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饮料品种大全,饮料的种类有哪些

1,饮料的种类有哪些

碳酸 运动饮料 果汁 奶 .好像就这4种哈!

饮料的种类有哪些

2,饮料有哪些

咖啡酒,葡萄酒,鸡尾酒,果(梅/苹果/梨/草莓...)酒,果蔬汁,果茶,奶茶,果冻茶,奶昔,热巧克力,麦乐酷,甜酒,蜂蜜,矿泉水,仙草汁...我就只知道这些了~对不起咯~

饮料有哪些

3,饮料种类

根据人体一般的情况来说,弱碱水对人体比较好,所以推荐苏打水,但并不提倡柠檬苏打,因为柠檬是酸性的。虽然具有美白功效,但是一般应该放在饭后半小时后饮用。另外不提倡和可乐等碳酸饮料,可乐是用臭氧做的!饿…反正我知道后是再没喝过碳酸饮料

饮料种类

4,饮料有哪些种类

碳酸的 纯净水的 酒精类的 果汁类的 乳类饮料 豆浆饮料 醋等粮食类饮料 咖啡类等提神类 茶类的 蜜饯类的 罐装的 瓶装的 袋装的 颗粒剂的 固体的 液体的 热饮 冷饮 冰冻饮 甜的 苦的 酸的 没味的 过期的 没过期的 不能再分了。在分就分不完了

5,饮料有哪些种类

按原料和产品性状进行分11类1 碳酸饮料类 2 果蔬汁类 3 蛋白饮料类4 包装饮用水类 5 茶饮料类 6 咖啡饮料类 . 7 植物饮料类8 风味饮料类 9 特殊用途饮料类 10 固体饮料类11 其它饮料类
可乐等碳酸饮料不宜常喝的原因有四: 1)碳酸饮料含有气体,即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会刺激胃液分泌,胃酸过多容易感觉腹胀,降低食欲,而减少日常饮食摄食。饮食中若营养素摄取不足会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学习效果、运动成绩、工作表现和身体健康。 2)碳酸饮料含有砂糖 一罐355 c.c.的可乐,大约含有35 公克糖,相当於140 卡热量,相当於半碗饭的热量。不过,只有热量相等,营养素却相差大,因糖只含有热量,其他营养素一点也没有,是空有热量的空卡食物或垃圾食物,经常饮用,会积少成多,使体重增加、同时也易养成嗜甜的不良饮食习惯,只喜欢喝有甜味的水,而不喝白开水;另外糖对牙齿健康也有不良的影响。 3)碳酸饮料的另一成分磷酸 磷酸会降低体内钙的吸收,影响骨骼生长及身高的正常发育。正值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与青少年,需要充分的钙质,使骨骼正常生长发育,维持良好的骨骼新陈代谢,并使骨骼密度达到最佳状况,所以更不宜饮用碳酸饮料。另外,磷酸还会阻碍铁质的吸收,铁是制造血液的主要材料之一,一旦铁质不够,会引起缺铁性贫血。正在快速生长发育的孩子们,也正需要足够的铁质来快速造血。尤其是青春期少女,铁的需要量更高,因为每个月的月经,会固定损失大量铁质。所以爱喝碳酸饮料的女孩,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4)各式可乐中含有的咖啡因 咖啡因会刺激心脏肌肉收缩,加速心跳及呼吸;会刺激胃酸分泌,伤害肠胃;具有利尿作用,老人容易有脱水的危险;长期饮用会上瘾,一旦不喝,就觉得浑身不对劲,无精打采或头痛。若长期过量饮用,即每日咖啡因超过 200 毫克,便会有消化不良、头痛、失眠、神经质、发抖、易怒、心跳加速等慢性中毒现象。咖啡因存在於可乐、茶和咖啡中,一罐 355 c.c.的可乐含有咖啡因 65 毫克,一罐 350 c.c.乌龙茶含 80 ~120 毫克,一杯即溶咖啡含85~200 毫克;因此,一天若喝三罐以上可乐,或喝一罐可乐,再加上一罐乌龙茶与一杯咖啡,就摄取咖啡因超过了200 毫克,长久下来便容易发生慢性中毒现象。 希望此答案能帮助到你。

6,饮料共有多少种

碳酸饮料类:CokeKola,健怡,Fanta(芬达),Sprite(雪碧); 果汁类:美汁源; 茶类:茶研工妨。 水类:冰露。
饮料分为两种 一.酒精性饮料 二.非酒精性饮料 酒精性饮料包含①酿造酒(啤酒,葡萄酒);②蒸馏酒(白兰地,威士忌等);③再制酒(利口酒); 非酒精性饮料包含①果汁类(天然果汁,浓缩果汁);②碳酸性饮料(可乐,汽水,苏打水等);③奶制品饮料(牛奶,脱脂奶,豆浆);④水;⑤含咖啡因类饮料(茶,咖啡,可可,巧克力). 大致就是这些了
它大体上可以分成十大类。 1、碳酸饮料(品)(汽水)类。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制品。不包括由发酵法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气的饮料。成品中二氧化碳气的含量(20℃时体积倍数)不低于2.0倍,即可称为碳酸饮料类,其中它又可以分为果味型:以果香型食用香精为主要赋香剂,原果汁含量低于2.5%的碳酸饮料,如桔子汽水、柠檬汽水等。可乐型:含有焦糖色、可乐香精或类似可乐果和水果香型的辛香、果香混合香型的碳酸饮料。低热量型:以甜味剂全部或部分代替糖类的各型碳酸饮料和苏打水。成品热量低于75kj/100mL。其他型:含有植物抽提物或非果香型的食用香精为赋香剂以及补充人体运动后失去的电介质、能量等的碳酸饮料,如姜汁汽水、沙示汽水、运动汽水等。 2、果汁(浆)及果汁饮料(品)类。它的定义为用新鲜或冷藏水果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制品。果汁(浆)及果汁饮料(品)类也可以细分为果汁、果浆、浓缩果浆、果肉饮料、果汁饮料、果粒果汁饮料、水果饮料浓浆、水果饮料等9种类型,其大都采用打浆工艺将水果或水果的可食部分加工制成未发酵但能发酵的浆液或在浓缩果浆中加入果浆在浓缩时失去的天然水分等量的水,制成的具有原水果果肉的色泽、风味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制品。 3、蔬菜汁及蔬菜汁饮料(品)类。它是用新鲜或冷藏蔬菜(包括可食的根、茎、叶、花、果实,食用菌,食用藻类及蕨类)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制品。蔬菜汁及蔬菜汁饮料(品)类也可以分为蔬菜汁饮料、复合果蔬汁、发酵蔬菜汁饮料蔬菜、食用菌饮料、藻类饮料、蕨类饮料。 4、含乳饮料(品)类。它包括配制型含乳饮料即以鲜乳或乳制品为原料,加入水、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制品。成品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0%(m/V)称乳饮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0.7%称乳酸饮料和发酵型含乳饮料:以鲜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经乳酸菌类培养发酵制得的乳液中加入水、糖液等调制而制得的制品。成品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0%(m/V)称乳酸菌乳饮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0.7%称乳酸菌饮料。 5、植物蛋白饮料(品)类。它的定义为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植物的果实、种子或核果类、坚果类的果仁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制品。成品中蛋白质含量不低 于0.5%(m/V)。它则包括以下常见的几种:豆乳类饮料、椰子乳(汁)饮料、杏仁乳(露)饮料、其他植物蛋白饮料。 6、瓶装饮用水类,密封于塑料瓶、玻璃瓶或其他容器中不含任何添加剂可直接饮用的水。饮用天然矿泉水: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允许添加二氧化碳气。饮用纯净水: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采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去除水中的矿物质、有机成分、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等加工制成的水。这二者也是大家所易混淆的。除此之外还包括其他饮用水类。 7、茶饮料(品)类。用水浸泡茶叶,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酸叶剂、食用香精、果汁或植(谷)物抽提液等调制加工而成的制品。它又包括茶汤饮料、果汁茶饮料、果味茶饮料、其他茶饮料。 8、固体饮料(品)类。以糖、食品添加剂、果汁或植物抽提物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的制品。成品水分不高于5%(m/m)。果香型固体饮料、蛋白型固体饮料和其他型固体饮料是属于此大类的三小累。 9、特殊用途饮料(品)类,即我们俗称的特殊用途饮料(品)类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制品。这个大类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三大类。 10、其他饮料(品)类。果味饮料、非果蔬类的植物饮料类、其他水饮料归属于此类。

7,饮料分哪几种

饮料一般可分为含酒精饮料和无酒精饮料,无酒精饮料又称软饮料。酒精饮料系指供人们饮用且乙醇(酒精)含量在百分之0.5—65(v/v)的饮料,包括各种发酵酒、蒸馏酒及配制酒。无酒精饮料是指酒精含量小于百分之0.5(v/v),以补充人体水分为主要目的的流质食品,包括固体饮料。  不含酒精饮料大致有以下几类:1. 碳酸类饮料: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和各种不同的香料、水分、糖浆、色素等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气泡式饮料。像可乐、汽水等。主要成分包括:碳酸水、柠檬酸等酸性物质、白糖、香料,有些含有咖啡因。2. 果蔬汁饮料:各种果汁、鲜榨汁、蔬菜汁、果蔬混合汁等。3. 功能饮料:含各种营养要素的饮品,满足人体特殊需求。4. 茶类饮料:各种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麦茶以、凉茶以及冰茶等饮品。有些含有柠檬成分。5. 乳饮料:牛奶、酸奶、奶茶等以鲜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的饮品。6. 咖啡饮料:含有咖啡成分的饮品。  含酒精饮料酒的分类:  市场上含酒精饮料品种繁多,各种品牌琳琅满目。我们在这里按照制造工艺,把它们简单地分一下类。按照制造工艺,酒大都可纳入这三类:酿造酒,蒸馏酒和配置酒。
2
饮料是指以水为基本原料,由不同的配方和制造工艺生产出来,供人或牲畜直接饮用的液体食品。饮料除提供水分外,由于在不同品种的饮料中含有不等量的糖、酸、乳、钠、脂肪、能量以及各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因此有一定的营养。饮料分类:碳酸类饮料: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和各种不同的香料、水分、糖浆、色素等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气泡式饮料。象可乐、汽水等。碳酸饮料:主要成分包括:碳酸水、柠檬酸等酸性物质、白糖、香料,有些含有咖啡因果蔬汁饮料:各种果汁、鲜榨汁、蔬菜汁、果蔬混合汁等。乳品饮料:鲜奶、发酵奶、调味奶功能饮料:含各种营养要素的饮品,满足人体特殊需求。茶类饮料: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咖啡饮料:速容咖啡、煮泡咖啡。包装饮用水:各种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等。
类别、定义和种类 3.1 碳酸饮料(品)(汽水)类 3.1.1 定义 3.1.1.1 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制品。不包括由发酵法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气的饮料。成品中二氧化碳气的含量(20℃时体积倍数)不低于2.0倍。 3.1.2 种类 3.1.2.1 果汁型原果汁含量不低于2.5%的碳酸饮料,如桔汁汽水、橙汁汽水、菠萝汁汽水或混合果汁汽水等。 3.1.2.2 果味型 以果香型食用香精为主要赋香剂,原果汁含量低于2.5%的碳酸饮料,如桔子汽水、柠檬汽水等。 3.1.2.3 可乐型含有焦糖色、可乐香精或类似可乐果和水果香型的辛香、果香混合香型的碳酸饮料。无色可乐不含焦糖 色。 3.1.2.4 低热量型 以甜味剂全部或部分代替糖类的各型碳酸饮料和苏打水。成品热量低于75kj/100mL。3.1.2.5 其他型含有植物抽提物或非果香型的食用香精为赋香剂以及补充人体运动后失去的电介质、能量等的碳酸饮料,如姜汁汽水、沙示汽水、运动汽水等。 3.2 果汁(浆)及果汁饮料(品)类 3.2.1 定义 用新鲜或冷藏水果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制品。 3.2.2 种类 3.2.2.1 果汁 a)采用机械方法将水果加工制成未经发酵但能发酵的汁液,具有原水果果肉的色泽、风味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b)采用渗滤或浸取工艺提取水果中的汁液,用物理方法除去加入的水量,具有原水果果肉的色泽、风味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c)在浓缩果汁中加入果汁浓缩时失去的天然水分等量的水,制成的具有原水果果肉的色泽、风味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 制品。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果汁的制品称为混合果汁。 3.2.2.2 果浆 a)采用打浆工艺将水果或水果的可食部分加工制成未发酵但能发酵的浆液,具有原水果果肉的色泽、风味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b)在浓缩果浆中加入果浆在浓缩时失去的天然水分等量的水,制成的具有原水果果肉的色泽、风味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制品。 3.2.2.3 浓缩果汁采用物理方法从果汁中除去一定比例的天然水分制成具有果汁应有特征的制品。 3.2.2.4 浓缩果浆 用物理方法从果浆中除去一定比例的天然水分制成具有果浆应有特征的制品。 3.2.2.5 果肉饮料 在果浆(或浓缩果浆)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制品,成品中果浆含量不低于30%(m/V),用高酸、汁少肉多或风味强烈的水果调制而成的制品,成品中果浆含量不低于20%(m/V)。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果浆的果肉饮料称为混合果肉饮料。 3.2.2.6 果汁饮料 在果汁(或浓缩果汁)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清汁或浑汁制品。成品中果汁含量不低于10%(m/V),如橙汁饮料、菠萝汁饮料、苹果汁饮料等。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果汁的果汁饮料称为混合果汁饮料。 3.2.2.7 果粒果汁饮料 在果汁(或浓缩果汁)中加入水、柑桔类的囊胞(或其他水果经切细的果肉等)、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制品。成品果汁含量不低于10%(m/V);果粒含量不低于5%(m/V)。 3.2.2.8 水果饮料浓浆 在果汁(或浓缩果汁)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 的、含糖量较高、稀释后方可饮用的制品。成品果汁含量不低于5%(m/V)乘以本产品标签上标明的稀释倍数,如西番莲饮料浓浆等。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果汁的水果饮料称为混合水果饮料浓浆。 3.2.2.9 水果饮料 在果汁(或浓缩果汁)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清汁或浑汁制品。成品中果汁含量不低于5%(m/V),如桔子饮料、菠萝饮料、苹果饮料等。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果汁的水果饮料称为混合水果饮料。 3.3 蔬菜汁及蔬菜汁饮料(品)类 3.3.1 定义 用新鲜或冷藏蔬菜(包括可食的根、茎、叶、花、果实,食用菌,食用藻类及蕨类)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制品。 3.3.2 种类 3.3.2.1 蔬菜汁在用机械方法将蔬菜加工制得的汁液中加入食盐或白砂糖等调制而成的制品,如番茄汁。 3.3.2.2 蔬菜汁饮料 在蔬菜汁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可直接饮用的制品。含两种或两种以上蔬菜汁的蔬菜汁饮料称为混合蔬 菜汁饮料。 3.3.2.3 复合果蔬汁在蔬菜汁和果汁中加入白砂糖等调制而成的制品。 3.3.2.4 发酵蔬菜汁饮料蔬菜或蔬菜汁经乳酸发酵后制成的汁液中加入水、食盐、糖液等调制而成的制品。 3.3.2.5 食用菌饮料 a)在食用菌子实体的浸取液或浸取液制品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制品。 b)选用无毒可食用的培养基,接种食用菌菌种,经液体发酵制成的发酵液中加入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制品。 3.3.2.6 藻类饮料 将海藻或人工繁殖的藻类,经浸取、发酵或酶解后所制得的液体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制品,如螺旋藻 饮料等。 3.3.2.7 蕨类饮料 用可食用的蕨类植物(如蕨的嫩叶),经加工制成的制品。 3.4 含乳饮料(品)类 3.4.1 定义 以鲜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经发酵或未经发酵),经加工制成的制品。 3.4.2 种类 3.4.2.1 配制型含乳饮料 以鲜乳或乳制品为原料,加入水、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制品。成品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0%(m/V)称乳饮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0.7%称乳酸饮料。 3.4.2.2 发酵型含乳饮料 以鲜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经乳酸菌类培养发酵制得的乳液中加入水、糖液等调制而制得的制品。成品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0%(m/V)称乳酸菌乳饮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0.7%称乳酸菌饮料。 3.5 植物蛋白饮料(品)类 3.5.1 定义 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植物的果实、种子或核果类、坚果类的果仁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制品。成品中蛋白质含量不低 于0.5%(m/V)。 3.5.2种类 3.5.2.1 豆乳类饮料 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磨碎、提浆、脱腥等工艺制得的浆液中加入水、糖液等调制而成的制品,如纯豆乳、调制豆乳、 豆乳饮料。 3.5.2.2 椰子乳(汁)饮料 以新鲜、成熟适度的椰子为原料,取其果肉加工制得的椰子浆中加入水、糖液等调制而成的制品。 3.5.2.3 杏仁乳(露)饮料 以杏仁为原料,经浸泡、磨碎等工艺制得的浆液中加入水、糖液等调制而成的制品。 3.5.2.4 其他植物蛋白饮料 以核桃仁、花生、南瓜子、葵花子等为原料经磨碎等工艺制得的浆液中加入水、糖液等调制而成的制品。 3.6 瓶装饮用水类 3.6.1 定义 密封于塑料瓶、玻璃瓶或其他容器中不含任何添加剂可直接饮用的水。 3.6.2种类 3.6.2.1 饮用天然矿泉水 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允许添加二氧化碳气。 3.6.2.2 饮用纯净水 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采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去除水中的矿物质、有机成分、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等加工制成的水。 3.6.2.3 其他饮用水 由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采自地下形成流至地表的泉水或高于自然水位的天然蓄水层喷出的泉水或深井水等为水源加工制得的水。 3.7 茶饮料(品)类 3.7.1 定义 用水浸泡茶叶,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酸叶剂、食用香精、果汁或植(谷)物抽提液等调制加工而成的制品。 3.7.2 种类 3.7.2.1 茶汤饮料 将茶汤(或浓缩液)直接灌装到容器中的制品。 3.7.2.2 果汁茶饮料 在茶汤中加入水、原果汁(或浓缩果汁)、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制品。成品中原果汁含量不低于5.0%(m/V)。 3.7.2.3 果味茶饮料 在茶汤中加入水、食用香精、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制品。 3.7.2.4 其他茶饮料 在茶汤中加入植(谷)物抽提液、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制品。 3.8 固体饮料(品)类 3.8.1 定义 以糖、食品添加剂、果汁或植物抽提物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的制品。成品水分不高于5%(m/m)。 3.8.2 种类 3.8.2.1 果香型固体饮料 以糖、果汁、营养强化剂、食用香精或着色剂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用水冲溶后具有色、香、味与品名相符的制品。 3.8.2.2 蛋白型固体饮料 以糖、乳制品、蛋粉、植物蛋白或营养强化剂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制品。 3.8.2.3 其他型固体饮料 a)以糖为主,添加咖啡、可可、乳制品、香精等加工制成的制品。 b)以茶叶、菊花及茅根等植物为主要原料,经抽提、浓缩与糖拌匀(或不加糖)加工制成的制品。 c)以食用包埋剂吸收咖啡(或其他植物提取物)及其他食品添加剂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制品。 3.9 特殊用途饮料(品)类 3.9.1 定义 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制品。 3.9.2 种类 3.9.2.1 运动饮料 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能适应运动员或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运动生理特点、特殊营养需要,并能提高运动能力的制品。 3.9.2.2 营养素饮料 添加适量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以补充某些人群特殊营养需要的制品。 3.9.2.3 其他特殊用途饮料 为适应特殊人群的需要而调制的制品,如低热量饮料等。 3.10 其他饮料(品)类 3.10.1 定义 除上述9种类型以外的软饮料。 3.10.2 种类 3.10.2.1 果味饮料 在糖液中加入食用香精、植物抽提液、酸味剂、甜味剂等调制而成的原果汁含量低于5%(m/V)可直接饮用的制品,如桔味饮料、柠檬味饮料等。 果味饮料浓浆经稀释后饮用。 3.10.2.2 非果蔬类的植物饮料类 用非果蔬类的植物的根、茎、叶、花、种子以及竹木自身分泌的汁液,经调制加工制成的制品。 3.10.2.3 其他水饮料 a)由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经纯化处理(或未经纯化处理)后,添加或通过一种特定装置,以使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或矿物质的水。 b)用天然矿泉水调制加工而成的制品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