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海丘名词解释(丘陵名词解释)

1. 海丘名词解释

1. 海丘名词解释

1.丹霞地貌

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岩石地貌类型之一。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

2.海岸地貌

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第四纪时期冰期和间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进、海退,导致海岸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距今6000~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到相当于现代海平面的高度,构成现代海岸的基本轮廓,形成了各种海岸地貌。

3.海底地貌

海水覆盖下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海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延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纵贯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 8 万千米,宽数百至数千千米,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大洋最深点11034 米,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 8846.27米 )。

4.风积地貌

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在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及风沙来源丰富的条件下,经风力搬运作用后堆积形成的。  

5.风蚀地貌

风力吹蚀、磨蚀地表物质所2的地表形态。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有:风蚀石窝。陡峭的迎风岩壁上风蚀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大的石窝称为风蚀壁龛。风蚀蘑菇。孤立突起的岩石经风蚀作用而成的蘑菇状岩体,又称石蘑菇、风蘑菇。

6.河流地貌 

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经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的总称。

7.冰川地貌

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8.冰碛地貌

冰碛物堆积的各种地形总称冰碛地貌。它是研究古冰川和恢复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主要的冰碛地貌有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鼓丘等。

9.冰缘地貌

由寒冻风化和冻融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冰缘原意为冰川边缘地区,今一般指无冰川覆盖的气候严寒地区,范围相当于冻土分布区,部分季节冻土区也发育冰缘地貌。因而冰缘地貌又称冻土地貌。

10.湖泊地貌

由湖水作用(包括湖浪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11.构造地貌

由地质构造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地质时期的构造和新第三纪以来形成的新构造。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有:板块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火山构造地貌、熔岩构造地貌和岩石构造地貌。

12.人为地貌

人的作用在地球表面塑造的地貌体的总称。又称人工地貌。人类对地球表面地貌的作用是全面的,既有建设性也有破坏性;既有直接改变地貌过程和地貌类型,也有通过人类各种社会的、生产的、科学的实践活动间接对地貌的改变。

13.重力地貌

坡地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所形成的地表形态。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为块体形式,故又将这种移动称为块体运动。按运动方式分为:崩落、滑动、蠕动3类。形成的重力地貌类型有:崩塌,又可分为山崩、塌岸和散落而形成的不同形式的崩塌地貌。滑坡。蠕动土屑。土溜,又分为冻融土溜、热带土溜。有时也将山地沟谷中的泥石流列入重力地貌。实际上,它是重力地貌与流水地貌之间的过渡性地貌类型。

14.黄土地貌

发育在黄土地层中的地形。黄土是第四纪陆相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占陆地面积的1/10

15.雅丹地貌

中国内陆荒漠里,有一种奇特的地理景观,它是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被称为雅丹地貌。上世纪初中外学者进行罗布泊联合考察时,在罗布泊西北部的古楼兰附近,发现这种奇特的地貌,并根据维族人对此的称呼来命名,再译回中文就成了“雅丹”。

2. 丘陵名词解释

2. 丘陵名词解释

fell,英语单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作名词时意为"小山,丘陵地区;一季所伐的木材;兽皮;折缝;(Fell) (美、英、德、法)费尔(人名)",作动词时意为"掉下,跌落(fall 的过去式);砍伐;击倒,打倒;把(接缝的边)缝平",作形容词时意为" 邪恶的,凶猛的;毁灭性的,致命的"。

3. 沙丘名词解释

毛乌素沙漠

中国自然景观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因此榆林市也被称为驼城,意为沙漠之城,毛乌素沙漠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降水较多(250∼400毫米),有利植物生长,原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

1959年以来,人们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

2018年11月,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即将被消灭,变成毛乌素森林。

4. 海丘名词解释大全

在陆地上,比较广阔的凹陷地区,称为盆地,如四川盆地。

在海洋底部,也有凹陷的大片地区,称为海盆。海盆当中,有些属于大洋与大陆交接处的边缘海海盆,有些是在大洋里的海盆。海底出现的深沟称为海沟,即海底狭长的洼地。海沟一般分布在大洋的边缘,并与大陆边缘平行,长500-4500千米,宽40-120千米,水深6-11千米,为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海沟垂直剖面呈不对称的“v”字形,靠洋一侧坡度较缓,靠大陆边缘一侧坡度较陡。

5. 皮丘名词解释

貔貅是一个名词,应该是初中一年级的词汇。

6. 名词解释内侧丘系

体感,或称躯体感觉,是触觉、压觉、温觉、痛觉和本体感觉(关于肌肉和关节位置和运动、躯体姿势和运动以及面部表情的感觉)的总称。体感是和特殊感觉相对的一个概念。这些不同的体感模式源自不同类型的感受器。

在哺乳类,体感的上行神经通路起源自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途经后柱-内侧丘系通路、脊髓丘脑前束、脊髓皮层前束和脊髓皮质后束。

7. 渤海名词解释

黄海、渤海

东北三省又称“东三省”,地理名词,中国东北方向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总称。东北三省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分布的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是东北生态系统的东北地区地形图重要天然屏障;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松花江、东辽河、西辽河、鸭绿江等主要河流发源这里,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8. 丘 名词解释

同"丘"①。

姓。

折叠详细解释

【名】

地名用字

邱,地名。--《说文》

同"丘1,2"。孔子名丘,因避讳,清雍正三年上谕除四书五经外,凡遇"丘"字,并加"阝"旁为"邱"

【形】

不好

要好勿会好,要邱也勿会邱。--《海上花列传》

说你品行实在邱。--华广生《白雪遗音》

"邱" 字是雍正三年(1725年)为避讳孔丘而始用于人姓氏,"邱"这个字本身的用义是封建王朝不许"丘"姓与孔丘沾上边而下令更改的,(切记:只是针对姓氏),再者"邱"姓本身字龄不到300年,也就是说300年前并没有"邱"这个字。所以,"邱"姓在1725年之后可以同"丘"(没办法,因为被封建社会统治过),而名词这两个字是区分的,因为"丘壑""丘陵"这些词语很早很早就有了,甚至在南朝就有文字相关记载。所以,不能拿"邱"来做名词组合,"邱壑"、"邱陵",就是错字、别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