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白酒成分怎么分析,气相色谱法分析白酒中甲醇含量以及其他成分的定性测定

1,气相色谱法分析白酒中甲醇含量以及其他成分的定性测定

白酒分析多为FFAP柱其固定液为 FFAP高惰性交联极性化学名:聚乙二醇20M与对苯二甲酸的反应产物搜一下:气相色谱法分析白酒中甲醇含量以及其他成分的定性测定

{0}

2,白酒成分分析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约占总重量的98%,其余2%才是形成名优白酒独特风格的多种色谱骨架成分和微量香味物质。

{1}

3,酒的成分

啤酒 水,二氧化碳,酒精(均为主要成分)。 2料酒 化学成分除了5.5%~20%的乙醇即酒精外,还含有酯类,蛋白质,维生素B1,有机酸或氨基酸等多种物质。白酒,酒的有效成分是ch3ch2oh,是有机物。 啤酒,主要成份是啤酒花、大麦芽、酵母和水,成品的新鲜啤酒中含有微量的碳酸。

{2}

4,白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00:00 / 00:38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5,白酒的主要化学成分

主要化学成分是乙醇。桶装白酒绝大多数是食用酒精勾兑的,属液态白酒。食用酒精无酯无醇,要达到液态酒国家标准必须加入香精香料。清香型加乙酸乙酯、浓香型加己酸乙酯。其他的还有乙酸、乳酸和乳酸乙酯等,按照有关规定标签标注为食用香精香料。主要成分是:C2H5OH;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是:CH3OH。不懂的可以问我,虽然上大二了,但化学还比较可以的,希望能帮帮你,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从前的知识记忆,哥当了4年的化学科代表!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赖茅酒提示酒精和水 乙醇 CH3CH2OH

6,白酒的成分主要包括哪些

白酒的主要成分为酒精和水,占99%以上,其它约占1%,其中包括杂醇油、多元醇、甲醇、醛类、酸类、酯类等。这些含量虽少,但影响白酒的口味和风格。白酒,英文名(Baijiu),是中国酒类(除了果酒、米酒外)的统称,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中国白酒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而严格意义上讲,由食用酒精和食用香料勾兑而成的配制酒则不能算做是白酒。白酒主集中在长江上游和赤水河流域的贵州仁怀、四川宜宾、四川泸州三角地带有着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蒸馏酒产区,分别为中国三大名酒的茅、五、泸,其白酒产业集群扛起中国白酒产业的半壁河山。

7,白酒的主要成分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C2H5OH)和水(占总量的98%-99%),而溶于其中的酸、酯、醇、醛等种类众多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占总量的1%-2%)作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却决定着白酒的风格(又称典型性,指酒的香气与口味协调平衡,具有独特的香味)和质量。乙醇化学能的70%可被人体利用,1克乙醇供热能5千卡。酸、酯、醇、醛等这些并没有多少有营养的,只是香味而已。酒葫芦网私家定制白酒的主要成分酒精和水,酒精是俗称,化学名称是乙醇,化学式是 ch3ch2oh。还有很多其它物质。市场上其它的白酒就不知是用什么主成的了。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C2H5OH)和水(占总量的98%-99%),而溶于其中的酸、酯、醇、醛等种类众多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占总量的1%-2%)作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

8,白酒检验标准及方法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 回答 除却上述提及的一些技术外,目前应用于白酒行业的还有一些颇具特色的方法和技术。如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分析酒的胶体性质,可以从微观状态上直接对酒体形态进行研究。如微机电化学分析,采取所谓的方波溶出伏安法检测白酒中铅、锰含量,方法简捷灵敏,得到比较好的结果;另外应用氨基酸分析仪和凯氏定氨仪测定白酒原料和大曲中的蛋白质,更是经典方法。【摘要】 您好 您好,我是百度的合作律师,很高兴为您服务 首先,白酒的分析检测是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甲醛含量的检测、重金属的监控、杂醇油的测定等,都是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必须要强制执行的项目; 其次,对白酒进行分析检测,还可以对其质量进行初步判断,如总酸、总酯、乙醇浓度的测定等,另外,白酒中微量成分的分析也与质量的控制息息相关; 第三,对白酒的分析检测,可以回溯到对生产的控制,如对发酵过程的监控、酒体的勾兑、新产品的开发等等; 第四,白酒的分析检测,也是白酒行业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科技进步力量一起构成了提升白酒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框架。 采用色谱分析技术,可以用于卫生质量监控和白酒检测机构的检测,用于白酒勾兑与成品的质量控制分析,用于不同香型白酒的特征组分剖析。 除了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在白酒行业的普及,液相色谱技术也在白酒行业具有重要的应用。液相色谱技术在白酒成分分析方面主要应用于白酒中不挥发有机成分的分析,氨基酸的分析,原料及大曲中组分的分析等。 除却上述提及的一些技术外,目前应用于白酒行业的还有一些颇具特色的方法和技术。如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分析酒的胶体性质,可以从微观状态上直接对酒体形态进行研究。如微机电化学分析,采取所谓的方波溶出伏安法检测白酒中铅、锰含量,方法简捷灵敏,得到比较好的结果;另外应用氨基酸分析仪和凯氏定氨仪测定白酒原料和大曲中的蛋白质,更是经典方法。 白酒质量无不和分析检测息息相关,只有分析检测技术发展了,对于白酒食品安全的控制才能更细致,更系统,更有效,才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产品的质量才能得到更大的保证。因此,分析测试手段的提升是促进食品安全控制的重要方式,食品安全的高要求也将促进分析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您问题的回答了,如果您满意的话可以采纳我的建议或者点开我的头像关注我。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的,祝您后续的处理能够顺利,再见 ! 更多10条 

9,白酒主要原料

水一般有大麦、小麦、玉米、高粱、大米、小米白酒的制作: 白酒俗称烧酒,是一种高浓度的酒精饮料,一般为50~65度。根据所用糖化、发酵菌种和酿造工艺的不同,它可分为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三大类,其中麸曲酒又可分为固态发酵酒与液态发酵酒二种。 原料配方 凡含有淀粉和糖类的原料均可酿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酿制出的白酒风味各不相同。粮食类的高粱、玉米、大麦;薯类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废糖蜜等均可制酒。此外,高粱糠、米糠、麸皮、淘米水、淀粉渣、甘薯拐子、甜菜头尾等,均可作为代用原料。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樱子等,也可作为代用原料。 我国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为固态发酵法,在发酵时需添加一些辅料,以调整淀粉浓度,保持酒醅的松软度,保持浆水。常用的辅料有稻壳、谷糠、玉米芯、高粱壳、花生皮等。 酒曲、酒母 除了原料和辅料之外,还需要有酒曲。以淀粉原料生产白酒时,淀粉需要经过多种淀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进行发酵的糖,这样才能为酵母所利用,这一过程称之为糖化,所用的糖化剂称为曲(或酒曲、糖化曲)。曲是以含淀粉为主的原料做培养基,培养多种霉菌,积累大量淀粉酶,是一种粗制的酶制剂。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曲(生产名酒、优质酒用),小曲(生产小曲酒用)和麸曲(生产麸曲白酒用)。生产中使用最广的是麸曲。 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转化为酒精等物质,即称之为酒精发酵,这一过程所用的发酵剂称为酒母。酒母是以含糖物质为培养基,将酵母菌经过相当纯粹的扩大培养,所得的酵母菌增殖培养液。生产上多用大缸酒母。 制作方法 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于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利用。根据原料特性,粉碎的细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过20孔筛者占60%以上。 2.配料。将新料、酒糟、辅料及水配合在一起,为糖化和发酵打基础。配料要根据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淀粉量、气温、生产工艺及发酵时间等具体情况而定,配料得当与否的具体表现,要看入池的淀粉浓度、醅料的酸度和疏松程度是否适当,一般以淀粉浓度14~16%、酸度0.6~0.8、润料水分48~50%为宜。 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淀粉糊化。有利于淀粉酶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杀死杂菌。蒸煮的温度和时间视原料种类、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压蒸料20~30分钟。蒸煮的要求为外观蒸透,熟而不粘,内无生心即可。 将原料和发酵后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时进行,称为"混蒸混烧",前期以蒸酒为主,甑内温度要求85~90℃,蒸酒后,应保持一段糊化时间。 若蒸酒与蒸料分开进行,称之为"清蒸清烧"。 4.冷却。蒸熟的原料,用扬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却,使之达到微生物适宜生长的温度,若气温在5~10℃时,品温应降至30~32℃,若气温在10~15℃时,品温应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温不再下降为止。扬渣或晾渣同时还可起到挥发杂味、吸收氧气等作用。 5.拌醅。固态发酵麸曲白酒,是采用边糖化边发酵的双边发酵工艺,扬渣之后,同时加入曲子和酒母。酒曲的用量视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为酿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为总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养酒母用)。为了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在拌醅时应加水(工厂称加浆),控制入池时醅的水分含量为58~62%。 6.入窖发酵。入窖时醅料品温应在18~20℃(夏季不超过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压的紧,也不能过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积内装醅料630~640公斤左右为宜。装好后,在醅料上盖上一层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层糠。 发酵过程主要是掌握品温,并随时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淀粉残留量的变化。发酵时间的长短,根据各种因素来确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当窖内品温上升至36~37℃时,即可结束发酵。 7.蒸酒。发酵成熟的醅料称为香醅,它含有极复杂的成分。通过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级醇、酸类等有效成分蒸发为蒸汽,再经冷却即可得到白酒。蒸馏时应尽量把酒精、芳香物质、醇甜物质等提取出来,并利用掐头去尾的方法尽量除去杂质

10,白酒里到底有些什么成分

白酒历史传承久远,同时具有一定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载:“其味辛甘,升扬发散;其气燥热,胜湿祛寒。故能开怫郁而消沉积,通膈噎而散痰饮,治泄疟而止冷痛也。” 同时,白酒原料都选用粮食做为主料,因此也具有不少粮食自身的食用价值,比如微量元素、糖分等。还有例如云南五仓大河食品公司生产的五仓白酒,酿造过程中添加黑苦荞,因此具有部分黑苦荞的各类微量元素及有机成分,有一定体内元素的补充作用。但在营养价值上,白酒似乎就一直被人所垢病,认为喝白酒伤身,仅仅只是酒精与水而已。按照成分来分析,上述并没有问题。其实白酒除了酒精与水之外,各类微量元素及有机物质等,却是超乎众人想象的繁多。一、酯类物质 白酒的香味,便主要是由酯类物质所形成。例如: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等,各种有序或者随机的组合,形成了白酒各种不同的香味和风格。值得一提的是,一般酒厂企业所生产的酒,因为有着统一规范的标准与流程,所以酒中酯类物质含量变化不大,口感稳定。而手工作坊限于设备和条件,酿造全靠手感与经验,因此常常出现口味的变化和酒质的好坏。这也是例如五仓酒等各类拥有自己生产线的白酒品牌,区别于传统手工作坊的一大优势。酯类物质不同,香味也有所变化,因此白酒可以呈现出各种不同口感。同时,其中的乳酸乙酯可以促进乙醇刺激大脑皮层,让人体产生兴奋。乙酸乙酯具降肺火、稳定心肺功能的作用。 二、酸类物质 酸是形成酯类的前体物质,没有酸一般就不会有酯。同时酸也是味道的一种,通过和其他成分相组合,可以形成其他的香味。例如:乙酸、L-乳酸等,是白酒中重要的色谱骨架成分和香味成分,不仅对于味道的变换有着作用,还对酒体色谱也有着影响。 而在效用上,乙酸其实就是醋酸,具有一定杀菌抗病毒的功能,白酒自身还有着舒经活络的作用,所以有些老人才会说,一般伤寒什么的,喝口酒睡睡就好了。当然,我们并不推荐这样的治疗方式。 其实,不论乳酸乙酯、乙酸乙酯、还是乙酸和L-乳酸,都有说法说对身体有一定作用,例如稳定心肺、延缓血管硬化等,但目前暂无法找到权威认证可以支持这类说法。目前来看,它们最大的作用,也无非支持白酒的色、香、味,同时,在国家相关标准中酿造的白酒,这些成分不会超标,导致饮酒后人体异常。 自然,酗酒例外。三、酚类化合物 从这里开始,是经过论证的白酒营养精髓所在。大部分白酒都是使用小麦来做主要制曲原料。而在小麦麸皮中含有阿魏酸,经发酵后转化为:愈创木酚、4-甲基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等酚类化合物。这些酚类均为优良的自由基清洗剂。关于这点,当前已有不少研究报告,许多研究都认为,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功能,有一定抗衰老作用,同时可以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 而阿魏酸自身,则是公认的天然抗氧化剂,是国际认可的防癌物质。四、微量元素不论白酒的原料、还是酿造的用水,都会带入各种微量元素,而且在发酵、酿造、蒸馏过程中,同样会产生一些微量元素。例如容器、例如化学变化等,因此,白酒中含有的微量元素,远远超过许多人的意料。尤其拥有优质水源所酿造的白酒,在这方面更超过普通水质,同时也因此带来口感上的独特之处,例如洋河酒、汾酒、五仓酒等。包括矿物质在内,人体对多种的微量元素都有着需求,量极轻但有大用处。不敢说白酒中可包含所有有益微量元素,但对于人体自身来说,也是一种补充的渠道。不少微量元素还和酒的味道有关,这也是所谓“新酒、老酒”在口感与质感上差别的一个因素,一般来说,所谓老酒,在微量元素上要超过新酒;酱香型、兼香型白酒,微量元素要超过一般白酒,这与酿造工艺有关。 五、白酒的营养价值与功效白酒古称烧酒,位列《本草纲目》,古来就有药用之途,还可在许多治疗与药方中做为药引使用。因此,不能因为酗酒的危害而忽略了白酒自身的价值。夜晚少量饮用,有一定催眠作用。少量饮酒能刺激胃液分泌与唾液分泌,健胃促食。同时还能止疼、利尿、驱虫。白酒能加快血液循环,舒经活血,同时从人体内进行驱寒,防止湿寒入体引起疾病。外用可消热化瘀、杀菌消毒。有日本医学专家研究表明,少量饮酒,可促使人体产生溶解血栓的物质“尿激酶”,可能对预防心肌梗塞和脑血栓有利。因此,日本不少人还称酒为“长寿水”。

11,酒是什么成分的

中国酒的分类: 我国有悠久的酿酒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酿造出许多被誉为「神品」或「琼浆」的美酒。著名唐代(618-907)诗人李白、白居易、杜甫等都有脍炙人口关于酒的诗篇流传至今。据历史记载,中国人在商朝时代(约3,700年前)已有饮酒的习惯,并以酒来祭神。在汉(25-189)、唐以后,除了黄酒以外,各种白酒、药酒及果酒的生产已有了一定的发展。 中国酒品种繁多,风格独特,大致分为: 1、按酒精含量分: ˙高度酒(51%-67%) ˙中度酒(38%-50%) ˙低度酒(38%以下) 2、按酒的含糖量分: ˙甜型酒(10%以上) ˙半甜型酒(5%-10%) ˙半干型酒(0.5%-5%) ˙干型酒(0.5%以下) 3、按酒的制造方法分: ˙酿造酒 ˙蒸馏酒 ˙配制酒 4、按商品类型分: ˙白酒 ˙黄酒 ˙啤酒 ˙果酒 ˙药酒 ˙仿洋酒 二、黄酒: 黄酒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酿造酒,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因其酒液呈黄色而取名为黄酒。黄酒以糯米、大米或黍米为主要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压榨而成。黄酒为低度(15%-18%)原汁酒,色泽金黄或褐红,含有糖、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浸出物,营养价值高。成品黄酒用煎煮法灭菌后用陶坛盛装封口。酒液在陶坛中越陈越香,故又称为老酒。 黄酒之分类: 黄酒品种繁多,制法和风味都各有特式,主要生产于中国长江下游一带,以浙江绍兴的产品最为著名。黄酒大致可分为: 1、按原料和酒曲分 糯米黄酒 以酒药和麦曲为糖化、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南方地区。 黍米黄酒 以米曲霉制成的麸曲为糖化、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北方地区。 大米黄酒 为一种改良的黄酒,以米曲加酵母为糖化、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吉林及山东。 红曲黄酒 以糯米为原料,红曲为糖化、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福建及浙江两地。 2、按生产方法分: 淋饭法黄酒将糯米用清水浸发两日两夜,然后蒸熟成饭,再通过冷水喷淋达到糖化和发酵的最佳温度。拌加酒药、特制麦曲及清水,经糖化和发酵45天就可做成。此法主要用于甜型黄酒生产。 摊饭法黄酒 将糯米用清水浸发16至20天,取出米粒,分出浆水。米粒蒸熟成饭,然后将饭摊于竹席上,经空气冷却达到预定的发酵温度。配加一定分量的酒母、麦曲、清水及浸米浆水后,经糖化和发酵60至80天做成。用此法生产之黄酒质量一般比淋饭法黄酒较好。 喂饭法黄酒 将糯米原料分成几批。第一批以淋饭法做成酒母,然后再分批加入新原料,使发酵继续进行。用此法生产之黄酒与淋饭法及摊饭法黄酒相比,发酵更深透,原料利用率较高。这是中国古老的酿造方法之一。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盛行。现在中国各地仍有许多地方沿用这一传统工艺。著名的绍兴加饭酒便是其典型代表。 3、按味道或含糖量分: ˙甜型酒(10%以上) ˙半甜型酒(5%-10%) ˙半干型酒(0.5%-5%) ˙干型酒(0.5%以下) 4、按其它不同方式分: 根据酒的颜色取名: ˙如元红酒(琥珀色) ˙竹叶青(浅绿色) ˙黑酒(暗黑色) ˙红酒(红黄色) 根据加工工艺不同取名: ˙加饭酒(原料用米量加多) ˙老廒酒(将浸米酸水反复煎熬,代替浸米水,以增加酸度,用来培养酵母) 根据包装方式取名: ˙花雕(在酒坛外绘雕各种花纹及图案) 根据特殊用途取名: ˙女儿红(女儿在出生时将酒坛埋在地下,待女儿出嫁时取出,敬饮宾客) 三、中国白酒: 白酒是中国传统蒸馏酒。又称「烧酒」及「白干」。据《本草纲目》纪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 滴露。」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白酒的生产已有很长的历史。中国白酒以谷物及薯类等富含淀粉的作物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而成。酒度一般都在40度以上,但目前已有40度以下之低度酒。 中国白酒之酒液清澈透明,质地纯净、无混浊,口味芳香浓郁、醇和柔绵、剌激性较强,饮后余香,回味悠久。中国各地区均有生产,以山西、四川及贵州等地产品最为著名。不同地区的名酒各有其突出的独特风格。 中国白酒以黄酒演化而来,虽然中国早已利用酒曲及酒药酿酒,但在蒸馏器具出现以前还只能酿造酒度较低的黄酒。蒸馏器具出现以后,用酒曲及酒药酿出的酒再经过蒸馏,可以得到酒度较高的蒸馏酒,即中国白酒。 中国白酒之分类: 白酒品种繁多,制法和风味都各有特式。白酒大致可分为: 1、按生产原料分: 粮食白酒以高粱、玉米、大主要成分酒精呀

12,如何来辨别白酒的酒精含量

类的感官鉴别要点 在感官鉴别酒类的真伪与优劣时,应主要着重于酒的色泽、气味与滋味的测定与评价。对瓶装酒还应注意鉴别其外包装和注册商标。在目测酒类色泽时,应先对光观察其透明度,并将酒瓶颠倒,检查酒液中有无杂质下沉,有无悬浮物等,然后再倒人烧杯内在白色背景下观察其颜色。对啤酒进行感官检查时,应首先注意到啤酒的色泽有无改变,失光的啤酒往往意味着质量的不良改变,必要时应该用标准碘溶液进行对比,以观察其颜色深浅,开瓶注入杯中时,要注意其泡沫的密聚程度与挂杯时间。酒的气味与滋味是评价酒质优劣的关键性指标,这种检查和品评应在常温下进行,并应在开瓶注入杯中后立即进行。感官鉴别白酒的基本方法 白酒又称蒸馏酒,它是以富含淀粉或糖类成分的物质为原料、加入酒曲酵母和其他辅料经过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的一种无色透明、酒度较高的饮料。人们在饮酒时很重视白酒的香气和滋味,目前对白酒质量的品评是以感官指标为主的,即是从色、香、味三个方面来进行鉴别的。 色泽透明度鉴别 白酒的正常色泽应是无色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物的液体。将白酒注入杯中,杯壁上不得出现环状不溶物。将酒瓶倒置,在光线中观察酒体,不得有悬浮物、浑浊和沉淀。冬季如白酒中有沉淀可用水浴加热到30~40℃,如沉淀消失为正常。 香气鉴别 在对白酒的香气进行感官鉴别时,最好使用大肚小口的玻璃杯,将白酒注入杯中稍加摇晃,即刻用鼻子在杯口附近仔细嗅闻其香气。或倒几滴酒在手掌上,稍搓几下,再嗅手掌,即可鉴别香气的浓淡程度与香型是否正常。白酒的香气可分为: 溢香——酒的芳香或芳香成分溢散在杯口附近的空气中,用嗅觉即可直接辨别香气的浓度及特点。 喷香——酒液饮入口中,香气充满口腔。 留香——酒已咽下,而口中仍持续留有酒香气。 一般的白酒都应具有一定的溢香,而很少有喷香或留香。名酒中的五粮液,就是以喷香著称的:而茅台酒则是以留香而闻名。白酒不应该有异味,诸如焦糊味、腐臭味、泥土味、糖味、酒糟味等不良气味均不应存在。 滋味鉴别 白酒的滋味应有浓厚、淡薄、绵软、辛辣、纯净和邪味之别,酒咽下后,又有回甜、苦辣之分。白酒的滋味评价以醇厚无异味,无强烈刺激性为上品。感官鉴别白酒的滋味时,饮入口中的白酒,应于舌头及喉部细细品尝,以识别酒味的醇厚程度和滋味的优劣。 酒度鉴别 白酒的酒度是以酒精含量的百分比来计算的。各种白酒在出厂的商标签上都标有酒度数,如60’,即是表明该种酒中含酒精量 60%。 白酒总的特点是酒液清澈透明,质地纯净,芳香浓郁,回味悠长,余香不尽。 影响白酒品质的因素: 白酒的变色:用未经涂蜡的铁桶盛放呈酸性的白酒,铁质桶壁容易被氧化、还原为高铁离子或低铁离子的化合物,从而使酒变成黄褐色。使用含锌的铝桶,也会使之与酒类中的酸类发生氧化作用而生成氧化锌,使酒变为乳白色。 白酒的变味:用铸铁(生铁)容器盛酒会使白酒产生硫的香味。用腐烂血料涂刷后的酒蒌盛放酒,会产生血腥臭味。有的在流动转运过程中用新制的酒箱装酒,也会发生气味污染而使酒液带有木材的苦涩味。 不论是变色还是变味的白酒,都应查明原因,经过特殊处理后恢复原有品质的酒可继续饮用,否则不适于饮用或只能改作它用。使用AOTF-NIR光谱仪 测量白酒的酒精度、总酸、总酯 I. 操作摘要 使用Brimrose Luminar 2080型多路转换式光谱仪采集白酒的光谱数据。然后利用酒精度、总酸、总酯%含量的参考数据和光谱数据创建校正模型。所得校正模型的结果很好,显示使用Brimrose光谱仪测量白酒的酒精度、总酸、总酯%含量是可行的。使用一些样品组成验证集。利用校正模型和验证集进行预测,预测的结果证实校正模型能获取很好的结果。 II. 介绍 声光可调滤波器(AOTF)的原理基于光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声折射。装置由粘在双折射晶体上的压电导层构成。当导层被应用的射频(RF)信号激发时,在晶体内产生声波。传导中的声波产生折射率的周期性调制。这提供了一个移动的相栅,在特定条件下折射入射光束的部分。对于一个固定的声频,光频的一个窄带满足相匹配条件,被累加折射。RF频率改变,光的带通中心相应改变以维持相匹配条件。 图1. AOTF的结构 光谱的近红外范围从800nm到2500 nm延伸。在这个区域最突出的吸收谱带归因于中红外区域的基频振动的泛频和合频。是基态到第二激发态或第三激发态的能级跃迁。因为较高能级跃迁连续产生的概率较小,每个泛频的强度连续减弱。由于跃迁的第二或第三激发态所需的能量近似于第一级跃迁所需能量的二倍或三倍,吸收谱带产生在基频波长的一半和三分之一处。触简单的泛频以外,也产生合频。这些通常包括延伸加上一个或多个振动方式的伸缩。大量不同合频是可能的,因而近红外区域复杂,有许多谱带彼此部分叠加。 现在,NIRS被用作定量工具,它依赖化学计量学来发展校正组成的参照分析和近红外光谱的分析的关联。近红外数据的数学处理包括多元线性回归法(MLR)、主成分分析法(PCA)、主成分回归法(PCR)、偏最小二乘法(PLS)和识别分析。所有这些算法可以单独或联合使用来得到有价值组成的定性描述和定量预测。 III. 方法 我们得到了约50瓶不同酒精度、总酸、总酯%含量的白酒样品。以酒精度来分,其中28o样品为8瓶,38o样品为10瓶,45o样品为10瓶,50o样品为10瓶,55o样品为10瓶。使用Brimrose Luminar 2080多路转换式光谱仪采集光谱数据,单一光程透射方式操作。样品倒入专用的流体测样器中,利用仪器进行光谱扫描,每一个样品采集3张光谱。每一张光谱都是200次扫描的平均结果。波长范围从1100nm到2300nm,2nm的分辨率。光谱数据以透射方式采集并处理为一阶微分。使用化学计量学软件程序解译器把光谱数据和参考数据创建为校正模型。验证集从古井贡酒厂化验室的例检样品中选出,利用校正模型对这些验证集样品进行预测。 ...... PLS 1回归模型关联白酒的酒精度、总酸、总酯%含量和使用Brimrose Luminar光谱仪采集的光谱数据。酒精度的模型使用了1个主成分,显示酒精度%含量和光谱数据间的极好相关性,光谱数据和参照数据间的关联的相关系数等于0.9995;总酸的模型使用了12个主成分,光谱数据和参照数据间的关联的相关系数等于0.9845;总酯的模型使用了7个主成分,光谱数据和参照数据间的关联的相关系数等于0.9908。。对于有限的研究,这个结果是非常好的。 回归系数指明哪个波长区域包含着用于模型的光谱信息。我们可以清楚地在图7中看到在1400nm左右有比较大的回归系数,也是一阶微分光谱显示的最大变化的波长区。在1400nm的吸收和改变的肯定与酒精度的改变有关系。 同理,可以解释图9和图11。 3. 预测 利用校正模型对验证集样品进行预测,预测值和参照值比较结果显示在下表中。 表1:酒精度预测 样品号 预测值 参考值 残差 38o瓷贡(15/3) 38.64 38.4 +0.24 50o天地(15/3) 50.35 50.4 -0.05 38o5号(15/3) 38.67 38.6 +0.07 5-22 (15/3) 50.62 50.7 -0.08 5-27 (15/3) 50.55 50.7 -0.15 表2:总酸预测 样品号 预测值 参考值 残差 38o瓷贡(15/3) 0.89 0.74 +0.15 50o天地(15/3) 0.65 0.51 +0.14 38o5号(15/3) 0.65 0.63 +0.02 5-22 (15/3) 0.88 0.71 +0.17 5-27 (15/3) 1.00 1.08 -0.08 表3:总酯预测 样品号 预测值 参考值 残差 38o瓷贡(15/3) 2.45 2.59 -0.14 50o天地(15/3) 1.10 0.86 +0.24 38o5号(15/3) 0.91 0.79 +0.12 5-22 (15/3) 2.83 2.91 -0.08 5-27 (15/3) 3.49 3.76 -0.27 从上面的数据表分析,预测的结果很好,证实了PLS 1回归模型关联白酒的酒精度、总酸、总酯%含量和使用Brimrose Luminar光谱仪采集的光谱数据的有效性。 V. 结论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Bimrose 公司的AOTF-NIR光谱仪利用光谱数据和校正模型确实能够预测白酒的酒精度、总酸、总酯的含量白酒的酒度,指的是白酒中酒精容量的百分比,也就是酒精的含量。例如:60°的白酒,就是指含有60%的酒精,剩余的40%基本上就是水。 我国早年没有酒表,测定酒度是用看酒花和用火烧酒等办法来确定酒的酒精含量。 看酒花。将酒对上一定数量的水,取一勺一盆,用勺舀慢慢由高处向低处倒入盆内,观察落在接酒盆内的酒“花”大小、均匀程度、保持时间的长短,来确定酒精成分的含量。这种方法的准确率可达90%。 用火烧。将白酒斟在盅内,点火燃烧,火熄后,看剩在盅内的水分多少,根据水分的数量确定该酒酒精的含量。这种方法,因常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所以尚欠准确。 建国后全国统一使用“酒表”,用酒表来测定白酒的酒精含量。方法是取一只玻璃量杯,杯里装满拟测度的白酒,把酒精计、温度计放进量杯内,待三五分钟后,温度计升降稳定了,即可观看两计的度数。倒出来试试有多烫,或者用火机看点不点燃白酒的酒度是以酒精含量的百分比来计算的。各种白酒在出厂的商标签上都标有酒度数,如60’,即是表明该种酒中含酒精量 60%。1.来看瓶外标签 2.喝一口酒来试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