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白酒是什么才算好
- 2,酱香型白酒的核心工艺是什么
- 3,自己一个人会选择什么样的酒吧
- 4,唐庄酱香型白酒的核心工艺是什么
- 5,请问什么是酒头什么是头酒复蒸酒要不要还掐头去尾
- 6,酱香型白酒的核心工艺是什么
- 7,白酒四大酯类是哪些
- 8,白酒的核心文化是什么
- 9,喝酒的最高境界是啥
- 10,酱香型白酒的核心工艺是什么
- 11,喝酒时应该说些什么呢
- 12,中国白酒的本质和精髓是什么
- 13,酒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1,白酒是什么才算好
一是要口感好,适口性强,消费者爱喝的酒才是好酒;二是对消费者健康有益或危害最小的酒才是好酒,饭后的副作用小,喝后过去的快。只有二者兼备,就是中国白酒的市场评价标准。
2,酱香型白酒的核心工艺是什么
酱香型白酒的核心工艺是回沙工艺,即每轮酒醅都泼入上轮尾酒,回窖发酵,加强产香。酒尾用量应根据上一轮产酒好坏,堆集时醅子的干湿程度而定,一般控制在每窖酒醅泼酒15kg以上,随着发酵轮次的增加,逐渐减少泼入的酒量,最后丢糟不泼尾酒。
3,自己一个人会选择什么样的酒吧
要是一个人就去乱的地方
越乱的越好
然后尽情的嗨
喝晕了去迪吧 蹦迪 这是我的选择
爱好不同罢了
可能我也是那样觉得
蹦迪
我觉得自己一个人去找个有个性点的酒吧。有酒吧主题的那种
我会选择在家。
4,唐庄酱香型白酒的核心工艺是什么
基本上,百度一下;唐庄酱香型白酒的核心工艺是回沙工艺,即每轮酒醅都泼入上轮尾酒,回窖发酵,加强产香。尾酒用量应根据上一轮产酒好坏,堆积时醅子的干湿程度而定,一般控制在每窖酒醅泼酒15kg以上,随着发酵轮次的增加,逐渐减少泼入的酒量,最后丢糟不泼尾酒。
5,请问什么是酒头什么是头酒复蒸酒要不要还掐头去尾
固态法蒸馏白酒时,需要掐头去尾,刚蒸馏馏出来的白酒,前段一公斤左右俗称酒头,里面的香味物质含量很丰富,常用作酒头调味酒使用。蒸馏后段,酒精度较低,香味物质缺乏,一般作为普通酒使用。在蒸馏时刚流出的白酒,酒精度较大,酒花似黄豆粒大小,散的很快;中间段的白酒,酒花均匀,消失较慢;后段的酒精度较低,酒花细密;当出现水花时,散的很快,有花即散,这时候就要停止摘酒了,随后摘的就是高度酒尾,品尝酸度较高的取一些,可作为酒尾调味酒使用。
6,酱香型白酒的核心工艺是什么
酱香酒的核心工艺是回沙工艺。酱香酒第二次下沙称为糙沙,糙沙香醅蒸出的酒称为“糙沙酒”。酒质甜味好,但冲、生涩、酸味重,它是每年大生产周期中的第二轮酒,也是需要入库贮存的第一次原酒。糙沙酒头应单独贮存留作勾兑,酒尾可泼回酒醅重新发酵产香,这叫“回沙”。糙沙酒蒸馏结束,酒醅出甑后不再添加新料,经摊凉,加尾酒和大曲粉,拌匀堆集,再入窖发酵一个月,取出蒸酒,即得到第二轮酒,也就是第二次原酒,称“回沙酒”,此酒比糙沙酒香,醇和,略有涩味。以后的几个轮次均同“回沙”操作,分别接取三、四、五次原酒,统称“大回酒”,其酒质香浓,味醇厚,酒体较丰满,无邪杂味。第六轮次发酵蒸得的酒称“小回酒”,酒质醇和,糊香好,味长。第七次蒸得的酒为“枯糟酒”,又称追糟酒,酒质醇和,有糊香,但微苦、糟味较浓。第八次发酵蒸得的酒为丢糟酒,稍带枯糟的焦苦味,有糊香,一般作尾酒,经稀释后回窖发酵。 发酵时,糟醅采取原出原入,达到以醅养窖和以窖养醅的作用。每次醅子堆积发酵完后,准备入窖前都要用尾酒泼窖。保证发酵正常、产香良好。尾酒用量由开始时每窖15kg逐渐随发酵轮次增加而减少为每窖5kg。每轮酒醅都泼入尾酒,回沙发酵,加强产香,酒尾用量应根据上一轮产酒好坏,堆集时醅子的干湿程度而定,一般控制在每窖酒醅泼酒15kg以上,随着发酵轮次的增加,逐渐减少泼入的酒量,最后丢糟不泼尾酒。回酒发酵是酱香型大曲白酒生产工艺的又一特点。
7,白酒四大酯类是哪些
各种白酒的风格主要取决于微量芳香成分的种类、数量及配比,乙酯类物质是白酒香气的主体部分,各种乙酯具有各自的香气特征,乙酸乙酯的香气较清纯优雅,含乙酸乙酯较多而其他酯类较少时,白酒则呈现清香优雅的风格,习惯称为“凤香型”;若白酒中各种酯类较多,特别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已酸乙酯,香气浓郁纯厚,回味悠长,这类白酒称为“浓香型”;蒸馏型白酒因制备过程不同,基本上不含芳香酯类成分。
白酒所合的乙酯类物质以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的量为最多,被誉为白酒的三大酯类
8,白酒的核心文化是什么
从概念上讲,品牌文化决不等同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管理现象。它是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所形成的经营思想、经营作风、价值标准、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传统习惯的综合反映,是企业全体人员言行的集合。
而品牌文化,则是企业将企业文化品牌化,将企业品牌赋予文化内涵,并能使这种内涵成为目标认知和接受的生活方式,品牌文化也就有了市场,品牌文化的力量才能得以展现和发挥。消费者
首先要为文化酒正名:真正的文化酒就是白酒的品牌文化,只是必须将文化酒与狭隘单一的广告酒、名字有点文化味的酒、概念文化炒作酒,文化名人代言酒等区分开来,以免让产生歧义。文化应该是白酒品牌内涵的一部分,是构成白酒核心品牌价值最主要的部分,而不是单纯的一种表现手段、宣传手法或企业口号。真正的文化酒,至少应具有四个基本特征:①历史悠久;②工艺独特;③对社会经济生活曾产生重大影响;④必须是健康酒、生态酒。纵观中国几大传统名优白酒,四项全部具有。虽然到目前为止,一些传统名优白酒的品牌文化的定位和营销并不到位,但一种综合的真实的拥有和市场浮华后的沉淀,仍使这些品牌占据着对比优势。正因为文化酒所必须具有的文化特质,才使那些狭隘的伪文化酒不能逞强或不能长久逞强,无论多么凶的“酒妖”、“酒怪”、“酒神”、“酒爷”、“酒霸”或者多么潮流的“健康酒”、“现代酒”、“刀郎酒”等都只能是这样的结局。因为白酒的品牌文化应该既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时尚的,同时还是文化的,精神的;真正的酒既能够让得到完美的享受,又能够让产生满足的情绪。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名优酒们下一阶段的强者之争首先会集中在战略层面,而品牌文化则是战略层面的眼睛、翅膀和灵魂,谁的品牌文化不能在竞争的浪潮中鲜明地强势地升腾,在向强势传统名优品牌更加集中的未来,部分名优品牌也会将折断翅膀、瞎了眼睛、没了精神。在以往十二年的市场竞争中,西凤为什么折翅、董酒为什么不“懂”,洋河曾经6年进入十强,淡出后为什么又“阳”了起来?思维、机制、营销手段都很重要,但高飞需要翅膀,快跑需要眼睛,思辨需要思想是不应该争辩的事实。那么擦亮眼睛、强化翅膀和净化思想则是传统名优白酒应该必修的第一课程。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
9,喝酒的最高境界是啥
我有一哥们,那晚喝醉了,开着单位的750偏三轮就要回老家,说一礼拜没回了,他家门前和公路隔一条河,上面并排架两块楼板当桥,第二天起来蒙了,楼板少了一块,不知道昨天夜里咋过来的,要知道一块楼板只有车的三分之二宽呀 追问: 这个强大 不过喝了多少 变成这个样子哦 回答: 不知道,他是 电业局 外线的,他负责的那个村离市区单位30多里,沿途所有 烟酒店 都有他的酒,每天下班走到一家车一停,下来,老板把他的酒拿过来噗通一口,然后盖子一拧 拜拜 走人,到下一家喝,就这样一直喝到单位交工换衣服,在和朋友接着出去喝 追问: 呼呼。 这也是一种境界呀 !
10,酱香型白酒的核心工艺是什么
1.原料粉碎酱香型白酒生产把高粱原料称为沙。在每年大生产周期中,分两次投料,第一次投料称下沙,第二次投料称糙沙,投料后需经过八次发酵,每次发酵一个月左右,一个大周期约10个月左右。由于原料要经过反复发酵,所以原料粉碎得比较粗,要求整粒与碎粒之比,下沙为80%比20%,糙沙为70%比30%,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别占投料总量的50%。为了保证酒质的纯净,酱香型白酒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加辅料,其疏松作用主要靠高梁原料粉碎的粗细来调节。2.大曲粉碎酱香型白酒是采用高温大曲产酒生香的,由于高温大曲的糖化发酵力较低,原料粉碎又较粗,故大曲粉碎越细越好,有利糖化发酵。3.下沙酱香型白酒生产的第一次投料称为下沙。每甑投高粱350kg,下沙的投料量占总投料量的50%。(1)泼水堆积 下沙时先将粉碎后高粱的泼上原料量51~52%的90℃以上的热水(称发粮水),泼水时边泼边拌,使原料吸水均匀。也可将水分成两次泼入,每泼一次,翻拌三次。注意防止水的流失,以免原料吸水不足。然后加入5~7%的母糟拌匀。母糟是上年最后一轮发酵出窖后不蒸酒的优质酒醅,经测定,其淀粉浓度11~14%,糖分0.7~2.6%,酸度3~3.5,酒度4.8~7%(V/V)左右。发水后堆积润料10h左右。(2)蒸粮(蒸生沙) 先在甑篦上撒上一层稻壳,上甑采用见汽撒料,在lh内完成上甑任务,圆汽后蒸料2~3h,约有70%左右的原料蒸熟,即可出甑,不应过熟。出甑后再泼上85℃的热水(称量水),量水为原料量的12%。发粮水和量水的总用量约为投料量的56~60%左右。出甑的生沙含水量约为44~45%,淀粉含量为38~39%,酸度为0.34~0.36。 (3)摊凉 泼水后的生沙,经摊凉、散冷,并适量补充因蒸发而散失的水分。当品温降低到32℃左右时,加入酒度为30%(V/V)的尾酒7.5kg(约为下沙投料量的2%左右),拌匀。所加尾酒是由上一年生产的丢糟酒和每甑蒸得的酒头经过稀释而成的。(4)堆集 当生沙料的品温降到32℃左右时,加入大曲粉,加曲量控制在投料量的10%左右。加曲粉时应低撒扬匀。拌和后收堆,品温为30℃左右,堆要圆、匀,冬季较高,夏季堆矮,堆集时间为4~5天,待品温上升到45~50℃时,可用手插入堆内,当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酒味时,即可入窖发酵。(5)入窖发酵 堆集后的生沙酒醅经拌匀,并在翻拌时加入次品酒2.6%左右。然后入窖,待发酵窖加满后,用木板轻轻压平醅面,并撒上一薄层稻壳,最后用泥封窖4cm左右,发酵30~33天,发酵品温变化在35~48℃之间。
11,喝酒时应该说些什么呢
比如说祝酒的话啦。如果你会唱个祝酒歌那就更好了。给别人敬酒的时候,自己少喝点,不要别人干你也干了。
喝酒时最好不要说工作的事,应该先与大家沟通感情,比如说为了我们的友情干杯,等一些沟通感情的话,如果是为了办事请客的,要找到一个好的时机,把问题缩短,一两句话把事情说完
应该说些什么,关键看酒局的主题是什么。有生日酒、接风酒、送行酒、庆功酒、乔迁酒、祝寿酒……主题不同,提酒词也就不同。 如果是陪领导喝酒,一般是不好推却的,除非你以前滴酒不沾,并且领导也知道你从不喝酒,如果领导不知道那你就残了,这时候往往你说什么话都不好,我建议这个时候找个代酒的人,帮你喝.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你称自己喝了酒就过敏,并且现在正在感冒中,相信这样大家会体谅你的! 说话只能随即应变,如果你只是不想喝醉或少和,那就多上洗手间,或多抽烟,多吃菜。 你就说你以前因为喝酒太多,造成现在你的胃不太好,医生建议不要喝酒了。然后你可以对他们建议,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我们改喝果酒或饮料吧
来,干一杯!!!!!
12,中国白酒的本质和精髓是什么
在饮酒时,我们需要合适的食物来搭配,才能彰显和提升酒的风格。与此同时,享受美食时也需要用美酒来表现和升华。酒与美食的搭配相宜得章,才能发挥出各自的美,带给享受者美好的感受。 满足精神需求的嗜好品 前不久,几家行业大佬针对白酒未来发展和趋势进行了激烈的探讨,言谈之间,渐渐将白酒延伸而出的关于市场、关于营销、关于结构等“枝桠”问题进行了剥离,直接回归到白酒“本质”的探讨上来。激烈的探讨后,集合各方观点,为白酒的本质进行了重新定义:“白酒,非必需品。而是社会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可以满足精神需求的嗜好品。”从大佬们的定义来看,精神层面的需求才是白酒的第一属性,诸如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保持产品多样性等一系列举措,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文化与饮酒相结合 酒的物质基础是乙醇,酒的精神基础是乙醇对神经的刺激。物质基础的诠释,在于口感、风格的和谐;而精神层面的表达,则在于饮酒之时,心灵的感触与体悟。因此品酒时需要情绪的平静、味蕾的纯净、最佳时间以及优美环境等多方面的要求。 白酒的本质也是一样的,既需要注重对“酒”的物质属性的识别、体验和表达,又需要对饮酒前、中、后等不同时段,来自于精神层面的享受。只不过,现在很多消费者忽略了对白酒精神层面的体验,而更多地是在强调乙醇的作用,以至于将“白酒”及“饮用白酒”演变成了粗俗、粗暴的代名词,这也是众多白酒企业在产品宣传和推广中把白酒文化、白酒精神诉求“虚无化”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探求白酒美学,挖掘高于白酒物质属性的精神属性,把白酒文化具现并融入到饮酒过程的体验中,让大众体会到白酒真正的美妙之处。 白酒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双重结合 白酒究竟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它既是物质文化,物质财富,又是精神财富。现在还真找不到一种东西,像酒这样拥有双重财富的身份。我们的白酒一定要上升到国计民生的高度,不要一说就是酒文化,我们要打两个拳头:一个是酒经济,一个是酒文化,一个是物质财富,一个是精神财富。换一句话,酒既是硬实力,也是软实力。尤其是酒文化,目前一说就是诗与酒,文人与酒,这些大家都知道,现在就是要用一种与时俱进,着眼于现代,还要着眼于未来,给酒一个恰当的定位,给白酒一个准确的定位。 白酒是人性的回归精神的释放 白酒是性情的东西,我觉得白酒的本质是情义,更重在义字上,不是讲感情深一口闷。因为我们喝酒是聚,不是单独一个人,一定是要和朋友分享,是强调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上,情义无价,通过白酒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人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诗意的生活,但不一定要写诗,诗意就是醉意,诗意的生活就是醉意的生活,喝酒是对诗意生活、自由的一种追求,以回归到生命的本质,人性的本质。 白酒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 只要和人类沟通发展关联的都是朝阳产业,比如说酒。但红酒与白酒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红酒是一种女性文化,黄酒是一种伪娘文化,只有白酒是男人文化,抓住了这个要害,我们就理解白酒的未来十年之内,为什么消费规模能够达到一万亿。现在20多岁的人不喝酒,但到了一定的年龄,一定的社会地位,你会发现,酒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一定是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
13,酒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笔者曾提出了社会责任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当然也是提升品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一个酒品在市场上长久畅销,赢得消费者的认同,是一个企业取得较好效益的重要表现,而支撑一个酒品在市场长久、获得认可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除上面所说的社会责任外,还有最根本的两个因素,即质量与文化。 品牌是酒类产品价值体现的重要外在特征,质量才是品牌的生命,品牌的合格需要产品质量的支撑。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一个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期望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的时代,企业必须首先保证产品的质量,才能创造出具有广泛社会基础和强大生命力的品牌。诚实不欺是企业的伦理底线,也是合格品牌应该具有的另一个基本要求。一个不诚实经营的企业不可能获得长远发展,当然也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很多例子已经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质量是品牌的基础和生命,是品牌的灵魂,消费者喜爱品牌、青睐名牌,甚至不惜高价购买的原因,就是因为品牌或名牌体现出了质量的优势,为企业塑造了良好的公众形象。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难以评估的无价之宝,它代表了企业和产品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质量差了,品牌也就随之倒了。 质量的核心又是什么?是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好的产品质量需要不断创新的技术,精益求精的工艺,严格的产品检验,良好的售后服务……在科技更替非常快的今天,不管什么品牌,质量是它崛起的基础。质量的要求就是“精益求精”。 而那些只想靠讨巧做名牌、做品牌的企业,就不是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而是“朝小道、走捷径”,在“广告、策划、操作”上投机,企图把品牌炒出来的做法,完全是短期行为。当虚拟的光环被拆穿了露出丑柄的身躯的时候,就只能仓皇而退了。 品牌的另一个核心是文化。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而这里所说的文化只是单指品牌文化。笔者认为,文化是酒类品牌价值体现的内在成因。 当前酒类市场上一些品牌所倡导的“福文化”、“家文化”以及“缘文化”等,都是力图抓住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与愿望,在酒类品牌上赋予精神与文化的内涵,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而在品牌文化形成过程中,企业要根据市场和顾客的需要,不断检验品牌文化的定位和延伸,在此基础上进行品牌文化的创新或整合。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做品牌文化时,一定要保持原有的、积极的文化涵义,即挖掘品牌物理属性和人们主观意识对其所产生的内涵决定作用。同时,创造新的文化涵义,实现从文化环境到产品的转移,提升或重新改变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 近几年来,酒类品牌在挖掘文化方面其实走了很多弯路,一些“装神弄鬼”的所谓文化,一些“帝王将相”的所谓文化,严重弯曲了真正的酒文化,使酒类品牌短命、企业短命。 品牌与文化是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创建品牌在追求个性和特色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其社会适应性和人们的文化背景与知识背景、语言环境、民情习俗、宗教禁忌、审美情趣。人们在享受产品本身带来的愉悦时,也同时获得一种超出产品本身的精神愉悦。而这种愉悦又必须是积极的、健康的,这才是一个长久的品牌所应该追求的东西。
搜一下:酒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