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明光酒厂锅炉,安徽明光明绿液的价钱

1,安徽明光明绿液的价钱

什么瓶子的?那种琵琶型的 你要看看 里面还有酒没 因为这种包装的盖子不好 酒在里面容易挥发 还有一种包装也很老的 不是磨砂瓶的 包装的那种 酒是好酒啊··真是好喝 但是也不是很值钱那个酒我家很多···以前买了20箱存着呢

安徽明光明绿液的价钱

2,明光酒厂上班时间

工作时间:上午8:40-12:15,下午2:30-6:00,一天工作7小时制安徽明光酒业有限公司前身为国营安徽省明光酒厂(明光酿酒集团),曾经是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国家二级企业。2005年12月实行政策性破产,几年来,我们持续开展技术改造,“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一亿多元,先后修缮改造厂房、仓库20万平方米,新建原酒储藏罐3000吨,新上四条现代化包装流水线,改造了供电、给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建成员工休闲广场2万平方米,灯光蓝球场、网球场8000平方米,多功能活动室4200平方米,员工阅览室1200平方米。公司生产能力基本得到恢复,厂容厂貌也有很大改观。

明光酒厂上班时间

3,明光绿豆的明光绿豆简介

明光绿豆自1920年起出口,出口量达年销1000万斤左右。1976年试验出新品种,质量超过出口标准,被誉为特级明绿。1981年获省科技成果四等奖,1983年被省命名为“明绿一号”。以明绿液酿制的“明绿液”酒,被北京晚报)誉为“酒中奇花”。明光绿豆是安徽省明光市驰名中外的名优特产,简称明绿豆,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美誉,当地的劳动人民自古就有种绿豆的传统和经验。 管店,位于明光城区南约15公里处,原来本是个小村庄,居住有20来户人家,且大多数是外地来此落户。据说,这其中有一个姓管的,家中人口较多,除垦荒种田外,仍有富余劳动力。这管姓户主,不仅庄稼活计好,而且头脑灵活善于琢磨。那时,他发现自己所居住的村庄,处于南北交通必经之地,过往的行人经常向住户讨个歇脚的地方,并要碗茶水解渴,有的甚至要求买吃的和提供住宿的地方。他意识到,如果开个饭店不是可以赚钱吗?!按的说法,这其实就是商机。据传,在距今130年左右的清光绪年间,姓管的在村庄的路口盖了两间房屋开了个小饭店,供过往行人吃住和歇脚,小饭店被人们称之为管家饭店,时间久了,就简称管店了。也有的说,姓管的在村口开设了一个店铺,被称为姓管的开的小店,简称管店。总之,那时只要一提管店,人们都能领会其中的含义。再后来,随着迁入人口的增多,到了清末,一个集镇就在这里形成了,管店也被沿袭为地名。并且将农历一四七定为逢集日。1912年,清政府修通天津——浦口铁路,并在此设车站取名管店。津浦铁路通车后,江苏六合人林为普(又名林焕尧)、林为晋(又名林述尧)兄弟随其父(其名不详)从来安水口到管店做粮食生意,同来的还有股东叫张圣三(绰号张二甩子),主要负责查验粮食质量。由于他们在水口生意做得不顺手,来管店后给粮行取了一个吉祥的行号——升昌祥,期望生意兴盛昌荣吉祥。也正是这个升昌祥,为日后明光绿豆扬名国内外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升昌祥开张不久,林老去世,由林家兄弟主营。后来为扩大经营业务,他们在南京设了办事处,林氏兄弟便常住南京,张圣三出任经理。1932年林为普因病去世, 1945年日本投降后,林为晋和张圣三先后去世。他们相继去世后,升昌祥粮行开始走下坡路,并由自主经营改为代人收购,这种局面维持到1948年底粮行解体。1940年前后,是管店经营粮食生意的鼎盛时期,当时有大小粮行70多家(一说72家,一说75家),除升昌祥粮行外,大的粮行还有沈康祥(天津人)、郎大生(浙江人)、同义兴、裕大、兴发等。这些粮行的老板主要来自天津、浙江、六合,被称之为天津帮、浙江帮和六合帮。大的粮行直接与客商做生意,小的粮行为大行组织货源,赚取手续费和加工费。每年从管店发往相关口岸的杂粮5000多吨。 明光绿豆,究竟是什么时候出名?谁创的牌子?这是过去许多材料都没有提到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升昌祥粮行利用过去的销售渠道经转销商于1915年左右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地区;张圣三(绰号张二甩子)这个人,是明绿创牌的功勋。早期,升昌祥经营的绿豆、芝麻、花生、大豆等杂粮,其中绿豆不仅占的比重大,而且特别受客商的青睐。一向有经营头脑的张圣三主持升昌祥粮行后,决定建一个为自己所拥有的绿豆生产基地,正是这种经营理念为明光绿豆名誉海内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所有被访老人反映,张圣三当时从山东买回一车皮良种绿豆(一说30吨,一说50吨),经挑选后赊给二道贩子(实质上是提供种子),由他们放给周围的农民去种,再由他们将农民分散收获的豆子集中交粮行。当时人们都说他甩,也许张二甩子绰号就是从这时候叫开的。也正是张二甩子的胆识,不仅升昌祥生意越做越大,而且张二甩子的名声也随之远近闻名。当时,管店的粮行没有专门国内外销售的机构,主要是通过上海、广州、无锡等地客商转销。凡升昌祥粮行发出的绿豆和杂粮,全部是进行精选加工后发给经销商。经张圣三几年的苦心经营,升昌祥粮行与转销商的诚信度越来越高,后来,凡是升昌祥粮行发的货,各地转销商只要看到麻袋上的落款是升昌祥(1932年前为安徽省盱眙县管店升昌祥)唛头,全部免检。这在当时确实是了不起的事。升昌祥粮行当时在管店是一个比较大的粮行,拥有前后三进的庭院和几个大粮屯。每到收购季节,一派生气,当时短工就雇了20多人。张圣三不仅在石门山设有分行,而且还派人到五河、盱眙等地组织货源。据说,该行每年调出的绿豆有40多个车皮,1000多吨,占管店总销量的五分之一以上。绿豆当时品种很多,如大槐叶、大团叶、小团叶、大花叶、小花叶、串地龙等,升昌祥粮行对调出明绿的加工讲究、分类严格,除手摘的A类豆外,其余必须经过三至四道筛选后,才装包。当时调出绿豆分三大类, 好的为A类,叫特菜(手摘豆);B类叫大明绿(大籽);C类的叫冲菜;D类的叫小明绿。AB类供应出口,CD类主销国内市场。由于质量的高低,级与级之间的收购与外销的悬殊很大,然而,正是这种质量价差对农民种植优质明绿起到了推进作用。该行发往各转销商的绿豆,一般每麻袋90千克,也有100千克的。他们的豆子颗粒匀均,其水分、杂质、不完善粒、异色粒等质量方面比例全部低于出口的规定标准。 上世纪70年代,明光酒厂用明绿作原料酿造出了一种芳香浓郁、甘美醇厚、澄碧清冽、豆香清雅、回味悠长兼有解毒、御寒、舒筋活络之功能的“明绿液”,1980年一问世,便受到了评酒专家的一致赞誉,称之为“酒中奇葩”;《人民日报》、《经济参考》、《北京晚报》等报都发表了赞誉文章;“明绿液”还被消费者视为“酒中珍品”。其酿制工艺方法,2003年10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证书。上世纪80年代——2005年的20余年间,明绿曾作为“贡品”(特需品)供应中南海。每次都是省委办公厅下达供应任务,种子公司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进行精选后装小包装,然后由省公安厅派专车来运走。每年的供应量约400——1000公斤不等。 因生产的影响,国内外市场逐渐被其他省占去,连明绿也被别人创先注册。针对明绿生产存在的问题,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连续几年就绿豆生产发展提出了建议。市委书记张松坚强调:“不能让明绿在我们的手中丢掉。”市长朱庆龙专门召开常务会议,就如何振兴明绿产业,建设好明绿基地、开发明绿新品种,提高明绿产量和质量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并从农业科技费中列支10万元资金用于商标注册、商品条码和申报绿色食品等经费。市旅游规划中,明绿被指定为绿色旅游商品供应游客。2004年我市成立了明光绿豆协会,同年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明光绿豆”原产地保护和注册,目前正在等待受理结果。明绿,是明光主要特产和传统出口物资,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声誉,我们期望通过认真实施规划,使明光绿豆生产与销售再创辉煌。

明光绿豆的明光绿豆简介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