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的起源晚于黄酒。但起源何时说法不一。据金代出土文物,一套铜制烧(蒸)酒名考证,其历史迟也在800年以上,世界蒸馏酒中独具一格的酒类,为麦黍、高粱、玉米、红薯、米糠等粮食或其他果品发酵、曲酿、蒸馏而成的一种饮料。其酒液无色透明,故称为白酒,那是怎么制作的呢?相关的介绍如下!
制作白酒的方式
华夏历史3000年以来,历朝历代的古圣先贤酿酒的材料都是纯粮,而纯粮酿造的酒有一点跟酸酯分离的裸体酒很有相似之处“它们的酒液都是浑浊的”,所以历史上经常把酒称做为——浊酒。到了元朝才出现了蒸馏酒,但酿酒工艺还是在纯粮之中加入大曲、小曲或麸曲,然后在窖室中进行发酵,到了一定程度后粮食中的糖分会转化成乙醇,酒浆初成后再进行过滤,入酒甑蒸馏。酒甑在古代又叫天锅,形状像个大蒸笼。
在锅中烧水,将加了曲精之后的酒糟放入到蒸锅里,用锅炉往蒸锅里压住蒸汽。
乙醇的沸点是78.3度,而水的沸点是100度,所以在用蒸汽加热的过程中,水还没有沸腾,乙醇就已经先沸腾了,这样就可以将酒从酒糟里蒸馏出来。乙醇蒸汽会顺着锅盖上面的管子上行,经过冷凝后就得到了蒸馏酒。这就是传统白酒的酿造工艺和原理。
这种酒的个特征是——用粮食发酵。因为粮食是固体的,而且酿酒的粮食都要整颗圆满无缺,所以这种酿造工艺被称为固态法,全称是“纯粮固态发酵法”。
什么样的白酒好
首先应选择大品牌,其次更要看配料表。如今,市面上越来越多的所谓“纯粮酿造”,但消费者只要稍加细心区别,通过查看配料表就能辨别真假。
配料表里包括食用酒精和食用香料,说明是配制酒,不是纯粮发酵的。加了酒精并不等于不,而是意味着该酒是勾兑的,口感不如纯粮酒好。因此,同等价位下,选择购买纯粮酒性价比更高。
古人对酒的称谓
起初的酒名为“酉”。相传夏禹时期仪狄制出了浓烈甘甜的酒叫“旨酒”。夏朝第六代王少康发明了“秫”。殷商时期是我国酿酒史上的重大发展时期,所酿造的酒品类繁多,见于甲骨文的有“酒”、“鬯”、“醴”、“醇”等。西周时期有“春酒”、“浆”、“酾”等,着名的为“五齐”与“三酒”。
春秋战国时期酒又有了“乳”、“桂酒”、“椒浆”等酒名。
汉代正月酿造、八月始成的酒称之为“酎”、“九酝”。魏晋南北朝时期,酒禁大开,酒类品目颇多,有“忘忧”、“欢伯”、“千里醉”、“梨花春”等。唐代出现了“烧酒”之名,根据酒的清浊浓淡,又有“圣”、“贤”、“愚”、“君子”之名。
宋代出现了“老酒”、“古辣泉”、“昆仑觞”的酒名。“白干”之类的烈酒被认为出现于元朝建立前后,元人称“汗酒”、“烧酒”。
清代酒名愈益增多,南酒有绍兴的“女儿红”、“老酒”,苏州的“福贞”,宜兴的“红友”,扬州的“木瓜”,浙西的“浔酒”。总之,白酒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白酒文化渗透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品类繁多,名酒荟萃,源远流长,是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
我国饮酒习俗
1、百日酒
"满月酒"或"百日酒",中华各民族普遍的风俗之一,生了,满月时,摆上几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共贺,亲朋好友一般都要带有礼物,也有的送上红包。
2、寄名酒
旧时出生后,如请人算出命中有克星,多厄难,就要把他送到附近的寺庙里,作寄名和尚或道士,大户人家则要举行隆重的寄名仪式,拜见法师之后,回到家中,就要大办酒席,祭祀神祖,并邀请亲朋好友,三亲六眷,痛饮一番。
3、寿酒
中国人有给老人祝寿的习俗,一般在50、60、70岁等生日,称为大寿,一般由儿女或者孙子,孙女出面举办,邀请亲朋好友参加酒宴。
4、进屋酒
在中国农村,盖房是件大事,盖房过程中,上梁又是重要的的一道工序,故在上梁这天,要办上梁酒,有的地方还流行用酒浇梁的习俗。房子造好,举家迁入新居时,又要办进屋酒,一是庆贺新屋落成,并志乔迁之喜,一是祭祀祖宗,以求保佑。
5、分红酒
这是店铺作坊置办的喜庆酒。店铺开张,作坊开工之时,老板要置办酒席,以志喜庆贺;店铺或作坊年终按股份分配红利时,要办"分红酒"。
6、送行酒
有朋友远行,为其举办酒宴,表达惜别之情。在战争年代,勇士们上战场执行重大且有很大生命危险的任务时,指挥官们都会为他们斟上一杯酒,用酒为勇士们壮胆送行。
相关介绍:
中国市场上的白酒都是有三种发酵方式酿造的,每种方式酿造出来的白酒也是千姿百态,各领风骚。而国人喜欢将某些事物放在一起对比,认为固态白酒要比液态白酒好,液态白酒不如半固态白酒好这样的论调其实还是值得商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