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世界古酒之一的黄酒本是民国时期的国酒如今为何被茅台取代
黄酒其实并没有被茅台取代,黄酒只是偏安一隅,受众约为1个亿。在地位上,茅台作为酱香型白酒典范,除品质卓越之外,在当代还带有光荣的红色镀金史,取代黄酒的地位,终其原因还是因为白酒在中国的受众最多,茅台则是白酒中的王中王,殿堂级别。不喝黄酒的地区人们,提到黄酒,势必想到江南,也会想到鲁迅小说中的孔乙己。黄酒在绍兴发展壮大,江苏南部穿越魔都直达浙江,这一范围是黄酒最大的消费地区,而白酒,则扎根全国,品种多,而品牌更是浩瀚如海,据说,中国人每年消费的白酒,可以装满好几个西湖。从品牌上来说,中国黄酒主要产地在江浙沪地区,品牌上能让大众记住的没有几个,优秀的黄酒品牌只有浙江古越龙山,苏州的沙洲优黄,上海的和酒。而其它黄酒品牌只能沦为二三线,且市场销售渠道不大丰富。从口感上来说,黄酒口味相对单一,酒精度比较低,在喜爱高酒精度的国度里,黄酒只存在繁华的江南烟雨里。而白酒,香型丰富,口感层次丰富,品牌更是无比的丰富,整个中国,只要提到同学会,几乎都要穿越大半个中国来喝白酒。而茅台作为酱香型最高级别的白酒,更是殿堂级别的存在,是不能不说的白酒。从文化风俗上来说,黄酒主要产自盛产大米的南方,气候湿润,物产丰富,黄酒主要酿造原材料也是大米,从饮食习惯上,黄酒更搭配水产品,而江浙沪沿海更喜欢吃海鲜河鲜,特别是大闸蟹。江南自古繁华,经济繁荣,生活的相对优越,对高度白酒并没有向其他地区那样依赖。茅台的国酒地位是在当代建立起来的,茅台除了在万国博览会上享誉国际,而且在解放战争中有着光荣的历史,加上酒体优质,茅台并非浪得虚名,它丰富的酒感层次,简直醇香浩荡,无与伦比,特别是泛黄的年份茅台酒,作为国酒当之无愧,但是缺点就是太奢侈了,喝的不买,买的不喝,简直是太贵了!黄酒作为比白酒更古老的酒种,其实并没有被茅台取代,黄酒只是偏安一隅,恬淡如闺秀,是江南水乡饮食的象征,而白酒如茅台,是大国饮食气魄所在,其实问题是,茅台并无意取代黄酒,而是白酒受众太多了,茅台就是顶级存在。民国时代虽然生猛,但是时代变了,人们的口味也变了。
2,茅台为什么是国酒谁封的
茅台酒之所以被誉为“国酒”,是由其悠久的酿造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上乘的内在质量、深厚的酿造文化,以及历史上在中国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发挥的无可比拟的作用、在中国酒业中的传统特殊地位等综合因素决定的。大家公认的,大家封的。
3,茅台酒是国酒吗
茅台酒不是国酒。茅台酒,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茅台酒是中国的传统特产酒。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同时是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也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更是中国的国酒,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贵州茅台酒的风格质量特点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其特殊的风格来自于历经岁月积淀而形成的独特传统酿造技艺,酿造方法与其赤水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相结合,受环境的影响,季节性生产,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保留了当地一些原始的生活痕迹。1996年,茅台酒工艺被确定为国家机密加以保护。2001年,茅台酒传统工艺列入国家级首批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国务院又批准将“茅台酒传统酿造工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年02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茅台酒”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13年03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调整“茅台酒”(贵州茅台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称和保护范围。2018年08月13日,贵州茅台宣布,放弃“国酒茅台”商标注册申请,撤销诉讼申请,并向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致歉。2018年10月,国家工商总局要求,“国酒”字样今后要在茅台的宣传中剔除。扩展资料:历史渊源:茅台酒作为世界三大名酒和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奖状。建国后,茅台酒又多次获奖,远销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名酒、“祖国之光”。 茅台酒之所以被誉为“国酒”,是由其悠久的酿造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上乘的内在质量、深厚的酿造文化,以及历史上在中国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发挥的无可比拟的作用、在中国酒业中的传统特殊地位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是三代伟人的厚爱和长期市场风雨考验、培育的结果。亦得到人民群众在实际的生活品味和体验中的赞誉之声,因而当之无愧。据传远古大禹时代,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已善酿酒。汉代,今茅台镇一带有了“枸酱酒”。《遵义府志》载:枸酱,酒之始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饮到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构酱酒后,将此酒带回长安,敬献武帝,武帝饮而“甘美之”,并留了“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传说。这成为茅台酒走出深山的开始,此后,一直作为朝廷贡品享盛名于世。唐宋以后,茅台酒逐渐成为历代王朝贡酒,通过南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到了清代,茅台镇酒业兴旺,“茅台春”、“茅台烧春”、“同沙茅台”等名酒声名鹊起。“华茅”就是茅台酒的前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偈盛烧房”将其产酒正式定名为茅台酒。清《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一九五一年,政府通过赎买、没收、接管的方式将成义(华茅)、荣和(王茅)、恒兴(赖茅)三家私营酿酒作坊合并,实施三茅合一政策——国营茅台酒厂成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茅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