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奉节高度白酒哪里有,重庆奉节烟熏腊肉的做法

1,重庆奉节烟熏腊肉的做法

熏腊肉材料条状五花肉,土鸡腿,生抽,2113老抽,高度白酒做法1.五花肉、鸡腿洗净,沥干或用厨房纸吸干水分。冰糖先敲碎,所有配料和调味料装入大盆中混5261合均匀,放入肉类腌制24-48小时,中间翻动三到四次以便腌渍更均匀2.腌好的肉抹掉沾在上面的香料等,拴起来挂在通风处接4102受风吹日晒,当然一定不能雨淋,约15天。捏捏肉已经硬到心,并且外表出油就可以收了。如果1653不想吃烟熏味的,到这一步就结束,切块分小包装入冰箱冷冻保存即可。喜欢熏味继续往下3.炒锅上铺一层锡纸,放生姜内、大蒜、茶叶、大米、白糖,混合均匀,上面支一蒸架,将晒好的腊肉放在蒸架上面,开中小火,开始冒烟后,调小火,盖上锅盖,大约熏20分钟左右即可。打开看看,已经熏的容冒油了。凉透后分装好入冰箱冷冻室保存
远方道重庆特产腊肉最正宗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重庆奉节烟熏腊肉的做法

2,奉节县女子投毒杀夫为何丈夫却在法庭为她求情

2018年8月30日报道,奉节县女子冉某因不堪丈夫长期打骂,便投毒报复丈夫刘某,幸亏抢救及时刘某保住了性命。案发后,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拘捕了冉某,很快,案件查清移送检察机关向法院提起公诉。近日,面对妻子冉某有可能遭受的重罪刑事处罚,丈夫刘某觉得是自己先前的过错行为,才导致了妻子冉某采取极端的报复手段,因此向法院请求谅解妻子冉某,并对其从轻判罚。丈夫打骂妻子遭投毒报复家住奉节县的女子冉某因年幼时患病发高烧,落下了精神发育迟滞的后遗症,虽然冉某变成了一个不是十分聪明的女孩,但其成年后还是与男子刘某结婚组成家庭。婚后,妻子冉某一旦做事令丈夫刘某不满意,丈夫刘某对妻子冉某不是骂就是打,长此以往妻子冉某实在无法忍受,便产生了投毒报复丈夫刘某的想法。2016年5月9日上午,丈夫刘某离家外出做事,妻子冉某将自己家中存放的农药“敌敌畏”倒入丈夫刘某经常饮用的白酒瓶中,欲毒死刘某。当天中午12时许,丈夫刘某回家饮酒后中毒呕吐,妻子冉某看到后置之不理,随后,其他家人发现紧急送刘某到医院抢救治疗脱险。案发后,当地警方介入调查,发现刘某的妻子冉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且冉某也供认因不满丈夫刘某长期打骂自己,便投毒报复丈夫刘某。但经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鉴定,冉某系中度精神发育迟滞,案发时具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这起妻子投毒害丈夫的案情很快明了,随后检察机关便以冉某涉嫌故意杀人向法院提起公诉。丈夫悔过谅解妻子求轻判奉节县法院在审理此案中,作为丈夫的刘某面对妻子冉某可能遭受的重罪刑事处罚,其内心也感到了自责,认为自己先前打骂妻子行为有过错,才造成了妻子产生报复心理,于是向法院提出谅解妻子冉某的行为,并请求法院对妻子从轻判罚。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冉某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情节较轻。鉴于被告人冉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系犯罪未遂,可以从轻处罚。法院认定,被告人冉某作案时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具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可以从轻处罚;同时,被告人冉某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本案被害人存在一定过错,且系因家庭矛盾激化引发,被告人冉某已取得被害人谅解,对被告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据此,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冉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

奉节县女子投毒杀夫为何丈夫却在法庭为她求情

3,重庆周边赏雪最值得去的是哪里

重庆周边最受欢迎的8条赏雪自驾路线  1、武隆仙女山  8日晚上,重庆武隆仙女山开始下起了小雪,一直下到9日下午。仙女山滑雪场恢复营业,所有的雪上项目正常进行。  活动:当前,仙女山正在举办“冰雪童话旅游季”,情人节即将来临,自驾车游客凡2月14日当天前往重庆武隆,情侣或夫妻同行,即可享28元购买仙女山景区2张门票的优惠。  自驾:从主城经渝涪高速公路、涪武高等级公路到达武隆,全程180公里;武隆至仙女山全程28公里。  2、南川金佛山  9日上午,景区的气温在-3℃,天空开始飘雪。目前滑雪场对外开放。  活动:当前,金佛山正在举办第15届冰雪节,活动期间将推出总值10万元的特惠豪礼,活动包括型男教练滑雪秀、冰雪婚礼教堂设计赛等。  自驾:从主城到金佛山顶为110公里,在界石上高速,便可直接抵达金佛山下的水江镇,上山公路大约半小时左右,总计需要约1个半小时。  3、江津四面山  9日下午,四面山天空飘起鹅毛大雪,因为丹霞地貌,四面山的雪景不是单调的黑白,其中还多了鲜艳的红色。  活动:当前,四面山景区门票一律5折优惠。原票价110元/人,现价55元/人。  自驾:南坪上渝黔高速,在綦江下道,过北渡大桥经中峰镇到四面山。  4、石柱黄水  9日,重庆石柱县黄水大风堡景区也出现了大面积雾凇景观,特别是景区海拔2000米的制高点玉泉楼观景塔,整个建筑都被雾凇覆盖,晶莹剔透,如同玻璃制作而成。据介绍,雾凇景观还可以保持一周左右。  自驾:主城经沪渝高速,在石柱黄水互通下道,全程约260公里,经约26公里的柏油路到达大风堡。  5、开县雪宝山  开县的雪宝山、南山、铁峰山都是冬季赏雪玩雪的好地方,尤其是雪宝山,平均海拔高度1200-1500米,雪期从头年10月持续到次年4月。另外,秦巴古道的遗迹存于山中,使其更具历史文化气息,适合自驾游玩。  自驾:从主城经渝宜高速、万开高速,约300公里到达开县。  6、彭水摩围山  摩围山是重庆近郊鲜为人知的赏雪玩雪好去处。这里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没有设备齐全的滑雪场,有的是原生态的白雪覆盖下的古树密林,还有石林、绝壁、天坑、地缝、溶洞等地质奇观。山上住宿条件除了星级宾馆外,还有带地热的小木屋。  自驾:渝湘高速(巴南收费站)经南川,过武隆,在彭水西下道,过乌江四桥到摩围山风景区。  7、巫溪红池坝  红池坝景区距重庆主城440公里,冬季积雪期4个月,目前景区积雪最深处达到了30厘米。红池坝的冬季项目2013年才开发,规划了3万平方米的戏雪场。  自驾:从重庆主城上渝宜高速,经长寿、垫江、万州、云阳、奉节后在夔门段上奉(节)(巫)溪高速,在古路站下道直达红池坝景区,总耗时5个多小时。  提醒:因道路结冰,红池坝被迫暂停售票、封山禁游。景区有望在一周内重新开门迎客,请自驾游客行前了解最新情况。  8、城口黄安坝  位于城口东安乡的黄安坝高山牧场度假区和中国亢谷风景区,海拔1000米—2680米之间。游客在黄安坝景区,可欣赏到白雪覆盖下的中国南方最大高山草甸,沿途还可在东安乡兴田村大巴山森林人家中入住,吃有机土豆、城口腊肉,喝原生蜂蜜酒。  自驾:从主城出发,走渝邻高速、经达陕高速,在万源石塘下道,走城万快速路,到城口。
重庆武隆仙女山,在上面可以滑雪、骑马、烧烤。还可以看三生三桥、芙蓉江芙蓉洞、印象武隆等景点游玩。喜欢摄影的朋友可以去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大草原上的华邦酒店看恐龙化石、海百合、金砖、老船木、西南卡普等非遗。在璞石餐厅吃各种武隆美食、享受泰国专业技师spa。在美团上定华邦酒店便宜

重庆周边赏雪最值得去的是哪里

4,自然奇观有哪些

四川峨嵋有佛光,光学折射沙漠、柏油路、海面有海市蜃楼,光学折射极地有极光,光学折射狮子座流星雨,天文很多的额先介绍下中国的四大奇观不够的话,看看其他的网友的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 :吉林雾凇 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二 :桂林山水 象鼻山 驼峰 叠彩山 独秀峰 花桥 漓江 南溪山 书童山 塔山 奇峰 九马画山 黄布滩 卓笔峰 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三 :长江三峡全景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中国著名峡谷和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的奉节、巫山和湖北的巴东、秭归、宜昌5县之间,西起奉节白帝城,东止宜昌南津关,全长208公里,其中属峡谷段的约为97公里,是世界较长的峡谷之一。以峡长壁陡、谷窄滩多、水急浪大和峰奇洞多为特征。三峡中瞿塘峡居于西,又称夔峡,包括风箱峡、错门峡两小峡,从白帝城到巫山大溪长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最窄而又最雄伟的峡谷,有“瞿塘天下雄”之称。向东为巫峡,又称大峡,包括金盔银甲峡和铁棺峡两峡谷,西起巫山大宁河口,东抵巴东官渡口,东西绵延46公里,是三峡中最长、最整齐的峡谷。再向东为西陵峡,西从秭归的香溪口,东止宜昌的南津关,全长75公里。其中,西有兵书宝剑峡和牛肝马肺峡,共长18公里;东有崆岭峡(黄猫峡,长24公里)和灯影峡 长江三峡两岸高差500~1000米,谷坡陡达50~70度。长江流经三峡时,江面紧束,一般宽250~350米,最窄处100~150米,船只航行于三峡之中常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窖行”之感。三峡河段险滩林立,暗礁密布,有“三里一湾,五里一滩”之说,航路艰险。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峡航道经过不断整治,清除了险滩,设置了航标, 航运条件显著改善。三峡河段最大流速每秒7~8米,水力资源丰富,中国目前最大的葛洲坝水电站即建于此。1300万千瓦的三峡巨型电站也正在设计建设中。 瞿塘峡风光 三峡中最为险俊壮观的瞿塘峡峡口 巫峡以幽深秀丽而闻名 西陵峡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一个,以滩多水急而闻名。 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四 :云南石林
在英国北爱尔兰的安特里姆平原边缘的岬角,沿着海岸悬崖的山脚下,大约有3.7万多根六边形或五边形、四边形的石柱组成的贾恩茨考斯韦角从大海中伸出来,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滨。被称为“巨人之路”。 巨人之路海岸包括低潮区、峭壁以及通向峭壁顶端的道路和一块高地。峭壁平均高度为100米。巨人之路是这条海岸线上最具有特色的地方。这三万七千多根大小均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堤道,形状很规则,看起来好像是人工凿成的。大量的玄武岩石柱排列在一起,形成壮观的玄武岩石柱林。它们以井然有序、美轮美奂的造型,磅礴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巨人之路”是世界自然奇观。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自然遗产,也是北爱尔兰著名的旅游景点。 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横截面宽度在37~51厘米之间,典型宽度约为0.45米,延续约6000米长。这些柱子大都是六边形的,其中也不乏有四边形、五边形、七边形和八边形的柱子,岬角最宽处宽约12米,最窄处仅有3、4米,这也是石柱最高的地方。在这里,有的石柱高出海面6米以上,最高者可达12米左右,上面凝固的熔岩大约有28厘米厚。也有的石柱隐没于水下或与海面一般高。 站在一些比较矮小的石块上,可以看到它们的截面都是很规则的正多边形。不同石柱的形状具有形象化的名称,如“烟囱管帽”、“大酒钵”和“夫人的扇子”等。 根据2008年1月英国皇后学院的一份报告,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巨人之路这一世界遗产正在面临威胁。 这份报告预测到21世纪末,海平面将上升一米,而更严重的是随之而来的海浪和风暴将更加猛烈地袭击巨人之路,报告预测在2050年到2080年,巨人石道上的石块将变得更加陡峭,到22世纪初,人们将难以见到部分巨人石道上的独特景观。

5,古代有哪些诗人写了有关于山的诗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身处“人境”。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照理也就会有闹市,也就会人来车往,喧嚣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这是为什么呢?第三四句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心远地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王安石曾赞赏这四句诗为“奇绝不可及之语”,推崇备至。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称道的“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抒情主体又渐渐浮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最后两句,诗人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这里暗用了《庄子·外物篇》的说法:“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的沉默。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提示深刻的哲理。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   2.横看——从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3.侧——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   4.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5.缘——因为。   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但两首诗的艺术构思却大不一样:李白通过香炉峰瀑布一处景色的描写,烘托庐山的磅礴气势,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苏轼则没有描写具体景特,而是概括抒写浏览庐山的总印象,从中揭发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面对雄伟壮丽的庐山,诗人不胜感叹地说: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难道诗人所说的只是看山,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普天下山山岭岭,哪一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山势互不一样?宇宙间事事物物,又何尝不是立脚之点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呢!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诗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充满智慧,我们读过以后,仿佛自己也聪明了一些。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不写白帝城之极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归来也。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 “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俨如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们不妨可以联想乘了飞快的汽车于盛夏的长昼行驶在林荫路上,耳听两旁树间鸣蝉的经验。夫蝉非一,树非一,鸣声亦非一,而因车行人速,却使蝉声树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是何等畅快而又 兴奋啊!清人桂馥读诗至此,不禁赞叹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杨慎《升庵诗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6,杜甫的登高营造了那些意境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作品原文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白话译文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整体赏析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登高》是杜甫于大历二年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营造了秋日萧索的意境并联系自身和国家的处境。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白发日多,护病断饮,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 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写山为远望 ,写水为俯瞰。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 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 ”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 登高 ”的节候。下句写孤病之态。“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 ,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 ;“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尾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连这点欢乐也失去了。这一联分承五、六句 :“艰难”备尝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结果。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 ,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7,题目是山雨 的古诗古代诗人写的

《山雨》【宋】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这首诗在结构安排上别出心裁——写山雨,但是不是从“雨”之本身着墨,不写雨中之景、雨本身,而从侧面下笔,由雨前之景一下子切换至雨后之景,跳跃性大,看似与写雨无关,实却无不关涉一个“雨”字.前两句“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写山间的夜晚星月皎洁,无云无雷,紧扣一个“晴”字下笔,这是写雨前之景.后两句“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以“平明”二字与上文的“夜”字相照应,以“忽见溪流急”与上文的“星月白”,“ 亦无云气亦无雷”相照应,而“溪流急”又与“他山落雨来”互为因果,前者为果,后者为因,这是写雨后之景.清代刘熙载云:“绝句取径贵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翁诗写山雨,正是采用了“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之法,且达到了“睹影知竿”之效,堪称咏雨妙作.翁卷的《山雨》,不仅描写了此山星白月朗、他山一霎雨过的奇异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惊异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又不是直接抒发的,而是寓于景中,在跳动的景物描写之中含蓄地抒写了出来.作者采用的颇似现代电影蒙太奇的剪辑手法,读之令人眼目为之一新.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身处“人境”。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照理也就会有闹市,也就会人来车往,喧嚣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这是为什么呢?第三四句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心远地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王安石曾赞赏这四句诗为“奇绝不可及之语”,推崇备至。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称道的“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抒情主体又渐渐浮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最后两句,诗人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这里暗用了《庄子·外物篇》的说法:“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的沉默。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提示深刻的哲理。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 2.横看——从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3.侧——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 4.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5.缘——因为。 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但两首诗的艺术构思却大不一样:李白通过香炉峰瀑布一处景色的描写,烘托庐山的磅礴气势,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苏轼则没有描写具体景特,而是概括抒写浏览庐山的总印象,从中揭发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面对雄伟壮丽的庐山,诗人不胜感叹地说: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难道诗人所说的只是看山,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普天下山山岭岭,哪一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山势互不一样?宇宙间事事物物,又何尝不是立脚之点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呢!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诗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充满智慧,我们读过以后,仿佛自己也聪明了一些。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不写白帝城之极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归来也。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 “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俨如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们不妨可以联想乘了飞快的汽车于盛夏的长昼行驶在林荫路上,耳听两旁树间鸣蝉的经验。夫蝉非一,树非一,鸣声亦非一,而因车行人速,却使蝉声树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是何等畅快而又 兴奋啊!清人桂馥读诗至此,不禁赞叹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杨慎《升庵诗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8,古代诗人描写山的古诗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身处“人境”。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照理也就会有闹市,也就会人来车往,喧嚣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这是为什么呢?第三四句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心远地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王安石曾赞赏这四句诗为“奇绝不可及之语”,推崇备至。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称道的“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抒情主体又渐渐浮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最后两句,诗人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这里暗用了《庄子·外物篇》的说法:“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的沉默。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提示深刻的哲理。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 2.横看——从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3.侧——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 4.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5.缘——因为。 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但两首诗的艺术构思却大不一样:李白通过香炉峰瀑布一处景色的描写,烘托庐山的磅礴气势,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苏轼则没有描写具体景特,而是概括抒写浏览庐山的总印象,从中揭发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面对雄伟壮丽的庐山,诗人不胜感叹地说: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难道诗人所说的只是看山,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普天下山山岭岭,哪一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山势互不一样?宇宙间事事物物,又何尝不是立脚之点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呢!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诗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充满智慧,我们读过以后,仿佛自己也聪明了一些。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不写白帝城之极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归来也。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 “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俨如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们不妨可以联想乘了飞快的汽车于盛夏的长昼行驶在林荫路上,耳听两旁树间鸣蝉的经验。夫蝉非一,树非一,鸣声亦非一,而因车行人速,却使蝉声树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是何等畅快而又 兴奋啊!清人桂馥读诗至此,不禁赞叹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杨慎《升庵诗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夜书所见 叶绍翁 (宋)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宋代诗人杨万里《夏夜追凉》...夜书所见 叶绍翁 (宋)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宋代诗人杨万里《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唐代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故人寄茶》【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漫兴》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渡吴江 【唐】杜牧堠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 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送人游吴 【唐】杜荀鹤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南乡子?夏夜 黄升 多病带围宽。未到衰年已鲜欢。梦破小楼风马响,珊珊。缺月无情转画栏。 凉入苎衾单。起探灯花夜欲阑。书册满床空伴睡,慵观。拈得渔樵笛谱看。 约客》 南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鄙人才疏学浅,只知道这些了,希望能给楼主一些帮助,如果找的不好,望楼主原谅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