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枣阳白酒哪里回收,合肥物流公司运白酒是怎么收费

1,合肥物流公司运白酒是怎么收费

哪里运到哪里的?是从合肥运到别的地方吗?白酒的话属于重飘货 我们是按方收的 一方多少钱

合肥物流公司运白酒是怎么收费

2,襄阳酒吧有哪几家分别在什么位置收不收暑假兼职暑假想找份兼

襄阳的酒吧有缪斯 97回归 新本色 97回归在人民路 新本色在人民广场麦当劳对面 还有各种小酒吧 我说的是三个大酒吧 具体可以去门店咨询下招聘信息 酒吧应该没有停止过招聘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襄阳酒吧有哪几家分别在什么位置收不收暑假兼职暑假想找份兼

3,QQ三国青梅煮酒收剑玲珑34级

剑3去吴国江夏 魏国襄阳 蜀国临江 的千货商购买 ,剑4最少15W,或开小号做任务得
剑3吥用收去 吴国江夏 魏国襄阳 蜀国临江 的千货商购买 剑4去国家发话10W收得到
你也在这个区。我也是的

QQ三国青梅煮酒收剑玲珑34级

4,白天放声歌唱畅饮白酒趁着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搜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今译】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你好!这不是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一句么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5,美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敢尽为收书是什么意思

是在抒发自己的感情,还是失恋了。
-含义是:人不知道古往今来的历史变迁,就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出自:韩愈[唐]《符读书城南》。原句: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释义;雨后大水滩因为没有源头,早晨还满满的,晚间就干涸了。人如果没文化不开智,就如同牛马穿了人的衣服一般无知,为人处世都陷于不仁不义中,还指望得到众多的名声和赞誉。扩展资料:全诗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宗明义,讲读书的作用。诗人通过木材成为符合规矩的器具离不开工匠的努力,联想到人成为人才离不开诗书的熏陶。强调读书是一个人从自然的人向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转化的必由之路。第二部主要说学与不学的区别。诗人首先告诫儿子,在学习能力上聪明人和愚蠢的人刚开始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因为有的人爱学习,有的人不爱学习,所以才会出现后来的差别,处境竟至天壤之别。接下来,诗人通过两个典型作了具体描绘,形象地展示了读书改变人命运的过程。同时告诫儿子,读书改变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更不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诗中暗示一个人一旦下决心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抛弃急功近利的想法,潜心钻研。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的。第三部分说知识与金钱的区别。首先,金钱虽然贵重,但却难以保管;知识一旦掌握便与身俱在,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苏轼《读书歌》诗云:“读得书多胜大丘,不须耕种自然收.东家有酒东家醉,到处逢人到处留。日里不怕人来借,夜间不怕贼来偷。虫蝗水旱无伤损,快活风流到白头。”其次,金钱可以从前辈那里继承,知识却必须自己去获取。古往今来,多少王公将相,大都出身卑微;而那些达官显贵的后代却又都过着贫困的生活。这充分说明获取知识比获得金钱更能改变人的命运。第四部分主要讲学习方法。强调读书不能投机取巧,不能浅尝辄止,不能走捷径;要抓住根本,夯实基础,循序渐进,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第五部分交代写作时间及原由。时值初秋,正是读书的大好时节,作为学童,你要珍惜时光,勤奋苦读。作为父亲,我不忍心让你受苦,但出于道义,我又不得不督促你学习。所以写了这首诗,希望你千万不可三心二意,徘徊不前。全诗深入浅出,娓娓道来,饱含着一个父亲望子成龙的拳拳之心和殷殷之情。据史书记载,韩昶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早年从樊宗师学文,大和元年(28岁)中进士。官至国子博士、襄阳别驾,检校礼部户部郎中。编辑于 2019-02-26展开剩余72%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酿造出美酒是因为主人好客,把黄金散尽是因为爱书的人喜欢收藏好书

6,写喜的古诗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欢喜二偈 作者:白居易 得老加年诚可喜,当春对酒亦宜欢。 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 眼暗头旋耳重听,唯余心口尚醒醒。 今朝欢喜缘何事,礼彻佛名百部经。
喜二偈 作者:白居易 得老加年诚可喜,当春对酒亦宜欢。 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 眼暗头旋耳重听,唯余心口尚醒醒。 今朝欢喜缘何事,礼彻佛名百部经。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1 醇美的米酒刚刚酿成,我正好从隐栖的山中归来; 黄鸡正在啄食小米,秋天了,鸡儿正肥美。 唤小儿,杀黄鸡,忙烹饪,饮米酒; 儿欢女笑,牵扯着我的衣裳,绕着我追逐嬉戏。 本想畅饮高歌,一醉方休,庆贺自己的应诏之喜; 不由地手舞足蹈,容光焕发,连太阳也自惭开秽地西沉了。 游说万乘之主,恨不能早一些遂我夙愿; 挥着长鞭,骑着快马,踏上遥远的入京之路。 想西汉,会稽愚妇不识才,竟然轻视朱买臣; 我也将辞亲远行,远涉千里,西入京城。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 辞亲远游,遍干诸侯,为了这一天。 或放浪地漫游,或悠闲地栖隐,为了这一天。 这一天终于来了——奉诏入京! 米酒刚刚酿成,黄鸡又正肥美,正该以示庆贺。呼儿烹鸡,诗人独酌;儿女嬉乐,绕座相逐,气氛何等欢快! 原本想,举杯痛饮,高歌而醉,以此为贺。却喜不自禁,挥剑起舞,神采飞扬,连太阳也黯然失色。诗人何其兴奋! 向帝王进言献策,是诗人一生所愿,这消息,这恩遇,似乎来得太晚!扬鞭策马,奋蹄赶程,绝尘远去。诗人建功立业之心何其迫切,恨不得,一夜飞驰入帝京! 当然免不了与妻临别赠语:你该不会像西汉时的会稽愚妇吧,我此次入京,定然会功成名就!可谓豪情万丈,信心十足。于是“仰天大笑出门去”,连连高声自语:“我辈岂是蓬蒿人?” 只有李白,才会这般的狂言无忌! 只有李白,才会这般的放浪恣肆! “仰天大笑出门去”,“著鞭跨马涉远道”,诗人就是这般惊喜,这般急切地开始了他的梦想之旅,入仕之路,济世之途! 3 这章歌行体诗,夹叙夹议,叙中激情,溢于言表。鸡肥酒熟的初秋,山中归来的诗人,喜气洋溢。酒酣高歌,对日起舞,自不待言。别家时,“仰天大笑”,是狂喜,是期许,是自信,更是自负。一路写来,畅哉快哉,载笑载言,且歌且舞。呼儿烹鸡,儿女牵衣,天伦之乐!临别赠言,相与于妻,夫妻之乐。久游之恨,深积之郁,长抑之气,犹离弦之箭,急泻之瀑,笔调奔放跌宕,情感挥洒自如,狂喜之态,不甘没身蓬蒿之志,一气贯注,一挥而就。 李白的这首七言歌行诗,纵横豪壮,超迈俊朗,更有其欣喜若狂之激情相佐,读来,酣畅淋漓,爽兴洒脱。诗人的诗才,诗人的性情,在一种全无拘束的状态下,摇笔飞毫,腾龙走蛇一般,在诗中,得到了毫无夸饰的天然流露。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纵观诗人一生,这样的惬意是何其的少啊!读了这首诗,相信我们更能深刻地理解李白那些抒写怨恨抑郁之气的诗,更能真切地体会埋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苦闷了!

7,作文我看见一个什么样的杜甫

时间过的飞快,我上五年级了,从幼稚的小娃娃变成了如今学富五车的大哥哥,上五年级了,我非常自豪,长高了,长大了。开学头一天,我早早来到学校教室,找了一个座位坐下。一位新来的老师走进教室,一看上去就让人觉得她非常幽默、温和,她一开口说话就让我们笑得合不拢嘴。听她风趣幽默地自我介绍,知道她姓贺,教语文的,开始担任我们班班主任。她先让力气大的同学去搬新课本回来。开始发新书,同学都被美丽的封面、丰富的内容吸引了;终于发到我了,封面好漂亮啊,迫不及待把课本的内容大概浏览一遍。铃声响了,开开学典礼。开学典礼上举行升国旗仪式,然后校长讲话。开完开学典礼回到教室,继续给同学们发新书。新老师为了让她能更快认识我们,便让我们每人回去制作一张个人信息卡片。下午,第一节是科学课,科学课李老师拿了一个神秘的大袋子走进教室。她象变魔术似的从大口袋里拿出东西,给我们做了三个精彩的科学实验。三个实验都让我们迷惑解开了,激发我们对科学的热好。上了五年级,我要改正以前不好的坏习惯,在学习上还要更加努力,争取“更上一层楼”。在品德上也要改进,不要和同学斤斤计较等。在纪律上,上课不开小差,不乱说话。在身体方面要多锻炼。如多跑步,游泳等。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好,更棒。
走进杜甫 草堂,远远的向我走来. 承认,我更喜欢的李白的潇洒豪放,可杜甫也是我非常敬重的诗人.时代造英雄,生活在盛唐到衰唐过渡时期的杜甫,是不会潇洒如李白的.杜甫的诗既有"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这样的诗句,又不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如此厚重的诗句.但总的来说,杜甫是伤感的.他忧国忧民,他借古咏今,他奋力入仕想为大唐王朝尽一份薄力…… 然而,命运是如此的不知眷顾,仕途的不顺利逼迫我们的诗人不得不隐居山野.也许选择隐居,过一种闲云野鹤般的神仙日子是杜甫最好的归宿.可当我推开柴门,走进草堂遗址的刹那,我知道自己错了.这位忧郁的诗人并没有真正的出世,他无时无刻不在痛心劳苦大众的困苦,吟咏着"三吏三别";他关心老百姓的生活,看到丝丝细雨,竟酣畅地高歌《春夜喜雨》.他心里想着念着的都是许许多多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但是,他忘记了自己.不,有一首是写给他自己的.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大风无情地掀翻了唯一可以为我们诗人挡雨的茅草屋顶.大雨肆意地打下,他愤怒了,于是提起笔愤然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不知道这里面仅仅是对自然的一种宣泄,还是包含着对自己生活,甚至对社会的一种控诉. 杜甫的晚年是贫苦的.随时都有倒塌可能的茅草屋,破烂的桌椅,不能叫做床的床……这就是他晚年的全部.可是,我们的诗人不管自己的生活多么的潦倒,自己多么的瘦弱嶙峋,他还是义无返顾的把自己给了诗.他和诗紧密地融合为一体.可是,他又不是为作诗而作诗,他的诗就是他的心,一种最生活的流露.那不是奔放的美,而是实实在在的美---这种美不能让你陶醉,却会叫你去思考.如果说李白是超不现实的,那杜甫就是超现实.这样的美,这样的人,怎能不让人尊重? 走进草堂,走进杜甫,我感动于他的种种……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唐代诗人,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编辑本段]杜甫思想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杜甫虽然是个写实主义诗人,但是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编辑本段]三吏三别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杜甫到成都后的住所。 唐大历四年(769年),杜甫由湖北入湘,登岳阳楼,游洞庭湖,溯湘江而上,至耒阳,次年四月病故。据《旧唐书.杜甫传》记载, 杜甫在耒阳游岳庙,“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馈送牛肉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葬于杜甫墓。[编辑本段]杜甫生平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时二十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献赋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编辑本段]史传论述 《新唐书·杜甫传》 作者:欧阳修 宋祁 摘自《新唐书 艺文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袭沿。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賸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旧唐书·杜甫传》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注:应为开元末)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注:应为右卫率府参军)。十五载,禄山馅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注:时未尝到河西),谒肃宗于彭原(注:应为凤翔),拜右拾遗(注:应为左拾遗)。房〔王官〕为布衣时,与甫善。时〔王官〕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是年十月,〔王官〕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王官〕罢相。甫上疏言〔王官〕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王官〕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辅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注:成州之上漏去秦州),自负薪采〔木吕〕,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注:公不赴功曹之命,系代宗广德元年居梓、阆间事)。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注:武凡两镇成都,其在上元二年,则以绵州刺史迁东川节度,兼除西川。至以黄门侍郎再帅剑南,乃代宗广德二年事),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注:此在严再镇后,非上元也)。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公之去蜀东行,以公诗证之,当在严武未卒之前)。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耐游东蜀,依高适(注:时适已官京朝,不在东蜀,公亦未依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功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注:去蜀后居夔且二年,史漏),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注:其时江陵无警),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注:自衡往郴,舟泊耒阳耳,未尝寓居也)。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注:阻水不在岳庙),旬日不得食。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注:当作大历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注:此说出于唐小说家,不可信,当以公诗正之),时年五十有九。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