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座飞机不建议携带白酒,酒料作为托运行李交运时,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酒精度24度以下(含24度)的酒类物品,托运数量不受限制。酒精度在24度(不含24度)至70度(含70度)间的,托运总量不得超过5升。酒精度在70度(不含70度)以上的不得办理托运,酒类物品的包装应符合民航运输有关规定。
在换登机牌的时候就一起办理托运。托运行李必须包装完善、锁扣完好、捆扎牢固,能承受一定的压力,能够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装卸和运输。
托运由乘客自己打包好或到机场由机场托运处打包,因为酒属于易碎的物品,托运时都会贴上易碎小心轻放的标志,另外在箱子里垫些泡沫、报纸之类起缓冲作。
如何降低白酒辛辣味
1、陈酿,刚生产出的新白酒,杂质非常多,口感辛辣,当白酒储存在陶罐一段时间之后,因为坛子里有细微气孔,一些低沸点不溶性的气体或液体,比如硫化氧、及其他低沸点的醛类、酯类可以自然挥发,所以新白酒经过陈放老熟后,辛辣味减轻了不少。
2、勾调,传统上认为白酒是由酸、甜、辣三种味道复合而成的,通常如果各种味道协调的话,是不应该出现辛辣味的。
通过采用不同年份的调味白酒和新酒进行勾调,使白酒的各种味道协调从而掩盖白酒的辛辣感。如果勾调比较合理,就算是“三精一水”的新工艺白酒也不会出现辛辣的感觉。
但所谓“不辣”不是真的不辣,而是“显得不辣”,因为醛类物质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因此,喝白酒还是挑选纯粮酿造的白酒比较好,口感醇和,不辛辣,但这种白酒的成本也比较高昂,所以市场通比较多的还是勾兑酒或新酒。
有一点非常明确,白酒的“度数”是指酒精在白酒中的体积占比,和白酒的辛辣是没有关系的。
造成白酒“辛辣”的原因主要是醛类物质
纯酒精在味觉上是“微甜”而不是“辣”,白酒中的成分比较复杂,除了水之外,还有醇类、醛类、酯类、酚类、酸类……这些物质共同构成白酒的口感和风味,当然也包括辛辣的程度。而造成白酒“辛辣”的原因主要是醛类物质,其中含量多的成分是乙醛。醛类的含量越高,白酒就越辛辣,品质也就越差,对人的身体越是不利!
白酒中醛类物质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白酒在酿造工艺过程中一些操作控制不恰当而产生的。比如辅料(如谷壳)用量太大,并且没有经清蒸就用来生产,让白酒在酿造中将其中的多缩戊糖受热之后生成大量的糠醛,导致白酒产生糠皮味、燥辣味。或者是发酵温度太高;操作条件清洁卫生不好,引起糖化不良、配糟感染杂菌,尤其是在乳酸菌的作用产生甘油醛和而引起的异常发酵,让白酒中的辛辣味更加严重。
还有就是白酒在发酵过程中发酵速度不平衡,前火猛,吹口来得快而猛,酵母过早衰老而死亡引起发酵不正常,造成酵母酒精发酵不彻底,于是就产生了大量的乙醛,也使白酒的辛辣味增加。
如何避免酒精对人类的危害
专家早就给出了答案。相关医学研究指出,为预防酒精依赖综合征的发生,男性饮酒限度是每天不超过20克纯酒精的饮用量,女性不超过10克纯酒精。换算一下,即男性每天饮酒不得超过两瓶啤酒或1两白酒,女性不超过1瓶啤酒。
要获得健康饮酒的知识,进而践行不是一件易事,专家的介绍令人深思。在面对医生,谈到何以喝酒渐多时,相当一部分酒瘾患者都带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苦笑。原来酒瘾患者的职业和性别都高度集中,99%为男性,商务人士、销售职员、办公室主任、经理等应酬较多的群体正是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当然也会是新生患者潜在的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