培菌温度。大曲向高温曲方向变化。 大曲的培养温度可达50-60℃。各地的做法也有所不同。如民国时期唐山地区的培养温度为52℃,茅台酒的酒曲培菌温度可达60℃。翻曲的工人往往裸体进入曲房进行操作,也不免汗流浃背。 大曲向高温曲的方向发展,客观原因之一, 可能是曲室内堆积的曲块数量增加,导致曲房内温度上升速度快,幅度大(前面已说过, 这是由于品字形堆曲法的采用所造成的),明清时期,制曲成为一门手工业,曲坊专门从事酒曲生产, 为尽量利用空间,曲房内的块曲数量有可能尽量增加。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人们意识到高温曲所酿造的酒香气较好。其机理虽未完全阐明,但有一条是较为肯定的,即酒曲上生长的高温菌与低温菌的的比例随培养温度而变,高温菌代谢产物对酒的香气成分具有一定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大曲,培养时期的最高温度有所不同。 大致有三种类型:中温曲,高温曲和超高温曲。中温曲以清香型白酒汾酒所用的大曲为代表,最高温度为50℃ 以下。其培养过程的特点是:制曲着重于曲的排列,曲房的窗户昼夜两封两启,温度则两起两落。控制热曲和凉曲温度较为严格,热凉升降幅度较大,小热大凉,适合于多数中温性微生物生长,以白色曲较多。中温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最高。高温曲以浓香型白酒所用的大曲为代表。制曲时期最高温度大于50℃,制曲期间,以曲的堆积为主,复盖严密,以保潮为主。培养期间温度的掌握主要靠翻曲来实现,只有当最高温度超过工艺要求的极限时,才进行翻曲,放潮降温。工艺特点为多热少凉。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均不及中温曲。超高温曲以酱香型白酒所用大曲为代表。如茅台酒所用的大曲,制曲时着重于曲的堆积,复盖严密,以保温保潮为主,每当曲温升至60-65℃时,才开始翻曲。超高温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均最低。故曲的用量最大,茅台酒用曲,曲粮比高达1:1。 现代的白酒生产,优质酒和国家名酒都采用传统法制作的大曲。 为减轻制曲工人的劳动强度,曾应用过机械化制曲。 [编辑本段]六 红曲生产技术 红曲,顾名思义,其色泽红艳,在古代除了用于酿酒外, 还广泛用于食品色素,防腐剂。现代还发现红曲中有一些药用成分,如可用于治疗高血压,腹泻。 红曲的主产地历来在南方,尤其是浙江,福建,江西等省。 又以福建的古田为最著名。红曲的品种又分为库曲,轻曲和色曲三大类。库曲的单位体积较重,多用于酒厂酿酒;轻曲体轻,一般用于酿酒或用作为色素;色曲曲体最轻,色艳红,多用于食品的染色。 1 红曲的由来 红曲在宋初有记载。但详细制法在元代及以后的文献中才得以所见。 如元代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明代的<<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 2 红曲的传统制法及技术进步 古代制红曲,必先造曲母。曲母实际上就是红酒糟。 该红酒糟是用红曲酿成的。红曲相当于一级种子,红酒糟是二级种子。曲母的酿法与一般酿酒法相同。现代可以直接采用红曲粉或纯培养的红曲霉菌种接种。 著名的福建红曲传统制法是: 曲种(曲粉+醋) ↓ 洗米→蒸饭→摊饭→拌曲→入曲房培养→堆积→平摊→浸曲→堆积→→翻拌 →第一次喷水→第二次喷水→出曲→晒干→成品曲→包装 红曲所生长的微生物属于红曲霉菌,其种类很多。其生长特点是耐酸。 从古代起,人们就掌握了这一规律,在接种时及培养过程中,加入醋酸或明矾水调节酸度。红曲培养的好坏与否,还与温度有关,故在培养过程中,堆积或摊开就是一种调节温度的方法(这和其它制曲时的方法相同)。培养过程中,湿度和水分含量更是非常关健的。水分太高或太低均不利,调节水分或湿度的方法有多种,如喷水,或短时间的浸曲。红曲的培养过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开始时还是雪白的米饭培养数天后,米饭粒上开始出现红色的斑点,随着培养时间的延续,米饭上的红斑点逐渐扩大,一般在7天左右,全部变红,如果继续培养,颜色会变成紫红色。 现代除了传统的制曲方法外, 还发展了厚层通风法制红曲工艺和红曲的液态法培养工艺。厚层通风法制曲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空间。液态法制曲,可以利用更为廉价的原料,如玉米制红曲。原料的利用率也得以提高。 除了红曲外,我国一些地区还有乌衣红曲和黄衣红曲。乌衣红曲中的微生物除了红曲霉菌外,还有黑曲霉菌;黄衣红曲中的微生物不仅有红曲霉,还有黄曲霉菌。这些曲可以酿制各种不同风格的酒。 [编辑本段]七 麸曲和酒母 白酒酿造中麸曲的使用是中国酿酒业的一次重大改革。自从1955 年确立了以麸曲,酒母为核心的<<烟台酿酒操作法>>以来,这一方法得到了大力的推广, 现在已成为我国白酒生产的主要操作方法之一。其主要优点是麸曲的糖化发酵力强,酿酒原料的利用率比传统酒曲提高10%-20%左右;麸曲的生产周期短, 而且便于实现机械化生产。液态法白酒也是在麸曲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麸曲法生产的白酒香气香味等方面较为欠缺。不少厂家则采用多种微生物发酵(如添加生香酵母,己酸菌等)加以弥补。 麸曲是采用纯种霉菌菌种, 以麸皮为原料经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培养而成的,它主要起糖化作用。酿酒时,需要与酵母菌(纯培养酒母)混合进行酒精发酵。 麸曲生产的主要方法有:盒子曲法;帘子曲法;通风制曲法。 制曲工艺分为固体斜面培养,扩大培养,曲种培养和麸曲培养四个阶段。实际是逐步扩大培养的过程。 现代酒母虽然从本质上来说与古代的酒母是相同的, 但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现代酒母是纯种培养的酵母菌,而古代的酒母(如<<北山酒经>>中所提到的)实际上是用于作种子的酒醅。 酒母的培养也是一个纯种逐级扩大培养的过程。先采用试管培养, 然后是烧瓶培养,再用卡氏罐培养,最后是种子罐培养。 [编辑本段]八 酶制剂 传统的酒曲,其本质之一就是粗酶制剂。 但传统的酒曲的最大缺点是酶活较低。现代,由于酶制剂工业的发展,在酒的生产过程中,适当加入一部分酶制剂以代替部分传统酒曲。目前所使用的酶制剂主要是液化酶和糖化酶两大类。酶制剂的使用可降低酒的生产成本,但所产生的问题是酒的香味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一些名酒厂,传统的酒曲仍是必不可少的。
家庭制啤酒 原料配方:大麦芽500克,水2.5公斤,鸡蛋清1~2个,酒花35~40克,白糖50克,酵母泥若干 制作方法: 1.麦芽汁的制取。将500克大麦芽粉碎,加2.5公斤水搅拌均匀,放在水浴锅中(即用热水进行加热),徐徐加温至55~65℃,保持3小时左右。中间每隔半小时搅拌一次,温度不可忽高忽低。经3小时后,每隔10分钟取出一点麦芽汁用碘酒一滴进行检查,若无蓝色出现,说明淀粉已转化成麦芽糖,糖化操作已完成。 用纱布过滤除去残渣,残渣可加入少量热水浸泡、冲洗,再过滤后扔掉。将两次过滤所得滤液混合在一起(约2500毫升,若不足可加白糖水补充)。为了有利于麦汁的澄清,将蛋清先用筷子搅起大量泡沫后加入麦汁中,另加酒花35到40克,白糖50克,如无酒花,可用25克柚子皮或桂皮代替。麦汁加热煮沸30分钟,然后经沉淀、过滤制得澄清透明的汁液,冷却至10~12℃备用。 2.前发酵。前发酵分为两步进行:(1)酵母的添加与繁殖。家制啤酒所用的酵母最简单的办法是取含有酵母菌的桶装生(鲜)啤酒作菌种,其用量为麦汁量的10%,或使用啤酒厂的副产品—酵母泥,用量为麦汁计量的0.5%左右。在一个消毒过的容器内,先将麦汁250毫升和生啤酒250毫升(或啤酒酵母泥12.5)混合均匀,用已杀过菌的棒子搅拌均匀,在20~25℃的温度下培养12~24小时(酵母的添加量越多,起发时间越短),经常搅拌,等发酵旺盛后,再倒入较大的溶器中,加入所有的麦汁进行发酵。(2)主发酵。在麦汁中添加酵母18~24小时后,液面开始有白色的泡沫升起,称为起泡,经过2到3天后,泡沫越来越多,称为高泡期,可延续2到3天,以后泡沫逐渐下降,称为落泡。 主发酵的品温应控制在8到12℃为宜,发酵时间约经过5~7天左右。落泡之后,口尝发酵液,喝到口中感到醇厚柔和,其有麦芽的香味,饮后杀口,不应有酸味或其它怪味,这就是嫩啤酒了。此时已有60~70%的糖分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3.后发酵。主发酵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二氧化碳不易保持。为了完成残糖的最后发酵,促进酒的成熟和酒液澄清并增加啤酒的稳定性和二氧化碳含量,需将嫩酒密封贮藏,又称为后发酵。方法是将前发酵的嫩啤酒沉淀之后,用棉细布过滤,装入啤酒瓶(一般瓶子经不起啤酒的压力,故不能用)。在低温下(0~10℃)再经过10~15天密封发酵,打开瓶盖,倒入杯中有泡沫升起,这就是清香爽口和酒味柔和的啤酒了。 注意事项:在制啤酒过程中,所用工具和容器,都要经过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使用。 玉米胚芽油饼制酒 用玉米胚芽油饼平均每100公斤可酿制21公斤白酒,出酒率达21%。经测定其度数可达60度。 原料配方:玉米胚芽油饼750公斤,快曲70公斤,酵母140公斤,稻壳125公斤 主要设备:发酵池、蒸酒锅、冷凝器。 制作方法:将玉米胚芽油饼和稻壳掺拌均匀后,装入蒸锅,加热蒸30分钟左右出锅,放在料台上翻晾,待料温降至20℃,将酵母掺入拌匀,随之装入发酵池内,经过6天左右的发酵,再将原料出池装入蒸酒锅,用蒸汽升温,蒸发出的汽,通过冷凝器,变为液体流出,即成白酒。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