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知识 > 选购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如何鉴别白酒优劣?有什么技巧?

如何鉴别白酒优劣?有什么技巧?

  何谓“中国名优白酒”?它的先决条件一定是“开放式纯粮固态发酵”,一般适量饮用是不上头的,但由于采用类似前文藏源茂描述的封闭式液态发酵工艺,杂醇油含量较难控制,如果大量饮用十八大名酒,也容易出线上头的迹象,那如何鉴别白酒优劣呢?相关介绍如下!

Content qqjie tu 20210223211526

  如何鉴别白酒优劣

  1、外观

  观察一款酒的外观,一般从酒的颜色,透明度,是否有沉淀物,酒花等几个方面进行辨别。

  外观是产品的品相,从市面上的产品我们知道,觉得大多数白酒都是无色,少数会有微黄,这些都是白酒的正色。其中浑浊是评酒的重要指标,根据程度不同,可判断为:无悬浮、有悬浮物、轻微浑浊、浑浊、浑等。

  优良的白酒,无论白酒果酒,都应是无色透明、无悬浮物的液相。不过酱香型白酒因为三高工艺,发酵过程会产生美拉德反应,酒体色泽容许呈现微黄。

  2、香味

  描述酒体香气的感觉,是复杂的,但根据呈现不同的香味,白酒可分为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凤香型等12种香型。不同的香型,香气描述也各不相同:

  形容浓香型的词一般是:“窖香浓郁”。

  清香型的描述多为清香纯正,以没有浓香或酱香及其它异香和邪杂气味为优。

  好的酱香型白酒一般描述为“酱香突出,优雅细腻,空杯留香,经久不散,幽雅持久。”其中酱香是“前香”和“后香”的复合香,“前香”以酯类为主,呈香作用较大;“后香”以酸性物质为主,是“空杯香”的特征成分,对酱香的呈味作用较大。

  3、口感

  口感是辨别白酒优劣的重要指标,描述多用词汇为

  烈度口感:性烈、较烈、温和;绵柔口感:浓厚、圆润、柔和、淡薄、清淡、平淡;清洌口感:爽适、纯净;粗糙口感:糙烈、硬口。或者燥辣、灼热感等。

  一些较好入口的酒多被描述为:入口柔顺,无强烈的刺激,醇厚优雅、醇和而味长。落口咽下酒液时,在舌根、软腭、喉头等部位的感受,有落口干净、落口淡薄、落口微苦、落口稍涩等用语。

  味酒在口腔中持久的感受,有后味怡畅、后味短(没有持久的味感)、后味干净、后味苦、后味回甜等用语。口感还有甜,酸,苦,涩,辣。对不同程度的味觉描述也不尽相同。

  4、风格

  和人的性格一样,酒体也有不同的风格,一般评论酒体特点会用“突出”、“显著”、“不突出”、“不明显”等评语,比如说酱香型白酒评价:酱香突出,具有本体典型风格。

  白酒的五度品格

  形容“人与物”的品格修炼,最合适的一个字是“度”。所以,才有“度日如年,圆融有度,度人度己,宽容大度,审时度势”等等之说。“度”是东、西方哲学的精髓,是智慧之根,是品格修炼的方法、标准和境界。甚至衍生出一门新的学问——度学。

  公元67年,东汉初,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有“六度”之说:即布施、持戒、忍心、精进、禅定、般若(智慧)。佛教的意义是认知宇宙和人生的真相、苦乐的真谛,以及离苦得乐的方法,给人类以平和、幸福、智慧。

  北京大学教授、国学大师楼宇烈在《中国的品格》一书中提到: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品格。品格在,国魂在,文明在。楼宇烈认为,中国品格主要归纳为“五维品格”,即“儒、释、道、医、艺”。前“三维”与精神品行有关,后“两维”与物理技艺有关。整体联动就是:中国人通过“儒家治世、佛家治心、道家治身、医家治病、农家(商家)治艺”体现出一种具东方特色的品行格调。

  中国的酒和造酒术,作为世界上能满足人类“五感六觉”的“魔幻之水”和最早“农家治艺”的直接体现。6000年传承至今,几乎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中国“儒、释、道、医、艺”的“五维品格”。因此,才有了“一部中国酿酒史就是一部中国社会生活史”和“中国酒品就是中国人品”的说法。

Content qqjie tu 20210223211736

  白酒为什么要过滤

  若蒸馏操作不当或蒸馏速度过快,会导致原酒中出现一些悬浮油状物;操作时带入的泥沙、酒糟、稻壳、纤维、冷凝器中残留物等,都会进入酒中;贮酒罐溶出物、输酒管、包装瓶、加浆水等也是机械杂质的组成部分;白酒在勾调降度后,一些醇溶性物质,如高级脂肪酸等物质析出,会导致酒体浑浊。

  中国人都是虚寒性体质的说法是无稽之谈

  文中在中国人适合喝白酒时,先抛出了“中国人体质偏寒”的论述。但事实上,迄今为止并未见古今哪位中医在哪本书里有过这样的论述。中国古人多是被动偏素食,动物蛋白摄入偏少,这是实情。但要“虚”,也是气血阴阳俱虚,没听说光是阳气虚者。况且人和人不同,很难一概而论。

  现代人的营养状态更多体现为整体不均衡,如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1.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分别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因此“据中医分析,各种慢性病,包括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正在于大多数中国人是虚寒性体质”这句更是无稽之谈。肿瘤的病机中医多责之于“气滞血瘀”,典型的脾瘅即糖尿病的病机更以“阴虚燥热”为特点,现代心血管病的中医辨证就更复杂,既有寒凝也有痰浊血瘀。这个“虚寒体质”是万病之源说,恰似前几年流行的“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谬论的翻版,不值一驳。

  酒在释放其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之后,还会上升到文化的境界。

  在我们中国的文化领域里,如果抹去了一个“酒”字,那不知要丧失多少史料和文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