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里斯塔克
地球最接近太阳的点叫近日点,通常发生在一月初,距离约为9.1千万英里(1.46亿千米),略低于一个天文单位。地球离太阳最远的点叫远日点。通常发生在七月初,距离约为9.45千万英里(1.52亿千米),略大于一个天文单位。
距离测算
历史上第一个测量到太阳的距离的人是大约公元前250年的希腊天文学家Aristarchus(阿里斯塔克)。他利用月相测量月亮到太阳的距离。在半月期间,三个天体应该形成一个直角。通过测量月球和太阳之间的夹角,他判断出地日距离是地月距离的19倍,因此太阳有月球的19倍大。事实上,太阳的直径比月球大400倍左右。
2. 阿里斯塔克是怎么设想测量地月距离的
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 。月球离地球近地点距离 为 35.7万 千米 (就是地表到月表);距离地球最远的远地点距离为40.6万千米(就是加上月球与地球的直径)。 月球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平常月亮距离地球大概是40多万公里,由于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是一个以一个轴心为主的椭圆形的轨道,因此,月球距离地球最远比最近时多5万公里。同样是满月,月球距离地球最近比最远时,月亮的视直径大14%,视面积大30%。 月光从月球传到地球的时间只要1.3秒,也就是说只眨了下眼的功夫。可是这么短的时间,它的路程却有38万多千米。并且月球轨道以3.8cm/a的速度向外偏移,也就是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而去。 古人测量地球到月球的方法: 古人最早测量地月距是通过肉眼观察进行大概的测量,最早测定月地距离的人是伊巴谷,其在公元前180年左右出生于小亚细亚,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 伊巴谷发明了一种“瞄准器”,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杆上,有沟槽可容一个挡板在其中滑动,在木杆的一端竖立一块有小孔的板,人眼从小孔中观察星体,同时滑动挡板,使它刚好遮住目标。根据挡板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及挡板的宽度,就可以算出被测物体的相对大小,或星空中两点的视距离。 他还发明了一种星盘,可以测天体的方位和高度。人们还传说他制作过一个天球仪,刻在上面的恒星数目比他列在星表上的还多。还是让我们欣赏伊巴谷是如何测量日、月、地三天体的距离的。 他观测了一次日食,同埃拉托色尼一样,他也需要两个地点的观测数据。在土耳其附近,人们看到了日全食;而在经度接近而纬度不同的亚历山大城,只能看到日偏食,月球最大遮住了太阳的4/5。 由此,他推算出了月球的视差,他也将太阳光处理为平行照射到地球上。他的计算结果是,月球直径是地球的三分之一,月地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5倍。第一个数据偏大了一点,对于第二个数据,按照现在的测量结果,月地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34倍。由于埃拉托色尼已经给出了地球半径的数据,于是伊巴谷得到了月地距离的真实数据。 让我们替伊巴谷算一下:38400×60.5/(2×3.14)=37万千米。现代的月地距离数据是38万千米。2100多年前的祖先,手持木杆,单凭一双肉眼,就得到如此准确的数据,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后人实在是没有什么可骄傲的,我们发明出来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先进”技术,只是反映出我们理性思考的贫乏和虚弱罢了。 伊巴谷的太阳数据误差较大,主要还是受阿里斯塔克的数据影响。伊巴谷算出的太阳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2倍多,而实际太阳直径超出地球达百倍之多;他的日地距离是地球半径的2500倍,而实际是两万多倍。 科学家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方法: 1、三角法 比如说地球在春分点和秋分点时分别观测一颗恒星对地球的角度,然后以公转轨道半径为基线,算出它距地球的距离 对于较近的天体(500光年以内)采用三角法测距。 500--10万光年的天体采用光度法确定距离。10万光年以外天文学家找到了造父变星作为标准,可达5亿光年的范围。 更远的距离是用观测到的红移量,依据哈勃定理推算出来的。 月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天文学家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测量它的远近,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科学的测量直到18世纪(1715年至1753年)才由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N.L.Lacaille)和他的学生拉朗德(Larand)用三角视差法得以实现。他们的结果是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这与现代测定的数值(384401千米)很接近。 2、光谱在天文研究中的应用 人类一直想了解天体的物理、化学性状。这种愿望只有在光谱分析应用于天文后才成为可能并由此而导致了天体物理学的诞生和发展。通过光谱分析可以:(1)确定天体的化学组成;(2)确定恒星的温度;(3)确定恒星的压力;(4)测定恒星的磁场;(5)确定天体的视向速度和自转等等。 3、激光测量 雷达技术诞生后,人们又用雷达测定月球距离。激光技术问世后,人们利用激光的方向性好,光束集中,单色性强等特点来测量月球的距离。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厘米量级。 列如: 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激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在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的过程中,所需时间为2.56s,求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s=v.t/2=3乘10的8次方乘2.56/2=384000000米=38.4万 科学家们所用的这种精细测量地月距离的新设备叫做“阿帕奇月球激光测量仪”(英文简称APPOLLO,和“阿波罗”同名)。为了达到期望的精度,来往于地月之间的激光脉冲计时精度必须达到几皮秒(1皮秒等于百亿分之一秒)的水准。由于光速是已知的,因此通过测量激光脉冲在地月之间(准确地说是在“阿帕奇月球激光测量仪”和安放在月球表面的反射阵列之间)往来的时间就可以求得两点之间的精确距离。
3. 阿里斯塔克斯
“地心说”最早由古希腊偶多克斯提出,后经过亚里士多德完善,最终由托勒密发展成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理论模型。随着天文观测的经验积累,人们发现有的行星并不是安装托勒密“预设”的轨道运行,于是又开开始思考其他可能性。
早在古希腊时代,阿里斯塔克斯就提出“太阳有可能是宇宙的中心“,并非日月星辰围绕地球转动,而是地球与星辰一起围绕太阳转动。但由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过于“慎密”,一直被奉为权威。这种观点很快就被埋没了,直到1800年之后再次被哥白尼提出。
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
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球和地球两层。地球是静止不动地,位于宇宙中心,而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都镶嵌在天球之上,随着天球的运动一起运动。
从内到外依次是: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原动力天。除此之外,宇宙里面在没有其他东西了,在月球一下的“月下天”由四元素构成,月上天由第五元素“以太”构成。
托勒密的地心说
托勒密时期,已经发现了“行星逆行”现象,为了解释这个现象,托勒密提出“均轮”和“本轮”的理论。这种观点认为:每个行星都围绕一个较小的圆周运动,而每个小圆周又都围绕地球运动,这种行星自己运动的轨道叫做“本轮”,本轮围绕着地球作圆周运动,这个轨道叫做“均轮”。
本轮和均轮的提出,很好的解释了“行星逆行”问题,同时托勒密经过周密的计算,可以大致推算日食、月食的发生。至于宇宙外面是什么?没人说得清楚,当时的天文观测也还没有达到那个地步。这就为后来的基督教提供了很大的解说空间,在教会的推崇下,托勒密的《至大论》一度成为学术权威。
哥白尼的日心说
经过一千多年的积累后,人们采用托勒密提供的宇宙模型来观测天文,到了哥白尼时期被天文发现和数学计算过的本轮和均轮多达80多个。
而在月球的计算中,出现了一个跟观测不相符的数据,即分别计算均轮轨道和本轮轨道,在某个特定时期月球的距地距离应该是另一时期的两倍。人们虽然见识过超级月亮,但是一千多年都未曾见过大两倍的超级月亮。
哥白尼为了解释这两个困惑,提出了“日心说”的假设。如果所有的行星,包括地球都在围绕太阳旋转,那么就不需要分别计算每个天体的“本轮”了。
而且通过这种“绕日运动”模型也可以解释清楚“行星逆行”的现象。从1506年准备到1514年,哥白尼托人发表了关于天体运行的假说。正式版的著作《天体运行论》直到1543年才正式出版,科学家将这一年是为现代天文学的开端。
4. 阿里斯塔克提出日心说的依据是什么
如果追本溯源,最早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的,恐怕是中国人。以下是本人网络整理的相关资料,用以说明一个事实:古代中国人早已对天文观测,并且研究成果非常先进。
大约在公元前37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间,齐国的甘德和魏国的石申各写了一部天文学著作。甘德的《天文星占》、石申的《天文》,都是八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这两部著作早已失传,但《史记》、《汉书》等史书的记载都证明了这两部书记载了一些领先世界的发现。
1、发现了行星逆行现象。行星在空中自西向东走叫"顺行",自东向西走叫"逆行",顺行时间多,逆行时间少。首先,发现了行星逆行现象。行星在空中自西向东走叫"顺行",自东向西走叫"逆行",顺行时间多,逆行时间少。
2、甘德、石申二人都记载了火星、金星的逆行现象。星表是把测量出的恒星的位置标明在图上,并用科学方法确定每颗星的方位。石申在《天文》中已经列出了140多颗星的星表,这比古希腊最早的星表--古希腊的依巴古要早近200年。
3、甘德在对木星卫星进行观测记录时,提到了一颗小赤星,它就是木星卫星中最亮的一颗--木卫二,比欧洲发现它早2000 年。
4、甘德、石申对水、金、火、木、土五大行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作了相当精确的计算,例如确定火星的周期是1.9年(应为1.88年)、木星为12年(应为11.86年)。
5、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天文资料《五星占》,是甘德、石申工作的继续,它写在帛书上,约八千字。书中主要内容是关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在天空中的方位、运动情况以及五大行星的会合周期。《五星占》确定金星的会合周期是 584.4日,比现代测定值只大0.48日,土星的会合周期是377日,比现代测定值只小1.09日,在2200 多年前测得这样的结果,这在世界上是无可比拟的。
以上,要说古人没有人结合行星运行规律,对这方天地的形状有所猜测和推论,恐怕难以论断。只是古人没有重视,甚至认为是大逆,迷信愚昧封锁了科学萌芽发展。
中国人大多数人知道地球是圆的,恐怕是从清朝开始,史记记载,林则徐被贬时候,把一个地球仪让清朝大臣博尔济吉特·琦善转交给皇上,以此告诫不要再做盲目自大的梦。
5. 阿里斯塔克斯与哥白尼
通常认为完整的日心说宇宙模型是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543年发表的《天体运行论》中提出的,实际上在西方公元前300多年的阿里斯塔克和赫拉克里特就已经提到过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运动。阿里斯塔克斯(Aristarchus,约公元前310年-约公元前230年),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首位提倡日心说的天文学者,是古希腊时期、也是人类歴史上有记载的最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生于古希腊萨摩斯岛。他将太阳而不是地球放置在整个已知宇宙的中心,他是人类歴史上有记载的最早期的日心说的提倡者之一。但是在当时的古希腊、他的宇宙观和杰出的智慧并未能被当时的人们所理解,并被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才华之光芒所掩盖,直到16世纪(约1760年以后),哥白尼才很好地发展和完善了阿里斯塔克斯的宇宙观和理论。
6. 阿里斯塔克环形山
月球知识
月球表面既无大气,也无水分,没有风霜雪雨,没有江河湖海,更不要说鸟语花香的生命现象了。一句话,月球是个死寂的星球。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月面上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过,它表面的辉光现象就是一例。月球表面有时突然出现某种发光现象,甚至还有颜色变化,它引起了天文学家们的兴趣和关注。
1958年11月3日凌晨,前苏联科学家柯兹列夫在观测月球环形山的时候,发现阿尔芬斯环形山口内的中央峰,变得又暗又模糊,并发出一种从未见过的红光。两个多小时之后,他再次观测这片区域时,山峰发出白光,亮度比平常几乎增加了一倍,第二夜,阿尔芬斯环形山才恢复原先的面目。
柯兹列夫认为,他所观测到的是一次比较罕见的月球火山爆发现象。他说,阿尔芬斯环形山中央峰亮度增加的原因,在于从月球内部向外喷出了气体,至于开始时山峰发暗和呈现出红色,那是因为在气体的压力下,火山灰最先冲出了火山口。
柯兹列夫的观点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其中包括一些颇有名望的天文学家。他们承认阿尔芬斯环形山的异常现象是存在的;但认为不能解释为通常的火山爆发,而是月球局部地区有时发生的气体释放过程。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即使是冷气体也会表现出柯兹列夫所注意到的那些特征。
早在1955年,柯兹列夫就在另一座环形山——阿利斯塔克环形山口,发现过类似的异常发亮现象,他也曾怀疑那是火山喷发。1961年,柯兹列夫又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中央观测到了他熟悉的异常现象,不同的是,光谱分析明确证实这次所溢出的气体是氢气。
这类现象究竟应该怎样解释呢?是火山喷发?还是气体释放?或者是其他什么现象呢?
红色斑点
天文学家们还不止一次在月球面上发现神秘的红色斑点。也是那个阿利斯塔克环形山,美国洛韦尔天文台的两位天文学家在观测和绘制它及其附近的月面图时,先后两次在这片地区发现了使他们惊讶的红色斑点。第一次是在1963年10月29日,一共发现了3个斑点:先是在阿利斯塔克以东约65公里处见到了一个椭圆形斑点,呈橙红色,长约8公里,宽约2公里。在它附近的一个小圆斑点清晰可见,直径约2公里。这两处斑点从暗到亮,再到完全消失,大约经历了25分钟的时间。
第三个斑点是一条长约17公里、宽约2公里的淡红色条状斑纹,位于阿利斯塔克环形山东南边缘的里侧,出现和消失时间大体上比那两个斑点迟约5分钟。
第二次他们观测到奇异的红斑是在1个月之后的11月27日,也是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附近,红斑长约19公里,宽约2公里,存在的时间长达75分钟。这次由于时间比较充裕,不仅有好几位洛韦尔天文台的同事都看到了红斑,还拍下了一些照片。为了证实所观测到的现象是确实存在的,他们还特地给另一个天文台打了电话,告诉那里的朋友们赶快观测月球上的异常现象,但故意没有说清楚是在月球上的什么地方。得到消息的大文台立即用口径175厘米的反射望远镜(那两位洛韦尔台的天文学家用的是口径60厘米折射望远镜)迸行搜寻,很快就发现了目标。结果是,两处天文台观测到的红斑的位置完全一致,说明观测无误。红斑确实是存在于月面上的某种现象,而不是地球大气或其他因素造成的幻影。
这两次色彩异常现象都发生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区域,而且都是在它开始被阳光照到之后不到两天的时间内。考虑到这些方面,有人认为月面上出现红色斑点的现象可能并不太罕见,只是不知道它们于什么时间、在什么地区出现,而且出现和存在的时间一般都不长,要观测到它们就不那么容易了,需要具备较大和合适的观测仪器,以及丰富的观测经验和技巧,同时认为这类现象可能与太阳及其活动有关。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类变亮和发光现象经常发生,单是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区域,有案可查的类似事件至少在300起以上,表明它们是由于月球内部的某种或某些常存原因引起而形成的。
1969年7月,首次载入登月飞行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到达月球附近和环绕月球飞行时,曾经根据预定计划,对月面上最亮的这片阿利斯塔克环形山地区进行了观测。这座著名环形山的直径约37公里,山壁陡峭而结构复杂,底部粗糙而崎岖。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是从环形山的北面进行俯视的,他向地面指挥中心报告说:“环形山附近某个地方显然比其周围地区要明亮得多,那里像是存在着某种荧光那样的东西。”遗憾的是,宇航员们没有对所观测到的现象作进一步的解释。
红色发光现象
就在洛韦尔天文台的两位科学家发现阿利斯塔克环形山附近的红斑时,英国的两位科学家注意到了另一个著名的环形山——开普勒环形山也存在类似现象。开普勒环形山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东南方向,直径约35公里,是带有辐射纹的少数环形山之一。1963年11月1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在拍摄开普勒环形山及其附近地区的照片时,注意到就在这片地区内,在两小时内两次出现了红色发光现象,发光面积大得使他们惊讶,每次都超过了10000平方公里。
他们从三个方面对这次有色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他们指出持续时间不长而面积那么大的发光现象,不可能由某种月球内部原因造成,而应该认为是起因于太阳。其次,他们认为,由于月球不存在大气,月面受到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等全部太阳辐射的猛烈袭击,这时,月面的某些地方有可能被激发而发光,面积也可能比较大。再次,他们明确提出,开普勒环形山这两次发光现象的根源在于太阳面上出现了耀斑。11月1日那天,太阳上出现了两次规模不算大的小耀斑,它们的时间间隔与开普勒环形山的两次红色发光现象的时间间隔基本一致。
两位英国科学家的观点比较新颖,但他们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如果他们把月面辉光现象与太阳耀斑联系在一起的解释是正确的话,那么,月球发光现象也该有周期性,而且在太阳活动极大、耀斑出现较多的那些年份里,红斑现象也应该出现得更多、更频繁。观测表明,这样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
亮点位于月球明暗界线附近
1985年5月23日,希腊的一位学者正在调试自己门径为11厘米的折射望远镜。当时月球的月龄为4,也就是从月朔算起,大体上只过了4天的时间。在连续拍摄的7张月球照片中,有1张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照片上出现了一个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清晰的亮点。经过核查,亮点位于月球明暗界线附近的普洛克鲁斯C环形山地区。
对此,希腊学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他认为:由于月面没有大气,被太阳照亮的月面部分的温度,与没有太阳照亮部分的温度相差悬殊。当太阳从月面上某个地区日出时也就是从那些正好处在明暗界线附近的地区日出时,一下子从黑夜变为白天的那部分月面温度迅速升高,从零下100多摄氏度升到100多摄氏度。强烈而迅速的温度变化使得月球岩石胀裂开来,被封闭在岩石下面的气体突然冲到月面,迅速膨胀,产生了明亮而短暂的发光现象。
最近,美国的一位通讯工程师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他曾检测过一些从月球上采集回来的月球岩石标本,发现岩石中含有像氦和氩之类的挥发性气体。他认为,月岩热破裂时释放出来的电子能,完全有可能把挥发性气体点燃,引起短暂的闪光现象。他还表示,他的设想并非毫无根据。据说,月球岩石在地面实验室里进行人工断裂时,确实曾放出过小火花。
过去也确实多次有人在月球明暗界线附近,发现过这类短暂的发光现象。但是,在得不到阳光的月球阴暗部分,也曾观测到过这种闪闪发光现象。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短暂的现象
7. 阿里斯塔克斯望远镜
全宝物坐标
地中海
阿里斯塔克斯望远镜——北28 东51
1.黄金军刀——北34 东32
2.米罗的维纳斯——北43 东12
3.弥诺陶洛斯的大斧——北35 东26
4.波塞冬的吼叫——北38 西28
5.讲究的长统靴——北31 东26
6.犹太的魔剑——北32 东34
7.密涅瓦的盾——北37 东28
8.赫斯提亚的锅——北32 东20
9.赫洛菲洛斯的医学书——北43 东38
10.战神的圣枪——北37 东26
11.菲狄亚斯的凿子——北38 东20
12.维萨斯的天平——北40 东25
13.卡尔·马提铠甲——北43 东3
14.赫密士的祈祷——北43 东31
15.漆黑的双刃剑——北39 东1
16.仙女的彩绸——北36 东35
北海
1.银光双手剑——北68 东16
2.拉奥孔剑——北55 东11
3.不死鸟的头盔——北54 西0
4.赎罪镇魂剑——北60 东27
5.提督像——北54 东16
6.苍蓝象木盾——北43 西4
7.魔法的皮手套——北56 东8
8.罗恩格林的佩剑——北53 东9
9.斧枪——北64 西15(补给村庄海克拉附近)
10.艾提拉套装——北55 东20
11.射穿魔鬼的剑——北57 西6
12.小猪像——北57 西1
13.圣剑厄克斯卡里巴——北50 西4
14.王者像——北62 东6
非洲
1.圣母像——南23 东14
2.犰徐的铁皮——南15 东46
3.深红连环神甲——南4 东39
4.银盔——北21 西17
5.莱姆的滴汁——北0 东6
6.插图的圣经——南18 东36
7.卡涅姆勇者的盾——北3 东9
8.狂徒骑士铠甲——北5 西3
9.忠诚的偃月刀——南25 东46
10.孔雀袍——南47 东37(较难找,需打开大地图)
11.印度的琉璃剑——南10 东40
12.医学典范——北8 东50
新大陆
1.托洛克的小刀——北22 西97
2.沙金——北15 西85
3.十色鹦鹉——北18 西77
4.精灵服——北15 西61
5.图拉战士的头盔——北28 西95
6.番茄苗(原产物)——北18 西94
7.战士的小鹅笛——南4 西35
8.处女像——北26 西77
9.可可果(原产物)——北11 西83
10.迦戈神灵的护身衣——北19 西104(难找,需沿着南美的海岸线)
11.奇迹的炸弹项链——南14 西38
12.烟草苗(原产物)——北10 西75
13.天佑的手镯——北26 西82
14.红鹤羽毛鞋——北21 西76 印度洋
1.浴血的月牙刀——北16 东41
2.蜜蜂窝——北25 东66
3.波浪剑——北25 东63
4.大象龟的盾——北8东78
5.惊叹的壶——北28 东33
6.祝福之盾——北23 东38
7.古伏塔的灵兽——北21 东72
8.撒拉丁的银铠——北29 东32
9.星影的天体仪——北7 东81
10.阿里斯塔克斯望远镜——北28 东51
11.大鹫像——北5 东72
12.善导的拐杖——北15 东80
13.勇者日月刀——北18 东57
14.帖木儿的锁战袍——北27 东49
东南亚
1.世界奇闻录——北1 东41
2.勇气宝剑——北1 东120
3.美杜沙的盾——南40 东144(较难找,在澳大利亚)
4.天河星图——北0 东132
5.狮子牙的锯子——北11 东125
6.香蕉树(原产物)——北0 东108
7.山竹果的种子——北0 东123
8.龙像——北7 东117
9.海豚像——南6 东115
10.魔鬼像——南11 东130
11.珍珠贝——北12 东102
东亚
1.粉红色的围裙——北39 东127
2.霸王的头盔——北37 东122
3.鬼怪的菜刀——北39 东139
4.虎鲸像——北34 东137
5.不用磨的刨子——北36 东137
6.忍者的黑束装——北34 东136
7.教经的铠甲护腿——北33 东130
8.蚕(原产物)——北39 东123
9.忽必烈的大刀——北34 东120
10.赵子龙的枪——北21 东108
11.孙子兵法书——北30 东120
12.华佗的中药——北28 东121
13.高丽青瓷香炉——北36 东126
14.断刃之武艺服——北51 东141
15.徽宗的北宋画——北24 东118
16.妖刀村正——北45 东149(补给村庄北海道附近)
17.女皇的长袍——北38 东117
8. 阿里斯塔克是什么天文学家
欧洲古代文化的成就与地位:
西方文化溯源自古希腊、罗马与犹太、基督教文化。自西元前八世纪希腊爱琴文化发源,到西元一世纪古罗马帝国的传承,再融合希伯来、基督教的教义文化,终於形成了古典时期的环地中海欧洲文化。又历经近千年的演变与发展,为中世纪及现代欧洲文化奠定深厚而坚实的基础。欧洲古代文明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文化。
古希腊文化达到了全面繁荣,特别是在神话、诗歌、寓言、戏剧、史学、哲学与科学、建筑和艺术、演讲与竞技等方面,呈现出了丰硕的成果。
1、宗教。古希腊人信奉多神教,并为诸神编制了丰富多彩的神话,而这些神话便成为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的体裁。希腊神话培养了灿烂的文学艺术,成为后来欧洲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源泉。
2、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荷马史诗。史诗由《伊利亚特》和《奥德塞》组成。史诗不仅是希腊人从野蛮过渡到文明这一时代留下的宝贵遗产,也是研究希腊上古史的重要文献。
3、寓言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教育人。古希腊最著名的是《伊索寓言》。文字简练、内容生动,比喻恰当,富有思想性。
4、戏剧文学。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戏剧文学空前兴盛。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悲剧。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他们的作品反映了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的三个阶段.即成长阶段、繁荣阶段和危机阶段。
5、史学。古希腊人在史学方面也作出了出色的成就。西方通常所用的“历史”一向源于古希腊,其本意是“经调查研究的记事”。 6、哲学。
6、古希腊哲学在人类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西方各国的“哲学”一词都是源于古希腊语。古希腊的“哲学”一词的原意是“爱智”,即“热爱智慧”的意思。
7、自然科学:
天文学是古希腊自然科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一个学科。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预测了公元前586年的月蚀。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宇宙系统是包括日、月、星辰等等一系列小圆球的大圆球,宇宙的中心天体是“中心火”。地球、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都环绕中心火运行,恒星群是不动的。后期阿里斯塔克提出了太阳中心说、认为太阳比地球大得多。晚于阿里斯塔克的天文学家希帕卡斯.曾利用几何的推理解释太阳表象运动,提出了地球中心说。这个学说为后来的托勒密所继承和发展,在西方流传了14个世纪。
数学也是古希腊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学科。泰勒斯最早提出并证明了几何学的几个命题。毕达哥拉斯证明了勾股定里。柏拉图曾研究过数学中的分析法、归谬论等一些基本的推理法。希腊后期最著名的数学家是欧几里著有《几何原本》,系统地整理了前人的理论成果,集当时几何学之大成,把各种定理、命题和讨论按逻辑加以排列,构成一个严整体系。它的系统性、条理性至今仍然得到学术界的肯定。
古希腊人在物理学上也取得巨大成就。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是世界上最早的物理专著,他发现了以“阿这米德原理”命名的比重原理、论证和发展了机械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杠杆原理,还把这些理论用于实践,发明了杠杆、滑轮和螺旋等机械。
在生物学方面,贡献最大的是亚里士多德。他的著作中有三分之一是关于生物学的内容,其中记载了500种动物,并对它们进行了分类。
古希腊的医学成就较高。毕达哥拉斯派的阿尔克芒是古希腊最早研究人体解剖的人。
8、希腊的建筑与雕刻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光辉的成就。希腊的大型建筑主要是神庙。希腊的圆柱有三种形式.即多利亚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
与建筑密切相关的是雕刻。希腊的雕塑作品、以体态健美、形象逼真和比例匀称而获得普遍称赞。
9、古希腊演说与竞技较发达。
10、希腊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
古代罗马艺术是欧洲古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和18至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艺术家作为借鉴的主要艺术源流之一,对后世欧洲艺术发展有重要影响,罗马建筑在实用和美观方面,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欧洲现实主义建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古罗马文化的成就及其特征
1、古罗马是在广泛吸收和综合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了独特风格的拉丁文化。
(1)宗教。罗马人在希腊宗教的影响下产生了与希腊诸神对等的若干个神祗.即吸收希腊的神话,把希腊人所信奉的神祗改造为罗马人的神祗。
(2)文字。罗马人拉丁文中的拉丁字母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字母文字体系。拉丁字母母简单、匀称、美观,便于阅读和连写。
(3)文学。古罗马文学是在仿和继承古希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古希腊和后期欧洲文学的桥梁,在文学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文艺复兴时期和17世纪的欧洲人,主要通过古罗马文学了解古希腊文学。17世纪的古典主义作家受罗马文学的影响远大于受希腊文学的影响。
(4)哲学。古罗马哲学是古希腊哲学的继续。共和国末期由于元老贵族派与骑士民主派的斗争,反映在思想领域中,出现了卢克来修唯物论与西塞罗唯心论的斗争。
(5)自然科学。罗马的科学也是在总结意大利本土与地中海诸民族的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罗马的农业科学比较发达,出现了老加图、瓦罗、科路麦拉等著名的农学家。老加图的《农业志》阐述了管理奴隶制农业的一些基本原则。瓦罗的《论农业》论述了大田作物、畜牧业和宅旁经济(家禽、野鸟、龟、蜂)。科路麦拉的《农业沦》对当时罗马农业的衰落和如何改善衰落的意大利农业经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老普林尼在综合研究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的《自然史》所含内容十分丰富,是是研究古代罗马科学史的重要文献。
(6)、罗马建筑艺术最突出的功绩是券拱构的发明。由此,罗马建筑的典型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等获得了新生命。
罗马文化具有世界性,是古代文化交流和融合。它具有囊括环宇的文化气质和均衡、和谐与统一的特点。
古希腊和古罗马这两大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摇篮,是世界文化史上两座永恒的丰碑,是西方人所津津乐道的光辉时代。勤劳的古希腊和罗马人民用他们的智慧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留给我们一个无论是文化史上还是艺术史上的维以超越的高度。其中古希腊文化又是罗马文化的源头,罗马文化在其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创新,创造了许许多多独树一帜的文化,艺术构想和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