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兰陵王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兰陵王柳是谁写的)

1. 兰陵王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1. 兰陵王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2. 兰陵王柳是谁写的

2. 兰陵王柳是谁写的

公元1118年,周邦彦出知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县)。这是他第三次挥别汴京,而这一次,也是他与京城的永别,因为从此他再也没有回来过。这一年,周邦彦已经六十三岁了。

传闻,周邦彦与当时的名妓——流行歌坛的“天后”李师师相好,因而得罪于宋徽宗,被押出都门。

李师师含泪置酒送别,周邦彦作慢词《越调·兰陵王》,从此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成为当时最流行的、长期占据排行榜首的现象级歌曲。

兰陵王,原是唐教坊曲名。据记载,南北朝的时候,北齐文襄帝的儿子高长恭被封为兰陵郡王,高长恭长相俊美,文武双全。可是,因为他长得太漂亮了,打仗的时候不能对敌军形成威慑力,所以每次临阵杀敌他都要带上一个凶狠的假面具,再加上他的威猛善战,一时间勇冠三军,威名远扬。战士们编了歌谣来歌颂他,名为《兰陵王入阵曲》。

宋人据旧曲另制新声,周邦彦就是此词调的创始人。

这首《兰陵王·柳》的歌词很长,我们此前读的词通常分为上下两片,可这首新词却分为上、中、下三片,有一百三十字,是北宋年间歌词最长的流行歌曲之一。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度。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惭别浦萦回,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这首词写词人离开京华时的心情,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

在古代,驿道上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长亭本是行人话别、休息的地方,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

上片词人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一开篇就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柳荫直直,淡笼在轻烟中,翩然舞弄着丝丝碧绿。隋堤上,拂水的柳条飘飞,如她柔软的嫩手,缓缓地挥动,含着万分的不舍。

隋堤,汴京附近汴河之堤,当年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遍植柳树。此后每到暮春三月,隋堤上柳树成荫,柳荫成行,柳絮飘飞,碧绿的柳叶在春光的雾霭中更添一份朦胧的柔美。

柔软的柳条轻拂水面,漫天飞絮沾惹在行人的衣袖上、衣襟上,拂之不去,仿佛是向人倾诉着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

3. 兰陵王柳抒发的是什么之情

诗歌是意象的艺术。当然,从本质上讲,诗歌更是情感的艺术。古人说,诗歌的起源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我们总是会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自己对自然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悟。所以我们说,诗歌是纯粹的抒情艺术。

但是,一首诗歌如果全部是直抒胸臆,那么就失去了内容和形式上的美感。诗人们还需要借助于一些东西,将情感蕴含在这些东西上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东西可以是现实中的景物,比如山川河流、风云雷电,比如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等,也可能是诗人们想象中的东西。

诗人们在诗歌中写到的事物,这些东西就叫做意象。本来,大自然的景色是没有感情的,但诗人们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这些事物上面,就产生了带有情感意味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写的多了,就带有一种规律性情感。比如我们写流水,也许就含有时光飞逝的意味,写秋天的大雁,就有思念故乡或者鸿雁传书的意思,写梅花,我们会看到高洁与独立,写荷花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这些都是在长期的诗歌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意象的象征含义。

那么,古人写柳树,到底包含了哪些意义呢?

我们先来看诗经中是如何写柳树的。

诗经的采薇中这样写道: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里面的杨柳,在春天时候生机勃发,这是诗人离开家的时候,经过多年以后,再回来,却已经是彤云密布雨雪霏霏的时候,多年在外征战的经历化为对家乡的思念,这个时候,本来明媚的春光,变成了悲伤。

大概从这个时候开始,杨柳特别是柳树,有了送别和离开的意义。因为,一方面,柳是留的谐音,有留下的意思,另一方面,你看柳树的形状,那么柔软,像不像亲人的柔软的手呢?所以,在后来的诗歌中,大凡是写道柳树,基本上都有离别、送别的意思。

我们可以看一首周邦彦的兰陵王,那里边写的柳树,就是典型的有送别、离别的意境。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写自己在垂柳依依的时节,在充满离情别意的隋堤上,送别朋友,其实他也是个过客。在这样的典型的意境下,柳树已经成为离别的典型风物,而风中的柳条,似乎在向游子伸出温柔的手,希望远方的游子留下来,不要再去天涯漂泊啦!

4. 兰陵王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的句子

这里故国指的是故乡。

《兰陵王·柳》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自伤别离的词,写作者离去之愁。此词有生活细节、有人物活动,有抒情主体的心理意绪,形成词作较为鲜明的叙事性和戏剧性特色。全词构思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5. 兰陵王柳主旨

一、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二、扩展知识:

1、举例说明:单纯的概念不好理解,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以柳树为例:他的意象是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

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三、例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例4: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

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例5:《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2、意象与意境的区别: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根据这个界定,我们可得出以下几点:首先,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

6. 兰陵王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的诗句

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这句诗出自宋代周邦彦的《兰陵王·柳》。这首词是周邦彦写自己离开京华时的心情。此时他已倦游京华,却还留恋着那里的情人,回想和她来往的旧事,恋恋不舍地乘船离去。

统观全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7. 兰陵王柳的作者是

兰陵王·柳》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自伤别离的词,写作者离去之愁。此词有生活细节、有人物活动,有抒情主体的心理意绪,形成词作较为鲜明的叙事性和戏剧性特色。全词构思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8. 兰陵王柳的抒情特点

此词在构思和章法布局上颇具匠心。全词由实入虚,实虚不断转换。开篇景起,由堤上柳引出对往昔送别的回忆和久离京师的身世之感,又由回忆和久客淹留之感折回到目前的离席;由离席再生发开拓出去,预为行者设想别后愁思,又由预为行者设想为归入现实中自己的别后之思;最后,又由现实引发出对昔日相聚时的回忆。

未别之时,回忆离别之苦;己别之后,则又回忆相聚时的欢乐,而诗人的久客淹留之感,伤离恨别之情,完全在这种回旋往复的描叙中展示出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