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郑和下西洋酒厂哪个地区,郑和下西洋途径的主要地区

1,郑和下西洋途径的主要地区

东南亚,西亚,东印度群岛(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最远达到非洲东岸

郑和下西洋途径的主要地区

2,郑和下西洋的酒多少钱一瓶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倩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郑和下西洋的酒多少钱一瓶

3,郑和下西洋所经过的地方现属于哪些国家

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印度、泰国、斯里兰卡、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东索马里、埃及、苏丹、马达加斯加等。

郑和下西洋所经过的地方现属于哪些国家

4,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是哪个洋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马六甲以西的所有海洋,主要是今天的印度洋
d.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明朝时期的西洋是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5,郑和下西洋 西洋在哪

西洋是古代中国人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地理概念。 明朝时期的西洋是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郑和下西洋”、““西洋镜”中的西洋就是此义。广义西洋还包括欧洲等地。 晚清用西洋一词特指欧美国家,相当于今天“西方世界(不含日本)”这个含义。 西洋概念与东洋、南洋等概念相对应。南洋指东南亚,东洋指日本。

6,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哪里什么洋

明朝时期的西洋是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郑和下西洋”、““西洋镜”中的西洋就是此义。广义西洋还包括欧洲等地。永乐三年,开始了郑和下西洋年代,西洋一词发生巨大变化,“西洋”一词所包含的地域扩展到包括忽鲁姆斯在内的“西洋诸国”,多次见于皇帝敕书:“遣中官郑和等赍敕汪喻西洋诸国”,“太监郑和使西洋诸国还”,“敕太监杨庆等往西洋忽鲁姆斯等国公干”,“今命太监郑和等往西洋忽鲁姆斯等国公干”[3]。西洋成为明朝热门的名词,从明朝刊行的一系列书籍 :费信《大西洋记》、巩珍《西洋番国志》、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张燮《东西洋考》,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等可见一班。郑和研究专家向达指出“明代以交趾、柬埔寨、暹罗以西,今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小巽他群岛、以至于印度、波斯、阿拉伯为西洋”[4]在郑和下西洋年代,西洋的概念已发展到囊括西域的地步。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已经把 哈列、撒马儿罕、土鲁番、哈密等西域诸国称为“旱西洋”,可见西洋 一词已经发展到包含海外各国的意义了。

7,郑和下西洋具体在什么地方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阿拉伯国家)、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伊斯兰教圣地),并有可能到过今天的澳大利亚。
在今厦门一带,曾到过的地方如下面的回答。
呵呵,,,在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
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阿拉伯国家)、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伊斯兰教圣地),并有可能到过今天的澳大利亚。 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从1405年到1433年,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8,郑和下西洋郑和七下西洋分别去了哪里

第一次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命正使郑和与王景弘率士兵二万八千馀人出使西洋,造长44丈广18丈大船62艘,从蘇州刘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门杨帆,先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区),後向爪哇方向南航,次年6月30日在爪哇三宝垄登陆,进行贸易。 第二次 永乐六年正月,明成祖命工部造宝船四十八艘。永乐六年九月十三日(1408年10月13日),命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出使,费信随行,前往古里,满剌加,蘇门答剌,阿鲁,加异勒,爪哇,暹罗,占城,柯枝,阿拔把丹,小柯兰,南巫里,甘巴里等国,赐其国王锦绮纱罗,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 第三次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成祖命正使太监郑和与王景弘、候显率领官兵二万七千馀人,驾驶海舶四十八艘,从太仓浏家港启航,敕使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假里马丁,交阑山,爪哇,重迦罗,吉里闷地,古里,满剌加,彭亨,东西竺,龙牙迦邈,淡洋,蘇门答剌,花面,龙涎屿,翠兰屿,阿鲁,锡兰,小葛兰,柯枝,榜葛剌,卜剌哇,竹步,木骨都束,蘇禄等国。 第四次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正使太监郑和与王景弘等奉命统军二万七千馀人,驾海舶四十,出使满剌加,爪哇,占城,蘇门答剌,柯枝,古里,南渤里,彭亨,吉兰丹,加异勒,勿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等国。 第五次 永乐十五年五月十五日(1417年6月)总兵太监郑和,在泉州回教先贤墓行香,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护送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里、卜剌哇、蘇门答剌、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各国使者及旧港宣慰使归国。 第六次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剌(孟加拉),史载「於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第七次 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0年1月),郑和率领二万七千馀官兵,驾驶宝船61艘,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经徐山、十日到江蘇太仓,二十日出太仓附子门、二十一日到刘家港,驻留约一个月,在此期间,郑和在刘家港北漕口修建天妃宫,宣德六年(1431年)春天,天妃宫修建完毕,郑和立《通番事迹记》碑:「……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官兵数万人,海船数百艘,自太仓开洋,由占城国,暹罗国,爪哇国,柯枝国,古里国,抵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馀国,涉苍溟十万馀里 。
郑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有苏洲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 郑和在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由非洲带来的长颈鹿。沈度《瑞应麒麟颂》的附图,由明宫廷画师所绘。 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 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发,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锡兰山迎请佛牙,随船带回,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 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 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姚广孝、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永乐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国。 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 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 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随行有蒲寿庚的后代蒲日和,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国。 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第七次下西洋 宝船从龙江关出水 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 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