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溪边有此茅三间指什么动物?
溪边有此茅三间我认为不是指什么动物应该是指溪边有茅屋三间才是
二.藏羚羊是什么动物?
1.羚羊是对一类偶蹄目牛科动物的统称,广义上包括了羚羊和小羚羊一类的动物(英文中称为“antelope”和“gazelle”)。
2.许多被称为羚羊的动物与人们印象中的相去甚远,有专家指出,羚羊类的动物总共有86种,分属于11个族、32个属。
3.对于分类学,羚羊并没有特定的专指哪个科或属。羚羊的特征是长有空心而结实的角,有区别于牛、羊这一类的反刍动物。
4.人们把羚羊作为一个类群已达到共识,比如物种存活委员会建立的“羚羊专家组”,即是把这一类动物作为一个动物学研究和保护的单元。
5.哺乳纲牛科中一个类群的通称。种类繁多,体型优美、轻捷,四肢细长,蹄小而尖,机警。有的种雌、雄均有角,有的仅雄的有角。
6.尾长短不一。身高60~90厘米,常5~10头成群,有的一群可达数百只。一般生活在旷野或沙漠,有的栖息于山区地带。
7.产于中国的有原羚、膨喉羚、藏羚和斑羚等。中国新疆所产赛加羚羊的角可供做药材。羚羊角常用做平肝熄风药。
三.貘是什么动物?
1.貘科是现存最原始的奇蹄目,保持前肢4趾后肢3趾等原始特征。貘体型似猪,有可以伸缩的短鼻,善于游泳和潜水。
2.貘科现存仅貘属的4个种,分别分布于东南亚和拉丁美洲两地。马来貘分布于东南亚从缅甸、泰国南部经马来半岛到苏门达腊岛,体型较大,身体黑白两色,易于辨认。
3. 美洲的3种貘均体色比较单一,体型多小于马来貘。中美貘分布于墨西哥到哥伦比亚之间,体型较大,是拉丁美洲现存体型最大的陆生动物。
4.南美貘分布于南美洲广大地区,外形接近中美貘而略小,是现存貘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山貘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北部,体型小,毛长而略卷曲,比较适应山区的寒冷环境。
5.亚洲和美洲的貘虽然成貘体色有较大区别,幼貘却比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躯体粗壮笨重,体长近2米,体重200千克以上;皮肤厚韧,毛被稀少;鼻端向前突生,能自由伸缩;耳中等大小,卵圆形;尾极短;有1对乳头。
6.现有貘四种,是较原始的奇蹄类,曾遍及欧洲和亚洲,中新世开始迁入美洲。中国南方更新统地层中发现过貘属的化石,现在残存于亚洲南部的一些岛屿、中南半岛以及美洲。
7.性胆怯,嗅觉和听觉发达。不伤人,无自卫能力,遇敌即逃逸或跑到水中;极善游泳和潜水。平时独居,喜栖于热带山地丛林,沼泽地带。
8.夜间行动时发出特殊的尖哨声或喷鼻声。以水生植物,各种嫩枝、嫩叶和果实为食。貘是食草动物,体形像猪,但比猪大,在距今100万年到1万年之间广泛生存于温暖潮湿的环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
9.但由于环境的变迁,巨貘在1万年前灭绝。目前,除了东南亚尚存其“近亲”——马来貘外,貘的其他物种已经全部灭绝。
10. 历史上,贵州境内曾有大量的貘生存,但贵州省博物馆仅馆藏少量的貘化石。贵州省考古专家曹波说,巨貘化石的出土对史前考古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佐证,对古代气候和地理环境的研究有较大价值。
11.中国古代对大熊猫的别称。见《尔雅》、《雅》、《本草纲目》、白居易《貘屏赞》、《东周列国志》、《说文》、《南中志》、《旧唐书》、司马相如《上林赋》、《雷波县志》、《酉阳直柰(nai)州总志》、《竹山县志》、《长阳县志》等。
12.貘屏赞白居易的作品 《貘屏赞》(长庆三年,约莫公元八二三年,附录全文如下) 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于南方山谷中。
13.寝其毗辟瘟,图其形辟邪。予旧病头风,每寝息,常以小屏卫其首。适遇画工,偶令写之。按山海经,此兽食铁与铜,不食他物。
14.因有所惑。遂为赞曰: 邈哉其兽,生于南国。其名曰貘,非铁不食。昔在上古,人心忠贞。征伐教令,自天子出。
15.剑戟省用,铜铁羡溢。貘当是时,饱食终日。三代以降,王法不一。铄铁为兵,范铜为佛。佛像日益,兵刃日兹。
16.何山不(音:产)?何谷不隳?铢铜寸铁,罔有孓遗。悲哉彼貘,无乃馁尔。呜呼!匪貘之悲,惟时之悲! 近来最火红的动物,当属猫熊莫属。
17.中国古代,它的别名又叫「貘」。而文人雅士描绘的颇多(附注:太平御览九百零八卷,兽部二十。有详细资料),但最有趣与特殊的首推白居易的「貘屏赞」。
18.文章的来由如下:白居易本来有头痛的问题,延请画工于屏风上,画了猫熊的图样。为什么呢?因为它「寝其毗辟瘟,图其形辟邪」。
19.皮毛保温、而形象辟邪。果然自此以后,头不再因吹风所苦,所以写了这篇「貘屏赞」以滋纪念。 至于内容的大意:猫熊吃铁维生,自古君王有道,兵器不多、铜铁的消耗亦少,猫熊饱食终日,不亦快哉!
20.后来、大量的铜铁被铸成兵器与造成佛像。猫熊就只得挨饿了。白居易于此对这可爱的动物,报以同情。 实则,白居易字里行间存有弦外之音:首先,山海经的有关「食铁」的描绘,未必全然尽信,故有「因有所惑」的字句。
21.此外、对于铜铁的运用亦颇有微词,战祸频仍,兵器日多。人心惶惶,佛像随增。但未有釜底抽薪之计,帝王能爱民如子,不轻启战端,怎会有铜铁不足之虞?
四.挖地三尺指什么生肖
鼠
五.十二生肖三行古道是什么生肖
十二生肖三行古道是羊
六.我国三种珍稀动物是什么
1.麋鹿:俗称四不象偶蹄目,栖息于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生植物为食,1894年以前曾饲养于北京南苑,以后仅余少数于国外,野生种均已灭绝,1985年后由英国运回若干只放养。
2. 大熊猫:栖息于箭竹林间,惧寒畏暑,性孤独,雌雄分居,能游泳,善爬树住树洞石隙喜食竹类,亦食果实和动物尸骨,性温顺,自卫能力弱,常受天敌伤害,分布于我国四川西部和北部。
3. 扬子鳄:又称鼍爬行纲,我国特产珍稀动物,栖息于池沼底部,以鱼、蛙、小鸟为食。7月繁殖,产卵,以日光和杂草腐熟孵化。
4.雌鳄护巢性强。 大鲵:娃娃鱼,两栖纲,世界最大的两栖类,我国特有,栖息于山地溪流,昼伏夜出,捕食鱼虾昆虫,体外受精,广布我国,以华中和华南多;叫声类婴儿。
5. 金丝猴:灵长目,肩批金黄色长毛,生活于3000米高山树林中,树栖,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我国特产珍稀候类。
6. 白鳍豚:哺乳纲,栖息于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汛期水位上升,结群游入洞庭湖及附近繁殖,水位下降回长江,多在深层活动,晨昏靠近浅水捕食鱼类,濒临灭绝。
7. 鸟类 卷羽鹈鹕——别名塘鹅、鹈鹕,属于鹈鹕科,学名为 Pelecanus onocrotalus。
8.大型涉禽。全长约180厘米。全身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长卷曲。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红色。嘴宽大,直长而尖,嘴的下面有一个与嘴等长且能伸缩的皮囊。
9.嘴、眼周裸皮及喉囊黄色,脚肉色。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会潜水。以鱼为主食。成年鹈鹕一般配对生活,在地面营巢产卵。
10.每窝产卵1~3枚。两性孵卵并喂雏。刚出蛋壳的小鹈鹕体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浅浅的白绒毛。亲鸟以半消化的鱼肉喂雏鸟,等雏鸟长大后,把头伸进亲鸟张开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带回的小鱼。
11. 产于新疆、青海及山东以南沿海等地。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红脚鲣鸟——别名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sula。
12. 游禽。全长75厘米左右。通体大部呈白色。雄鸟两翅黑褐色。雌鸟背、腰和尾上覆羽染灰褐色,尾羽先端白。
13.脸侧裸皮黄色。嘴灰蓝,基部转为粉红或仅稍缀以红色。脚红色。营海洋群集生活。翅尖长,善飞行。繁殖期从3月至初秋。
14.营巢于石滩或岛屿上的矮灌木和乔木上,偶亦在地面筑巢。每窝产卵1~2枚,椭圆形,表面粗糙,色青白。育雏期间,亲鸟反刍胃内食物哺喂雏鸟。
15.产于西沙群岛。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leucogaster。
16.游禽。全长约70厘米。上体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轴色更浓,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颈和胸部与上体色同,下体余部纯白色。
17.嘴及围眼裸皮黄绿色。脚淡黄。冬候鸟,营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鱼为食。繁殖习性似红脚鲣鸟。产于西沙群岛。
18.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东方白鹳——别名老鹳,属于鹳科,学名为Ixobrychus minutus。
19. 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白色。眼周红色,前颈下部有饰物。肩羽、翅覆羽、飞羽黑色,具光泽。嘴长而粗壮,黑色。
20.腿、脚红色。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吃鱼。蛙、昆虫等。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
21.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我国东方白鹳约有2500~3000只。
22.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鹳——别名乌鹳,属于鹳科,学名为 Ciconia nigra。
23. 大型涉禽。全长约110厘米。嘴长而粗壮。上体、翅、尾、胸部羽毛黑色,泛有紫绿色光泽。眼周裸皮红色。
24.胸以下的下体白色。嘴和脚红色。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涉水取食鱼、蛙、蛇和甲壳动物。4月份开始繁殖,在岩崖缝隙中或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浅橙黄色隐斑块。
25.孵卵期31~34天。65~70日龄的幼鸟有飞翔能力。在东北、河北、新疆及甘肃北部繁殖;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越冬。
26.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朱鹮——别名朱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Nipponia nippon。 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
27.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初级飞羽基部粉红色较浓。
28.嘴细长而未端下弯,长约18厘米,黑褐色具红端。腿长约9厘米,朱红色。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
29.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
30.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份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细斑。
31.由双亲孵化及育雏,雏鸟约在30天后破壳,经哺育约40天后离巢。产于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
32.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
33.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34. 白鹮——属于鹮科,学名为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大型涉禽。全长约70厘米。
35.全身羽毛白色。头与上颈皮肤裸露,呈黑色。背及颈的下部有灰色饰羽(冬季无)。嘴长而下弯,黑色。脚黑色。
36.栖息于河、湖岸边及沼泽湿地。涉水啄食小鱼等水生动物。繁殖期两性共同在近水岸边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2~4枚,淡蓝色,有少许斑点或无斑点。
37.在东北北部繁殖;广东、福建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琵鹭——别名篦鹭、琵琶嘴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leucorodia。
38. 大型涉禽。全长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颏、上喉裸皮黄色。嘴长直、扁阔似琵琶,故而得名。
39.胸及头部冠羽黄色(冬羽纯白)。颈、腿均长,腿下部裸露呈黑色。栖息于沼泽地、河滩、苇塘等处。涉水啄食小型动物,有时也食水生植物。
40.筑巢于近水高树上或芦苇丛中,每窝产卵3~4枚,白色无斑或钝端有稀疏斑点。雌雄轮流孵卵约25天,雏鸟留巢期约40天。
41.在东北、华北、西北一带繁殖;长江下游和华南一带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黑脸琵鹭——别名黑面琵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minor。
42. 大型涉禽。全长约80厘米,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羽簇构成的羽冠;额至面部皮肤裸露,黑色。嘴黑色,长约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状。
43.腿长约12厘米,腿与脚趾均黑。雌雄羽色相似,冬羽与夏羽有别:冬羽纯白,羽冠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黄色。
44.栖息于湖泊、沼泽及沿海滩涂等处。涉水觅食小鱼、虾、蟹及螺类等动物。产于东北至华南沿海、长江流域、海南岛、台湾、香港。
45.黑脸琵鹭现存约400只,主要分布于我国、俄罗斯、朝鲜及日本。在我国东北可能有繁殖地,但迄今尚无确证。
46.我国发现的大部为迁徙及越冬种群,台湾台南县曾文溪口海岸滩涂是世界最大的越冬种群栖息地,多时可达200只;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广东福田自然保护区及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也曾记录有数十只的越冬小群。
七.三贞九烈是什么生肖
三贞(真)九烈(劣) 说明对应第三个生肖虎。满意请采纳。
八.藏獒的祖先是什么动物/?
1.藏獒的祖先介绍我国著名畜牧专家谢成侠于1993年在《中国犬种的起源与驯化》一文中记述,我国南北各地,自地质时代晚期都有犬生活。
2.在周口店猿人遗址中还发现一种似犬狼(Canisyayoniaes),其他早期文化遗址中也发现过家犬的亚化石。
3. 这些都说明,犬与原始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谢先生认为,中国家犬起源于原始的野犬,与狼(C。lu-pus)和豺(c。
4.aureus)也有密切关系。原始人把吃剩的食物遗弃在住处附近,引来了四处觅食的的野犬、狼或豺。久而久之,这些同属犬科的食肉动物逐渐习惯于跟随古人类活动,以得到食物,敢与人类接近,间或还可本能地参与原始人集体围猎活动。
5. 这种双方受益、互利的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极有可能逐渐巩固和发展,使原始人有兴趣把那些敢与人类接近的野犬、狼、豺圈养起来,或将一些幼小的狼仔等抱回住处喂养,使之逐渐失去野性,与人亲近并依附于人类。
6.1935年英国生物学家劳伦茨(K。Lorenz)观察,动物在生命早期出现了一种记忆能力,即刚出壳的小鹅,在绒毛干燥后便本能地跟随母鹅游走。
7. 小狗会本能地嗅找母犬,紧紧地依偎在母犬身旁。如果小鹅或小狗出生后由人养大,则它们只跟随人,而不是跟随母鹅或母狗。
8.劳伦茨把这种发生于动物生命早期的牢记现象称为“印记”(imPrinting)。可以联想,当原始人将那些幼小的野犬或狼仔抱回并喂给食物后,这些幼兽必然对哺育它的人产生“印记”,紧跟不舍,终生不离,极为亲近,把哺养它的人看作其头领,将住处看作自己的地盘而本能地保卫。
9. 特别是当人类社会进人旧石器时代晚期,即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1万年左右)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善,每次的狩猎一般都有较大的收获。
10.食物出现过剩时,那些跟随古人活动的犬科动物相应会得到丰盛的食物,进而更紧密地跟随和依附人类,本能地将自身的活动融人人类的活动之中。
11.所以,这些动物(野犬、狼、豺等)经古人类驯养乃至驯化是顺其自然的。 对于一个原始部落,圈养的野兽为数不少,同属犬科动物的野犬、狼或豺混杂在一起,就有机会相互交配,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失种或类群,形成不同类型的犬种。
12.与我国广大地区犬的来源类同, 藏獒的野祖,其来源应当是在距今8000~10000年前活动在青藏高原的野犬和狼。
13.藏獒来源于野犬和狼的可能性都较大,而来源于豺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豺个体较小,血缘上应与藏区小型犬相近,并且我国的豺主要分布在南方,对藏獒的影响较小。
九.三窟藏身隧道通是什么生肖?
1.答案是:兔子。解释分析:三窟藏身隧道通是形容兔子的生存环境的,有一个成语叫狡兔三窟就是形容这种情况;兔子对突然的喧闹或嗅、视到陌生人、狗、猫、蛇、鼠、虫等出现,都会惊慌不已,会发出响亮的嘭嘭声、跺脚、奔跑和撞笼,以求潜逃躲避敌害。
2.它的家一般有很多洞(狡兔三窟),以此躲避敌害。在冬天它们只沿着自己的脚印返回。扩展资料:兔可成群生活,但野兔一般独居。
3.中国仅有9种兔属种类,其中草兔分布欧、亚、非三洲,中国除华南和青藏高原外,广泛分布;雪兔冬毛变白,分布在中国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北部;高原兔分布在青藏高原;华南兔分布在中国华南及台湾,邻国朝鲜也有分布;东北兔在中国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区有分布,塔里木兔分布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塔里木盆地边和和田、叶城、莎车、巴楚、克拉玛依。
十.藏在洞里过冬的动物有哪些
1.1.松鼠和野兔都要把窝垫暖了,找到松塔啊、榛子啊、橡子什么的储备食物,它们冬天都不冬眠。还有,它们还要换毛,冬天要换上与夏天不一样的毛。
2. 2。蛇是集体冬眠的,它们互相搂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来那样可以取暖,提高温度。如果单独过冬会冻死的,它和青蛙一样也是变温动物,聚在一起可以减少死亡率。
3. 3.熊冬眠是因为冬天不容易找到食物,到了秋天它们就大吃特吃,使自己长胖,冬天就靠脂肪来提供养料。
4.但是,冬眠时,它们还会醒过来的。 4.兔子有厚厚的毛保暖,所以冬天也不怎么怕冷。但如果皮毛被弄湿,兔子便很容易着凉。
5.所以主人要特别留意,冬天别为兔子洗澡。 5.一般来说,猫的冬天不用特别保暖,因为它们的毛已经提供了足够的保护。
6.而且当它们感到寒冷时,它们会自己去寻找温暖的地方藏身。如果它们毫不客气的上了你的床,甚至钻进了你的被窝,那就是它们怕冷了。
7. 6.蝙蝠也是冬眠的。它在山洞里用后足的尖爪攀住石缝,头朝下悬在空中,一“吊”就是半年。 7.刺猬冬眠时,蜷缩一团,远看好象一个大绒球。
8.它在巢穴中冬眠时,体温下降到9度。冬眠中的刺猬会偶尔醒来,但不吃东西,很快又入睡了。冬眠的刺猬如果过早醒来会被饿死的。
9. 8.有的动物如候鸟,会非到南方去过冬。如天鹅,平时聚居在北方,秋天便携老带幼,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过冬,来年春天再返回繁殖地生儿育女。
10. 9.丹顶鹤,本来生活在北方,也都是定期飞到南方过冬,春天再北返。 10.我还知道的候鸟有杜鹃,黄鹂,小燕子等,它们是随着气候变化而迁徙的鸟。
11. 11.我知道有些动物一般在原地过冬,如喜鹊,麻雀,兔子等。 12.我知道有些动物事先储备好粮食在洞里过冬,如小蚂蚁,小松鼠等。
12. 13.我们中国独有的珍贵的中华秋沙鸭就世世代代生活在美丽富饶的长白山。它们每年冬季飞到南方过冬,春天飞回故里。
13.它们喜欢以现成的树洞为家。它们把选好的树洞加工装修一番,在洞底垫上碎木屑羽毛等,为了让将来出生的小鸭住的更舒服些。
14. 14.你们愿意听故事吗?1782年的一天法国巴黎郊外采石场的一位工人敲开一块大石头,竟发现有四只活着的蟾蜍。
15.蟾蜍是怎么钻进石头的呢?原来当时那里都是泥啊,水啊,草啊,蟾蜍冬天就挖了洞在那儿过冬,可是气温一直很低,它们就没有醒过来。
16.过了一百万年,它们泥都变成石头了,等到工人把它们救出来,它们才醒过来。你们看,蟾蜍这一觉睡了多久啊!
17.足足有一百万年! 15.青蛙为什么要冬眠?因为青蛙是两栖动物,它的身体表面光滑,没有毛和羽毛。
18.它是变温动物,身体体温调节能力很差,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如果它不冬眠,它就会冻死的。冬眠时,它就降低新陈代谢,尽量用已有的养分来生活,不吃也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