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虽然是低度酒料,但其中含有二氧化碳和大量水分,与白酒混喝后,会加速酒精在全身的渗透作用。
对胃肠和脏等器官发生强烈的和严重的危害,影响消化酶的产生,使胃酸分泌减少,可导致胃痉挛、急性胃肠炎、十二指肠炎和引起出血等,对心脑血管的危害更大。因此,啤酒与白酒忌混喝。
酗酒对大脑的危害
酗酒对大脑的的危害是大的,有实验表明,经常酗酒的人会对大脑神经造成很大伤害,从而是大脑的容积逐渐缩小,影响大脑的功能,使智力减退。澳大利亚医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实验证明百分之八十五的酒者智力会减退,记忆力和逻辑思维明显下降。如果说喝酒伤害到或者胃部可以通过食物或者弥补下,但是如果对大脑造成伤害了,这个伤害是不能弥补的。
白酒比同等酒精度酒的营养价值高
中国自古以来就对黄酒、保健酒很是青睐。认为啤酒能美容,红酒可预防动脉硬化,黄酒更是对人身体有千面的好处。其实,白酒都是由五谷杂粮酿制而成的,对人身体还是有营养作用的。适量饮用白酒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刺激食欲,使人振奋,还可预防脑血栓,只要把握好量就行。
白酒饮用多少为宜
正常成年人每天能代谢的酒精量多不超过150克。不至于造成损害的酒精摄入量,每日每千克体重多不能超过1克,如体重65千克者,每日摄入酒精量应低于65克。而的饮酒量(嗜酒者的警戒线),是一天喝入的纯酒精量不超过28克。
饮料兑酒饮用对人体的影响
通常用来兑酒的碳酸饮料,在胃里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迫使酒精很快进入小肠,而小肠吸收酒精的速度比胃要快得多,从而加大了对身体的伤害。先从饮料对酒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有何影响说起。
饮酒后,酒精可以慢慢地经胃壁或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在这个过程,如能减慢酒精的吸收,就可以延缓醉酒。比如喝酒前先吃点东西垫垫底——胃内有食物时,酒精与胃粘膜的接触会减慢,减少酒精的渗透吸收。因此,同样的饮酒速度,用不含酒精的饮料勾兑过的酒由于降低了酒精的浓度,也能减慢酒精的吸收。但碳酸饮料由于富含二氧化碳气体,能使胃部迅速膨胀,增加胃吸收酒精的面积;且二氧化碳还能促进酒精进入小肠的速度,增加酒精在小肠中的吸收,所以用碳酸饮料勾兑使人更容易醉酒。
酒精进入血液后,即随着血液循环迅速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乙醇有脂溶性,较易透过血脑屏障。乙醇进入大脑的速率主要取决于血液中的乙醇浓度,其浓度越高,进入大脑的酒精就会越多,直到二者大致持平。而二氧化碳气体和乙醇一样,是通过扩散作用透过血脑屏障的,并不会影响乙醇进入血脑屏障的速率。所以,即使是用含气饮料兑的酒,在这个环节并不会加速酒精进入大脑,反而能通过稀释作用减缓这个过程。
酒精的代谢主要在内进行。经由胃和小肠吸收入血的乙醇,通过门静脉输入,90%的酒精通过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再通过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之后转变成热量或储存为脂肪。如果饮酒过多过快,超过这些酶的代谢速度,就会造成酒精和乙醛在血液中积存,引起头昏、恶心、呕吐等醉酒症状。人体的酒精代谢酶类基本上是稳定的,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研究发现,半数亚洲人受遗传影响,体内乙醛脱氢酶不足,代谢酒精能力较弱,因此相对于欧洲人酒量差。对于这部分人而言,即便少量饮酒,也很容易就出现所谓的“亚洲红脸”、心跳加快、恶心、呕吐等醉酒症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加不加饮料并不会影响人酒精代谢的能力。
还剩大概10%的酒精会以原形通过尿液、汗液和呼吸排出体外。勾兑了软饮料的酒含大量水分,会加速排尿的速度,利于酒精的排泄。从上述酒精在体内的作用过程来看,吸收、代谢和排泄都可能会因软饮料的摄入而产生影响。如摄入的是可乐或雪碧等碳酸饮料,其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会使得胃部膨胀、促进肠道蠕动,加速酒精的吸收,更容易造成醉酒。但如果摄入的是非碳酸饮料,由于稀释作用,降低了酒精浓度,也减慢了酒精的吸收速度。大量水分的摄入还会加速酒精的排泄,因此能避免醉酒。
总之,在餐桌上,有些人往往喝完烈性白酒后,同时又喝啤酒,这种喝法不科学,因为这样的饮用方式危害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