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弦断有谁听(知心少,弦断有谁听)

1. 知心少,弦断有谁听

1. 知心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2.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什么意思

2.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什么意思

且把相思寄古筝,识韵寡,曲终何人懂? 上联是岳飞的《小重山》原词是: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意思是:昨晚受寒的秋蝉不断哀鸣,惊醒我回千里之外(故乡)的梦,已经三更了,我寂静无语,帘外面月亮朦胧微明。

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头发已白,家乡的松竹也长大了,阻断了我回家的路。

想要将心事寄托在瑶琴上,知音太少了,弦弹断了又有谁听?

下联是别人对的,意思是:我把相思寄托在古筝上,懂韵律的人少,一曲弹完了有谁懂呢?,意思是我的心事你不懂。

3.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意思

出自于“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典故。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能识得琴声中表达的意思。“知音”一词就来自于此。后来钟子期因勤奋苦读以至于身染重病而死。俞伯牙十分痛心,认为从此再无知音。于是挑断琴弦,摔碎七弦琴,发誓从此不再弹奏。这个典故表达了知音难觅,知己难求。宋代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中有“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也用来比喻怀才不遇,明主难求的郁闷。

4. 知己少弦断有谁听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译文:昨晚受寒的秋蝉不断哀鸣,惊醒我回千里之外(故乡)的梦,已经三更了,我寂静无语,帘外面月亮朦胧微明。 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头发已白,家乡的松竹也长大了,阻断了我回家的路。想要将心事寄托在瑶琴上,知音太少了,弦弹断了又有谁听? 《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5.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什么意思

想要借助琴声诉说心事,但是没有知音,即使弹到弦断了也没有人理解。

6.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下一句

上联是岳飞的《小重山》

原词是: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意思是:

昨晚受寒的秋蝉不断哀鸣,惊醒我回千里之外(故乡)的梦,已经三更了,我寂静无语,帘外面月亮朦胧微明。

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头发已白,家乡的松竹也长大了,阻断了我回家的路。想要将心事寄托在瑶琴上,知音太少了,弦弹断了又有谁听?

至于下联,应该是别的人对的...

意思是:不如把相思寄托在古筝上,懂韵律的人少,一曲弹完了有谁懂呢?

总之就是知音稀的一种感叹吧!~

7.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用表达什么心情

听到古筝如高山流水的声音,我的心情激荡着,想起了那个众所皆知的故事:《伯牙摔琴,子期知音》。古往今来,如伯牙那样感慨世间险恶,知音稀少的人数不胜数。

唐朝诗人孟浩然有过:”知音世所稀”的感叹;南宋抗金将领岳飞也写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其他古人也留下:”相识满天下,知音有几人?”

8. 知音少,弦断谁人听

知音少,断弦的意思是知己好友少,纵然琴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原句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句词出自宋代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9. 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出自南宋抗金将领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白话译文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三更。站起身,独绕台阶踽踽行。

四周静悄悄,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

家山松竹苍然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

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

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这首《小重山》虽然没有《满江红》家喻户晓,但是通过不同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隐忧时事的爱国情怀。

上片着重写景。“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鸣叫不停,使作者从金戈铁马对抗金兵的梦中惊醒了,而此时已经是深夜的三更天了。

“寒蛩”点明了季节是深秋。

山河飘摇,国家残破,作者夙夜忧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却小停地呜叫,催逼着词人心中的隐忧和悲愤,使克复中原的责任更加沉重,“惊”字充分表达了在秋夜蟋蟀的凄清呜叫中作者终夜难眠的情景。

“千里”暗示梦回到包括家乡在内的中原地区,说明了词人在睡梦之中也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之情。

这一句通过叙写被梦惊醒来表现作者日夜牵挂的都是国家的战事和兴衰。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被梦惊醒后,因梦见战场战事而忧国忧民再无睡意,独自在台阶前徘徊。

周围静悄悄的,人们都在熟睡,只有天上的明月散下淡淡的冷光。深秋的月夜,凄清冷淡,表达了作者“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孤独与凄凉心境。

“独自”写出词人的孤独寂寞,心事无法向人诉说,可见苦闷之深。

结拍“人悄悄,帘外月胧明”以景收束上片,映衬词人不能成眠,更见孤独之感。

上阕用简洁的语言和平淡的叙述质朴地展现出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其简沽有力、朴素真切的文风,确实展现出一代英雄的真性情和其所面对的历史情景的复杂性。

词的下片重在抒情。“白首为功名”写词人终其一生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痴心不改。

“旧山松竹老”用松竹喻中原父老,他们在金人的统治之下,顽强挺立,渴望早日复国,可如今他们都已老了,暗示了南渡时间之长。

“阻归程”写投降派的求和主张阻挡了收复中原,回归故乡的进程,隐含了词人的痛心。

如今头发已经白了,几十年的求索,都是为了驱逐金人,收复河山。

作者竭尽心力,几操心成白发,都只是为了矢志北伐,匡扶宋室,收复河山,成千古功名,成一代情怀。然而,十多年的等待、十多年的期盼、十多年的转战努力,便是为了某一天的“归程”。

可是英雄的壮志难酬,想到了故乡,家乡的树木已经变得老了,而到头来却得到一个宋金和议的结局。

作者多年矢志北伐的壮志难酬,忧愤难平。

宋朝皇帝赵构与秦桧力图议和偏安,不迎回徽、钦二帝,国家也遭受未有之变局。

既然不能建功立业,收复河山,回家度过余生也好。可是故乡已经落到敌人的手里,有家难归。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里化用善于操琴的俞伯牙和知音钟子期的典故寄托作者的一腔愤懑和无处言说的沉痛,来表达苦闷的心情,将自己的心事寄托于琴弦,可是却没有知音,就是把琴弦弹断了也没有人来听。当时作者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但是朝野上下一片议和声,使作者陷入孤掌难鸣的处境,不禁担忧起国家的未来和命运,心情沉重。上片是即景抒情,寓情于景,忧国忧民使他愁怀难遣,在凄清的月色下独自徘徊。下片写他收复失地受阻,要抗金却是“知音少”,内心郁闷焦急,用了比兴手法。作者隐忧时事,吞吐曲折,委婉含蓄,流露出悲凉悱恻之思。全词所展现的沉郁悲怆情怀,节制而深层,忧思而压抑。至其《小重山》词,则真有寄托之作也。故国怕回首,而托诸惊梦;所愿不得偿,则托诸空阶明月;咎忠贞不见谅于当轴,致坐失机宜,而托诸瑶琴独奏,赏音无人。盖托体比兴也”,如此评断,亦可谓知套岳帅之良苦用心也。从写作手法说,《满江红·怒发冲冠》多用赋体,直陈其事,慷慨激昂,凝聚着岳飞忠贞报国的豪迈精神和战斗雄姿。这首《小重山》则多用比喻,曲折地道出心事,含蓄委婉,抑扬顿挫,情景交融,艺术手法是很高超的。这首词虽然短小。但含蓄隽永,明丽婉转,寓情于景,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和忧国忧民的悲苦心境。另外,虽然这首《小重山》写得比较含蓄委婉,与同为岳飞所作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格调有所不同,但在思想内容方面仍有其内在的统一性。后两首表现的是抗击金兵,收复中原;这首表现的则是不满“和议”,反对投降。这两方面的主题是完全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就是岳飞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投降主义的坚定立场,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深厚感情。由于写作的时间和历史背景不同,因而在情调和风格上产生了差异,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